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稱莘”。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的通稱。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有芳香。花鐘形,紫色。廣布於中國各地。全草可入藥,能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等。 |
|
草名。又名少辛、小辛。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細辛》。 |
|
一、asarum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的泛稱。
多年生草本,有細長芳香的根狀莖,先端生葉一二片。花單生葉腋,貼近地面,常紫色,鐘形。我國約有35種,習知的如細辛、北細辛等。全草入藥,性溫,味辛,功能溫經散寒、化飲、祛風止痛,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風濕痹痛、牙痛、鼻淵等癥。
其它名稱 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金盆草,山人參
以下為詳細介紹。
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
細辛根莖上生多數細長的根,呈叢狀。根莖頂部分歧,每分歧上生2—3枚鱗片及1—2枚具有長柄的葉;鱗片圓形、膜質,長7—10餘毫米,先端鈍圓。葉柄長10—23釐米,有短柔毛或無毛;葉片心髒形,長4—8釐米,寬5—10釐米。花單一,紫紅色,由兩葉間抽出,花梗在花期長3—5釐米多,近花被筒處成直角狀彎麯,狀如煙袋鍋。花被裂片為3,三角狀廣橢圓形,長9毫米,寬11毫米,稍尖,由基部反捲。果為假漿果,半球形,長10—15毫米,寬15—20毫米,頂端有殘存花被,成熟後不裂開,腐爛後不規則破裂。花期5月,果期6月。
細辛生於林下腐植層深厚稍陰溫處。常見於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下,密集的灌木叢中,山溝底稍濕潤處,林緣或山坡疏林下的溫地。
吉林東部長白山區、半山區各縣有出産。全省年産15萬斤左右。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黃樟腦油、優香芹酮、冰片等。
細辛性喜濕潤陰涼環境,耐嚴寒,因此以選疏林地、腐殖多、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宜,或帶有輕沙性陰涼濕潤的背陰坡栽培為佳。用野生細辛苗、種子、根狀莖繁殖。5—8月采收陰幹。
細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藥,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藥。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由於細辛中含馬兜鈴酸等毒性成分,05版藥典規定細辛改為根及根莖入藥)②獸藥用於治咳嗽喘、便秘。③農藥作殺蟲劑和殺菌劑。
化學成份:
各種細辛均含揮發油。
北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酚,其他尚有黃樟醚、優香芹酮、β-蒎烯、α-蒎烯、欖香素、細辛醚等多種成分。
漢城細辛含揮發油約1%,油中成分約23種,主要有α-及β-蒎烯、莰烯、香葉烯、1,8-桉葉素、竜腦、黃樟醚、甲基丁香酚、細辛醚等。
華細辛揮發油含量為2.66%,主要成分為α-側柏烯、月桂烯、γ-鬆油醇、α-鬆油醇、黃樟醚、桉油精、細辛醚、甲基丁香酚、2-甲基黃樟醚、β蒎烯和α-蒎烯、肉豆蔻醚、檸檬烯、沉香醇。尚含有正-十五烷、𠔌甾醇、豆甾醇和芝麻脂素等多種成分。
藥理作用:
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1.鎮靜、鎮痛作用細辛揮發油有明顯的中樞抑製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並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痛作用。其較強的鎮痛作用為其治療頭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藥理學基礎。
2.解熱作用細辛揮發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β-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傢兔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3.抗炎、免疫抑製和抗變態反應細辛揮發油灌服或註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緻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並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製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製塑料環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細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異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烏藥鹼均可明顯抑製組織胺所引起的脈鼠離體回腸收縮。細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發型變態反應總過敏介質釋放量減少40%以上,說明其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4.提高機體的代謝功能從細辛中分離的消旋去甲烏藥鹼具有β-受體激動劑樣的廣泛藥理效應,有強心、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現知去甲烏藥鹼含於多種藥性溫熱的中藥內,如細辛、附子、吳茱萸等,其呈現的藥理作用與中藥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將其視為散寒藥效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細辛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而呈現平喘作用。離體實驗證明,細辛揮發油對組胺和乙酰膽鹼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其揮發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對脈鼠氣管亦有明顯的鬆弛作用。細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劑靜註,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製。
6.強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壓作用細辛具有強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壓的作用。離體實驗表明,細辛揮發油對兔、脈鼠心髒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為正性肌力,正性頻率作用,並能增加冠脈流量。對犬實驗性心源性休剋,細辛能提高其平均動脈壓、左室壓峰值和冠狀血竇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強度與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細辛揮發油給麻醉犬、貓靜脈註射,可見降壓作用,但其煎劑卻有明顯的升壓作用,其升壓作用可能與去甲烏藥鹼有關。
7.抗菌、抗病毒作用細辛醇浸劑、揮發油等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桿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的體外抑製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亦有抑製作用。細辛揮發油對多種真菌如黃麯黴菌、黑麯黴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製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為黃樟醚。α-細辛醚有抑製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細辛煎劑能阻滯蟾蜍坐骨神經衝動傳導,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與1%普魯卡因接近。揮發油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作用。50%細辛酊塗於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鑒定:
[性狀鑒別]
北細辛,多數十棵紮成為一小把,常捲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具短分枝,長1一10cm,直徑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具環形節,節間長0.9-0.3cm,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1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基生葉l一3,具長柄,表面光滑,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腎狀心形,長4-10cm,全緣,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表面淡緑色。有的可見花果,花多皺縮,鐘形,暗紫色,花被裂片反捲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果實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莖多分枝,長5-15cm,直徑0.2-0.6cm。根長15-40cm,直徑0.1-0.2cm,葉甚多。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l一0.5cm,節間長0.1一l cm。基生葉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與北細辛相似,惟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l一2,葉片較薄,心形,先端漸尖。花被裂片開展。果實近球形。氣味較弱。
均以根灰黃、葉緑、乾燥、味辛辣而麻舌者為佳。
[顯微鑒別]
北細辛根橫切面:①後生表皮為l列類方形細胞,其外側常殘留表皮細胞。②皮層寬廣,薄壁細胞充滿類球形澱粉粒,有含油滴的油細胞;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點。較粗的根中有時可見石細胞。③中柱鞘部位為1列薄壁細胞。④維管束次生組織不發達,初生木質部四原型,形成層隱約可見,其外側有韌皮部細胞。
北細辛葉片表面觀:表皮上有油細胞、保護毛和氣孔。油細胞為上凸或下凹的圓形細胞。保護毛圓錐形,由l-7個細胞組成,壁上有疣狀突起,下表皮的保護毛比上表皮多,上表皮的保護毛多分佈於葉脈處。氣孔不定式。海綿組織含少量草酸鈣砂晶及小方晶。
漢城細辛根莖橫切面:近髓部可見纖維和石細胞。
漢城細辛葉片表面觀:上下表面都可見非腺毛。上表面非腺毛由l-7個細胞組成,長160-240 cm,徑40-50μm;下表皮非腺毛由4-7個細胞組成,長280-360μm,徑28-36μm,油細胞直徑30-60μm。
華細辛葉片表面觀:上下表面氣孔也為不定式,並具有不規則圓形的油細胞及下陷的圓球形細胞。上表面散有多細胞的保護毛,葉脈上着生指套狀的單細胞保護毛;上表面僅葉脈上有稀疏的多細胞保護毛。
炮製:
取原材料,除去泥土雜草,清水洗淨,稍潤、切斷片,及時乾燥。
采收加工:
在5-7月間,用鎬深掘,將細辛連根挖出,防止須根拆斷,除淨泥土,保持莖葉根完整,捆成小把,懸挂在通風的棚下陰於或晾幹,但不宜在強烈日光下曬幹。也不得用水洗,以免氣味降低。
綜合利用:
細辛屬植物所含鐵、鉻、鋰元素很高。血清鐵對發熱敏感,鉻與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密切相關。鋰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負相關。另外還含有銅、鋅等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機能和抗感染的作用。細辛中微量元素含量與其療效有一定關係,而影響植物對化學元素吸收的最重要的因子是其遺傳特性,不同種類的植物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化學元素的種類和數量均不相同,顯然細辛屬各種植物所含的元素值,對細辛屬植物的開發利用也是有關係的。
針對各種藥理實驗進行對比發現,多種細辛均可對動物産生相似的解熱、降溫、鎮痛、抗驚厥的作用,但療效不一樣,當增加劑量時,作用強度也相應增加。因此開展細辛屬植物新的藥用資源開發研究是有廣阔前景和實際意義的。
資源分佈: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華細辛和漢城細辛的乾燥根部和全草。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全世界約70種。我國有30種,4變種,1個變型,絶大多數供藥用。同屬多種植物在全國各地作細辛和土細辛用的,還有單葉細辛和小葉馬蹄香等等。
細辛屬植物的分佈,南起雲南,北至陝西、吉林、黑竜江,西至西藏。
臨床應用: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等證。
1.頭痛用10%細辛液穴位註射有效。
2.慢性支氣管炎用α-細辛醚60mg(30mg/片)效果較好。
3.局部麻醉以3%細辛揮發油註射劑,作浸潤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進行五官科和眼科手術,麻醉效果較好。
4.心絞痛細辛揮發油50ml,加冰片16g,作成氣霧劑,於心絞痛發作時噴霧有效。
5.陽萎細辛泡茶(5g/杯)連服1月,據報道有一定療效。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用藥心法》:"辛,熱。"
【歸經】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手少陰引經藥。"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肝、膽、牌四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
④《本草匯言》:"入足蹶陰、少陰血分。"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發散風寒:用於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於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
(3)溫化寒痰:用於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於鼻炎、鼻竇炎。
①《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②《別錄》:"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齨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髒,益肝膽,通精氣。"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藥性論》:"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濕庠,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滯,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
⑥《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
⑦《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
⑧《綱目》:"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風寒濕頭疼,痰歇氣壅。"
⑩《本經逢原》:"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錢。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宜忌】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②《藥性論》:"忌生菜。"
③《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二、本屬的一種:asarum sieboldi
又名華細辛。其名兼指植物和藥材。
參看細辛-華細辛詞條。 |
|
【中藥名稱】細辛(《本經》)
【異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册》),山人參(江蘇)。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①遼細辛(《本草原始》),又名:萬病草、細參、煙袋鍋花、東北細辛。
多年生草本,高12~24釐米。根莖橫走,密生須根,捻之有辛香。莖短,基部有2~3枚鱗片,莖端生2~3葉;葉柄長5~18釐米,通常無毛或稀有短毛,具淺溝槽;葉片心形或近於腎形,長5~11釐米,寬6~15釐米,先端鈍尖,偶或漸尖,基部,b形或深心形,兩側成耳狀.全緣,上面緑色,脈上被短毛,其他部分亦疏被極短的伏毛,下面淡緑色,密被短伏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3~5釐米,直立。花被筒壺形,紫褐色,內有隆起的棱條;裂片3,三角狀闊橢圓形,稍尖,長7~9毫米,寬10毫米,嚮外反捲,呈污褐紅色;喉部有環狀縊縮;雄蕊12,長3毫米,花絲及花藥等長;子房半下位,6室,花柱6出,上部分歧。假漿果半球形,長10毫米,寬約12毫米.種子卵狀圓錐形,有硬殼,表面具有黑色肉質的假種皮。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於林下、灌木叢間、山溝、林緣或山陰濕地。分佈東北及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②華細辛,又名:西細辛(《本草原始》),白細辛。
多年生草本。與前種極為近似;但根莖較長,節間密。葉通常2枚,先端尖至銳尖,兩面疏生短柔毛。葉柄長10~15釐米。花被筒壺形,裂片3,平展,廣卵狀心形或廣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12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暗紫色,內側密被細小的乳頭突起,花絲較花藥長1.5倍。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於山𠔌溪邊、林下、岩石旁等陰濕處。分佈黑竜江、吉林、遼寧、山東、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陝西、甘肅等地。
【採集】5~7月間連根挖取,除淨泥土,及時陰幹。(不宜曬幹,勿用水洗,否則會使香氣降低,葉變黃,根變黑而影響質量)置乾燥通風處,防止黴爛。
【藥材】①遼細辛
又名:北細辛(《理傷續斷秘方》)。葉片1~2枚,下連根莖及根,有時可見花或果實。葉柄長,有縱紋,葉片多皺縮或破損,質薄,灰緑色,有時帶黃,質脆易碎。花單1,暗紫褐色,碗狀。根莖為不規則圓柱形,纖細彎麯,具分枝,長1~4釐米,直徑2~4毫米,灰棕色,粗糙,有節,節間約2~3毫米。根細長,密生節上,灰棕色,表面平滑,或有微細縱皺紋,下端常有細須根.質脆易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氣甚芳香,味辛辣,後具麻木燒灼感。以根灰黃色、葉緑色、味辛辣而麻舌者為佳。
産遼寧、吉林、黑竜江等地。
②華細辛
外形與遼細辛相似,但根莖較長,長約3~8釐米,直徑約1~2釐米,節間極短,僅達1毫米。香氣及辛辣味較弱,而麻木的燒灼感較強。
産陝西。
除上述正品外,少數地區尚以下列各種作細辛使用,一般稱為土細辛。
①杜衡的根莖及根,亦稱馬辛,使用於江蘇、浙江等地。參見"杜衡"條。
②大花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四川等地。參見"花臉細辛"條。
③花葉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廣東、廣西等地。
④圓葉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廣西。
⑤盆草細辛(又名:毛細辛)及雙葉細辛的全草,使用於四川、陝西。
⑥長花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陝西,參見"黃細辛"條。
⑦茨菇葉細辛的帶根全草,使用於湖北、廣西,參見"苕葉細辛"條。
⑧金耳環的全草,使用於廣西,參見"金耳環"條。
【化學成分】遼細辛含揮發油約3%,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其他有黃樟醚、β-蒎烯、優葛縷酮、酚性物質等。
華細辛含揮發油2.75%,1.9%。揮發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油酚(約占50%),還有細辛酮、蒎烯、優葛縷酮、黃樟醚、1,8-桉葉素、l-細辛素等。
雙葉細辛的揮發油含優葛縷酮6%、竜腦或愛草腦7%、1,8-桉葉素4%、蒎烯2%、甲基丁香油酚15%、黃樟醚10%、科繞魏素10%、欖香脂素8%、少辛酮0.2%、芳樟醇、大牻牛兒三烯醇。2-甲基-2-乙烯基-3-異丙烯基-5-異丙叉環己醇等。
圓葉細辛全草含黃酮甙、氨基酸、糖類和揮發油。
【藥理作用】①局部麻醉作用
華細辛水浸劑或醇浸劑(20~100%)能阻斷蛙坐骨神經的衝動傳導,在豚鼠皮丘試驗中,有浸潤麻醉效力;但煎劑無效。細辛揮發油尚有表面麻醉(兔角膜反射)作用。50%細辛酊塗於人舌後約半分鐘,舌尖即有辛冷感,1分鐘後有麻木感,以後痛覺完全消失,經1小時左右始逐漸恢復。局麻作用與其所含的揮發油有關,但有較強的刺激性,尚不適作表面麻醉劑。有報告,細辛與其他中藥合用,作塗抹麻醉以拔牙,取得較好效果。
②解熱、鎮痛作用
細辛揮發抽的阿拉伯膠乳劑0.2~1.0毫升/公斤予兔口服。對正常及溫刺法引起的體溫升高均有降低作用。對四氫-β-萘胺或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之發熱,口服揮發油0.5毫升/公斤也有某些抑製作用。同樣劑量對兔(電刺激齒髓法)百鎮痛作用,強度與安替匹林相似。
③抑菌作用
初步體外試驗,細辛對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乃至結核桿菌有某些抑製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④對血壓的作用
華細辛醇浸出液(0.125~0.25剋/公斤)靜脈註射,可降低麻醉犬的血壓。進一步分析指出,盆草細辛揮發油能使麻醉動物血壓下降,而煎劑則使血壓上升,並謂華細辛對瞬膜及血壓皆有腎上腺素樣作用。
⑤毒性及其他作用
華細辛揮發油對蛙、小鼠、兔等,初呈興奮現象,繼即陷於麻痹狀態,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同時反射消失,終以呼吸麻痹而死亡,呼吸先於心跳而停止,對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製作用。醇浸出液在兔身上,能拮抗嗎啡引起的呼吸抑製。對小鼠灌胃與靜脈註射,其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23.75毫剋及7.78毫剋/10剋。細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於水煎劑。
除上述外,同屬植物歐細辛的浸劑能升高麻醉貓的血壓,而其總黃酮則有降壓作用;它還能緩解或消除由新斯的明引起的氣管痙攣。揮發油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抑菌作用(1:500)。
【炮製】除淨雜質,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晾幹。
《雷公炮炙論》:"凡使細辛,一一揀去雙葉,服之害人。須去頭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幹用之。"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用藥心法》:"辛,熱。"
【歸經】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手少陰引經藥。"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肝、膽、牌四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
④《本草匯言》:"入足蹶陰、少陰血分。"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發散風寒:用於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於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
(3)溫化寒痰:用於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於鼻炎、鼻竇炎。
①《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②《別錄》:"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齆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髒,益肝膽,通精氣。"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藥性論》:"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濕庠,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滯,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
⑥《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
⑦《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
⑧《綱目》:"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風寒濕頭疼,痰歇氣壅。"
⑩《本經逢原》:"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錢。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宜忌】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②《藥性論》:"忌生菜。"
③《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選方】①治風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細辛一兩(淨),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淨,麻黃一分。上細切,入連根蔥白、薑、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連進三服。(《普濟方》細辛散)
②治偏頭痛:雄黃(研)、細辛(去苗葉,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勻。每服一字,左邊疼搐入右鼻,右邊痛搐入左鼻。(《聖濟總錄》至靈散)
③治傷風鼻塞:細辛、紫蘇、防風、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脈正宗》)
④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麻黃(去節)、芍藥、細辛、幹薑、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小青竜湯)
⑤治鼻塞不通:細辛末少許,吹入鼻中。(《普濟方》)
⑥治牙齒痛久不瘥:細辛(去葉苗)、蓽撥。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用半錢匕,水一盞,煎十數沸,熱漱冷吐。(《聖濟總錄》細辛湯)
⑦治牙齒疼痛:荊芥、細辛、露蜂房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用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漱冷吐。(《御藥院方》細辛散)
⑧治牙痛:細辛一錢,黃柏一錢。煎水漱口,不可嚼下。(《吉林中草藥》)
⑨治痰飲,衝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茯苓四兩,甘草、幹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金匱要略》苓甘五味薑辛湯)
⑩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⑾治風入腹,切痛煩冤:細辛、吳茱萸、幹薑各半兩,當歸、防風各一兩,芍藥二兩。上為末,每以半兩,水二升,煮一升。溫分三服,相續進之。(《元和紀用經》細辛湯)
⑿治小兒口瘡:細辛末,醋調,貼臍上。(《衛生傢寶方》)
⒀治口臭及匿齒腫痛:細辛煮取濃汁,熱含冷吐。(《聖惠方》)
⒁治耳聾: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須戒怒氣。(《龔氏經驗方》聰耳丸)
⒂治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下。(《綱目》)
⒃治暗風卒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入鼻中。(《世醫得效方》)
⒄小兒客忤(按:本病癥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強硬,出現險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用細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⒅口舌生瘡。用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
⒆鼻中息肉。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⒇耳聾。用細辛末溶在黃蠟中,團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聰耳丸"。
【臨床應用】①用於局部麻醉
用乾燥細辛經乙醚提取的揮發油製成3%麻醉液,作為局部浸潤麻醉與神經阻滯麻醉的註射劑,施行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及眼科手術共52剛,結果麻醉效果良好(手術時病人完全不痛)者33例(63.5%),效果尚佳(手術時病人偶感局部疼痛,但仍可忍受手術直至完畢)者17例(32.7%),無效者2例(3.8%)。藥物劑量根據手術要求而定,最多有一次用達30~40毫升的。由於此藥於局部註射後嚮周圍組織的滲透、擴散範圍較普魯卡因稍差,故註射的範圍宜稍大些。麻醉時間一般可維持1.5小時。應用本品除術後局部出現不同程度的組織腫脹外,尚未發現特殊的全身反應或其它局部反應,創口愈合亦未見不良影響。如於細辛麻醉液中加入適量1%腎上腺素溶液,可適當延長麻醉時間,減輕術後組織腫脹反應。細辛的麻醉有效成分提得越純,麻醉效果就越高,術後的腫脹反應就越小。
②治療口瘡糜爛
取細辛1.5錢,研為細末,分作5包。每用1包以米醋調如糊狀,敷於臍眼,外貼膏藥。每日一換,連用4~5日。據觀察,口疳(即一般口腔潰瘍)敷後一般不出4天多能痊愈。小兒高熱或泄瀉後滿口糜爛、流涎特多、痛甚不肯飲食者,用之亦有效果。未見副作用。
【名傢論述】①《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②《註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內經》雲,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幹薑、細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氣而潤腎。"
③張元素:"治頭痛,太陽則羌活,少陰則細辛,陽明則白芷,厥陰則川芎、吳茱萸,少陽則柴鬍,用者隨經不可差。細辛香味俱細而緩,故入少陰,與獨活頗相類。"
④《綱目》:"細辛,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滯氣、驚癇者,宜用之。口瘡、喉痹、匿齒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熱,亦火鬱則發之之義也。辛能泄肺,故風寒咳嗽上氣者宜用之。辛能補肝,故膽氣不足,驚癇、眼目諸病宜用之。辛能潤燥,故通少陰及耳竅,便澀者宜用之。"
⑤《本草經疏》:"細辛,風藥也。風性升,升則上行,辛則橫走,溫則發散,故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蓋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濕氣,或兼風寒所成,風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開竅,故療如上諸風寒濕疾也。《別錄》又謂溫中下氣,破痰開胸中,除喉痹齆鼻,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膽,通精氣,皆升發辛散,開通諸竅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竅,必無是理,蓋辛散升發之藥,豈可久服哉。""細辛,共性升燥發散,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
⑥《本草匯言》:"細辛,佐薑、桂能驅髒府之寒,佐跗子能散諸疾之冷,佐獨活能除少陰頭痛,佐荊、防能散諸經之風,佐芩、連、菊、薄,又能治風火齒痛而散解諸鬱熱最驗也。"
⑦《藥品化義》:"細辛,若寒邪入裏,而在陰經者,以此從內托出。佐九味羌活湯,發散寒邪快捷,因其氣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湯,療目痛後羞明畏日,隱澀難開。合通竅湯,散肺氣而通鼻竅。佐清胃湯,祛胃熱而止牙疼。此熱藥入寒劑,蓋取反以佐之之義也。"
⑧《本草新編》:"細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細辛陽藥也,升而不沉,雖下而溫腎中之火,而非溫腎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細辛溫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或問:細辛散人真氣,何以頭痛反能取效?蓋頭為六陽之首,清氣升而濁氣降,則頭目清爽;惟濁氣升而清氣降,頭目沉沉欲痛矣。細辛氣清而不濁,故善降濁氣而升清氣,所以治頭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須佐之以補血之藥,使氣得血而不散也。"
⑨《本草經百種錄》:"細辛,以氣為治也。凡藥香者,皆能疏散風邪,細辛氣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風必挾寒以來,而又本熱而標寒,細辛性溫,又能驅逐寒氣,故其疏散上下之風邪,能無微不入,無處不到也。"
⑩《長沙藥解》:"細辛,斂降衝逆而止咳,驅寒濕而蕩濁,最清氣道,兼通水源,溫燥開通,利肺胃之壅阻,驅水飲而逐濕寒,潤大腸而行小便,善降衝逆,專止咳嗽。其諸主治,收眼淚、利鼻壅、去口臭、除齒痛、通經脈,皆其行鬱破結,下衝降逆之力也。"
⑾《本經疏證》:"細辛,凡風氣寒氣、依於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為患者,並能曳而出之,使相離而不相附,則精血津液便溺涕唾各復其常,風氣寒氣,自無所容。如《本經》所載主治咳逆者,風寒依於胸中之飲;頭痛腦動者,風寒依於腦中之髓;百節拘攣者,風寒依於骨節屈伸泄澤之液;風濕痹痛死肌者,風寒依於肌肉中之津。推而廣之,隨地皆有津液,有津液處,風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為痰為滯結,在喉為痹,在乳為結,在鼻為齆,在心為癲癇,在小腸為水,在氣分為汗不出,在血分為血不行。此《別錄》之與《本經》一貫不異者也。"
⑿《本草正義》:"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泄鬱滯,而能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甄權渭治嗽,去皮風濕痹('痹',《政和本草》引作'癢'),亦仍《本經》之舊。又治風眼淚下,則清陽不升之迎風流淚也。弘景謂含之去口臭,則芳香固可以闢穢,然口氣多由冒火,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揚湯止沸,何如釜底抽薪之為愈乎。海藏渭潤肝燥,治督脈為病,脊強反折,按:督脈為病,純由精血大衰,絡脈失養,以致脊強反折,謂為肝燥,未可厚非,然先天腎陰幾於耗竭,大補肝腎真陰,恐亦難臻速效,細辛辛溫,少少引經,以通陽氣,雖無不可,然竟以辛之一字謂潤肝燥,而視為此癥主藥,其弊何如,學者當自知之。石頑謂辛溫能散,凡風寒風濕,頭痛口瘡,喉痹匿齒諸病用之,取其能散浮熱,亦火鬱發之之義,按:所謂火鬱者,有火鬱結於內而外寒束之,不能透泄,則升陽所以散火,其鬱得泄,而表邪自解,若本是氣火上浮,而亦誤投溫散,則教猱升木,為禍尤烈。"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
|
細辛
【來源】外治方
【原料】細辛3剋。
【製法】研細末,用溫開水調為糊狀,置肚臍內(以平肚臍為度),然後外蓋紗布,膠布固定,2日後去掉。
【用法】一般用1次可愈,若不愈可再用1次。
【功效】 |
|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的泛稱。
多年生草本,有細長芳香的根狀莖,先端生葉一二片。花單生葉腋,貼近地面,常紫色,鐘形。我國約有35種,習知的如細辛、北細辛等。全草入藥(因其地上部分馬兜鈴酸含量過高,而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故2005版《中國藥典》已改為根及根莖入藥),性溫,味辛,功能溫經散寒、化飲、祛風止痛,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風濕痹痛、牙痛、鼻淵等癥。
其它名稱 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金盆草,山人參
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
細辛根莖上生多數細長的根,呈叢狀。根莖頂部分歧,每分歧上生2—3枚鱗片及1—2枚具有長柄的葉;鱗片圓形、膜質,長7—10餘毫米,先端鈍圓。葉柄長10—23釐米,有短柔毛或無毛;葉片心髒形,長4—8釐米,寬5—10釐米。花單一,紫紅色,由兩葉間抽出,花梗在花期長3—5釐米多,近花被筒處成直角狀彎麯,狀如煙袋鍋。花被裂片為3,三角狀廣橢圓形,長9毫米,寬11毫米,稍尖,由基部反捲。果為假漿果,半球形,長10—15毫米,寬15—20毫米,頂端有殘存花被,成熟後不裂開,腐爛後不規則破裂。花期5月,果期6月。
細辛生於林下腐植層深厚稍陰溫處。常見於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下,密集的灌木叢中,山溝底稍濕潤處,林緣或山坡疏林下的溫地。
吉林東部長白山區、半山區各縣有出産。全省年産15萬斤左右。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黃樟腦油、優香芹酮、冰片等。
細辛性喜濕潤陰涼環境,耐嚴寒,因此以選疏林地、腐殖多、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宜,或帶有輕沙性陰涼濕潤的背陰坡栽培為佳。用野生細辛苗、種子、根狀莖繁殖。5—8月采收陰幹。
細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藥,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藥。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由於細辛中含馬兜鈴酸等毒性成分,05版藥典規定細辛改為根及根莖入藥)②獸藥用於治咳嗽喘、便秘。③農藥作殺蟲劑和殺菌劑。 |
|
1.選地、整地 細辛喜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酸性為好。忌強光、怕幹旱,因此東北主産區多選林下栽培,用老參地或農田種植必須搭棚遮蔭。林下栽培對樹種要求不嚴,但以闊葉林最好,針闊混合林次之。坡同以東或西嚮為好,坡度最好在10度以內。
整地宜在春夏季進行,早整地有利於土壤熟化,使細辛生長好,病害輕。刨地前將林她的小灌木或過密樹枝去掉,保持林下有50% - 60%的透光率,刨地深度15 - 20釐米,消除石塊、樹根,摟平土面,作成寬1-1.2米、長10 - 20米、高20釐米左右的高畦,作業道寬50 - 100釐米,土層厚作業道可稍窄,土層薄
作業道寬些,以保證畦面有足夠的土量。
2.繁殖方式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
(1)種子繁殖 種子處理的方法是在林下背陰處挖一淺坑,深約15釐米,大小依種子多少而定,將1份種子與5份以上的沙子拌勻放入坑內,上蓋約5釐米沙子,上面再蓋樹葉或稻草。常檢查,註意保溫不積水,經45天左右應及時播種以免發芽。
播種方法:撒播、條播、穴播均可。撒播可將種子與10倍細沙或土拌勻撒於畦面每平方米播種子30剋左右。條播在畦上按行距10釐米,播幅4釐米,每行播130粒左右。穴播行距13釐米,穴距7釐米,每穴播7- 10粒。播後用腐殖土或過篩的細土覆蓋,厚約2.5釐米,其上再蓋草或樹葉3釐米左右。保持土壤濕潤。
細辛可直播,在原地生長3-4年收挖産品。在種子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目前産區為充分利用種子擴大種植面積,多采用育苗移栽。以移栽2-3年苗為好,在每年的秋末春初地上部枯萎後或幼苗萌動前進行。栽植方法是在施足基肥的畦上橫嚮開溝,行距17 - 20釐米,株距7- 10釐米,將種根在溝內擺好,讓根舒展,覆土厚度以芽苞離土表5釐米左右為宜,上面蓋草或樹葉。還可按行距15釐米挖穴栽植,每行栽7-10穴。
(2)分根繁殖 利用收穫的植株,將根狀莖上部4-5釐米長的一段剪下,每斷必須有1-2個芽苞並保留根條,然後按20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挖穴,每穴種2-3段根莖。
3.田間管理
(1)澆水除草 細辛根係淺,不耐幹旱,特別是育苗地,種子細小,覆土淺,必須經常檢查土壤濕度,土壤幹時及時澆水,以保證苗全、苗壯。應註意及時拔草,畦上畦溝均應無雜草。
(2)調節光照 5月份以前氣溫低,細辛苗要求較大光照,可不用遮蔭。從6月開始,光照應該控製在50% - 60%的透光率,利用老參地栽細辛必須搭好蔭棚,林間栽培也要按細辛對光照的要求補硼或修理樹枝。
(3)施肥培土 細辛是喜肥植物,種植在瘠薄的土壤裏,如果不施肥,生長極其緩慢。根據遼寧的經驗,基肥以豬圈糞為最好,熏土肥(老虎糞)次之,化肥以過磷酸鈣為好。每年5月和7月可分別用過磷酸鈣1千克加清水50千克攪拌溶解後取上清液,用噴壺嚮畦面澆灌,每20米2用過磷酸鈣1千克。
入鼕以後,每畝用豬圈糞4000千克摻入過磷酸鈣40千克一起發酵,將已發酵好的肥料與5倍左右的腐殖土混合一起撒蓋於細辛畦上,既起到來年的施肥作用,又可保護芽苞安全越鼕。因為細辛根莖每年嚮上生長一節,其上芽苞如果不加保護,易受凍害。
(4)摘除花蕾 多年生植株每年開花結實,消耗大量養料,影響産量,因此除留種地以外,當花蕾從地面抽出時全部摘除。 |
|
各種細辛均含揮發油。
北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酚,其他尚有黃樟醚、優香芹酮、β-蒎烯、α-蒎烯、欖香素、細辛醚等多種成分。
漢城細辛含揮發油約1%,油中成分約23種,主要有α-及β-蒎烯、莰烯、香葉烯、1,8-桉葉素、竜腦、黃樟醚、甲基丁香酚、細辛醚等。
華細辛揮發油含量為2.66%,主要成分為α-側柏烯、月桂烯、γ-鬆油醇、α-鬆油醇、黃樟醚、桉油精、細辛醚、甲基丁香酚、2-甲基黃樟醚、β蒎烯和α-蒎烯、肉豆蔻醚、檸檬烯、沉香醇。尚含有正-十五烷、𠔌甾醇、豆甾醇和芝麻脂素等多種成分。 |
|
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細辛 1.鎮靜、鎮痛作用細辛揮發油有明顯的中樞抑製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並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痛作用。其較強的鎮痛作用為其治療頭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藥理學基礎。
2.解熱作用細辛揮發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β-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傢兔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3.抗炎、免疫抑製和抗變態反應細辛揮發油灌服或註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緻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並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製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製塑料環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細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異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烏藥鹼均可明顯抑製組織胺所引起的脈鼠離體回腸收縮。細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發型變態反應總過敏介質釋放量減少40%以上,說明其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4.提高機體的代謝功能從細辛中分離的消旋去甲烏藥鹼具有β-受體激動劑樣的廣泛藥理效應,有強心、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現知去甲烏藥鹼含於多種藥性溫熱的中藥內,如細辛、附子、吳茱萸等,其呈現的藥理作用與中藥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將其視為散寒藥效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細辛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而呈現平喘作用。離體實驗證明,細辛揮發油對組胺和乙酰膽鹼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其揮發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對脈鼠氣管亦有明顯的鬆弛作用。細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劑靜註,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製。
6.強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壓作用細辛具有強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壓的作用。離體實驗表明,細辛揮發油對兔、脈鼠心髒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為正性肌力,正性頻率作用,並能增加冠脈流量。對犬實驗性心源性休剋,細辛能提高其平均動脈壓、左室壓峰值和冠狀血竇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強度與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細辛揮發油給麻醉犬、貓靜脈註射,可見降壓作用,但其煎劑卻有明顯的升壓作用,其升壓作用可能與去甲烏藥鹼有關。
7.抗菌、抗病毒作用細辛醇浸劑、揮發油等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桿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的體外抑製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亦有抑製作用。細辛揮發油對多種真菌如黃麯黴菌、黑麯黴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製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為黃樟醚。α-細辛醚有抑製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細辛煎劑能阻滯蟾蜍坐骨神經衝動傳導,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與1%普魯卡因接近。揮發油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作用。50%細辛酊塗於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
|
性狀鑒別
北細辛,多數十棵紮成為一小把,常捲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具短分枝,長1一10cm,直徑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具環形節,節間長0.9-0.3cm,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1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基生葉l一3,具長柄,表面光滑,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腎狀心形,長4-10cm,全緣,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表面淡緑色。有的可見花果,花多皺縮,鐘形,暗紫色,花被裂片反捲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果實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莖多分枝,長5-15cm,直徑0.2-0.6cm。根長15-40cm,直徑0.1-0.2cm,葉甚多。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l一0.5cm,節間長0.1一l cm。基生葉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與北細辛相似,惟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l一2,葉片較薄,心形,先端漸尖。花被裂片開展。果實近球形。氣味較弱。
均以根灰黃、葉緑、乾燥、味辛辣而麻舌者為佳。
顯微鑒別
北細辛根橫切面:①後生表皮為l列類方形細胞,其外側常殘留表皮細胞。②皮層寬廣,薄壁細胞充滿類球形澱粉粒,有含油滴的油細胞;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點。較粗的根中有時可見石細胞。③中柱鞘部位為1列薄壁細胞。④維管束次生組織不發達,初生木質部四原型,形成層隱約可見,其外側有韌皮部細胞。
北細辛葉片表面觀:表皮上有油細胞、保護毛和氣孔。油細胞為上凸或下凹的圓形細胞。保護毛圓錐形,由l-7個細胞組成,壁上有疣狀突起,下表皮的保護毛比上表皮多,上表皮的保護毛多分佈於葉脈處。氣孔不定式。海綿組織含少量草酸鈣砂晶及小方晶。
漢城細辛根莖橫切面:近髓部可見纖維和石細胞。
漢城細辛葉片表面觀:上下表面都可見非腺毛。上表面非腺毛由l-7個細胞組成,長160-240 cm,徑40-50μm;下表皮非腺毛由4-7個細胞組成,長280-360μm,徑28-36μm,油細胞直徑30-60μm。
華細辛葉片表面觀:上下表面氣孔也為不定式,並具有不規則圓形的油細胞及下陷的圓球形細胞。上表面散有多細胞的保護毛,葉脈上着生指套狀的單細胞保護毛;上表面僅葉脈上有稀疏的多細胞保護毛。 |
|
取原材料,除去泥土雜草,清水洗淨,稍潤、切斷片,及時乾燥。 |
|
在5-7月間,用鎬深掘,將細辛連根挖出,防止須根拆斷,除淨泥土,保持莖葉根完整,捆成小把,懸挂在通風的棚下陰於或晾幹,但不宜在強烈日光下曬幹。也不得用水洗,以免氣味降低。 |
|
細辛屬植物所含鐵、鉻、鋰元素很高。血清鐵對發熱敏感,鉻與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密切相關。鋰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負相關。另外還含有銅、鋅等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機能和抗感染的作用。細辛中微量元素含量與其療效有一定關係,而影響植物對化學元素吸收的最重要的因子是其遺傳特性,不同種類的植物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化學元素的種類和數量均不相同,顯然細辛屬各種植物所含的元素值,對細辛屬植物的開發利用也是有關係的。
針對各種藥理實驗進行對比發現,多種細辛均可對動物産生相似的解熱、降溫、鎮痛、抗驚厥的作用,但療效不一樣,當增加劑量時,作用強度也相應增加。因此開展細辛屬植物新的藥用資源開發研究是有廣阔前景和實際意義的。 |
|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華細辛和漢城細辛的乾燥根部和全草。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全世界約70種。我國有30種,4變種,1個變型,絶大多數供藥用。同屬多種植物在全國各地作細辛和土細辛用的,還有單葉細辛和小葉馬蹄香等等。
細辛屬植物的分佈,南起雲南,北至陝西、吉林、黑竜江,西至西藏。 |
|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等證。
1.頭痛用10%細辛液穴位註射有效。
2.慢性支氣管炎用α-細辛醚60mg(30mg/片)效果較好。
3.局部麻醉以3%細辛揮發油註射劑,作浸潤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進行五官科和眼科手術,麻醉效果較好。
4.心絞痛細辛揮發油50ml,加冰片16g,作成氣霧劑,於心絞痛發作時噴霧有效。
5.陽痿細辛泡茶(5g/杯)連服1月,據報道有一定療效。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用藥心法》:"辛,熱。"
【歸經】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手少陰引經藥。"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肝、膽、牌四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
④《本草匯言》:"入足蹶陰、少陰血分。"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發散風寒:用於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於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
(3)溫化寒痰:用於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於鼻炎、鼻竇炎。
①《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②《別錄》:"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齆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髒,益肝膽,通精氣。"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藥性論》:"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濕庠,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滯,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
⑥《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
⑦《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
⑧《綱目》:"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風寒濕頭疼,痰歇氣壅。"
⑩《本經逢原》:"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錢。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宜忌】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②《藥性論》:"忌生菜。"
③《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
|
又名華細辛。其名兼指植物和藥材。
參看細辛-華細辛詞條。 |
|
名稱:
細辛
漢語拼音:
Xixin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ASARI
基原: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l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漢城細辛 Asa-rr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 或華細辛Asarumsieboldii Miq. 的根及根莖。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淨地上部分和泥沙,陰幹。
性狀:
北細辛 常捲麯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狀,具短分枝,長1-10cm,直徑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形的節,節間長0.2-0.3cm,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0.1c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有須根及須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或白色。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漢城細辛 根莖直徑0.1-0.5cm,節間長0.11cm。
華細辛 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氣味較弱。
檢查:
總灰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2.0%(ml/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陰幹。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心、肺、腎經。
功效: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
1-3g。外用適量。
用藥禁忌:
不宜與黎蘆同用。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細辛
拼音名:Xixin
英文名:HERBAASAR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85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
icum(Maxim.)Kitag.、漢城細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華細
辛AsarumsieboldiiMiq.的乾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
除去泥沙,陰幹。
【性狀】北細辛常捲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具短分枝,長1~10
cm,直徑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形的節,節間長0.2~0.3cm,分枝頂端
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0.1c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
皺紋,有須根及須根痕。基生葉1~3,具長柄,表面淡緑色,光滑;葉片多破碎,完整
者心形至腎狀心形,全緣,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長4~10cm,寬6~12cm。有的可見
花,多皺縮,鐘形,暗紫色,花被頂裂片由基部反捲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果實半球形
。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莖多分枝,長5~15cm,直徑0.2~0.6cm。根長15~40cm,直徑0.1~0.2
cm。葉甚多。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1~0.5cm,節間長0.1~1cm。基生葉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
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1~2,葉片較
薄,心形,先端漸尖。花被裂片開展。果實近球形。氣味較弱。
【檢查】雜質不得過1(附錄ⅨA)。
總灰分不得過12.0%(附錄ⅨK)。
【含量測定】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2.0%(ml/g)。
【炮製】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陰幹。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心、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
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用法與用量】1~3g;外用適量。
【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
|
xixin
細辛
siebold wildginger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的乾燥全草。
|
|
- : Manchurian Wildginger, Herba Asari, herba asaricum radice
- n.: asar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