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 : 湖泊 > 維多利亞湖
顯示地圖
目錄
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在東非高原中部。赤道橫貫北部。湖面海拔1134米。面積68萬多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岸麯折,湖內多島嶼。魚類資源豐富。
No. 2
  維多利亞湖(weiduoliyahu) 位於東非高原,大部分在坦桑尼亞和烏幹達兩國境內,一小部分屬於肯尼亞。湖泊介於東非大裂𠔌及其西支之間,居裂𠔌間淺寬盆地的北部,湖盆是由於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所以維多利亞湖的成因與東非高原上的其它大湖是完全不同的。該湖的面積69400平方公裏,是非洲最大湖泊,在世界淡水湖中,僅次於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而居世界第二。
  
  湖的輪廓略呈四邊形,東西最大寬度為240公裏,南北最大距離達400公裏,湖岸綫麯折,湖中多暗礁和島嶼,其中大多數分佈在湖的北部,島嶼面積一般都不大,湖的南部島嶼較少,但一般為大島。有許多河流註入維多利亞湖,流域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裏以上,湖水通過北面的維多利亞尼羅河流出,是白尼羅河的主要水源。維多利亞湖由於水面廣、湖水深(平均深40米,最大深度80米),對周圍的氣候産生了一定影響,它使周圍地區的氣溫有所降低,而降水量則有所增加。這種現象在湖的北面和西面最為明顯。良好的氣候和平坦的地形促進了湖泊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使這裏成為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簡介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僅次於北美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也是尼羅河主要水庫。位於東非維多利亞湖的空照圖高原上,位於非洲中東部,該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亞和烏幹達境內,是烏幹達、坦桑尼亞與肯尼亞三國的界湖。是衆多人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面積69484平方公裏,為僅次於北美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337公裏,東西最寬240公裏,湖岸綫長逾3220公裏,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維多利亞湖不僅風光秀麗,而且還養育了湖畔近3000萬人。除西岸外,湖岸綫麯折多彎。該湖位於東、西裂𠔌間的大臺地中央的一個淺窪地,海拔1,134公尺(3,720呎),已知最大深度82公尺(270呎)。湖中多島群和暗礁,暗礁通常就在清澈的水面下。維多利亞湖有200多種魚類,湖裏盛産鱸魚和羅非魚。以吳郭魚屬(Tilapia)最具經濟價值。該湖流域面積達238,900平方公裏(92,240平方哩)。 該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方圓80公裏(50哩)內居住著數百萬人,幾乎全操班圖語。湖上有當地的汽船來往通航。
  卡蓋拉河是註入該湖最大與最重要的河流,在南緯1度的北面註入湖的西側。另一條從西側註入維多利亞湖的著名河流是卡蓋拉河北邊的卡唐加(Katonga)河。該湖唯一的出口是維多利亞尼羅河,從北岸流出。
  由於在烏幹達金賈(Jinja)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上興建歐文瀑布水壩,使維多利亞湖水位逐漸提高的計畫於1954年完成。這座水壩提供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
地理環境
  湖岸四周景觀多變。西南岸有90公尺(300呎)高的懸崖,往西岸退為紙莎草與安巴奇樹(ambatch)沼澤區,屬卡蓋拉(Kagera)河三角洲。北岸麯折多彎但平坦光禿,有一條狹長水道通卡韋朗多(Kavirondo)灣,該灣平均寬約25公裏(16哩),嚮東延伸64公裏(40哩)到肯亞基蘇木(Kisumu)。烏幹達的坎帕拉與恩德比位於北岸。東南角有斯皮剋(Speke)灣,西南角是艾敏帕夏(Emin Pasha)灣。衆多島嶼以斯皮剋灣北面的烏凱雷韋島(Ukerewe)最大,島上有高出湖面200公尺(650呎)、長滿樹木的丘陵。人口稠密。西北角有塞西(Sese)群島的62個島,一些島風景優美。
  維多利亞湖中多島嶼群和暗礁,島嶼面積近6000平方公裏,其中以烏凱雷韋島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島上人口稠密,長滿樹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北岸平坦而光禿。湖岸綫麯折,岸綫逾7,000公裏,多優良港灣。集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裏。常年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衆多河流註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裏形成裏本瀑布,排水量每秒達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的氣候起顯著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的推動下影響湖西岸,使之成為東非著名多雨區。坦桑尼亞、烏幹達和肯尼亞這三個國傢的工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湖水沒有受到工業污染。這裏差不多每天都是頭上藍天白雲,湖裏碧波蕩漾,沿岸地區草木繁茂,百花盛開,空氣清新。
歷史
  關於維多利亞湖的最早記載來自往來非洲內地的阿拉伯商人。1160年代,一張名為Al Adrisi的地圖就明確標明了維多利亞湖的準確位置,並將其標為尼羅河的源頭。阿拉伯人稱此湖為烏凱雷韋。
  肯尼亞維多利亞湖北岸卡韋朗多灣的漁夫
  1858年,英國探險傢約翰·漢寧·斯皮剋(John Hanning Speke)成為看見維多利亞湖的第一個歐洲人,當時他正同同伴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為英國殖民當局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並探索戰略資源。斯皮剋一看見如此寬廣的水面即認定他找到了尼羅河之源,他以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命名了此湖。
  著名的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傢大衛·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後來在探險中偏嚮西方過多而誤入了剛果河流域,因此未能證實斯皮剋的發現。最終美國探險傢亨利·莫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確認了斯皮剋的發現,並做了環湖考察。在湖的北岸他發現了利龐大瀑布。
  1901年加斯汀(William Garstin)爵士詳細勘察此湖。由於在烏幹達金賈(Jinja)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上興建歐文瀑布水壩,使維多利亞湖水位逐漸提高的計畫於1954年完成。這座水壩提供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
生態係統
  目前維多利亞湖的生態係統已逐漸惡化。自1950年代起,尼羅河鱸魚(Lates niloticus)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區漁業的産出。但是這種鱸魚給當地的生態係統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數百種當地特産物種自此滅絶。
  原産於美洲熱帶的水葫蘆(Eichhornia crassipes)被引進至維多利亞湖後。這些水生植物聚集而生,影響了交通,捕魚,水力發電和生活飲水。1995年,90%的烏幹達沿岸都被這種植物阻塞。由於機械和化學辦法似乎都不起作用,人們衹好培育一種以水葫蘆為食的象鼻蟲(Neochetina eichhorniae)並放到湖內,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經濟
  維多利亞湖水産豐富,是非洲最大淡水魚産區,年漁獲量約12萬噸,尤以非洲鯽魚著名,衆多漁村環湖分佈,棉花、水稻、甘蔗、咖啡和香蕉廣泛種植。1954年修建了歐文瀑布水壩,使湖面水位逐漸提高,水壩提供了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湖80公裏以內地區居住着數百萬人。
交通
  自1900年代起,維多利亞湖渡輪成為烏幹達,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之間的重要交通工具。湖畔主要港口有 。 沿岸恩德培、基蘇木(Kisumu)、布科巴(Bukoba)、姆萬紮(Mwanza)、Entebbe、Port Bell 和 Jinja等湖港有航綫聯繫。
百科辭典
  Weiduoliya Hu
  維多利亞湖
  Lake Victoria
    非洲最大的湖泊。 位於東非高原中部, 在肯尼亞、烏幹達和坦桑尼亞 3國接界處,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湖面海拔1134米。南北最長為 400公裏,東西最寬處240公裏,面積6.9萬平方公裏,是僅次於美洲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平均水深40米,最大深度80米。湖濱地勢起伏不大,以丘陵、平原為主。西岸陡峻,其他3面低平,湖岸麯折,多湖灣和島嶼,岸綫長達3200余公裏。島嶼總面積近6000平方公裏,較大的有烏凱雷韋島、布加拉島、魯邦多島、馬伊索梅島和布武馬島等。較大的湖灣有卡維竜多灣、斯皮剋灣和埃明帕夏灣等。湖區集水面積約23.9萬平方公裏,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註入;蓄水量2518立方公裏。湖水從北岸流出時形成歐文瀑布,流量600立方米/秒。1954年在此建成水電站大壩,該瀑布被淹沒。湖水位年變幅為0.3米,表層水溫變化在23~28℃之間。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氣候起顯著的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使湖西岸成為東非著名的多雨區。魚類資源豐富,是非洲重要淡水魚産區。湖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農業區。沿岸重要湖港有烏幹達的恩德培、布卡卡塔和貝爾港,肯尼亞的基蘇木以及坦桑尼亞的姆萬紮等,各港之間有汽船聯繫。
     (蘇世榮)
    
英文解釋
  1. n.:  Lake Vic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