鳥類 > 緑嘴地鵑
目錄
No. 1
  物種名稱:緑嘴地鵑
  學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英文名:green-billed malkoha
  分類:鵑形目、杜鵑科、地鵑屬
  描述:體大(55釐米)且尾極長的地鵑。頭及上背灰色,下體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狀條紋,背、翼及尾深金屬緑色,尾羽端白。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紅色;嘴-緑色;腳-灰緑。
  叫聲:嘎嘎或呱呱的叫聲,甚似蛙叫。
  分佈範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分佈狀況:地方性常見留鳥。亞種saliens見于云南及廣西南部;hainanus見於海南島及相鄰的廣東雷州半島。
  習性:同其他地鵑。喜棲於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葉稠密及藤條纏結處。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No. 2
  物種名稱:緑嘴地鵑
  學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英文名:Green-billed Malkoha
  分類:鵑形目、杜鵑科、地鵑屬
  描述:體大(55釐米)且尾極長的地鵑。頭及上背灰色,下體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狀條紋,背、翼及尾深金屬緑色,尾羽端白。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紅色;嘴-緑色;腳-灰緑。
  叫聲:嘎嘎或呱呱的叫聲,甚似蛙叫。
  分佈範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分佈狀況:地方性常見留鳥。亞種saliens見于云南及廣西南部;hainanus見於海南島及相鄰的廣東雷州半島。
  習性:同其他地鵑。喜棲於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葉稠密及藤條纏結處。
  亦作malkoha。
  亞洲南部的幾種地鵑,尤指Rhopodytes屬(常歸入地鵑屬〔Phaenicophaeus〕)的種類。尾長,嘴粗壯,基部有須。眼周皮膚裸露。林棲,像鬆鼠般在密林的樹枝上活動。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