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鸚鵡亞科 > 紅耳緑吸蜜鸚鵡
目錄
No. 1
  【物種名稱】 紅耳緑吸蜜鸚鵡
  【又名】 麝香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glossopsitta concinna
  【英文名稱】 musk lori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22公分(8.5吋)
  亞種: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鳥喙和眼睛之間、前額、眼睛後方橫越過耳羽的帶狀羽毛、頸部兩側為紅色;頭頂和頸部為藍色;背部古銅棕色,並帶有淺緑色;胸前兩側和翅膀內側分佈些黃色的羽毛;翅膀內側覆羽為黃緑色;尾巴內側橄欖黃,內側帶有橘紅色;鳥喙黑底橘紅色,虹膜橙色。幼鳥的鳥喙顔色較深,體色也比較暗,胸部兩側的黃羽分佈也較少。
  棲息環境和習性:麝香吸蜜主要棲息於任何充滿盛開花朵的樹林區、灌木叢、沿著水源處的樹木林區、公園、果園等處;偶爾也會前往山區森林和人類居住的地方附近。在繁殖季他們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他們通常會定期前往幾個固定的覓食地區;時常和其他的吸蜜鸚鵡一起集結活動,或是快速鸚鵡(swift parrots)等。他們對人類相當友善,戒心不重,在覓食的時候可以近距離靠近他們,有時候甚至連農夫開槍瞄準射殺他們都不自覺。覓食的時候會彼此發出喋喋不休的交談,對鳥會緊密的在群體中待在一起,飛行的時候會發出刺耳的鳴叫,因此相當顯而易見。
  食物:麝香吸蜜主要以花蜜、花粉、花朵(尤其是桉(樹)屬植物)、軟性水果、漿果、種子、植被、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此外,半熟的玉米和𠔌粒也是他們所喜愛的食物。
  【地理分佈】 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袋鼠島
  【繁 殖】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8月到1月,會將巢築在距離水源很近的空心桉樹洞內,有時候他們會和澳洲虹彩吸蜜鸚鵡(rainbow lorikeets)、紫冠吸蜜鸚鵡(purple-crowned lorikeets)、鱗胸吸蜜鸚鵡(scaly-breasted lorikeets)或是迷你吸蜜鸚鵡(little lorikeet)在野外産下混血的後代;人工豢養的麝香吸蜜一次會産下2枚卵,可以提供25*25*30公分的厚木巢箱。孵化期為22天,有時候會介於19到27天之間,時間完全視當地的溫度而定;親鳥通常一次衹會扶養一隻幼雛,因此可以將另外一隻取出手養;幼鳥羽毛長成約需48天。12個月大幼鳥就已經成熟,但是要等到2歲以後才能夠有繁殖能力。
  【保護級別】
名稱類別
  紅耳緑吸蜜鸚鵡(圖1)【中文名稱】紅耳緑吸蜜鸚鵡
  【中文別名】麝香吸蜜鸚鵡、紅耳緑鸚鵡
  【拉丁學名】Glossopsitta concinna
  【命名時間】Shaw, 1791
  【英文名稱】Musk Lorikeet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亞科
外形特徵
  紅耳緑吸蜜鸚鵡(圖2)紅耳緑吸蜜鸚鵡身長:22公分(8.5吋)。鸚鵡鳥體為緑色,鳥喙和眼睛之間、前額、眼睛後方橫越過耳羽的帶狀羽毛、頸部兩側為紅色;頭頂和頸部為藍色;背部古銅棕色,並帶有淺緑色;胸前兩側和翅膀內側分佈些黃色的羽毛;翅膀內側覆羽為黃緑色;尾巴內側橄欖黃,內側帶有橘紅色;鳥喙黑底橘紅色,虹膜橙色。幼鳥的鳥喙顔色較深,體色也比較暗,胸部兩側的黃羽分佈也較少。
分佈範圍
  紅耳緑吸蜜鸚鵡(分佈圖)分佈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袋鼠島。
生活習性
  紅耳緑吸蜜鸚鵡(圖3)紅耳緑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任何充滿盛開花朵的樹林區、灌木叢、沿着水源處的樹木林區、公園、果園等處;偶爾也會前往山區森林和人類居住的地方附近。在繁殖季它們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它們通常會定期前往幾個固定的覓食地區;時常和其他的吸蜜鸚鵡一起集結活動,或是快速鸚鵡(Swift Parrots)等。紅耳緑吸蜜鸚鵡(圖4)對人類相當友善,戒心不重,在覓食的時候可以近距離靠近它們。覓食的時候會彼此發出喋喋不休的交談,對鳥會緊密的在群體中待在一起,飛行的時候會發出刺耳的鳴叫,因此相當顯而易見。
  紅耳緑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粉、花朵(尤其是桉屬植物)、軟性水果、漿果、種子、植被、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此外,半熟的玉米和𠔌粒也是它們所喜愛的食物。
生長繁殖
  紅耳緑吸蜜鸚鵡(圖5)紅耳緑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8月到1月,會將巢築在距離水源很近的空心桉樹洞內,有時候它們會和澳洲虹彩吸蜜鸚鵡(Rainbow Lorikeets)、紫冠吸蜜鸚鵡(Purple-crowned Lorikeets)、鱗胸吸蜜鸚鵡(Scaly-breasted Lorikeets)或是姬吸蜜鸚鵡(Little Lorikeet)在野外産下混血的後代;人工豢養的紅耳緑吸蜜鸚鵡一次會産下2枚卵,可以提供25*25*30公分的厚木巢箱。孵化期為22天,有時候會介於19到27天之間,時間完全視當地的溫度而定;親鳥通常一次衹會扶養一隻幼雛,因此可以將另外一隻取出手養;幼鳥羽毛長成約需48天。12個月大幼鳥就已經成熟,但是要等到2歲以後才能夠有繁殖能力。
保護等級
  紅耳緑吸蜜鸚鵡(圖6)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英文解釋
  1. lat.:  Glossopsitta conci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