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 三防 > 細菌戰
目錄
No. 1
  即生物戰”(1060頁)。
No. 2
  細菌戰亦稱“生物戰”。是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種滅絶人性的罪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使用了細菌武器。戰後的一九二五年六月,在瑞士日內瓦簽訂的《關於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細菌武器。然而,一些國傢卻一直在研究和使用它。一九三五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曾先後在我國東北、廣州及南京等地建立製造細菌武器的專門機構,並於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二年在我國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過鼠疫和霍亂等病菌,以致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有關1940年細菌戰情況的井本日記(摘自一審起訴書)
  以下引的1940年的井本日記證明了日軍對衢州和寧波進行過細菌戰
  1、1940年6月5日的井本日記
  下述6月5日的日記記載了支那派遣軍參謀井本與參謀本部作戰課的荒尾興功(中佐,當時的官銜,以下同樣),增田知貞(中佐)商量有關浙江省細菌戰的內容。
  1、時間 暫定(7月中) 解决□□問題
  2、機場 句陽〔容?〕
  3、目標 浙贛沿綫城市
  4、實行部隊的指揮 總司令部直轄(石井大佐負責)(略)
  ヘ、高度約四千以上
  卜、種類、散布、跳蚤
  [1940年6月5日“井本日記”第7]
  上述內容與第二章所述相同。另外可知,當初江蘇省的句容(南京的東面)被預定為機場。
  2、上述1以下的井本日記中有如下一些關於細菌戰的記載(“ ”內為原文)。
  六月二十八日。井本“為了與中央聯繫“木”等事宜,緊急决定立即去東京”,從南京出發來到東京。(“井本日記”第7捲。下同)
  七月二日。井本在東京的“軍醫學校與石井大佐及下屬為確認有關决定事項,又一次進行了商談”。
  7月21日。井本“上午在石井部隊商談“木”的事情後”,接到“東京下達命令時立即參與作戰的航空參謀立即上京為主要內容的電報”,“下决心偵察杭州”。
  7月22日。井本“上午飛杭州偵察各要件”、“决定使用杭州市莧橋的舊中央航空學校”。
  3、1940年8月16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8月16日的日記以“在杭州連絡”為題,記載了井本到杭州市莧橋的舊中央航空學校,嚮作為細菌戰的實戰部隊的奈良部隊傳達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時的連絡內容。
  1、傳達命令
  6、經費的出處(在總司令部研究是從哈爾濱還是從南京籌措經費)
  12、從空中對目標進行拍照
  13、申請消毒藥
  15、駐軍要地地志(到攻擊目標之前)
  17、○彈 h15
  [1940年8月16日“井本日記”第8]
  如上所記,所謂的支那派遣總司令部傳達的命令是對在杭州的石井部隊而言的。其內容是關於細菌戰的具體攻擊目標的空中攝像,攻擊目標的地志等的搜索以及細菌戰彈藥、消毒液的準備等的作戰指令。而其中所述的[ 15 h ],則是15發的意思。
  4、1940年9月10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的9月10的日記,記載了井本從奈良部隊的大四澄(中佐)和增田美保(大尉)處接到了關於攻擊目標和運送細菌的報告的情況。
  10/9 (9月10日)
  一、與奈良部隊的太田(大田。譯者註)中佐和增田大尉聯繫
  1、定於9/10搜索目標,把寧波和衢州作為目標是妥當的
  (金華呢?) 空中攝像 (城市)
  2、10/9第一次彈藥輸送遲到,預定在幾天內到達,第一次 c 改為 t
  [1940年8月16日“井本日記”第8]
  如上所述,大田澄和增田美保根據空中攝像的搜索結果,嚮井本報告了將寧波和衢縣作為攻擊目標是適當的,並提出以金華作為候補。而且,將第一次細菌戰輸送的彈藥由當初預定的“c”(霍亂菌)改為“t”(傷寒菌)。
  5、1940年9月18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9月18日的記載了井本與奈良部隊之間確認了的細菌戰的具體實行計劃的內容。
  18/9(9月18日)星期三
  二、與奈良部隊的聯絡內容
  1、拖延開始細菌戰的原因
  2、决定彈藥空運與陸上輸送並行
  3、福島雇用人員的戰死情況
  4、一天生産霍亂菌10千克、傷寒菌10千克以上
  5、目標可定為寧波(或其附近地區,一平方米公裏用1.5公斤的細菌)。
  金華、玉山一平方米公裏使用二千克細菌(其附近地區一平方米公裏使用 0.7—0.8千克細菌)
  山本吉郎(關東軍參謀)的意見。
  1、有兩種使用彈藥的方法,一種是大範圍使用稀釋半金屬彈藥,另一種是少次數使用高濃度彈藥,選定溫州為實施後項方法的地區(臺州、溫州、麗水)。
  2、為能决定使用下雨式投放彈藥而使用降落傘的計劃 寧波的海上方案
  3、藉用一架航空攝像機
  4、關於使用莧橋機場的事情,應避免其它部隊該飛機場,還有其它聯繫的事宜
  5、遞交地圖的事情
  6、與戰術有關的事項、關於其用法的事情 [1940年9月18日“井本日記”第9]
  如上所記,井本與奈良部隊之間確認下來的有關細菌戰具體實行計劃的內容為:在已作為攻擊目標的寧波、金華的基礎上,再加上玉山、溫州、臺州等地區;在寧波一公裏見方的地區上使用1.5千克的細菌等,明確了各攻擊目標的具體細菌使用量等。
  預計一天生産霍亂菌(“c”)10公斤,傷寒菌(“t”)10公斤以上。
  還有拖延細菌戰開始時間的理由,細菌炸彈的輸送為空運和陸上輸送並行,軍屬在福島的戰死狀況的確認等。
  並且山本參謀具體示意了使用“被稀釋的彈藥”和“高濃度彈藥”的二種方法。
  此外,將細菌戰使用的機場預定為杭州市的莧橋機場,確認了在使用該機場期間,其他部隊不得使用該機場。同時還確認了“與戰術有關的事項”,並為秘密實行細菌戰進行了商討。
  6、1940年10月7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的10月7日的井本日記記載了井本接到由奈良部隊的主要實行者山本吉郎(參謀)、福森憲雄(少佐)、大田澄、金子順一(大尉)、增田美保五位遞交的關於細菌戰的實施狀況和經驗教訓的報告的內容。
  下面記載了1940年9月18日到10月7日期間,日軍在浙江省進行的六次細菌戰攻擊。“蚤”是指感染鼠疫的跳蚤。
  為了判定攻擊的效果而由密探進行調查,靈活對待攻擊目標和運用攻擊方法,可以重複運用攻擊方法,以及預計將來要繼續進行細菌戰等的內容也被報告。
  一、聽取奈良部隊的情況
  [山本(吉郎z)參謀、福森(憲雄)少佐、太田(澄)中佐、金子(順一)大尉、增田(美保)大尉]
  1、迄今為止運輸6次(其中船運2次)
  空運都是當天到達,船運約需要6天,將來可用空運。
  2、迄今為止攻擊過6次(另列表說明)
  蚤 1g約為1700□
  3、等待效果的判定 密探
  4、决定在杭州測定氣象等情況,並將其移到當地,不得使用降落傘(衹對寧波)
  5、和將溫州作為下雨式投放彈藥的目標,但臺州等地區不適合此類形式的目標。但攻擊溫州的話,由於氣象等原因决定不使用降落傘的話,投放彈藥有點睏難。
  6、(據山本參謀說)
  要靈活對待攻擊目標和靈活運用攻擊方法 (决定)
  可以重複運用攻擊方法
  7、人事問題
  8、駐軍要地地志
  9、“木”作戰的發展前景(預測將繼續)
  [1940年10月7日“井本日記”第9]
  7、上述6以下的井本日記中有如下關於細菌戰的記載。
  10月8日。因井本轉任參謀本部作戰科,因此與增田知貞及井本的後任吉橋戒三(少佐)進行了商談。其中談到“實驗到任何時候也不會終止。到了12月要暫停一下,考慮接下來怎麽辦(12月暫停,來年繼續)”、“考慮不再用c[霍亂]、p[鼠疫菌]或許能成功”(“井本日記”第9捲,下同)。
  11月25日,住職於參謀部的井本從軍醫學校的北條中佐處得到“根據大陸指096號收到[關於目前進行中的細菌戰]實驗在本月末停止的指示”的消息。
  11月30日,井本從支那派遣軍參謀吉橋戒三處得到“石井大佐答復同意11月最後一天結束該事宜”的消息。另一方面,得到了:石井四郎(大佐) “嚮杭州、上海的同事提出該意見”,最後達成攻擊金華的協議等報告。 (“井本日記”第10捲)
No. 3
细菌战
  細菌戰亦稱“生物戰”。是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種滅絶人性的罪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使用了細菌武器。戰後的一九二五年六月,在瑞士日內瓦簽訂的《關於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細菌武器。然而,一些國傢卻一直在研究和使用它。一九三五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曾先後在我國東北、廣州及南京等地建立製造細菌武器的專門機構,並於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二年在我國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過鼠疫和霍亂等病菌,以致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有關1940年細菌戰情況的井本日記(摘自一審起訴書)
  以下引的1940年的井本日記證明了日軍對衢州和寧波進行過細菌戰
  1、1940年6月5日的井本日記
  下述6月5日的日記記載了支那派遣軍參謀井本與參謀本部作戰課的荒尾興功(中佐,當時的官銜,以下同樣),增田知貞(中佐)商量有關浙江省細菌戰的內容。
  1、時間:暫定(7月中) 解决□□問題
  2、機場:句陽機場
  3、目標:浙江沿綫城市
  4、實行部隊的指揮 總司令部直轄(石井大佐負責)(略)
  5、高度約四千以上
  6、種類:散布跳蚤
  [1940年6月5日“井本日記”第7]
  上述內容與第二章所述相同。另外可知,當初江蘇省的句容(南京的東面)被預定為機場。
  2、上述1以下的井本日記中有如下一些關於細菌戰的記載(“ ”內為原文)。
  六月二十八日。井本“為了與中央聯繫“木”等事宜,緊急决定立即去東京”,從南京出發來到東京。(“井本日記”第7捲。下同)
  七月二日。井本在東京的“軍醫學校與石井大佐及下屬為確認有關决定事項,又一次進行了商談”。
  7月21日。井本“上午在石井部隊商談“木”的事情後”,接到“東京下達命令時立即參與作戰的航空參謀立即上京為主要內容的電報”,“下决心偵察杭州”。
  7月22日。井本“上午飛杭州偵察各要件”、“决定使用杭州市莧橋的舊中央航空學校”。
  3、1940年8月16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8月16日的日記以“在杭州連絡”為題,記載了井本到杭州市莧橋的舊中央航空學校,嚮作為細菌戰的實戰部隊的奈良部隊傳達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時的連絡內容。
  1、傳達命令
  6、經費的出處(在總司令部研究是從哈爾濱還是從南京籌措經費)
  12、從空中對目標進行拍照
  13、申請消毒藥
  15、駐軍要地地志(到攻擊目標之前)
  17、○彈 H15
  [1940年8月16日“井本日記”第8]
  如上所記,所謂的支那派遣總司令部傳達的命令是對在杭州的石井部隊而言的。其內容是關於細菌戰的具體攻擊目標的空中攝像,攻擊目標的地志等的搜索以及細菌戰彈藥、消毒液的準備等的作戰指令。而其中所述的[ 15 H ],則是15發的意思。
  4、1940年9月10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的9月10的日記,記載了井本從奈良部隊的大四澄(中佐)和增田美保(大尉)處接到了關於攻擊目標和運送細菌的報告的情況。
  10/9 (9月10日)
  一、與奈良部隊的太田(大田。譯者註)中佐和增田大尉聯繫
  1、定於9/10搜索目標,把寧波和衡州作為目標是妥當的
  金華:空中攝像城市
  2、10/9第一次彈藥輸送遲到,預定在幾天內到達,第一次 C 改為 T
  [1940年8月16日“井本日記”第8]
  如上所述,大田澄和增田美保根據空中攝像的搜索結果,嚮井本報告了將寧波和衡縣作為攻擊目標是適當的,並提出以金華作為候補。而且,將第一次細菌戰輸送的彈藥由當初預定的“C”(霍亂菌)改為“T”(傷寒菌)。
  5、1940年9月18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9月18日的記載了井本與奈良部隊之間確認了的細菌戰的具體實行計劃的內容。
  18/9(9月18日)星期三
  二、與奈良部隊的聯絡內容
  1、拖延開始細菌戰的原因
  2、决定彈藥空運與陸上輸送並行
  3、福島雇用人員的戰死情況
  4、一天生産霍亂菌10千克、傷寒菌10千克以上
  5、目標可定為寧波(或其附近地區,一平方米公裏用1.5公斤的細菌)。
  金華、玉山一平方米公裏使用二千克細菌(其附近地區一平方米公裏使用 0.7—0.8千克細菌)
  山本吉郎(關東軍參謀)的意見。
  1、有兩種使用彈藥的方法,一種是大範圍使用稀釋半金屬彈藥,另一種是少次數使用高濃度彈藥,選定溫州為實施後項方法的地區(臺州、溫州、麗水)。
  2、為能决定使用下雨式投放彈藥而使用降落傘的計劃 寧波的海上方案
  3、藉用一架航空攝像機
  4、關於使用莧橋機場的事情,應避免其它部隊該飛機場,還有其它聯繫的事宜
  5、遞交地圖的事情
  6、與戰術有關的事項、關於其用法的事情 [1940年9月18日“井本日記”第9]
  如上所記,井本與奈良部隊之間確認下來的有關細菌戰具體實行計劃的內容為:在已作為攻擊目標的寧波、金華的基礎上,再加上玉山、溫州、臺州等地區;在寧波一公裏見方的地區上使用1.5千克的細菌等,明確了各攻擊目標的具體細菌使用量等。
  預計一天生産霍亂菌(“C”)10公斤,傷寒菌(“T”)10公斤以上。
  還有拖延細菌戰開始時間的理由,細菌炸彈的輸送為空運和陸上輸送並行,軍屬在福島的戰死狀況的確認等。
  並且山本參謀具體示意了使用“被稀釋的彈藥”和“高濃度彈藥”的二種方法。
  此外,將細菌戰使用的機場預定為杭州市的莧橋機場,確認了在使用該機場期間,其他部隊不得使用該機場。同時還確認了“與戰術有關的事項”,並為秘密實行細菌戰進行了商討。
  6、1940年10月7日的井本日記
  以下的10月7日的井本日記記載了井本接到由奈良部隊的主要實行者山本吉郎(參謀)、福森憲雄(少佐)、大田澄、金子順一(大尉)、增田美保五位遞交的關於細菌戰的實施狀況和經驗教訓的報告的內容。
  下面記載了1940年9月18日到10月7日期間,日軍在浙江省進行的六次細菌戰攻擊。“蚤”是指感染鼠疫的跳蚤。
  為了判定攻擊的效果而由密探進行調查,靈活對待攻擊目標和運用攻擊方法,可以重複運用攻擊方法,以及預計將來要繼續進行細菌戰等的內容也被報告。
  一、聽取奈良部隊的情況
  [山本(吉郎Z)參謀、福森(憲雄)少佐、太田(澄)中佐、金子(順一)大尉、增田(美保)大尉]
  1、迄今為止運輸6次(其中船運2次)
  空運都是當天到達,船運約需要6天,將來可用空運。
  2、迄今為止攻擊過6次(另列表說明)
  蚤 1g 約為 1700 □
  3、等待效果的判定 密探
  4、决定在杭州測定氣象等情況,並將其移到當地,不得使用降落傘(衹對寧波)
  5、和將溫州作為下雨式投放彈藥的目標,但臺州等地區不適合此類形式的目標。但攻擊溫州的話,由於氣象等原因决定不使用降落傘的話,投放彈藥有點睏難。
  6、(據山本參謀說)
  要靈活對待攻擊目標和靈活運用攻擊方法 (决定)
  可以重複運用攻擊方法
  7、人事問題
  8、駐軍要地地志
  9、“木”作戰的發展前景(預測將繼續)
  [1940年10月7日“井本日記”第9]
  7、上述6以下的井本日記中有如下關於細菌戰的記載。
  10月8日。因井本轉任參謀本部作戰科,因此與增田知貞及井本的後任吉橋戒三(少佐)進行了商談。其中談到“實驗到任何時候也不會終止。到了12月要暫停一下,考慮接下來怎麽辦(12月暫停,來年繼續)”、“考慮不再用C[霍亂]、P[鼠疫菌]或許能成功”(“井本日記”第9捲,下同)。
  11月25日,住職於參謀部的井本從軍醫學校的北條中佐處得到“根據大陸指096號收到[關於目前進行中的細菌戰]實驗在本月末停止的指示”的消息。
  11月30日,井本從支那派遣軍參謀吉橋戒三處得到“石井大佐答復同意11月最後一天結束該事宜”的消息。另一方面,得到了:石井四郎(大佐) “嚮杭州、上海的同事提出該意見”,最後達成攻擊金華的協議等報告。 (“井本日記”第10捲)
  細菌戰受害調查
  細菌戰受害調查,是指第二次世界中,日本侵略軍在中國進行烈性傳染病的實驗、傳播等戰爭行為,所造成的人身損害後果的歷史資料、實物質、遺址等的確認、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害者本人及親屬的圖文記錄(包括攝影、錄音、錄像)。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這項調查實屬搶救性工作。這項調查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追究日本政府實施細菌戰的戰爭責任,嚮中國人民謝罪和賠償。
  調查的形式
  一。從調查主體上看,分為:
  1。學者調查,是指歷史、醫學等社會學者的調查。如浙江師範大學張世欣教授調查後編箸了《浙江省崇山村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史實》一書;原寧波市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黃可泰等人調查後編箸了《寧波鼠疫史實》一書;衢州市防疫站邱明軒先生調查後編箸了《罪證》一書,並撰寫了《細菌戰與隱患》一書書稿有待出版。
  2。律師調查,是指中、外律師為訴訟而進行的調查。如從1995年2月開始,在王選女士陪下,日本律師一瀨敬一郎等人到浙江、湖南等地進行訴訟的調查取證。
  3。新聞調查,是指新聞記者進行的調查。如新華社浙江分社高級記者譚進,從1998年起對浙江、山東、雲南等地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進行重點采樣性調查,並在海內外許多媒體上用文字、圖片形式披露了有關史實。
  4。其他人員調查,是指中、外各界人士自發的調查。如1991年,日本靜岡縣中學歷史老師森正孝到義烏崇山村調查後,又會同鬆井英介醫生多次到中國調查,並在日本成立了“日軍細菌戰歷史事實揭露會”,從此揭開中、日民間細菌戰調查的序幕和引發後來的細菌戰受害者對日索賠訴訟。
  二。從調查的對象看,分為:
  1。烈性傳染病病種調查,細菌戰中的烈性傳染病主要是鼠疫、霍亂、傷寒、副傷寒、炭疽。
  2。傳播方法、方式調查,如1940年時,日軍在寧波、衢州日用飛機空投帶菌跳蚤;1944年,日軍在麗水是散布帶菌的食物。
  3。歷史文獻的收集,如地方志、衛生志、報刊、雜志,日本、中華民國政府和軍隊的檔案、回憶錄等。
  4。遺址、遺物的確認收集,如寧波市開明街的焚毀地、義烏市崇山村的林山寺(日軍對受害者的解剖之地)。
  5。受害人本人的陳述。
  6。受害人親屬的陳述。
  三。從調查手段和方法上看,分為:
  1。傳染病學、防疫學的方法。
  2。文字記錄的方法,如調查筆錄、陳述書等。
  3。攝影的方法,如陸軍杭州療養院的李曉方幹事,化了兩年時間對浙江、江西兩省的炭疽病人(爛腳)進行了專門拍攝,已積纍照片300多張,準備出書。
  4。錄音、錄像的方法,如2003年2月3日下午,王選、樓獻對抗戰刊期浙江省防疫站的方祥發先進行訪問調查,由中央電視臺編導郭嶺梅等人全程攝記錄片。
  5。復製的方法,如對歷史文獻的復印、復製,最好能在復製件上蓋上歷史文獻保存單位的印章,寫明復製日期、“與原文件核對無誤”及復製人的姓名。
  6。公證的方法,即將有關的歷史資料、受害人及親屬的陳述到當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以保證所調查的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如何進行田野調查
  一。如何確定田野調查地點
  1。從歷史文獻上查找,比如“二戰”時期的報紙、雜志等;
  2。從地方志、衛生志上查;
  3。從日本、民國政府的檔案上查(包括國民黨軍隊、日本軍隊及偽軍的軍事檔案);
  4。從老年人的回憶錄、回憶文章上查(經常刊登在各級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選輯、匯編上);
  5。從受害者及親屬的敘述中。
  通過以上尋查方法,從而確定日軍曾在什麽地方(村鎮)傳播過烈性傳染病。
  二。如何確定各種烈性傳染病
  1。鼠疫的特徵:
  1894年,瑞士細菌學家耶辛(A.Yersin1863--1943)和日本細菌學家北裏柴三郎,在香港發現了引起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等幾種。醫學臨床表現為:起病前10日內,在疫區生活或日軍施放細菌的環境中停留者,突然發病。病情迅速惡化的高熱病人,具有以列癥候群之一者:急性淋巴結腫脹,劇烈疼痛,出現被迫性體位;呼吸睏難,咳血性痰;具有毒血癥候、迅速虛脫;伴有重度中毒癥候的其他癥候群。
  民間是這麽形容的:起病迅速,突發高燒,頭痛、口渴、惡寒、嘔吐、出血、淋巴結腫大、四肢捲麯痙攣、猝然眼珠上翻,腳一蹬、口吐鮮血、咽氣死亡。鼠疫中肺鼠疫是最嚴重的一種,由於飛沫感染,具有高傳染性,病死率極高;在二、三天內因心率衰竭,出血死亡。
  鼠疫的傳播媒介是老鼠和跳蚤,老鼠寄生跳蚤,疫鼠是菌蚤的載體。日軍投放的鼠疫菌蚤咬人或老鼠,人或老鼠染發鼠疫;無菌蚤叮咬鼠疫疾病人、病鼠後而成菌蚤,由人和老鼠嚮外攜帶;菌蚤再叮咬人或老鼠而造成蔓延。老鼠帶着菌蚤在鄰居間流竄,引發鄰居鼠疫。人或老鼠如果帶着菌蚤,人和老鼠的流動,就成為鼠疫傳染的途徑。
  因而,鼠疫以同室居住的親人傳染最為厲害。疫菌首先傳給一起生活和服侍的人。因而往往一人染病引起全家多人死亡甚至死光。運用親人傳親人的鼠疫特點,使之滅絶種族,是日軍細菌戰的罪惡目的。
  2。霍亂的特徵: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劇烈的腹瀉,水樣便(黃水樣、清水樣、米泔樣或血水樣)伴有嘔吐,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及肌肉痙攣。霍亂流行期間有明確接觸史(如同餐、同住或護理者等),並引發瀉吐癥狀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3。傷寒(副傷寒)的特徵: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性高熱、畏寒、精神萎靡、無欲、頭痛、食欲不振、腹脹、皮膚出現玫瑰疹、脾大。主要並發癥為腸出血、腸穿孔。
  4。炭疽的特徵:
  由炭疽桿菌所致的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壞死及特異的黑痂,或表現為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桿菌性敗血癥。臨床表現為:
  皮膚炭疽,開始表現為類似蚊蟲叮咬的小包,但是一兩天後就呈皰疹狀,然後潰破成潰瘍,周圍出現淋巴腫脹,死亡率大約是20%。
  腸炭疽,主要是由於進食帶菌肉所致,以急性腸道感染為特徵,主要癥狀是惡心、厭食、嘔吐和發熱,重者腹痛、吐血,並有嚴重的水樣便。腸炭疽導致的死亡病例占患者的70%-80%)
  肺炭疽,急性起病,輕者有胸悶、胸痛,全身不適,發熱,咳嗽,咯粘液痰帶血。重者以寒戰、高熱起病,由於淋巴結腫大、出血並壓迫支氣管造成呼吸窘迫、氣急喘鳴、咳嗽、紫紺、血樣痰等。不治療者幾乎全部死亡。
  炭疽幾乎是一種永不死亡的細菌,生物恐怖主義者看中這種細菌,就是因為它有旺盛的生命力。炭疽菌屬於芽孢桿菌,所有的芽孢桿菌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能夠形成芽孢,因而不容易死亡。在環境惡劣的時候,細菌內部會有一小部分濃縮起來在這一部分周圍形成幾層堅硬的殼,裏面的生命活動變得非常緩慢,而殼外的那部分就死亡、消失了,這就是芽孢。
  衹要環境一好,殼裏面的部分就會像“發芽”一樣長出來,又成了能夠繁殖的細菌。據介紹,1942年,英國為了做實驗,把4000頭羊流放在格林蘭島上,並投下炭疽菌。1998年,英國政再派人到島上復查時,羊的屍骨找不到了,而炭疽孢子卻還活着!
  三。如何確定受害人
  1。死亡的時間、地點(死亡當時的地址名稱);
  2。發病的原因(得病的途徑、癥狀)、時間;
  3。同一家庭或傢族中有無相繼死亡的人員;
  4。同一村莊、相同死因,有哪些?
  四。如何確定受害人的親屬
  1。傢譜(口述亦可);
  2。所在村莊、單位,最好是公安機關證明;
  3。或有同村同族相同年齡的兩人以上證明。
  五。如何製作調查筆錄
  1。調查的時間、地點;
  2。調查人員的姓名(二人以上)、記錄人員的姓名、姓別,身份、住址、聯絡方式、身證證號碼;
  3。被調查人的姓名、住址、年齡、性別、身份證號碼、聯絡方式;
  4。首先告知被調查人為了什麽事情身他(她)作調查,請他(她)如實陳述,不得虛假;
  5。其次確認被調查者與受害人的關係;
  6。受害人死亡的時間、地點、病因、癥狀;
  7。受害人得病的途徑(或日軍傳播細菌的方式);
  8。是否有與受害人同時死亡的其他人;
  9。被調查人的上述敘述從何而來,是否還有其他人可以印證;
  10。最後講以上筆錄請你看一下或讀給你聽下,如無誤,請你簽名、按手印;
  11。被調查人簽名時,要寫上“以上筆錄看過,與我講的一樣”及日期;
  12。兩位調查人簽名和簽署日期。
  六。如何攝影(錄音、錄像)
  1。攝影與被攝影人的姓名、年齡、住址、身份證號碼、通訊方式;
  2。攝影的時間(年月日)、地點;
  3。所攝內容:是什麽烈性傳染病,或什麽遺址,或什麽人。
  七。如何公證
  1。一般來說,每個縣、區(市的區)都有公證機關(公證處);
  2。調查人員將收復集到的歷史文獻復製後,到當地公證機關公證;
  3。調查人員與被調查者一同到公證機關,面對公證員,由調查人員製作調查筆錄或攝影、攝像
  4。受害者本人或親屬直接到公證機關,面對公證員將受害者受害經過進行陳述進行公證;
  5。由公證機關出具公證文書。
英文解釋
  1. n.:  germ war,  bacteriological warfare,  germ warfare, ie the use of harmful bacteria as a weapon of war,  biological warfare,  germ warfare
近義詞
生物戰
相關詞
黑太陽731marutsmatut歷史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戰犯
電視劇影視劇榮字1644部隊
包含詞
反細菌戰常德細菌戰朝鮮戰爭細菌戰
日軍細菌戰部隊侵華戰爭細菌戰侵華日軍鼠疫細菌戰遺址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