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地理學教育 : 軍事 > 綏遠
目錄
No. 1
  綏遠省(1949-1953)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之一級行政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原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1914年,袁世凱政府將之分出山西,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1954年並入內蒙古自治區。
  1949年
  ★綏蒙區改稱綏遠省,綏蒙政府改稱綏遠省人民政府,駐豐鎮市(華北人民政府1949年6月13日批準)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27日綏遠軍政委員會在歸綏市舉行成立大會(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1949年12月31日原設在綏東解放區的綏遠省人民政府與原國民黨綏遠省政府正式合併,組成綏遠省人民政府,駐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
  ★1949年1月18日陝壩成立綏西行政公署
  ★1949年11月26日伊剋昭盟自治政府委員會成立
  ★1949年12月8日陝甘寧邊區伊剋昭盟人民自治政務委員會改為綏遠省伊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隸屬綏遠省政府。
  ★設立綏東專區,轄集寧、豐鎮、興和、竜勝、陶林、武東6縣(綏遠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批準,11月15日開始正式辦公)
  ★設立綏南專區,轄托剋托、和林格爾、涼城,清水河4縣(綏遠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批準,11月15日開始正式辦公)
  ★撤銷豐鎮市,並入豐鎮縣(1949年9月19日)
  ★撤銷集寧市,並入集寧縣
  ★新明縣更名為化德縣
  ◎1949年12月21日綏遠省軍政委員會負責人烏蘭夫、傅作義聽取高增培、李振華、陳樂山工作匯報後,發出《關於解放烏伊兩盟問題紀要》,
  同意兩盟自治,决定取消達拉特旗組訓處,成立統一的達拉特旗人民政府;取消桃力民辦事處,將桃力民地區劃歸鄂托剋、杭錦兩旗;直屬綏遠省政府的東勝縣劃歸伊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領導。
  ★1949年12月16日中共綏遠省委、綏遠省人民政府、原駐綏東的軍政領導機關,由豐鎮遷抵歸綏市。
  1950年
  ★撤銷和林專區,所轄的涼城縣劃歸集寧專區;托剋托、清水河、和林格爾3縣劃歸包頭專區(1950年7月27日綏遠省人民政府作出,政務院
  1950年8月批準)
  ★歸綏縣重新劃歸包頭專署(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復,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21日發出命令)
  ★1950年1月18日綏遠軍政委員會决定,成立歸綏市人民政府
  ★1950年2月13日包頭市人民政府成立,為綏遠省直轄市。
  ★1950年3月20日中共綏西地委、陝壩專員公署同時成立。
  ★包頭專區更名為綏中專區(政務院1950年9月批準,綏遠省人民政府9月4日决定)
  ★集寧專區更名為綏東專區(政務院1950年9月批準,綏遠省人民政府9月4日决定)
  ★陝壩專區更名為綏西專區(政務院1950年9月批準,綏遠省人民政府9月4日决定)
  ★綏東專區更名為集寧專區(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11月27日批準)
  ★綏中專區更名為薩縣專區(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11月27日批準)
  ★綏西專區更名為陝壩專區(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11月27日批準)
  ★烏蘭察布盟駐地由四子王旗遷至包頭市(1950年8月11日)
  ★伊剋昭盟駐地由札薩剋旗新街鎮遷到東勝縣城(1950年10月20日)
  ★1950年4月1日烏蘭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在烏蘭花鎮成立
  ★撤銷達拉特旗組訓處、桃力民辦事處,設立通格朗區(縣級)、達爾扈特區(縣級)(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7日批準)
  ★撤銷鑲藍旗、鑲紅旗,合併設立鑲藍鑲紅聯合旗(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7日批準)
  ★東公旗更名為烏拉特後旗(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7日批準)
  ★西公旗更名為烏拉特前旗(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7日批準)
  ★中公旗更名為烏拉特中旗(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7日批準)
  ★撤銷百靈廟辦事處,設立五當召區(縣級)、烏蘭花區(縣級)(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11月27日批準)
  ★正紅旗更名為中心旗
  ★撤銷歸綏市第一區,將歸綏市回民聚居區劃為回民自治區,成立區人民政府。(綏遠軍政委員會1950年2月1日通過)
  ★設立歸綏市郊區
  ★1950年1月綏遠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銷綏東蒙旗辦事處,建立中心旗製。以察哈爾右翼正紅旗為中心旗,屬省人民政府領導。中心旗除處理
  本旗一切政務外,需領導其他3旗(正黃旗、鑲紅旗,鑲藍旗)。
  ★山西省河麯縣的長灘區歸伊剋昭盟管轄,為伊剋昭盟直屬“十裏長灘區” (1950年6月1日)
  ◎1950年1月17日綏遠軍政委員會通過《處理綏遠境內蒙古民族問題方案》。决定;伊剋昭盟、烏蘭察布盟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在綏遠省人民
  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伊剋昭盟、烏蘭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土默特旗人民政府直屬省政府領導,安置和培養民族幹部近1000人;撤銷原國
  民黨政府設立的東勝縣、達拉特旗組訓處和桃力民、百靈廟辦事處;將東勝和十裏長灘區劃歸伊剋昭盟自治區,烏蘭花區、五當召區劃歸烏
  蘭察布盟自治區;河東臺站地劃歸土默特旗,伊剋昭盟境內原屬各縣的“飛地”劃歸伊剋昭盟各旗,實現旗政統一。(政務院1950年5月8日
  批準)
  1951年
  ★烏蘭察布盟駐地由包頭市遷至固陽縣(綏遠省人民政府1951年11月10日批準)
  ★設立平地泉鎮,以集寧縣的城關區為其行政區域(綏遠省人民政府1951年5月21日批準)
  ★撤銷五當召區,設立石拐溝礦區(縣級)(綏遠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1日批準)◎1950年12月8日石拐溝礦區劃歸烏蘭察布盟自治區人民政
  府領導,五當召區撤銷。在區劃未確定前,以五當召區現轄區域為區劃,石拐溝礦區政權相當於縣級。
  ★撤銷歸綏市第五區、第六區,合併設立第一區(歸綏市人民政府1951年6月報告備案)
  ★撤銷歸綏市第二區、第三區,合併設立第三區(歸綏市人民政府1951年6月報告備案)
  ★撤銷歸綏市第四區更名為第二區(歸綏市人民政府1951年6月報告備案)
  ★陝西省靖邊縣的荀池鄉劃歸綏遠省鄂托剋旗
  1952年
  ★撤銷薩(拉齊)縣專區,所屬的包頭、歸綏、武川、薩拉齊、固陽、托剋托、和林格爾、清水河8縣劃歸集寧專區(綏遠省人民政府1952年
  11月27日批準)
  ★撤銷烏蘭花區,並入四子王旗(綏遠省人民政府1952年7月批準)
  ★撤銷通格朗區、達爾扈特區,並入紮薩剋旗(伊剋昭盟自治區人民政府1952年10月21日報告備案)
  ★撤銷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設立烏拉特中後聯合旗,駐海流圖(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8月9日批準,1952年10月15日正式合併)
  ★撤銷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駐百靈廟鎮(綏遠省人民政府1950年8月9日批準,1952年10月15日正式合併)
  ★竜勝縣更名為卓資縣(內外部1992年批準,綏遠省人民政府5月6日决定從5月1日實施)
  1953年
  ★撤銷包頭縣,分別並入包頭市、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石拐礦區(綏遠省人民政府1953年9月15日批準)
  ★撤銷米倉縣,設立杭錦後旗。由伊剋昭盟自治區政府駐陝壩辦事處和陝壩專署共同領導。(政務院1953年9月28日批準)
  ★撤銷晏江縣,設立達拉特後旗。由伊剋昭盟自治區政府駐陝壩辦事處和陝壩專署共同領導。(政務院1953年9月28日批準)
  ★撤銷包頭市三區,設立市郊區,以三區及原包頭縣為其行政區域,轄東至磴口、西至昆都侖河綫、北至山腳、南至黃河南岸原包頭縣第四區
  的邊界的範圍內各區村。(綏遠省人民政府1953年9月15日决定)
  ★歸綏市第一至第三區更名為新城區、慶凱區、玉泉區
  ◎1953年9月28日陝壩專區和伊剋昭盟、土默特旗和歸綏縣的“旗縣並存”問題,全部得到解决。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綏遠省人民政府
  發佈命令,將伊剋昭盟的杭錦、達拉特兩旗在河套地區的區鄉政權組織一律撤銷,其行政區劃與當地縣的行政區劃合併,重新統一劃定。
  1954年
  ★撤銷綏遠省,並入內蒙古自治區(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批準)
  【參考資料】
  內蒙古區情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49-1997)》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中國地名詞源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中國城市小百科》星球地圖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市縣地名實用手册》人民郵電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史為樂編)一書中有關綏遠省的內容
  舊省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綏遠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歸綏市。轄歸綏、包頭2市,豐鎮、集寧、涼城、陶林、興和、竜勝(由豐鎮、集寧、涼城、陶林4縣析置,駐卓資山)、歸綏、武東(由武川縣東部析置,駐旗下營)、武西(原武川縣西部,駐武川縣城)、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剋托、薩縣(即薩拉齊)、包頭、固陽、五原、臨河、安北、狼山(抗戰期間新設縣)、米倉(抗戰期間新設縣)、晏江(抗戰期間新設縣)、東勝等22縣及鑲紅旗、鑲藍旗、正黃旗、正紅旗、土默特獨立旗、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茂明安旗、達爾罕旗、四子王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紮薩剋旗、鄂托剋旗、郡王旗、杭錦旗等18蒙旗。
  1950年分設綏東、綏中、綏西3專區及伊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直轄歸綏、包頭2市及土默特旗、東四旗中心旗、鑲藍鑲紅聯合旗、正黃旗4旗(鑲藍鑲紅聯合旗、正黃旗均由東四旗中心旗領導)。
  1951年綏東專區改名集寧專區,綏中專區改名薩縣專區,綏西專區改名陝壩專區。
  1952年綏遠省改由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撤銷薩縣專區,並入集寧專區。轄2專區、2自治區。
  1954年3月6日綏遠省建製撤銷,原轄區並入內蒙古自治區。
  歸綏市 1949年歸綏市為綏遠省轄市,綏遠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4年歸綏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1949年包頭市為綏遠省轄市。
  1954年包頭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綏東專區、集寧專區 1950年設綏東專區,專署駐集寧縣。轄集寧、陶林、興和、豐鎮、涼城、竜勝(駐卓資山)、武東(由武川縣東部析置,駐旗下營)等7縣及平地泉鎮。
  1951年綏東專區改名集寧專區。
  1952年集寧專署駐平地泉鎮。竜勝縣改稱卓資縣。原薩縣專區所屬薩拉齊、包頭、固陽、武川、歸綏、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剋托等8縣並入集寧專區。轄15縣、1鎮。
  1953年將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包頭縣撤銷,並入包頭市、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和石拐溝礦區。集寧專區轄13縣、1鎮。
  1954年集寧專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綏中專區、薩縣專區 1950年設綏中專區,專署駐薩拉齊縣。轄薩拉齊、包頭、固陽、武川(武西縣恢復原名)、歸綏、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剋托等8縣。
  1951年綏中專區改名薩縣專區。
  1952年撤銷薩縣專區,原薩縣專區所屬各縣並入集寧專區。
  綏西專區、陝壩專區 1950年設綏西專區,專署駐陝壩鎮。轄米倉(駐三道橋)、臨河(駐解放鎮)、狼山(駐永安堡)、晏江(駐塔爾湖畔)、五原、安北(駐扒子補隆)等6縣及陝壩鎮。
  1951年綏西專區改名陝壩專區。
  1953年米倉縣改為杭錦後旗;晏江縣改為達拉特旗。陝壩專區轄4縣、2旗、1鎮。
  1954年陝壩專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伊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 1950年設伊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東勝縣。轄東勝縣及準格爾旗(駐沙圪堵)、達拉特旗(駐樹林召)、郡王旗、杭錦旗、紮薩剋旗(駐新街鎮)、烏審旗(駐達布察剋鎮)、鄂托剋旗(駐烏蘭哈拉嘎蘇,即烏蘭鎮)等7旗,達爾扈(駐伊金霍洛)、通格朗2區。
  1952年達爾扈與通格朗2區改由紮薩剋旗領導。
  1954年伊剋昭盟蒙古族自治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 1950年設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包頭市。轄四子王旗(駐昌汗博拉更)、烏拉特前旗(又稱西公旗,駐哈拉幹補隆)、烏拉特中旗(又稱中公旗,駐本壩太廟)、烏拉特後旗(又稱東公旗,駐管傢窯子)、茂明安旗(駐喜拉鴜“左老右鳥”)、達爾罕旗(駐昌汗厚)等6旗及烏蘭花、五當召(駐巴達蓋)2區。
  1951年原五當召區改設石拐溝礦區。
  1952年由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設烏拉特中後聯合旗(駐海流圖);由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駐百靈廟)。撤銷烏蘭花區,四子王旗遷駐烏蘭花鎮。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轄4旗、1礦區。
  1953年集寧專區所屬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遷駐固陽縣城。轄1縣、4旗、1礦區。
  1954年烏蘭察布盟蒙古族自治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近義詞
綏遠
相關詞
中國日本歷史抗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名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包含詞
綏遠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