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紅大馬哈魚
目錄
No. 1
  紅大馬哈魚
  oncorhynchus nerka
  【簡介】
  大馬哈魚,又叫鮭魚,屬鮭目,鮭科,大馬哈魚屬。因在洄遊的過程中身體會慢慢變紅而得名。
  【分類】
  太平洋大馬哈魚共分紅大馬哈魚、銀大馬哈魚、狗大馬哈魚、大鱗大馬哈魚、細鱗大馬哈魚和櫻桃大馬哈魚6種。紅大馬哈魚分佈在從白令海峽到日本以及美國哥倫比亞河流一帶的海域。
  【分佈】
  銀大馬哈魚分佈在從白令海峽到日本以及墨西哥蒙特雷灣的海域;狗大馬哈魚分佈在從北極圈南邊加拿大的馬更些河和俄羅斯的勒拿河到日本的海域;大鱗大馬哈魚分佈在從美國和加拿大的育空河到我國沿海以及美國薩剋拉門托河的海域;細鱗大馬哈魚分佈在從北極到日本以及美國剋拉馬斯河的海域;櫻桃大馬哈魚分佈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區。太西洋的大馬哈魚分佈在北大西洋兩岸的河流出海口區域。
  【體重】
  成年的大西洋大馬哈魚重約4.5千克,大鱗大馬哈魚重約10千克,22—36千克重的大鱗大馬哈魚也很常見;狗大馬哈魚重約4.5—5.5千克;銀大馬哈魚平均體重約3—4.5千克;紅大馬哈魚大約重2----3千克;櫻桃大馬哈魚大約重1.3—2.7千克。
  【繁殖和發育】
  棲息在大海中的大馬哈魚兩側通常呈銀灰色。到了繁殖季節,各種大馬哈魚的色彩都地發生不同的變化。雄大馬哈魚會長出鈎狀的顎。雄性太平洋大馬哈魚到繁殖季節的變化尤其突出。春天或者秋天到來的時候,它們沿河而上,除了偶爾碰一下魚餌以外,基本上什麽都不吃。它們産卵的地點比較靠近海邊。狗大馬哈魚和大鱗大馬哈魚則相反,它們要沿着育空河直流而上,到3200公裏的源頭去産卵。在本能的驅使下,這些遷徙性的大馬哈魚為了到達産卵地,會奮勇搏擊激流,甚至不怕下瀉的瀑布,不到目的决不罷休。連在內湖深水中生活的大馬哈魚,為了生兒育女,也會沿着流入湖泊的河流逆流而上,尋找源頭産卵。
  這時候,雌大馬哈魚在河底的砂礫中挖出一個洞來,在雄大馬哈魚的配合下,産下受精的魚卵,然後用沙子把受精卵遮蓋起來。太平洋大馬哈魚在産卵以後很快就會死去。相比之下,許多大西洋大馬哈魚的命運就要好得多。它們在産卵以後,還會安全地返回大海,一二年以後又可以回來産卵,有些一生可以産卵三四次。大馬哈魚産卵的時間一般在夏末秋初,卵在深鼕時分孵化,時間要視水溫度而定,大約有60—200天不等。小魚苗在自己能夠流動覓食之前,主要靠卵黃中的營養來維生命。細鱗大馬哈魚苗在一出世就立刻遊入大海;狗大馬哈魚苗在河水中逗留幾個星期;銀大馬哈魚苗則在河水中生活整整一年纔遊入大海;産於湖水中的紅大馬哈魚苗可能要在湖水中生活1—5年後移居大海。
  【捕撈價值】
  大西洋大馬哈魚雖然在不少地區的捕撈的商業價值,但它們主要還是屬於人們喜歡的垂釣魚。太平洋大馬哈魚的捕撈價值則比大西洋大馬哈魚大,每年的捕撈量高達上百萬千克,其中一半是細鱗大馬哈魚。
  【危機】
  紅大馬哈魚、銀大馬哈魚和大鱗大馬哈魚等幾種大馬哈魚屬瀕危動物。
英文解釋
  1. n.:  sockeye
包含詞
紅大馬哈魚皰疹病毒紅大馬哈魚皰疹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