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終身體育
目錄
No. 1
  終身體育是90年代以來體育的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 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 指導下,以體育的體係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
No. 2
  終身體育是90年代以來體育的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 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 指導下,以體育的體係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
  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係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 學校體育中學生處在6-2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係統地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身體生長發育得如何,直接影響着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得不好,如脊柱側彎、駝背、呼吸機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後往往無法彌補,而成為終身的缺陷。所以,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係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終身體育的重要一環,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
  學校體育如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一)打好身體基礎
  青少年時期,正是打好身體基礎的“黃金時代”。從人體自身的發展來看,這一時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果在這一時期裏應當得到的鍛煉而沒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後,時過境遷再進行鍛煉,雖然也有效果,但由於基礎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我們要放眼未來,首先要從現在做起。保證現在精力旺盛地學習,同時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也為將來從事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準備。
  (二)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能,學會自主的學習、鍛煉
  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是科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對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不僅具有近期(在校期間)的效果,而且具有長遠(走嚮社會以後)的影響。但是,由於不同年齡段身心發展狀況的。差異,鍛煉身體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相應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培養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以適應和協調不斷變化的情況,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三)培養興趣、愛好,養成鍛煉習慣
  興趣和愛好是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初中以下的學生,往往以滿足心理要求為主要傾嚮,表現為以直接興趣為主,即體育活動本身所引起的興趣,如喜歡遊戲和球類活動等。高中學生由於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性更明確,間接興趣逐步成為主要傾嚮,即對體育活動的結果發生興趣。如認識到參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係統的功能,雖然跑起來感到又苦又纍,但仍然能堅持參加長跑。高中階段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培養間接興趣和愛好,並且逐步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四)培養自我體育意識
  “自我體育意識”是從意識、自我意識衍生出來的。對終身體育的理解,關鍵是體育意識的培養。意識是人的頭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由此引申體育意識,是人的頭腦對體育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對體育的感覺、思維等多種心理過程。這裏提出的是“自我體育意識”,就是自己對待體育在思想。
  情感、行為、個性以及有關體育的社會交往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認知。
  感覺、評價和調控等心理過程。“自我體育意識” 是終身體育的核心,衹有樹立起自我體育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和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意識呢?
  首先,要在已經培養起來的對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提高對體育的理性認識。高中生不能衹是片面地追求對體育的直接興趣,而應當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進而積極自覺地、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成為體育學習和各種體育活動的主體。
  其次,要瞭解自我,認識自己身心發展的具體狀況和身體素質。
  運動能力、運動技能的水平,特別是要瞭解自己與同齡人相比較的特殊性,善於分析、判斷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層次和水平,以便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取長補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鍛煉。
  第三,自我體育意識是在反復實踐中形成的。在反復不間斷地實踐中,加深對體育的情感體驗,不斷提高體育的水平,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
相關詞
分類
包含詞
終身體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