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地理學教育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山西 >晉中 > 綿山
顯示地圖
目錄
山名
  山名。在山西省介休縣東南,山下有地名綿上,故名綿山。相傳春秋時晉介之推隱此山中,故又稱介山。
亦作“緜山”
  亦作“緜山”。
  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縣 東南,山下有地名 綿上 ,故名 綿山 。相傳 春秋 時 晉 介之推 隱此山中,故又稱 介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汾水》:“ 汾水 又南,與 石桐水 合,即 緜水 也。水出 界休縣 之 緜山 ,北流逕 石桐寺 ,即 介之推 之祠也。昔 子推 逃 晉文公 之賞而隱於 綿上 之山也。”
No. 3
  綿山聯繫方式地址:介休城東南20公裏處。
  電話:0354--7052067
  郵編:031100
  綿山投訴電話晉中旅遊投訴電話:0354-2636528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綿山景區榮譽省級風景名勝區綿山門票價格60元/人綿山節慶活動綿山文化廟會、綿山開放時間7:00——18:00綿山最佳旅遊時間這裏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鼕夏溫差大,鼕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綿山特別提醒古城不大,所以在古城內遊的時候一般不需要乘車,步行即可。另外,城內還特別有一種人力黃包車,專為旅遊者服務。綿山美食綿山有餐館數十座,除供各式中西餐外還經營綿山特色係列文化菜餚如“秦王宴、”“介公宴”、“回鑾宴”等。
  綿山住宿住懸崖上,現綿山有六座賓館,有全國唯一有懸崖賓館“雲峰墅苑”。綿山購物推光漆器,歷史悠久,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推光漆工藝基本形成地方特色,到明清時已具相當規模,開始出口到英、俄等國。推光漆器是一種工藝性質的高級油漆器...
  仿古鐵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太原晉祠的宋鑄鐵人名聞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高超的最好歷史見證。近年來,太原北城區金屬工藝廠以優質生鐵作原料,陸續生産仿石鐵器,如“馬超竜雀”、“明九竜
  鼎”、“雲岡佛頭”、“晉祠鐵人”等,形象逼真,神態自如,與原物...
  綿山交通前往綿山旅遊,鐵路、公路交通都十分便捷。從太原火車站或長途汽車站換乘直達介休的汽車(每半小時發一趟車),兩個半小時左右到達介休火車站,有綿山風景區旅遊專車往返接站,直達山頂景區。
  也可以從北京趙公口長途客運站乘北京至太原高速空調大巴,5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太原,再換乘汽車至介休市。山上各景點之間均有旅遊車往返接送,票價視景點遠近每人2~4元不等。綿山景區不收進山費,每個景區單獨遊覽收費標準為每人次15元人民幣。綿山玩法旅遊在綿山能感受到飄飄欲仙,似仙非仙。登介公嶺拜介公,遊仙洞,竜頭寺觀日落。遠眺中國最大道觀建築群大羅宮,穿越天橋漫步一鬥泉,拾階朱傢凹,觀佛教聖地雲峰寺,探秘九麯一綫天棲賢𠔌,遠足竜脊嶺,暢遊自然景觀北方九寨溝--十裏畫廊水濤溝。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裏處,屬太嶽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裏,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絶壁,蒼鬆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餘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於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傢傢戶戶衹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裏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遊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裏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回鑾寺是由於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唐太宗有詩云:“回鑾遊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𠔌之間,後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後明、清重修,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築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佈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着寺院的興衰。院內古鬆、竜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離寺南行1.5公裏,登山2.5公裏到竜頭寺後,沿山腰間小路麯折而行入綿山腹地。沿途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絶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寺,可見白雲洞內涌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復行2.5公裏,過“鹿橋”、“兔橋”,再攀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後在岩中建寺,稱抱佛寺,即雲峰寺,有殿宇20餘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龕內。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絶。而岩前面臨深𠔌,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啓迪。
  以抱佛岩為中心,嚮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5公裏有李姑岩,相傳是唐太宗禦妹出傢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岩邊,下云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遊人矚目。
  綿山的景觀很多,又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竜王廟、柏竜、說法臺、棋盤石、五竜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𠔌,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從介休城外的興地村南行1·5公裏即可到綿山腳下,登2·5公裏90度石梯到達竜頭寺,就到了綿山半山腰。由這裏沿山腰間一條麯折的小路進入綿山深處,愈進愈深,愈走愈險。沿途,煙雲縹渺,群峰矗立,兩山對峙,怪石嶙峋。經蜂乳泉,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2.5公裏再攀127個石級即到達綿山的中心抱腹岩。
  抱腹寺,建於抱腹岩中,為綿山第一勝景。抱腥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蕩,整個抱腹寺的20餘間佛殿建於抱腹岩的腹中,雪、雨無法侵及,險絶的景象實為罕見。
  抱佛岩東百米處有鐵索嶺,原來此處有連環鐵索長數十米,從崖頂垂下,攀援而下,可以到達綿山之巔的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處。
  抱佛岩內的寺廟,亦名雲峰寺,正殿中有田志超塑像,人稱“空王古佛”。整個寺廟中20餘間佛殿,建築年代已無法考究。現在寺內石佛殿尚存一隻唐時的九頭獅子石佛座和一軀石頭造像。
  離開抱佛岩,朝西北方向下行5公裏可到李姑岩。李姑岩,相傳為唐太宗禦妹出傢修煉處。
  下抱腹寺石級以斷岩邊,下云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洞旁,有唐代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記。古碑兩側有唐、宋、元、明歷朝名人題刻。最引人註目的是唐代開元年間太子賓客賀知章的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
  出竜頭寺,過吊橋門便是蜂乳泉。此處山勢崢嶸,崖壁陡峭,仰視令人目眩。這裏岩石裸露,崖壁上突出石泉10餘處,形狀似乳房下垂。石乳上苔蘚茸結,泉水垂滴不斷,如斷綫的珍珠緩緩瀉於下面的石池中。水質清例,飲之沁人心脾。
  除蜂乳泉外,綿山還有景觀多處。如白雲庵、兔橋、鹿橋、地藏殿、柏竜、說法臺、五竜墓、捨身岩等多處。這些名勝風光、古跡景觀都點綴於從竜頭寺到抱腹岩至捨身岩這條長達10公裏山腰環行道路上。
  綿山,山古水活,古跡衆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定會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
概述
  綿山大門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五霸之晉國霸主晉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裏,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嶽山(霍山)嚮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4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中國清明(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絶,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傢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堪稱奇觀。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捨及一兩千名遊人於“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岩。兔橋、鹿橋、天橋、古雲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贊嘆叫絶。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所述“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依次開發形成了五竜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數百個,懸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綫,滴落有聲。此山、此水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嶽也難尋、難覓。全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竜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組成了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歷代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和天橋須彌殿、五竜峰五竜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異彩紛呈,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剎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岩和唐代回鑾寺等諸多寺院,以及建築面積為三萬多平米的華夏第一觀──大羅宮,寺廟的古老、衆多和宏偉也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擬。奇岩、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習俗,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目不暇接、思緒萬千而留連忘返。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傢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𠔌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托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遊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綫。
  天梯綿山開發,開始於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傢活動開始於春秋時期,此時介之推已攜母來綿山隱居。東漢建安年間,綿山已有佛教寺院──鐵瓦寺。《介休金石略》載:“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以後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劃,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於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說法,弘揚淨土宗教義,並創建鸞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後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雲峰寺;元末大火後,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雲峰寺等寺院,之後歷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來,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吉英獨資修復開發綿山,除將1940年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逐一修復外,又新建了盤山公路和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已投資六億元。
  目前已經形成竜頭寺、竜嵴嶺、李姑岩、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傢凹、雲峰寺、正果寺、棲賢𠔌、介公嶺、水濤溝、古藤𠔌等十四個景區,全部遊覽一般需要3到5日。
  綿山毗鄰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與靈石王傢大院、資壽寺聯為一體;同時又是介休市區玄神樓、後土廟景區、張壁古堡、洪山源神泉及古陶瓷遺址、弘濟寺景區的“竜頭”,起着重要的影響輻射作用。
  同時它又與沁源靈空山、靈石石膏山形成一個地域遼闊,各具特色的“旅遊金三角”。加之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接待服務設施日臻完善,鼕夏溫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遊覽,尤宜鼕日雪霽,是一個有着廣阔開發前景並極具獨特個性的旅遊勝地。
綿山傳說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傢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𠔌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在此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托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遊擊戰爭。綿山又比其他名山多了一道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綫。
  但是綿山最廣為傳頌應該是介之推被焚的故事了。在我國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紀念歷史人物的節日衹有兩個:一是五月端午節,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節,為緬懷晉國大夫介之推。
  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國外,在最睏難的時候,隨臣介之推“割股奉君”。19年後,重耳返國為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賞功臣,唯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認為自己順應天命輔君復國,不願再同那些邀功爭賞之人同朝為伍,便攜老母隱居到介休綿山之中。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便親自來到綿山尋而無果。文公無奈,下令一面放火燒山,本想把他逼出來,但是,姦臣卻故意陷害,四面燒山,直到大火熄滅,纔發現介之推母子相擁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悼念介之推,文公下詔,在介之推忌日,禁煙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為了怕引火再燒了綿山。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難日乘竜舟往汨羅江丟粽子一樣,一來是為了紀念屈原,二來也怕魚類再糟蹋屈原的軀體。這是人民群衆懷念他們所熱愛的歷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時期的兩位賢哲,一南一北,雙星輝映;一水一火,赴義成仁;一江一山,永載史册。
  隨着時間的推移,唐朝時期寒食節已經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寒食節本來是清明節的前一天,但發展到唐代後期,逐漸演變為一個節日。寒食節歷經兩千多年,最終發展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節日
綿山交通
  太原方向:沿大運高速一路南下至靈石出口下即可。下高速後約10公裏左右。
  西安方向:沿西禹高速過黃河竜門大橋至侯禹高速到大運高速北上至靈石出口下。
綿山景點門票
  進入綿山(旺季票價110元【全山通票】,停車費50元)
近義詞
綿山
綿山
相關詞
旅遊焦炭民營有機硅山西自然保護區介休
包含詞
綿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