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紫蘿蘭
目錄
No. 1
紫萝兰
  紫蘿蘭
  【來源】堇菜科堇菜屬植物雲南堇菜viola yunnanfuensis w. beck.,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曬幹。
  【性味歸經】辛、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非洲紫蘿蘭(saintpaulia ionatha)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毛;葉基部簇生,稍肉質,葉片圓形或卵圓形,背面帶紫色,有長柄。花1朵~6朵簇生在有長柄的聚傘花序上;花有短筒,花冠2唇,裂片不相等。原産東非熱帶,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由於其花期長、較耐陰,株形小而美觀,盆栽可佈置窗臺、客廳,是優良的室內花卉。現在栽培的均為雜交種,園藝品種甚多,有上千個。有單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紅和藍等。通常用葉片扦插和分株繁殖,大量生産用組織培養法。腐殖土或泥炭土小盆栽培。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要求盆土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避免過強的直射陽光照射,否則易産生灼傷。
  紫蘿蘭 saintpaulia ionatha
  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毛;葉基部簇生,稍肉質,葉片圓形或卵圓形,背面帶紫色,有長柄。花1朵~6朵簇生在有長柄的聚傘花序上;花有短筒,花冠2唇,裂片不相等。原産東非熱帶,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由於其花期長、較耐陰,株形小而美觀,盆栽可佈置窗臺、客廳,是優良的室內花卉。現在栽培的均為雜交種,園藝品種甚多,有上千個。有單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紅和藍等。通常用葉片扦插和分株繁殖,大量生産用組織培養法。腐殖土或泥炭土小盆栽培。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要求盆土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避免過強的直射陽光照射,否則易産生灼傷
  英文名:
  matthiola incana
  學名:
  stock
  別名:
  草紫羅蘭、草桂香、香瓜對
  原産地:
  原産歐洲南部、歐美各國
  科屬:
  十字花科,紫羅蘭屬
  特性:
  紫羅蘭喜冷涼氣候,鼕季能耐-5℃低溫,忌燥熱;要求肥沃濕潤及深厚之壤土;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半陰。除一年生品種外,均需以低溫處理以通過春化階段而開花,因而露地常作二年生栽培。生長適溫白天15℃-18℃,夜間10℃左右,但在花芽分化時需5℃-8℃的低溫周期。有8片以上真葉的幼苗,遇上3周時間5℃-15℃的低溫,花芽就分化。因而在自然條件下,多數在10月中下旬分化花芽。為了早日出産,到10月中旬就要培育出具8片以上真葉的幼苗。花芽分化後在長日照條件下,如保持5℃以上,花芽形成快,能提早2周開花。 紫羅蘭的花期通常是利用品種、播種期以及溫室、冷床、電照等進行調節的。 對一年生品種,在夏季涼爽地區,一年四季都可播種。1月播5月開花,2月-3月播6月開花,4月播7月開花,5月中旬播8月開花。可以此類推,通常要有100天-150天的生長期。
  栽培管理:
  (1) 繁殖
  主要是播種繁殖。播種適期因各係統開花的時期、生産方式和栽培形式差異不同。
  (2) 栽培
  播種後經過30天-40天,在真葉6片-7片時定植。栽植間距,無分枝性係12釐米×12釐米,分枝性係18釐米×18釐米,加溫栽培比無加溫栽培稍許擴大。註意紫羅半為直根係,不要挖斷根苗,應很小心地帶根土栽植。 因為要保持低於15℃的溫度20天以上,花芽方能分化,因而室內栽培到10月下旬時,要把換氣窗、出入口全部打開,以便降溫,確保花芽分化。通常無需摘心。但分枝性係定植15天-20天後,真葉增加到10片而且生長旺盛,此時可留六七片真葉,摘掉頂芽;發側枝後,留上部3枝-4枝,其餘及早摘除。 在10月中旬,植株30釐米-40釐米高時,要張網。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重瓣植株的觀賞價值比單瓣植株高得多,所以在栽培上就出現了如何選擇重瓣植株的問題。通常是從選擇採種母株及幼苗兩方面來解决的。由於重瓣種的雌雄蕊均完全瓣化,不可能結種子,故衹能從單瓣植株上采取種子。而單瓣植株有兩類,一類是後代完全呈單瓣的(稱純單瓣植株),另一類是後代中可分離50%-80%呈重瓣的。一般來說,純單瓣植株生長旺盛,體態端直,葉色鮮緑,葉端呈卵形突尖狀,略略下垂或平直不垂,長角果直而寬,呈斜上着生狀,其頂端有角狀突起;含重瓣遺傳性的單瓣植株生長不旺盛,株態彎麯,葉色暗緑,葉端圓形並量弓狀下垂,長角果彎麯,果頂無角狀突起,果與花枝平生着生。採種時應選擇後者,在所采的種子中又應選擇種粒較小、外觀上似發育不健全的種子進行播種。幼苗選擇標準是:單瓣花的幼苗子葉呈長橢圓形,真葉上鋸齒較多,苗色較深。通常花後約90天,種子成熟、果莢變黃時即可采收,每株約采收角果20個,有1000粒-2000粒種子。采得的種子貯藏在乾燥、冷涼、透氣處。
  病蟲害:
  1.紫羅蘭花葉病
  該病是危害紫羅蘭的常見病毒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有發生。
  癥狀 感病植株的葉子變小、皺縮、扭麯、反捲,呈明顯的花葉癥,老葉黃化,花朵變小、萎縮,花瓣呈碎色狀。嚴重時,植株矮小,並提早枯萎。
  病原 是蕪菁花葉病毒tumv。
  傳染途徑 可以通過汁液和多種蚜蟲(主要是通過桃蚜和菜蚜)傳播。蕪菁花葉病毒還危害多種植物。
  防治方法
  除去紫羅蘭種植地附近的毒源植物,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用殺蟲劑防治蚜蟲,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
  用殺蟲劑防治蚜蟲,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在養護管理過和中,註意對手、工具的消毒,以防通過汁液傳病。
  2. 紫羅蘭立枯病
  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莖部、葉片。感病植株最初在靠近土面莖基部産生暗色斑點,呈水漬狀,隨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的大斑,呈棕褐色,收縮腐爛。當病斑環繞莖部一周時,植株倒伏死亡。病菌侵染葉片時,在葉片上引起暗緑色水漬狀圓斑,侵染葉柄則呈褐色腐爛。在環境潮濕時,病斑處可見白色絲狀物,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及菌核。
  病原 為rhizoctonia solani kuhn,絲孢綱、無孢目。
  傳染途徑 病菌在病殘體或土壤內越鼕。當氣溫在20℃-24℃、濕度較大時,病害以菌絲體侵染傳播。陰雨天氣、淋水過多、盆土積水、植株有傷口時,往往引起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避免用舊土。施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多施磷、鉀肥。加強植株間通風。發現病葉及時摘除。
  2、發病時噴施65%敵剋鬆600-8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1500倍液。土壤消毒可用多菌靈或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6剋。
  3. 紫羅蘭黑斑病
  癥狀 葉上發病。初生水浸狀斑點,後形成淡褐色、直徑0.5-2×0.3-1.2釐米的病斑,病斑上出現黴狀物。少數病斑有同心輪紋。
  病原菌 alternaria japonica yoshii。為半知菌類日本鏈格孢。
  防治方法
  1、增施基肥,增強寄主抗病力。及時摘除病葉,病斑上出現黴狀物。少數病斑有同心輪紋。
  2、掌握在發病前開始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及50%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粉劑1500倍液、50%速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4. 紫羅蘭黃萎病
  癥狀
  1)、首先,葉片葉緣的葉脈間變黃,晴天中午前後葉片萎蔫,夜晚或白天陰涼時又可恢復,數天後便不再恢復。同時,葉片變黃部分變褐幹枯,葉緣稍上捲,嚴重時,整個葉片變褐並幹枯脫落。
  2)、有時病斑僅産生於半邊葉片,引起葉片歪麯有的植株僅一側發病,株形不舒展。
  3)、剖視病株根、莖、分枝、葉柄,可見其維管束變為褐色。
  病原 由真菌中半知菌亞門的輪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d.侵染而引起的。病菌菌絲體初無色,老熟時為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輪狀分枝,有2-4個輪狀的枝梗,每輪有3-5個分枝,在頂枝和分枝頂端産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無色。菌絲體還可形成成串的厚垣孢子和黑色的微菌核。
  傳染途徑
  1)、黃萎病病菌以菌絲、厚垣孢子、微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鼕,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2)、病菌還可在種子、土雜肥中越鼕。
  3)、第二年病菌由根部傷口或直接侵入根內,經維管束蔓延到地上部莖、枝、葉、等部位,引起植株發病。
  4)、病菌在田間主要靠風雨、流水、耕作傳播,遠距離主要靠帶菌種子傳播。
  防治方法
  1、用無病土進行營養鉢育苗,以培育無病壯苗;覆蓋地膜可減輕發病。起苗時要多帶土少傷根,栽苗不要過深。
  2、重病地在整地時,每畝可撒施50%多菌靈3-5公斤,耙入土中消毒,或在定植時,每畝用50%多菌靈1.0-1.5公斤,配成藥土施入定植穴中。
  3、定植緩苗後或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公斤藥水,隔10天灌1次,邊灌2-3次。
  5. 紫羅蘭缺鋅癥
  癥狀 首先在頂端葉的葉緣發現花青色素,葉色淡緑。接着,全株淡緑色,在上部葉的葉脈間也可發現花青色素。植株生長慢,莖節短縮,葉窄小,且僵硬。
  發生條件 土壤瘠薄,含鋅量低;透水性好,可溶性鋅????易流失,所以發病較重;灌水過多,可溶性好,可溶性鋅????易流失。????鹼地由於ph值較高,鋅易被固定,不易被根係吸收,發病也重。此外,土壤粘重,活土層淺,根係發育不良者,也可發生缺鋅癥。
  防治方法 增加鋅????供應或釋放被固定的鋅元素,是防治該病的有效途徑。
  1)增施有機肥:可以降低土壤ph值,增加鋅????的溶解度,便於植株吸收利用。
  2)補充鋅元素:隨基肥每667米2施入1.2公斤硫酸鋅。生長期可葉面噴施0.2%硫酸鋅水溶液。
  6. 紫羅蘭缺鈣癥
  癥狀
  1)植株萎縮,幼芽變小、黃化。
  2)幼葉周圍及上部葉的葉尖,有部分枯死。部分畸形。
  診斷要點
  1)仔細觀察生長點附近的黃化情況。如果葉脈不黃化,呈花葉,則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可請專傢診斷。
  2)癥狀似缺鈣但葉柄部分有木栓狀龜裂,這種情況缺硼可能性大。
  易發生的條件
  1)當土壤中鈣不足時易發生。
  2)雖然土壤中鈣多但土壤????類濃度高時也會發生缺鈣的生理障害。
  3)施用氯肥過多時也容易發生。
  4)土壤乾燥時易出現缺鈣癥狀。
  5)當施用鉀肥過多時會出現缺鈣情況。
  6)空氣濕度低,連續高溫時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
  1)多施些有機肥,使鈣處於容易被吸收的狀態。
  2)進行土壤診斷,若是缺鈣,就要充足供應石灰肥料。
  3)實行深耕,多灌水。
  4)應及時對葉面噴撒0.3%氯化鈣水溶液,每星期2-3次。
  7. 紫羅蘭菌核病
  癥狀 莖葉柄、葉染病初呈水浸狀並迅速軟腐,後長出大量白色菌絲,菌絲密集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一般長在腐敗了的莖基部,或爛葉、葉柄、瓜條等組織上,莖表皮縱裂,但木質部不腐敗,故植株不表現萎蔫,病部以上葉、莖凋萎枯死。
  病原 稱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核初白色,後表面變黑色鼠糞狀,大小不等1.1-6.5×1.1-3.5毫米,由菌絲體扭集在一起形成。乾燥條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經1個月腐爛。5-20℃,菌核吸水萌發,産出1-20個子囊暖時,菌核萌發産生子囊盤,放出子囊孢子,引起發病。
  溫度在20℃以下適於發病,病害多發生在晚秋和早春季節。
  防治方法
  1、 徹底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地,交菌核埋入土中。
  2、種子、土壤進行消毒 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藥土耙入土內,每667米2用藥0.5-1公斤,加細土15公斤拌勻。
  3、田間出現子囊盤時及時噴藥防止植株受子囊孢子侵染。可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速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防治3-4次。
  4、覆蓋地膜 可阻止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明顯減少發病的來源。
  8. 紫羅蘭猝倒病
  癥狀 苗期發病,受害部位在根頸。初顯褐色斑點,擴大後呈水浸狀,幼苗隨即倒伏,往往引起幼苗成片死亡。
  病原 德巴利腐黴[pythium debaryanum hesse],屬鞭毛菌亞門。菌絲發達,分枝不規則,老齡菌絲常有隔膜,孢子囊球形至卵形,常萌發管。藏卵器球形,於休眠期後萌生菌絲。
  傳染途徑
  1)、病菌也能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和腐殖質上營腐生生活,産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病。
  2)、病菌可藉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動而傳播。此外,帶菌堆肥、農具等,也能傳播病害。
  防治技術 防治苗期猝倒病,主要是加強栽培管理,控製發病條件,提高幼苗抗病力。
  1、床土消毒 床土應先用無病新土,如用舊園土,應進行苗床土壤消毒。具體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7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9剋,或五代合劑(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鋅等量混全)8-10剋,或25%甲霜靈可濕粉劑9+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剋對細土5-8千克拌勻。
  施藥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澆透,水滲下後,取1/3藥土撤在畦面上,播種後再把其餘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面,如覆土厚度不夠可補充其他淨土達到適宜厚度。由於種子處在藥土中間,防效明顯,殘效期可達1月左右。
  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土壤,方法同上,播前施用”5406″菌肥也可
  2、加強苗床管理
  1)、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後盡量不澆水,必須澆水時一定選晴天噴灑,不宜大水溫灌。
  2)、及時放風降濕,即使在陰天也要適時適量放風排濕,嚴防幼苗徒長染病。
  3、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是幼苗發病後的急救措施。
  1)、苗床有少數病苗時,立即拔除病株,若床土潮濕,應撒施少量細幹土,或草木灰降低濕度。
  2)、若床土較幹,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五氯硝基苯600倍,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或用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2.2%普力剋力劑400倍,或15%惡黴靈(土菌清)水劑450倍,每平方米用藥液3升。
  上述藥劑大都能兼治灰黴病、黑斑病、疫病和枯萎病。
  9. 紫羅蘭炭疽病
  癥狀 葉及莖發病。一般從下葉開始感病,初為水漬狀的小斑點,後形成直徑1-6×1-5毫米的斑點。病斑周緣淡紅褐色,中央淡灰褐色。老病斑可穿孔,莖部受害處變色,以後被害部彎麯。
  病原 colletotrichum sp.。
  傳染途徑 分生孢生由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 參考紫羅蘭黑斑病。
  10. 紫羅蘭疫病
  癥狀 葉片發病呈圓形大病斑,潮濕時軟腐,乾燥時呈青白色,易晚裂。莖部發病呈水漬狀、暗緑色,病部一般縊縮,但維管束不變色,患部以上部分葉片萎蔫。如植株有幾處莖部發病,全株很快萎蔫幹枯。幼苗感病,生長點常呈暗緑色,水漬狀,軟腐後枯死呈幹尖狀。
  病原 phytophthora cryptogea。
  防治方法 除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栽培管理外,該病用藥強調及時,發現中心病株立即用藥。可選用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剋水劑600倍液等,47%加瑞農可濕粉6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顆劑600倍液、72%剋露或霜脲錳鋅(剋抗靈)800倍液。在對以上殺菌劑産生抗藥性時,可選用69%安剋錳鋅1000倍液。
  11. 紫羅蘭枯萎病
  癥狀 全株發病,初為下葉的葉脈退色變黃,葉脈變黃的順序是由下葉往上葉發展,下葉整個黃化枯死,低溫栽培時,下葉癥狀與缺乏營養元素癥狀相似。溫度高時,可轉成急性癥狀,整株枯萎或植株一半凋萎,接着枯死。橫切莖基部可看到維管束變為褐色。
  病原 為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 f. sp. conglutinans (wollenweber) snyder et hansen
  發病條件
  1)、該病菌在土溫28℃時易侵染植株發病,在33℃以上或21℃以下時不利發病。
  2)、土壤板結,透水性差,及有根綫蟲為害的傷口,枯萎病加重。
  防治方法
  1、輪作與施肥 實行3-4年的輪作。基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撒施放均勻,以免發生燒根造成傷口。
  2、在初見病株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註植株根部周圍土壤,每株灌藥液300毫升,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
  出圃質量:
  一般花開四五成時采切,溫室栽培的,傍晚切,把莖留長,從基部切取。重瓣10枝一束,單瓣20枝一束,使其充分吸水,然後用紙包好,優良品裝箱上市,其他用草包包裝上市。
包含詞
紫蘿蘭芋蠃香甜紫蘿蘭非洲紫蘿蘭
野生紫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