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1819~1901) 維多利亞女王 (英語: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全名亞歷山德裏娜·維多利亞(英語:Alexandrina Victoria),是英國迄今為止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後,英國開始走嚮衰落。
身世
維多利亞的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喬治三世國王第四子),母親是德國薩剋森-科堡-薩爾菲德公國的維多利亞郡主,她八個月大即喪父,從小在母親的德國化的環境中長大,在後來成為比利時國王的舅父利奧波德一世的監護下受教育。1837年,她三伯不列顛帝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她18歲即位,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五叔恩斯特·奧古斯特,從此漢諾威與英國的共主聯邦瓦解。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但是維多利亞對大臣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英國極度擴張,因此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
1861年維多利亞的丈夫去世,她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出現,也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力漸漸增大,使英國的君主立憲製更趨完善。此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 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主動詢問她的意見。1897年,為她在位60周年舉行隆重的慶典。1901年她在懷特島去世。
維多利亞在位期間,英國空前的強盛,經濟、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她統治英國的時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家庭
1840年,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薩剋森-科堡-哥達傢族的艾伯特結婚。他們生有九個孩子,和歐洲各國王室聯姻,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維多利亞已經成為“歐洲的祖母”。
維多利亞生有4個兒子和5個女兒,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 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後;第二個孩子是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她的一個孫女毛德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後;第三個孩子艾麗斯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的大公妃。她的一個外孫女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外孫女是現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西南部黑森-巴騰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奧古斯騰堡郡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維多利亞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在今日的歐洲王室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西班牙國王鬍安·卡洛斯一世、前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二世、前羅馬尼亞國王米格爾一世,以及俄羅斯、德國(普魯士)、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薩剋森-科堡-哥達、漢諾威、黑森和巴登的王族領袖都是維多利亞女王 的後代。
子女
姓名 出生 去世 備註
維多利亞長公主 1840年11月21日 1901年8月5日 1858年和腓特烈三世結婚;
愛德華七世 1841年11月9日 1910年5月6日 1863年和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公主結婚;
艾麗斯公主 1843年4月25日 1878年12月14日 1862年和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結婚;
阿爾弗雷德王子,薩剋森-科堡和哥達公爵和愛丁堡公爵 1844年8月6日 1900年7月31日 1874年和俄國的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女大公結婚;
海倫娜公主 1846年5月25日 1923年6月9日 1866年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奧古斯騰堡的剋裏斯蒂安王子結婚;
路易絲公主 1848年3月18日 1939年12月3日 1871年和第九世阿蓋爾公爵約翰·道格拉斯·薩瑟蘭·坎貝爾(後來的加拿大總督)結婚;沒有後嗣
阿瑟王子 1850年5月1日 1942年1月16日 1879年和普魯士的路易絲·瑪格麗特公主結婚;
利奧波德王子 1853年4月7日 1884年3月28日 1882年和瓦爾戴剋-皮埃蒙特的海倫娜公主結婚;
貝亞特麗斯公主 1857年4月14日 1944年10月26日 1885年和巴騰堡的亨利王結婚;
頭銜
天佑大不列顛、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國教保衛者,印度女皇(拉丁文:Dei Gratia Magnae Britanniae, Hiberniae et terrarum transmarinarum quae in ditione sunt Britannica Regina, Fidei Defensor, Indiae Imperatrix;英文:Victoria,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Queen, Defender of the Faith, Empress of India)"Empress of India 印度女皇"是在1876年後加上去的。
血友病
維多利亞女王 以將血友病帶入歐洲王室而聞名。由於她的父係和母係祖先都沒有血友病遺傳史,因此推測在維多利亞身上發生了基因突變而成為帶原者。
在維多利亞的子女中,奧爾巴尼公爵利奧波德親王是血友病患者,在31歲時去世。他有一子一女,兒子健康,女兒艾麗斯是基因攜帶者,艾麗斯的兒子魯珀特是血友病患者,21歲時去世。
維多利亞女王 的兩個女兒,次女艾麗斯公主和幼女貝亞特麗絲公主是血友病基因帶原者。艾麗斯公主嫁給德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傢族,有6個女兒和2個兒子,她的次子腓特烈·威廉是血友病患者,3歲時由住傢高處摔下去世;三女伊蓮妮和四女阿莉剋絲是基因帶原者。伊蓮妮娜嫁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裏希親王,生有三個兒子,長子瓦爾德馬和幼子海因裏希是血友病患者,分別在56歲和4歲時去世。阿莉剋絲嫁給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生有四女一子,獨子阿列剋謝是血友病患者,四個女兒在成婚前即被布爾什維剋殺害,因此無法推斷血友病遺傳情況。
貝亞特麗絲公主嫁給巴滕堡傢族的亨利郡王,生有三子一女。次子利奧波德和幼子莫裏斯是血友病患者,分別在33歲和21歲時去世。女兒維多利亞·歐亨妮亞是血友病帶原者,嫁給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生有七子女。長子阿方索和幼子岡薩洛是血友病患者,分別在31歲和20歲時去世;次子海梅是聾啞人;第三子是死嬰;次女瑪麗亞·剋麗斯蒂娜是基因帶原者,其外孫保羅5歲時死亡,推測是血友病患者。
以其命名事物
* 香港
o 皇后大道
o 域多利皇后街
o 域多利道
o 維多利亞港
o 維多利亞城
o 維多利亞公園
o 域多利軍營
o 域多利銀禧醫院
o 域多利監獄
o 域多利拘留所
o 域多利精神病院
o 域多利亞公衆殮房
* 澳大利亞
o 維多利亞州
o 昆士蘭州
o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墨爾本)
o 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
o 維多利亞大學
o 維多利亞市場
統治 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
加冕日期 1838年6月28日
前任 威廉四世
繼任 愛德華七世
配偶 艾伯特親王
子女
維多利亞長公主
愛德華七世
艾麗斯公主
薩剋森-科堡和哥達公爵和愛丁堡公爵阿爾弗雷德王子
海倫娜公主
路易絲公主
康諾特公爵阿瑟王子
奧爾巴尼公爵利奧波德王子
貝亞特麗斯公主
全名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
(Alexandrina Victoria)
皇室 漢諾威王朝
皇傢頌歌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父親 肯特公爵愛德華·奧古斯圖斯王子
母親 薩剋森-科堡-薩爾菲德的維多利亞郡主
出生 1819年5月24日
倫敦肯辛頓宮
逝世 22 January 1901 (1901-01-23) (aged 81)
懷特島奧斯本莊園(Osborne House)
安葬地點 伯剋郡溫莎(Frogmore) 女王概況
【在世日期】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82歲)
【在位日期】 1837年6月20日 --- 1901年1月22日(64年)
【加冕日期】 1838年6月28日
【上任君主】 英王威廉四世
【下任君主】 英王愛德華七世
【配偶姓名】 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
Winterhalter-Queen_Victoria,1843(24歲)
維多利亞女王 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
女王統治時期,特別是1851年以後,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 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維多利亞女王 是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37年登基,時年十八歲。即位初年,她積極參與朝政,和首相墨爾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嚮於輝格黨人,與托利黨人格格不入。1846年以後,女王和丈夫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堅决反對外交大臣帕默斯頓的對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頓辭職。在位後期,轉嚮保守黨並同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結為至交,積極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維多利亞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纍裏去世後,開始信任索爾茲伯裏和張伯倫。1887年及1897年,英國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並藉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结。在維多利亞統治期間,英國從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傢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 Winterhalter-Queen_Victoria,1847(28歲)維多利亞的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喬治三世國王第四子),母親是德國薩剋遜—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1819年5月24日,維多利亞在倫敦肯辛頓宮出生,當時為了讓孩子在倫敦出生,她的父母專程從德國巴伐利亞長途跋涉趕回英國。父母為她取名費盡了心機,最後定名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一是表示對孩子的俄國教父——亞歷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為了紀念她的母親。
維多利亞還是嬰兒的時候,她的父親在一次打獵後染上風寒,不久後去世,當時維多利亞衹有八個月大。維多利亞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後為比利時國王)的監護下受教育,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1837年,她叔父不列顛帝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當時維多利亞18歲。維多利亞迅即登基,成為女王。同時,她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Winterhalter-Queen_Victoria,1856(37歲)
維多利亞女王 與她的表兄薩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結婚,一生育有九個孩子,但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所幸的是五位公主個個健康美麗,但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的結果是使這一可怕的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
維多利亞女王 的後人很多都和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結婚,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後;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她的一個孫女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後;第三個孩子阿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個外孫女是沙皇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外孫女是現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正因如此,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 去世之前,就已經成為“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維多利亞收到她繼承王位的消息,1837年維多利亞時期,是大英帝國對外領土擴張最輝煌的時期,為了擴張領土,英國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75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的統治權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但是一場設計巧妙的陰謀使英國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股權,法國衹能乖乖地退讓。次年,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版圖中又增加了印度,這可是大英帝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英國還讓俄國在1877~1878年與土耳其的戰爭中的勝利果實幾乎化為烏有。當時,俄國軍隊離伊斯坦布爾衹有一步之遙,俄土雙方簽訂協議,將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土地歸屬俄國。而維多利亞不希望看到俄國勢力深入到巴爾幹半島,她以武力和外交雙重施壓,迫使俄國做出退讓。
維多利亞女王 在位期間,英國的經濟迅速成長,不斷繁榮強大。女王登基的時候,英國衹有幾條鐵路,但她去世的時候,英國已經擁有一個連接各大城市的發達鐵路網。為了展示英國的昌盛和強大,第一次萬國博覽會於1851年在倫敦開幕,成為當時的舉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學方面,世界聞名的英國作傢查爾斯·狄更斯和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風雲人物。由於經濟和工業的不斷發展,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逐漸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倫敦的污水排放係統和倫敦街頭出現的白熾燈都是維多利亞女王 在位的時候實現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國已經實行對所有小孩進行免費教育。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維多利亞女王 對大臣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大英帝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園、學校、建築物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加拿大維多利亞市,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塞舌爾群島首都維多利亞,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還有很多很多。 Winterhalter-Queen_Victoria & Prince維多利亞女王 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親王在女王中年時代去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 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開始主動詢問她的意見。然而,丈夫的去世讓女王鬱鬱寡歡,她曾長時間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公開露面,也不戴王冠,而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長期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力漸漸增大,促使英國的君主立憲製更趨完善。Queen Victoria女王的婚禮,1840.2.10.
維多利亞女王 經歷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後,1870年代後期,她重新活躍起來,1897年舉國慶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慶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900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 身體不好,但仍堅持去了懷特島(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爾伯特喜愛的地方。許多年以前,在這個島上,他們身邊圍繞着可愛的年幼兒女。在這個幽靜的地方,女王寫下了遺囑,寫下了自己葬禮的細節,她吩咐死後給她穿上白色的衣裙。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 在懷特島去世,終年82歲。 維多利亞女王 老年畫像維多利亞女王 的名字,象徵着一個時代。在維多利亞統治期間,英國國民空前團结,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並不斷壯大發展。這是女王給英國人留下的最好遺産,也是對她一生政績最有力的評價。極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維多利亞一樣,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職責,同時又擁有如此平凡的作為女人的幸福。她統治的時期,特別是1851年以後,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六十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英國極度強盛,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科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成熟,維多利亞女王 的名字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維多利亞女王 性格鮮明,秉性真摯。她忠於職守,具有治國之才;她不僅把時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為傢務操勞上;她忠於自己的丈夫,對子女要求嚴格,成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僅使英國的文學,藝術、科學昌盛,經濟繁榮,英國的生活方式(如英國貴族的下午茶)也從那時候開始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對象。「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 即位時,英國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為了滿足國傢尋找原料地和銷售市場的要求,英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領。1840年英國占領了新西蘭,這標志着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體係形成。
英國對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英國與中國的貿易最早始於茶葉、絲綢的貿易;但是這些商品是英國市場上的奢侈品,而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製使得英國的工業革命的産品毫無用武之地。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商人開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傾銷鴉片。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極大程度上打擊了英國政府的傾銷政策,1840年初,維多利亞女王 在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呼籲“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嚮中國發動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遂始。 ■1842年6月13日,維多利亞女王 第一次乘坐火車,女王的丈夫和當時的英國鐵路總工程師也一同在車上。當時火車的時速是每小時30公裏,事後女王抱怨說,覺得車速過快,十分擔心火車會從鐵軌上掉下來。
維多利亞女皇登基■在2007年,以下在2007年在位的歐洲國傢君主都是維多利亞女王 有血緣關係的後代,包括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浦親王)
挪威國王
西班牙國王
瑞典國王
丹麥女王
■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進行過一個民意調查,評選歷史上100位最偉大的英國人。維多利亞女王 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丘吉爾,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國鐵路的著名的英國工程師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排名第三的是戴安娜王妃(1961—1997)。 維多利亞女王 和阿爾伯特親王共有九個子女,幾乎都嫁給了當時顯赫的貴族,而這九個子女的孩子們幾乎遍布整個歐洲的王室,因此維多利亞女王 被譽為“歐洲祖母”,以下按照長幼順序依次介紹她的九個子女。
1.維多利亞長公主,嫁給普魯士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弗雷德裏希三世),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兒索菲是希臘王後。
2.威爾士王子愛德華(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娶了丹麥國王剋裏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兒亞歷山德拉公主,他們的二兒子是後來英王喬治五世,女兒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後。
3.愛麗絲公主,嫁給黑森達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維希,他們的大女兒維多利亞公主的一個女兒路易斯後來成為瑞典王後,另一個女兒就是英國飛利浦親王的母親;小女兒是俄國末代沙皇的皇后;另一個女兒艾琳嫁給愛麗絲公主姐姐的兒子,唯一的兒子娶了愛麗絲公主弟弟阿爾弗雷德王子的女兒。
4.阿爾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女兒瑪麗公主,他們的女兒瑪麗是羅馬尼亞的王後。
5.海倫娜公主,嫁給石格益勒—荷爾斯坦公爵剋裏斯蒂安。
6.路易斯公主,嫁給英國阿蓋爾九世公爵約翰坎貝爾。
7.阿瑟王子,娶了普魯士公主瑪格麗特,他們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繼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瑪格麗特的兒子日後也成為了瑞典國王,而且她的女兒是現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母親,英格麗德王後,後者就是以早逝母親的名字為自己的大女兒—丹麥女王命名的。
8.利奧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 & Pyrmont傢族的海倫公主,他的遺腹子利奧波德繼承了爵位,並成為了薩剋斯科堡的大公,他的女兒是現任瑞典國王的母親。
9.比亞特裏斯公主,嫁給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們的女兒維多利亞公主是嫁給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為後來的西班牙王後,也就是現任國王的祖母。
另外,維多利亞女王 也是一位血友病攜帶者,女王把這種病遺傳給了她的3個子女,次女愛莉絲公主和幼女阿特麗斯公主成了血友病攜帶者,幼子利奧波特親王則是血友病患者。由於19世紀的歐洲正盛行“婚床上的政治”,各國王室之間政治聯姻不斷,血友病很快就傳入了西班牙、德意志和俄國,血友病也被人們稱為“王室病”。 Weiduoliya n□wang
維多利亞女王
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1837~1901)。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19年 5月24日生於倫敦肯辛頓宮。早年在其舅父利奧波德(後為比利時國王)監護下受教育,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薫陶。1837年即位。次年 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即位初年,積極參與朝政,同首相墨爾本子爵W.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嚮於輝格黨人,與托利黨人格格不入。1839年5月授命R.皮爾組閣時,堅持不更換原來的宮廷女侍而釀成轟動一時的“寢宮危機”。女王權勢欲遭到初次打擊。1846年以後,女王和丈夫艾伯特親王堅决反對外交大臣H.J.帕默斯頓勳爵的對外政策,雖逼使帕默斯頓辭職,但同內閣的爭鬥一再受挫使女王體會到,立憲君主的權勢不在於同大臣爭權,而在於安做虛君。在位後期,女王的政治態度及同內閣的關係有很大變化,她轉嚮保守黨並同B.迪斯纍裏結為至交,積極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女王的態度深受資産階級贊許。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1887、1897年內閣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即位50周年和60周年;並藉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以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结。1901年1月22日卒於懷特島。
女王統治時期,特別是1851年以後,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 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程西筠) n.: Victoria Regina, Queen Victoria 英國 時代 歷史階段 強盛時期 人物 歷史人物 慈善傢 英國名人 電影 劇情片 伊麗莎白二世 喬治三世
維多利亞女王號 維多利亞女王傳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 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的人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 悉尼維多利亞女王 大廈 維多利亞女王 式的和平維多利亞女王 執政六十周年紀念維多利亞女王 執政五十周年紀念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的禮儀有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特色的 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特徵的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之風格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的傢具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