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投訴電話深圳市旅遊投訴電話:0755-82003220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深圳灣畔,是我國面積最小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這裏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等珍稀樹種。這裏也是國傢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據統計,這裏最多時曾有180種鳥類,其中的20多種屬於國際、國內重點保護的珍稀品種。自然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在此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國際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聯盟”列為國際重要保護組成單位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人與生物圈”網絡組成單位之一。 |
|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紅樹林建立的一種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特有的常緑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紅樹林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衝走,也能隨波逐流,數月不死,一遇泥沙,數小時後即可生根成長。紅樹林生態係是世界上最富多樣性、生産力最高的海洋生態係之一。在中國的國傢級紅樹林保護區主要有廣東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南海口市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西合浦縣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四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
基本概述
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984年正式創建,1988年定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正處設置,內設辦公室、科研室,下設派出所、管理站,共38名在編工作人員。自然保護宣傳和環境意識教育是自然保護區的主要職能之一。面積368公頃,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在此可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國際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聯盟”列為國際重要保護組成單位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人與生物圈”網絡組成單位之一。 地理環境
福田紅樹林區域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東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濱生態公園,南達灘塗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廣深高速公路,緊靠深圳市中心福田區,交通方便。深南大道由東嚮西橫貫福田中心,廣深高速公路和濱海大道由東嚮西從紅樹林區的邊緣經過。沿海岸綫長約9公裏,平均寬度約0.7公裏,地理坐標位東經113°45′,北緯22°32′,總面積為367.64公頃。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約300米),與深圳特區城市新中心區相距2.2公裏。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與河口南側香港米埔紅樹林共同形成一個半封閉的、且與外海直接相連的沿岸水體,並具河口和海灣的性質。該處河海相互作用,鹹淡水混合,並有潮汐作用,還有豐富的細物質沉積和肥沃的水質,為紅樹林濕地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貌與物質環境。本地區主要地貌類型有:衝積平原、沿海沙堤、紅樹林灘塗、泥質光灘塗、灘塗潮溝水道等類型。 氣候條件
福田紅樹林區域屬東亞季風區,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22.4oC,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14.1oC,最低溫度為0.2o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8.2oC,最高氣溫38.7o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全年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常風較大,主導風嚮為東南風,夏秋多臺風,年受臺風襲擊2-4次。 保護對象
該自然保護區面積367.64公頃,有70 公頃天然紅樹林,22種紅樹植物,189種鳥類,其中23種國傢保護的珍稀瀕危鳥類。保護區目前已有觀鳥亭(約2公頃)和小沙河口生態公園( 約19頃)可供生態環保教育使用。擬建的“生態展覽館”、“紅樹林觀賞園”、“鳥類樂園”、“觀鳥屋”、“緑色長廊”等項目建設完成後,可為生態環境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被命名為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 功能區劃
核心區
福田紅樹林區域核心區分二塊,總面積122.2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3%。核心區是保護區(紅樹林部分)的主體和核心,該地是紅樹林生長最茂盛地區,是許多鼕候鳥包括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的棲息地和覓食地,也是當地多種鳥類的繁殖地。
緩衝區
緩衝區分為兩塊,共計面積116.58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1.7%。緩衝區範圍內的基圍魚塘,蘆叢窪地,是從濕地到陸地的過渡地帶,小生境復雜多樣,因此鳥類種群出現多樣化,該區是各種動物及鳥類盤旋飛翔覓食區。
實驗區
實驗區具體範圍在保護區的西面,面積123.26公頃,占保護區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5%。 旅遊特色
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等珍稀樹種。這裏也是國傢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據統計,這裏最多時曾有180種鳥類,其中的20多種屬於國際、國內重點保護的珍稀品種。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衹侯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鼕。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
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緑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嚮碧波蕩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緑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嚮碧波蕩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
|
基本概述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瓊山區東北部的東寨港,綿延50公裏,面積4000多公頃,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此為中國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1986年7月9日經國務院審定晉升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中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中國七個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保護區之一。因陸陷成海,形如漏鬥,海岸綫麯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紅樹林就分佈在整個海岸淺灘上,共16科32種。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是海南省十大旅遊開發區。
地理環境
區內以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的紅樹林、世界地質奇觀“海底村莊”,世界稀有鳥類及豐富海鮮水産而著稱。區內野菠蘿島環境幽美,島上形態奇特的野菠蘿林連片蔽日修有觀光小道,可乘遊船登島遊覽。
東寨港有“一港四河、四河滿緑”之說。其東有演州河,南有三江河(又稱羅雅河),西有演豐東河、西河,四條河流匯入東寨港後流入大海。這些河流每年有7億立方米的量註入東寨港。暴雨季節,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在港內沉積,形成廣阔的灘塗沼澤。紅樹種子憑藉“胎生”的獨特繁殖方式,隨波逐流地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灘就紮根生長發育,蔚然成林。
保護對象
東寨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屬於近海及海岸濕地類型中的紅樹林沼澤濕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水鳥。世界上紅樹林有23科81種,海南有23科41種,最高達10米。很多紅樹具有奇特的“胎生”繁殖現象,種子在母樹上的果實內萌芽長成小苗後,同果實一起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灘衹要2至3個鐘頭,就可以成長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裏,則隨波逐流,數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區內生長着全國成片面積最大、種類齊全、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共有紅樹植物16科32種,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鹵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鹵蕨為海南特有。本區主要紅樹林群落有木欖群落,海蓮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紅海欖群落,水椰群落,鹵蕨群落,桐花樹群落,欖李群落,紅海欖+角果木群落,角果木+桐花群落,海桑+秋茄群落。
旅遊特色
這裏的紅樹林生長良好,叢林茂密。多數時候,東寨港海岸每天有二次潮水漲落。每月有二次大潮和低潮,其它時間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樹冠。潮水大漲大落和潮水小漲小落,景緻各不一樣。漲潮時分,紅樹林的樹幹被潮水淹沒,衹露出翠緑的樹冠隨波蕩漾,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有水鳥展翅其間,遊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觀紅樹,樹幹捲麯,地根交錯,手輓着手,肩並着肩,依依偎偎,如竜如蟒,似獅似猴,象鶴象鷹,千姿百態,離奇古怪。樹頂上,點綴着一簇簇白的、紫的、藍的小花朵,在陽光映輝下格外絢麗多彩。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標志之一,能防浪護岸,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
|
基本概述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傢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係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
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既是留鳥的棲息、繁殖地,又是候鳥的加油站、停留地,成為國際候鳥通道。除了衆多的鷗形目、雀形目等留鳥外,每年秋鼕季,還有大量的候鳥(包括鶴類、鸛類、鷺類、猛禽類等)在從日本、西伯利亞或中國的北方地區飛往澳大利亞的途中需要在保護區停留,使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成為中日、中澳國際候鳥的通道。
地理環境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佈着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該區呈帶狀散式分佈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沿海灘塗上,跨湛江市的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四縣(市)及麻章、坡頭、東海、霞山四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0′-110°35′,北緯20°14′-21°35′。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
保護對象
據初步調查,紅樹林中的鳥類達 194種,列入國傢重點保護名錄有 7 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名錄 34 種,國傢 “ 三有 ” 保護名錄 149 種,中日候鳥條約 80 種,中澳候鳥條約 34 種,中美候鳥條約 50 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1 種,附錄Ⅱ 7 種,列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易危鳥類 4 種。
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豐富的紅樹林資源,為林內和海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2002年9月湛江海洋大學紅樹林生物多樣性調查隊對雷州半島6個紅樹林區的魚類和貝類進行了清查,清查結果表明,雷州半島紅樹林區有貝類3綱38科76 屬110種,有魚類15目58科100屬127種。貝類以簾蛤科種類最多,達20種;發現我國大陸沿海為首次記錄的有皺紋文蛤、緑螂、帽無序織紋蠃、鼬耳蠃4種。魚類以鱸形目居絶對優勢,有27科49屬65種。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種類中貝類有28種、魚類有32種。
歷史沿革
1990 : 廣東省政府於 1 月 1 日 批準成立湛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旨在保護紅樹 林相關的鳥類資源,地點為廉江高橋,面積為 2000 多公頃。
1992 : 經廣東省林業局批準,省級保護區管理站在廉江高橋成立。
1995 : 湛江市政府申請將保護區面積擴大,並申請升級為國傢級保護區。
1997 : 國務院批準該保護區升為國傢級保護區。同年 11 月 7 日更名為湛江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2001: 中國政府與荷蘭政府雙邊合作項目(實施期為 5 年)—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在雷州半島正式啓動。該項目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完善和加強機構能力建設,以符合保護區保護和管理的要求。
2002 : 湛江紅樹林國傢級保護區被拉姆薩公約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2005: 保護區局長( 1 人)和副局長( 2 人)正式任命到位,保護區員工聘任全面展開 |
|
基本概述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為東經117°24′07″~117°30′00″,北緯23°53′45″~23°56′00″,保護區總面積2360hm²,為福建省最重要的濕地生態係統類型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漳江口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是以紅樹林濕地生態係統、瀕危動植物物種和東南沿海優質、水産種質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濕地生態係統類型保護區。是我國北回歸綫北側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 地理環境
保護區所在的福建省雲霄縣地貌屬閩粵花崗岩丘陵亞區,整個地勢自西北嚮東南表現出明顯的階梯狀降落,東、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勢平坦開闊,構成了嚮東南開口的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雲霄縣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遊地帶母質為第四紀殘積物質沉積,由古老衝積物、近代河流衝積、海積和風積形成。漳江是雲霄縣的主要河流,全長58km,流域面積855km2,徑流總量1.011×109m3(包括客水1.53×108m3),全年全縣平均徑流量為6.35×108m3。
氣候條件
本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根據縣氣象臺歷史觀測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21.2℃,1月均溫13.3℃,7月均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0.2℃,年平均風速2.7m/h,秋鼕季多偏北風,春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降雨量為1714.5mm,年平均蒸發量1718.4mm,年平均雷暴雨日數50.5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52.1h,年平均霜日數2.3d。
區內土壤為濱海灘塗淤泥和沙質淤泥,厚達2m以上。紅樹林土壤在國內外學術界稱為酸性硫酸????土,也稱紅樹林沼澤土壤。土壤含????量高(一般10‰以上),具????漬化特徵;土壤的PH值在3.5~7.5之間,土壤含有豐富的植物殘體和有機質。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豐富,已初步查明維管束植物種類有80科185屬224種(含亞種和變種),灘塗上生長着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木欖、海漆、老鼠勒等5科 6屬6種紅樹林植物,屬東方類群的紅樹植物;16科27屬291變種????沼植物;59科152屬1843變種1亞種濱海植物。
按照《中國植被》的劃分方法,福建漳江口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植被類型可以分為紅樹林、濱海????沼、濱海沙生植物被3個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樹林、白骨壤林+桐花樹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樹林、木欖林、蘆葦????沼、卡開蘆????沼、短葉茳芏????沼、鋪地黍????沼、厚藤群落、苦藍盤群落、露兜樹群落共13個群係;有秋茄——老鼠勒等22個群叢。
動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動物區係屬東洋界中印亞界的華南區閩廣沿海亞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共23目63科 218種(不含魚類)。列入國傢一保護的有中華白海豚(Dugong dugon)和蟒蛇(Python molurus)共2種,國傢二級保護的有寬吻海豚、偽虎鯨、江豚、黃嘴白鷺、鳶、黑翅鳶、普通鵟、白腹鷂、紅隼、遊隼、小杓鷸、小青腳鷸、褐翅鴉鵑、蠵龜、(緑)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棱皮龜、虎紋蛙等19種。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162種,省重點保護動物24種。保護區鳥類中具有衆多的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的候鳥,中國及日本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77種,中國及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41種。
保護區紅樹林區潮間帶底棲動物28種。潮下帶底棲生物181種。海區浮遊植物201種,其中硅藻165種。浮遊動物180種,其中水母類59種,橈足類71種。遊泳動物182種,其中魚類141種、甲殼類30種、頭足類11種。還有10目12科27屬45種的微生物。
歷史沿革
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於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成立 “漳江口紅樹林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設辦公室、計財與項目建設科、資源保護科,行政上隸屬于云霄縣人民政府,機構級別為相當於副處級的事業單位,編製數為35名,現有工作人員15人。 |
|
基本概況
北海山口國傢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位於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東西兩側,距北海市區115公裏,它是國務院1990年9月批準建立的第一批5個國傢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保護區海岸綫總長50公裏,總面積80平方公裏,其中陸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裏,紅樹林面積806公頃。是中國第二個國傢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保護區海岸外層為海漫淤泥,淤泥沙質,局部為玄武岩,陸地土壤新圩北界村為玄武岩磚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其餘大部分是淺海沉積磚紅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少,肥力較差。濱海地帶為沙地,潮間帶為????潰淤泥、半沙半泥或泥。氣候特點是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均溫22.9℃,極端高溫37.4℃,終年無霜,年均降水量1663毫米,相對濕度82%,年平均風速3.4米/秒,常出現7~10級臺風或大風。
動物資源
區內底棲硅藻158種,魚82種,貝90種,蝦蟹61種,鳥類132種,昆蟲258種,其他動物26種。魚類有鱸魚、真綢、鯔魚、梭魚、彈塗魚、狼牙蝦、虎魚、海竜、海馬、黃鱔及鰻鱺等。蝦類有墨吉對蝦、長毛對蝦、脊尾對蝦、周民新毛蝦及中華管鞭對蝦等。蟹類有鋸緣青蟹、招潮蟹等。貝類有牡蠣、僧帽牡蠣、中國緑螂、藍蟲蛤及泥蚶等。紅樹林下泥灘底棲生物有沙蠶、蠕蟲和星蟲,以及蛇類等。棲居於紅樹林外側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貴的海洋哺乳動物。林內還棲居有貓頭鷹、樹鷂、白鶴等鳥類。
植物資源
這裏是中國大陸海岸發育較好、連片較大、結構典型、保存較好的天然紅樹林分佈區。區內的紅樹林是中國大陸海岸紅樹林典型代表,發育良好,結構獨特,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樹植物 15種,(真紅樹10種,木欖、秋茄、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欖李、老鼠勒、銀葉樹、海漆。半紅樹5種,鹵蕨、節槿、楊葉肖槿,水黃皮、海芒果。)浮遊植物96種,
歷史沿革
山口國傢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中國首批(5個)國傢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裏達州魯剋利灣國傢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係,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紅樹林資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臺浦縣人民政府頒布了《關於加強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通告》。2002年1月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是目前廣西唯一獲得世界雙桂冠的自然保護區。
重點保護物種
保護區附近水域棲居着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儒艮(美人魚),由此又在該海域建立了國傢級的儒艮保護區。
儒艮,是種草食性的海洋哺乳動物,名字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而來,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故又名"海牛",本地人稱為"美人魚",其體色灰白,身胖膘肥,油可入藥,肉味鮮美,皮可製革。正因為如此,所以屢遭人類殺戮,現已瀕臨滅絶,全世界衹有極少的海域還能見到它的蹤跡,因此北海山口國傢級的儒艮保護區的地位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
|
基本概述
淇澳紅樹林保護區該區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淇澳島西北部,珠海淇澳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居於東經113°36'----113°39',北緯22°23'----22°27',西北及東北與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與珠海市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和白海豚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相連,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護區面積5103.77公頃,紅樹林面積700公頃,呈半月形展示。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生長在海灘上的紅樹林既是防風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鳥類和海洋生物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更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鼕季棲息着數以萬計,90多個種類遷飛的候鳥。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擁有底棲動物5綱14目48科103種;魚類1綱10目41科90種;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4綱25目,58科1 56種(含兩棲動物15種、爬行動物27種、鳥類99種、哺乳動物15種)。同時,保護區境內有屬國傢重點保護動物,也是珍稀瀕危動物共計15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動物總數(117種)的12.8%,其中國傢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種(中華白海豚),Ⅱ級重點保護動物14種(如虎紋蛙、鳶、風頭鷹、赤腹鷹、鬆雀鷹、水獺等),淇澳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鼕季棲息着許多跨境的越鼕候鳥和在此停留的候鳥,這些種類許多都是國際協定中的保護鳥類,如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的34種鳥類,占候鳥保護協定總數(227種)的15%;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中的16種鳥類,占中澳候鳥協定總數(81種)的19.8%,此外,區內還具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確定的物種20種。另外,還有廣東省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17種,國傢“三有”保護動物113種。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擁有維管植物165科470屬695種(野生植物140科398屬556種,栽培植物65科106屬139種)。在野生維管植物中,其中蕨類植物19科28屬39種;裸子植物3科3屬4種,被子植物118科367屬513種。其中紅樹植物達10科13屬15種,分別占中國現有紅樹科、屬、種的83.3%、86.7%和55.6%;半紅樹植物達7科9屬9種,分別占中國現有半紅樹科、屬、種的77.8%、90%和90%;紅樹林伴生植物為11科15屬15種,分別占中國紅樹林伴生植物科、屬、種的73.3%、71.4%和68.2%。 歷史沿革
1989年11月,粵府函168號文,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擔桿島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0年6月,成立珠海市擔桿島獼猴保護區管理站,由市緑化委員會管理。
2000年4月,珠府辦函55號文,珠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淇澳紅樹林保護區”,由淇澳管理區管理。
2002年2月,市林業局正式接管淇澳紅樹林保護區,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接管,盧海洋站長兼管全面工作。
2004年11月,粵辦函383號文,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將淇澳島自然保護區和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建立“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盧海洋兼管保護區全面工作。
2005年5月,為健全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市農業局副局長楊堯同志任第一屆管理處主任,具體業務委托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所負責。
2006年1月,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籌建正式完成,並獨立辦公。
2006年7月,市委組織部正式任命楊雄邦同志為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保護區管理處第二屆主任,負責保護區全面工作。
。 |
|
惠州市惠東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惠東縣稔山、鐵衝等鎮的沿海海岸綫邊,屬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求保護對象為沿海灘塗紅樹林和候鳥。保護區總面積為8000畝,其中現有紅樹林1200畝,種植發展紅樹林6800畝,1999年12月,惠東縣人民政府已批準建立為縣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12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現有紅樹林主要分佈在稔山鎮的蟹洲灣、鐵衝鎮的好招樓及沙橋考洲洋海堤、????洲鎮的白沙村。紅樹林的主要樹種有:老鼠勒、海漆、桐花樹、木攬、秋茄樹、紅海攬、白骨壤 、鹵蕨、海芒果、黃槿、許樹等,沿海濕地候鳥主要有蒼鷺、大白鷺、小白鷺、池鷺、夜鷺、白鶴翎、赤頸鴨、緑翅鴨、斑嘴鴨、斑背潛鴨、金斑行鳥、蒙古沙行鳥、彎嘴濱鷸等。????洲鎮白沙村的紅樹林,每天都有3000~5000衹候鳥在此活動,因此建設好惠東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對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
|
該保護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位於24°24’N,117°55’E,地處九竜江河口,以福建省竜海市浮宮鎮為中心,包括紫泥、角美、港尾四個鄉鎮的河口灘徐,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其生態係統,總面積200ha,其中有林面積110ha以上。保護區於1988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自然分佈的紅樹植物種類有秋茄、桐花樹、白骨壤、老鼠勒和廈門老鼠勒5個種。後兩個種由於有民間醫藥驗方,而被作為草藥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種類的滅絶,目前正在想辦法加以恢復和發展。
本區紅樹林主要種類是秋茄,從世界範圍看,這個種的純林生長最好的衹有我國福建的九竜江口(即本保護區範圍)和我國臺灣功淡水河口(竹圍地區),可稱為全球最完整的秋茄姐妹林。目前本區有數片大面積成片純林高達6—7m,本區秋茄最高有過10m以上的記載,是該種類最高的世界記錄,是秋茄的良種基因庫。
本保護區由於沿着九竜江口南北岸邊綿延,其海域部分和陸域(灘塗及堤岸後)部分都是群衆生産活動的主要場所和必經之地,開放性很大,核心區劃分比較睏難。根據實際情況及保護區劃分原則,將紫泥鎮甘文農場堤岸外連片的7.7ha秋茄純林劃為第一個核心區,將浮官鎮海門島西部堤岸外的約10ha紅樹林劃為第二個核心區。第一個核心區有本區域代表性的種類秋茄純林,有林內各種生物適宜生長、棲息的生境條件,人為幹擾相對較小。第二個核心區原有本區域所出現過的5種紅樹植物,物種齊全,有些種類(如老鼠勒)雖被過度採集而破壞消失,但其生境尚存,可恢復發展。
位於浮宮霞郭村的紅樹林,靠東側灘的一部分為自然分佈,但破壞較嚴重,靠西側灘(即草埔頭)的部分為1962年人工栽培發展起來的,已蔚然成林,發揮着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
|
基本概述
茅尾海自治區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欽州市的欽南區和欽州港區,面嚮北部灣,總面積2784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1892.7公頃,於2005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是一個以保護紅樹林為主的南亞熱帶河口、港灣和海岸灘塗濕地生態係統及越鼕鳥類棲息地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島嶼林立,是全國最大、最典型的島群紅樹林區,是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宜林地,是紅樹林引種、栽培試驗和發展紅樹林的理想地。
保護對象
該保護區擁有獨特的岩生紅樹林和七十二涇的“竜涇還珠”島群紅樹林景觀。保護區內有紅樹植物11科16種(即木欖、秋茄、紅海欖、白骨壤、老鼠簕等),占全國紅樹種類的43.2%,其中珍稀紅樹林植物有爵床科的老鼠簕,瀕危樹種有紅樹科的木欖和紅海欖;各種動物491種(如鳥類黑鸛,海鸕鶿;獸類儒艮、江豚等),其中33種鳥是中澳、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保護鳥類。
現狀介紹
1997年以前,紅樹林管理職能不明確,由於圍海養殖收益豐厚,挖塘養殖現象逐年增加,紅樹林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欽州市欽南區人民政府下發了欽南政發〔1997〕15號文件,即《欽南區沿海國傢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的通知》,明確規定沿海幹出灘的紅樹林劃為沿海國傢特殊保護林帶,歸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保護管理。近年來,林業主管部門主要采取了三條措施:一是植樹造林,增加紅樹林植被;第二宣傳教育,提高群衆保護紅樹林的意識;第三查處毀林案件,減少紅樹林破壞程度。 |
|
該區位於文昌市境內。面積2948公頃。1981年9月經海南行政區公署批準建立。1988年海南建省後改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委托文昌市林業局領導,定編15人,1996年有工作人員15人。主要保護兌現為紅樹林和珍稀水禽。紅樹植物有15科、19屬、33種,主要是紅樹、紅海攬、尖瓣海蓮、瓶花木、老鼠勒、小花老鼠勒、攬李等。水禽主要有黑臉琶鹿、黃臉白鹿、蒼鹿、牛背鹿、池鹿、灰鶴、水鴨等。 |
|
基本概述
海南花場灣紅樹林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北部澄邁縣境內,其範圍包括以下四點連續內區域:109°59′10″E、19°54′30″N;109°59′20″E、19°54′40″N:109°59′30″E、19°54′40″N;109°59′35″E、19°54′20″N。花場灣周圍自然生長分佈的所有紅樹林。面積共約1.5平方公裏,1995年12月由澄邁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其保護對象是紅樹林生態係統。
地理環境
花場灣三面環青山,一面敞開嚮大海,岸綫長達50多公裏,是多條溪流的出海口,其灘廣、水淺、波浪小、水質好,基本無污染,適於紅樹林種苗着床、繁殖、生長,以紅樹林為核心形成了典型的海洋生態係統,有多種紅樹、半紅樹和紅樹伴生植物,豐富的海水水生生物,是水生種苗和多種鳥類的天然棲息地,也是抵禦風暴潮最有效的天然屏障。
現狀介紹
保護區的建立及時製止了對紅樹林的人為破壞,目前區內利用花場灣得天獨厚的條件開展生態養殖,尋找保護與開發共同發展的最佳途徑。保護區的主管部門是澄邁縣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其日常管理由澄邁縣海洋行政理部門負責。 |
|
基本概述
該區位於海南省臨高縣境內,彩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250畝。廣泛生長着的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海岸潮間帶的喬木和灌木,因其汁液可作紅色染料而得名,是世界上珍稀瀕危植物。這裏的紅樹林種類繁多,有林欖、海蓮、角果木、白骨壤、秋茄、桐花等,各科樹種盤根錯節相互依存,依岸生長,延綿近十裏,既是科學研究的天然寶庫,也是海上抵禦臺風和海嘯的堅強衛士。2005年9月26日,海南遭遇50年來最大的強臺風"達維"襲擊,沿海村落損失慘重,而彩橋村由於有紅樹林的保護,房屋、人員和牲畜都安然無恙。
保護對象
有紅樹林植物26種,半紅樹林和紅樹林伴生植物40多種,占中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0%以上;在此棲息的鳥類有159種。這裏,是許多國際性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接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其中列入中澳保護候鳥協定的鳥類有30多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的有70多種。
保護沿革
1986年,為了保護這裏的紅樹林,臨高縣劃定了彩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將其定為縣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以來,臨高縣委、縣政府將以紅樹林為主的海岸灘塗生態係統及越鼕鳥類棲息地,及時保護起來。有關部門除了加強保護區內部的生態恢復和功能管理,還加強了對保護區周邊村民的愛鳥護鳥宣傳教育。每逢國際、我國或地方規定的"愛鳥日"、"世界濕地日"、"世界環境日"、"海洋年"等不同內容的活動日,附近村民都會收到保護區散發的傳單和宣傳畫,愛鳥護鳥意識與日俱增。 |
|
亞竜灣青梅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於1989年1月,它位於三亞市田獨鎮亞竜灣國傢級旅遊度假區內,面積155.67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約63.3公頃,區內紅樹林生長茂盛,共有植物11科16種,占世界紅樹林植物種數86種的18.6%,是三亞市保存最好的區域。 |
|
基本概述
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位於臺北縣淡水鎮、淡水河北岸出海口5公裏處,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範圍相當廣阔,從竹圍到鶯歌的河岸皆為保護區的範圍,面積為76.41公頃,屬於羅東林區的區外保安林;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是淡水河從上遊夾帶妮莎所堆積而成的海岸沙洲沼澤區,在漲潮時有三分之二的區域是在水中,因此成為相當特殊的潮間帶區域,藴蓄了許多生物在此棲息。
動植物資源
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為典型的河口生態係,植物林相以屬於紅樹林植物之一的水筆仔為主,還有許多專屬海邊岩地或潮間帶生育地的植物,例如馬鞍藤、番杏、茳茳鹹草、蘆葦植物、白茅植物與????地鼠尾慄植物等,形成相當多元化的生態係統;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動物生態相當豐富,由於水筆仔林阻擋了由上遊被衝刷下來的有機物,因此這些有機物就成為蝦、蟹、魚的食物,更吸引了水鳥們到此棲息,加上淡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為東北亞鳥類遷徙的路徑上,讓這裏鳥類的生態相當豐富,過境的鳥類更高達數十種以上,像是磯鷸、翠鳥、小水鴨、中杓鷸、小環頸鳥、濱鷸等。 |
|
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北侖河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海南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合浦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