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中,共有四城門,南面的午門,還有東華門,西華門和北面的神武門,整個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周圍環繞着10多米高的城墻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 瓏奇巧的角樓.這些玲瓏多姿,絢麗多彩的角樓,為明代建築,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角樓的平面佈局為兩個”十”字相疊的麯尺形,四周環繞白玉石柱桿基座.重檐為面體型多角交錯,上層檐由四角攢尖頂和歇山頂組成.四面亮山,正脊縱橫十字交叉,中安銅鎏寶頂.角樓設計比例和諧,處理得非常巧妙,大小結構復雜精密,別出心裁,充分顯示了祖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層,多角交錯,大木構架和鬥拱是很復雜的.經過有關人員仔細實測和研究,纔悟出其中絶妙規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目前經過修繕後的紫禁城西北角樓,已煥然一新.色彩調和,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光,襯着藍天白雲,越發顯得莊重美觀.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麽蓋的呢?北京有這麽個傳說——
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宮。朱棣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墻——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後,心裏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傢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衹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裏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麽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
走着走着,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着、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着,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着許多大大小小秫稭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稭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裏的一座樓閣一樣,裏頭裝着幾衹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着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着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夥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裏怪煩的,你怎麽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麽着?”木匠笑着說:“大傢睡不着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麽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着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夥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着眼睛看着,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麽?”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夥兒受這個籠子的啓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