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學名∶tylototriton verrucosus
別名∶紅瘰疣螈
俗名∶娃娃蛇 |
|
細瘰疣螈屬兩棲綱、有尾目、蠑螈科。 |
|
細瘰疣螈體長14—17釐米,尾長6—8釐米。體形粗壯,頭部平扁,軀幹圓,尾部側扁,尾末端薄而鈍圓或鈍尖。頭長大於頭寬,頭頂略凹入;吻端鈍圓或平切,較高、略成方形;鼻孔小,近吻端;唇緣平置,無唇褶或僅口角部微顯,口裂大,嘴角位眼後角下後方;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二長斜列,呈“八”形,前端頗為接近,幾成平行狀,在二內鼻孔之間會合,後端顯然嚮兩側斜行;舌較小,近圓形或卵圓,前後與口腔底部粘連,兩側遊離。四肢發達,後肢略長於前肢,前肢前伸時指端達吻端,前後肢貼體相嚮時,指、趾端相遇或重疊;指、趾均扁平、無緣膜,基部無蹼;前肢具4指,指長順序為3、2、1、4;後肢具5趾,趾長順序為3、4、2、5、1,但常在一側有4趾的。尾長短於頭體長,尾較弱,尾基部較寬厚,後部側扁,尾鰭褶較低不發達。背鰭褶高,始自尾基部後方,腹鰭褶低而厚;肛孔為一短縱裂縫。皮膚粗糙,頭上嵴棱很隆起,沿吻端嚮兩側經過上眼瞼內側與耳後腺棱嵴相連,後端嚮內彎麯,極為顯著,因此頭頂部顯得下凹,頭頂中央有細縱棱嵴,嵴的兩側還有細斜嵴,有的不很明顯;背部正中的寬平嵴棱自枕部至尾部;沿體側有排列規則的球形瘰粒,每側有14一16枚,極為明顯,最後3一4枚在體尾交界處;此外全身滿布疣粒;腹面較為光滑,有細滿皺褶;咽喉部頸褶明顯。背部及體側棕黑;頭部、四肢、尾部、肛周圍以及嵴棱和瘰粒部位均為棕紅色或棕黃色,面顔色有變異,一般多以棕黑色為主,有的色較淺而有棕黑色紋。 |
|
细瘰疣螈 习性
細瘰疣螈大多棲於海拔1000—2400米的山林及稻田附近,營陸地生活,5一6月為繁殖季節,雄性和雌性進入靜水塘或稻田、水井內交配産卵,卵單粒或連成單行,分散貼附在水塘岸邊草間或石上,有的連成一串或成片。常在塘底緩慢爬行,受驚攏後竄入塘底稀泥內隱蔽。雄性肛孔縱裂較長,內壁有小乳突;雌性肛部隆起略成丘狀,肛孔縱裂短,近圓形,內壁無乳突。卵為圓形,動物極淺棕灰色,植物極色淺,卵徑2.5一3毫米,連同卵外膠膜約為6.5毫米左右。剛孵出時的幼體全長11毫米左右,有外鰓。眼的後下方有一平衡枝;尾背鰭褶發達,始自背中部。
細瘰疣螈棲息於海拔1000~2000米山地的潮濕地帶。非繁殖季節成體在陸地生活,夏秋季節則棲息於水田,水塘、溝渠附近潮濕多草的隱蔽地帶。主要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蟲、蝸牛等動物。 |
|
細瘰疣螈在國外分佈於尼泊爾、錫金、印度、泰國、緬甸等地,在我國分佈于云南(滬水、麗江、車裏、保山、騰衝、永德、竜陵、盈江、隴川、景東、景洪、雙柏、緑春、新平、建水)、廣西(桂林)等地。 |
|
細瘰疣螈屬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
|
拉丁學名∶Tylototriton verrucosus
中文目名:有尾目
中文科名:蠑螈科
中文屬名:疣螈屬
英文別名:Crocodile Newt, Alligator Newt, Himalayan Salamander, Red Knobby Newt, Burmese Crocodile Newt
拉丁文目名:CAUDATA
拉丁文科名:Salamandridae
拉丁文屬名:Tylototriton
拉丁文種名:verrucos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Anderson, 1871 |
|
棕黑疣螈體長14—17釐米,尾長6—8釐米。體形粗壯,頭部平扁,軀幹圓,尾部側扁,尾末端薄而鈍圓或鈍尖。頭長大於頭寬,頭頂略凹入;吻端鈍圓或平切,較高、略成方形;鼻孔小,近吻端;唇緣平置,無唇褶或僅口角部微顯,口裂大,嘴角位眼後角下後方;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二長斜列,呈“八”形,前端頗為接近,幾成平行狀,在二內鼻孔之間會合,後端顯然嚮兩側斜行;舌較小,近圓形或卵圓,前後與口腔底部粘連,兩側遊離。四肢發達,後肢略長於前肢,前肢前伸時指端達吻端,前後肢貼體相嚮時,指、趾端相遇或重疊;指、趾均扁平、無緣膜,基部無蹼;前肢具4指,指長順序為3、2、1、4;後肢具5趾,趾長順序為3、4、2、5、1,但常在一側有4趾的。尾長短於頭體長,尾較弱,尾基部較寬厚,後部側扁,尾鰭褶較低不發達。背鰭褶高,始自尾基部後方,腹鰭褶低而厚;肛孔為一短縱裂縫。皮膚粗糙,頭上嵴棱很隆起,沿吻端嚮兩側經過上眼瞼內側與耳後腺棱嵴相連,後端嚮內彎麯,極為顯著,因此頭頂部顯得下凹,頭頂中央有細縱棱嵴,嵴的兩側還有細斜嵴,有的不很明顯;背部正中的寬平嵴棱自枕部至尾部;沿體側有排列規則的球形瘰粒,每側有14一16枚,極為明顯,最後3一4枚在體尾交界處;此外全身滿布疣粒;腹面較為光滑,有細滿皺褶;咽喉部頸褶明顯。背部及體側棕黑;頭部、四肢、尾部、肛周圍以及嵴棱和瘰粒部位均為棕紅色或棕黃色,面顔色有變異,一般多以棕黑色為主,有的色較淺而有棕黑色紋。
紅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易與棕黑疣螈混淆。兩者同屬於原喜馬拉雅疣螈,1995年基於形態學特徵,紅色型種群單列為紅瘰疣螈,而黑色型種群則劃分為棕黑疣螈。棕黑疣螈為高度的水棲性,而紅瘰疣螈僅在繁殖季節返回水中交配産卵在非繁殖季節是完全陸棲的。紅瘰疣螈僅分佈在中國雲南省,而棕黑疣螈分佈地域較廣在中國雲南省和印度東南部、不丹、尼泊爾東部、緬甸北部和泰國北部都有分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