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飲片 : 藥品 > 紫荊皮
目錄
No. 1
  紫荊皮
  《日華子本草》
  【異名】肉紅、內消(《綱目》),紫荊木皮(《本草經疏》),白林皮(《分類草藥性》)。
植物來源
  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樹皮。
植物形態
  紫荊(《日華子本草》),又名:滿條紅(《群芳譜》),烏桑、籮筐樹、紫金盤、扁頭翁。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高達15米。小枝無毛,有多數皮孔。單葉互生;葉片近於圓形,長6~13釐米,寬5.2~12.5釐米,基部深心形,先端漸尖,無毛,全緣;托葉矩形,早落。花先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花萼鐘狀,上緣有5鈍齒;花冠蝶形,紫紅色,花瓣5,大小不一;雄蕊10,分離,基部附着於萼內,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光滑無毛,有柄,花柱上部彎麯,柱頭短小,呈壓扁狀。莢果扁帶形,紅紫色,頂端稍稍收縮而帶短喙,沿腹逢綫的邊上有翅,有明顯的網狀脈。種子圓而扁,近於黑色。花期5月。
  生於山野或栽培於庭園,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本植物的根皮(紫荊根皮)、木部(紫荊木)、花(紫荊花)、果實(紫荊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採集
  7~8月采收樹皮,刷去泥沙,曬幹。
藥材形態
  乾燥樹皮呈長圓筒狀或槽狀的塊片,均嚮內捲麯,長約6~25釐米,寬約3釐米,厚約3~6毫米,外表灰棕色,有皺紋,內表面紫棕色,有細縱紋理。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紅色。對光照視,可見細小的亮星。氣無,味澀。以條長、皮厚、堅實者為佳。
  主産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雲南紫荊,葉呈心形或近於心形,下面被較少的短柔毛。總狀花序,有8~24朵花,花玫瑰紅色,長15毫米。莢果較短,有種子1~2粒(分佈雲南、四川、湖北、陝西)。其根皮亦同等入藥。藥材呈圓筒狀或塊狀,外表皮橙紅色或橙黃色,有橫紋,內表面深棕色具縱紋。産于云南。
化學成分
  紫荊含鞣質。種子含微量遊離的賴氨酸和天門鼕氨酸。
藥理作用
  紫荊皮對京科pr-1病毒有抑製作用,對孤兒病毒能延緩其病變。試管內能抑製葡萄球菌的生長。
藥材炮製
  揀淨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塊曬幹。
  《滇南本草》:"燒酒炒過用。"
性味特點
  苦,平。
  ①《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溫,味辛苦,有毒。"
歸經記載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經。"
  ②《綱目》:"入手、足厥陰血分。"
功用主治
  活血通經,消腫解毒。治風寒濕痹,婦女經閉、血氣疼痛,喉痹,淋疾,癰腫,癬疥,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③《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麻木不仁,癱瘓痿軟,暖筋,止腰痛,治婦人血寒腹痛。"
  ④《綱目》:"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⑤《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咽喉、牙痛,女人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散血止痛,癬瘡。"
  ⑥《四川中藥志》:"治喉痹,外用塗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
  孕婦忌服。
選方
  ①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濕氣流痰:紫荊皮二兩(酒炒),秦(當)歸五錢,川牛膝三錢,川羌活二錢,木瓜三錢。上好酒五斤,重湯煎一炷香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②治鶴膝風攣:真紫荊皮。老酒煎,候溫常服。(《仁齋直指方》)
  ③治婦人血氣:紫荊皮為末,醋糊丸,櫻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婦人良方補遺》)
  ④治産後諸淋: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婦人良方補遺》)
  ⑤治一切癰疽、發背、流註、諸腫毒冷熱不明者:川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生)一兩,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為末,用蔥湯調熱敷。(《仙傳外科集驗方》衝和仙膏,又名黃雲膏、仙膏)
  ⑥內消初生癰腫:白芷、紫荊皮。酒調。(《仙傳外科集驗方》一勝膏)
  ⑦治痔瘡腫痛:紫荊皮五錢。新水食前煎服。(《仁齋直指方》)
  ⑧治傷眼青腫:紫荊皮。小便浸七日,曬研,用生地黃汁、薑汁調敷,不腫用蔥汁。(《永類鈐方》)
名傢論述
  《本草述》:"諸味之活血者多屬辛溫,以血得溫則行也。其解毒者多屬苦寒,以毒為辛熱之所結也。茲味(紫荊)能活血而解毒,則必非苦寒,亦非苦溫,本草所謂氣平者是也。但先哲謂平即涼,或者於解毒之用切乎。瀕湖氏謂取蜀産其苦味如膽者,蓋察其性非辛溫,故以極苦者為功,苦主涌泄故也。此味活血解毒,功能並奏,則血瘀而有熱者,豈非適宜之善物乎。"
No. 16
  紫荊皮
  (《日華子本草》)
  【異名】肉紅、內消(《綱目》),紫荊木皮(《本草經疏》),白林皮(《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樹皮。
  【植物形態】紫荊(《日華子本草》),又名:滿條紅(《群芳譜》),烏桑、籮筐樹、紫金盤、扁頭翁。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高達15米。小枝無毛,有多數皮孔。單葉互生;葉片近於圓形,長6~13釐米,寬5.2~12.5釐米,基部深心形,先端漸尖,無毛,全緣;托葉矩形,早落。花先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花萼鐘狀,上緣有5鈍齒;花冠蝶形,紫紅色,花瓣5,大小不一;雄蕊10,分離,基部附着於萼內,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光滑無毛,有柄,花柱上部彎麯,柱頭短小,呈壓扁狀。莢果扁帶形,紅紫色,頂端稍稍收縮而帶短喙,沿腹逢綫的邊上有翅,有明顯的網狀脈。種子圓而扁,近於黑色。花期5月。
  生於山野或栽培於庭園,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本植物的根皮(紫荊根皮)、木部(紫荊木)、花(紫荊花)、果實(紫荊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7~8月采收樹皮,刷去泥沙,曬幹。
  【藥材】乾燥樹皮呈長圓筒狀或槽狀的塊片,均嚮內捲麯,長約6~25釐米,寬約3釐米,厚約3~6毫米,外表灰棕色,有皺紋,內表面紫棕色,有細縱紋理。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紅色。對光照視,可見細小的亮星。氣無,味澀。以條長、皮厚、堅實者為佳。
  主産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雲南紫荊,葉呈心形或近於心形,下面被較少的短柔毛。總狀花序,有8~24朵花,花玫瑰紅色,長15毫米。莢果較短,有種子1~2粒(分佈雲南、四川、湖北、陝西)。其根皮亦同等入藥。藥材呈圓筒狀或塊狀,外表皮橙紅色或橙黃色,有橫紋,內表面深棕色具縱紋。産于云南。
  【化學成分】紫荊含鞣質。種子含微量遊離的賴氨酸和天門鼕氨酸。
  【藥理作用】紫荊皮對京科PR-1病毒有抑製作用,對孤兒病毒能延緩其病變。試管內能抑製葡萄球菌的生長。
  【炮製】揀淨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塊曬幹。
  《滇南本草》:"燒酒炒過用。"
  【性味】苦,平。
  ①《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溫,味辛苦,有毒。"
  【歸經】①《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經。"
  ②《綱目》:"入手、足厥陰血分。"
  【功用主治】活血通經,消腫解毒。治風寒濕痹,婦女經閉、血氣疼痛,喉痹,淋疾,癰腫,癬疥,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③《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麻木不仁,癱瘓痿軟,暖筋,止腰痛,治婦人血寒腹痛。"
  ④《綱目》:"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⑤《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咽喉、牙痛,女人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散血止痛,癬瘡。"
  ⑥《四川中藥志》:"治喉痹,外用塗蛇蟲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濕氣流痰:紫荊皮二兩(酒炒),秦(當)歸五錢,川牛膝三錢,川羌活二錢,木瓜三錢。上好酒五斤,重湯煎一炷香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②治鶴膝風攣:真紫荊皮。老酒煎,候溫常服。(《仁齋直指方》)
  ③治婦人血氣:紫荊皮為末,醋糊丸,櫻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婦人良方補遺》)
  ④治産後諸淋: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婦人良方補遺》)
  ⑤治一切癰疽、發背、流註、諸腫毒冷熱不明者:川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生)一兩,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為末,用蔥湯調熱敷。(《仙傳外科集驗方》衝和仙膏,又名黃雲膏、仙膏)
  ⑥內消初生癰腫:白芷、紫荊皮。酒調。(《仙傳外科集驗方》一勝膏)
  ⑦治痔瘡腫痛:紫荊皮五錢。新水食前煎服。(《仁齋直指方》)
  ⑧治傷眼青腫:紫荊皮。小便浸七日,曬研,用生地黃汁、薑汁調敷,不腫用蔥汁。(《永類鈐方》)
  【名傢論述】《本草述》:"諸味之活血者多屬辛溫,以血得溫則行也。其解毒者多屬苦寒,以毒為辛熱之所結也。茲味(紫荊)能活血而解毒,則必非苦寒,亦非苦溫,本草所謂氣平者是也。但先哲謂平即涼,或者於解毒之用切乎。瀕湖氏謂取蜀産其苦味如膽者,蓋察其性非辛溫,故以極苦者為功,苦主涌泄故也。此味活血解毒,功能並奏,則血瘀而有熱者,豈非適宜之善物乎。"
藥理作用
  紫荊皮對京科PR-1病毒有抑製作用,對孤兒病毒能延緩其病變。試管內能抑製葡萄球菌的生長。
  1.抗炎鎮痛作用 本品樹皮煎劑20g/kg灌服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及角叉菜膠所致小鼠足腫脹均有顯著抑製作用。並能明顯抑製醋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表明有明顯抗炎、鎮痛作用。但對戊巴妥鈉所致小鼠睡眠數均無協同效果,表明無鎮痛作用。
  2.對腸道平滑肌的影響 本品樹皮煎劑40mg/ml濃度可抑製離體大鼠十二指腸平滑肌的自發運動,使收縮幅度降低,頻率減電。20mg/ml還顯著拮抗乙酰膽鹼、氯化鋇所致腸管痙攣,表明的解痙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本品樹皮煎劑於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緑膿桿菌、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以及紅色毛癬菌等有一定抑製作用,曾報告還可抑製流感病毒,並延緩埃可病毒所致細胞病變。
  4.毒性 本品樹皮煎劑灌服對小鼠的LD50為100.5±10.8g/kg。
英文解釋
  1. :  Kadsura Root-bark,  bark of Chinese redbud
包含詞
復方紫荊皮山藥紫荊皮湯復方紫荊皮水楊酸溶液
溫州市鹿城紫荊皮塑革經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