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緊壓茶是為了長途運輸和長時間保存方便,將茶壓縮乾燥,壓成方磚狀或塊狀,為了防止途中變質,一般緊壓茶都是用紅茶或黑茶製作。緊壓茶一般都是銷往蒙藏地區,這些地區牧民多肉食,日常需大量消耗茶,但居無定所,因此青睞容易攜帶的緊壓茶。
【方法】
緊壓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莊茶及其它適製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蒸、壓等典型工藝過程加工而成的磚形或其它形狀的茶葉。緊壓茶的多數品種比較粗老,幹茶色澤黑褐,湯色澄黃或澄紅。在少數民族地區非常流行。緊壓茶有防潮性能好,便於運輸和儲藏,茶味醇厚,適合減肥等特點。
【叫法】
緊壓茶喝時需用水煮,時間較長,因此茶湯中鞣酸含量高,非常有利消化,但也促使人産生饑餓感,所以喝時一般要加入有營養的物質。蒙古人習慣加奶,叫奶茶,藏族人習慣加酥油,為酥油茶。
緊壓茶,根據堆積、做色方式不同,分為"濕坯推積做色"、"幹坯堆積做色"、"成茶堆積做色"等亞類。我國緊壓茶産區比較集中,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其中獲磚、黑磚、花磚茶主産於湖南;青花磚主産於湖北;康磚、金尖主産於四川、貴州;普洱茶之緊茶主要産于云南;沱茶主要産于云南、重慶。
【歷史】
緊壓茶加工中的蒸壓方法與我國古代蒸青餅茶的做法相似。緊壓茶生産歷史悠久,大約於11世紀前後,四川的茶商即將緑毛茶蒸壓成餅,運銷西北等地。到十九世紀末期,湖南的黑磚茶、湖北的青磚茶相繼問世。緊壓茶獨具的品質特性是,除了它具有較強的消食卻膩,適應各地少數民族特殊的烹飲方法之外,是它具有較強的防潮性能,便於運輸和貯藏。由於過去産茶區大多交通不便,運輸茶葉是靠肩挑、馬馱,在長途運輸中極易吸收水分,而緊壓茶類經過壓製後,比較緊密結實,增強了防潮性能,便於運輸和貯藏。而有些緊製茶在較長時間的貯存中,由於水分和濕度的作用,還能增進茶味的醇厚。所以直到如今,以各種茶類加工製作的壓縮茶,不僅在國內是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要量多,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的銷售量。
明代以前,我國飲用的團餅茶就是茶樹鮮葉經蒸青、磨碎,用模子壓製成型烘幹而成的緊壓茶。現代的緊壓茶以製成的緑茶、紅茶或黑茶的毛茶為原料,經蒸壓成圓餅形、正方形、磚塊形、圓柱形等形狀,其中以用黑茶製成的緊壓茶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