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稱: 紫端寶蠃
學名: cypraea fimbriata
年代: 1791
命名: gmelin
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蠃超科、寶蠃科
産地: 北海岸、東北角、墾丁
棲地: 珊瑚礁、岩石
尺寸: 0.5~1 cm
深度: 淺
說明:腹部兩端紫斑 易與細齒寶蠃混淆 |
|
【物種名稱】紫端寶蠃
【拉丁學名】Cypraea fimbriata
【命名者】Gmelin (1791)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鋼,中腹足目、寶蠃科 |
|
蠃層內捲。外唇和內唇有細齒。紫端寶蠃外套膜薄、二葉型,活著時候幾乎完全覆蓋貝殼。齒舌紐舌形。腹部兩端紫斑 易與細齒寶蠃混淆。尺寸: 0.5~1 cm |
|
桑給巴爾島(Zanzibar island)、臺灣北海岸、東北角、墾丁、緑島,蘭嶼,臺北縣白沙灣海岸,臺北縣貢寮鄉????寮,臺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屏東縣鵝鑾鼻,屏東縣海口,臺灣東北角,南沙太平島,宜蘭縣蘇澳,花蓮縣大港口,小琉球。 |
|
棲地: 珊瑚礁、岩石 |
|
- lat.: Cypraea fimbriata (Gmelin, 1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