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鬍安娜·伊內斯·德·拉·剋魯斯
目錄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的生平簡介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德·拉·剋魯斯(1651-1695)墨西哥女詩人。生於墨西哥城附近的鄉村。童年在外祖父的莊園裏度過。她從小就有着如饑似渴的求知欲,攻讀了語法、神學、修辭學、物理、音樂、算術、歷史、星占學,而且很快地學會了寫詩。十五歲時,由於她博學多才和容貌美麗,被當時的西班牙總督曼塞拉侯爵邀請入宮 , 成為侯爵夫人寵愛的侍從女官。但由於宮廷生活不能讓她專心地鑽研學問,她於16歲離開總督的宮廷進入修道院。在修道院的日子裏,她除了完成份內的宗教職責外,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進行文學創作和科學研究。除了詩歌外,她還寫了一些散文和戲劇。1695 年她在看護病人時染疾,不幸逝世。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的主要作品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是17世紀下半葉美洲殖民地文壇上的重要作傢,被譽為“第十個謬斯”。她的作品以處於殖民地時期的墨西哥社會為背景,描繪了各階層的人物,其中有貴婦、騎士、學生、牧人,還有印第安人和黑人,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嚮。她以寫作愛情詩著稱,帶有貢戈拉主義傾嚮,流傳至今的衹有3部詩集。最著名的是長詩《初夢》(1689)和《神聖的納爾西索》(1689)。她的主要劇作有喜劇《家庭的責任》(1683)和《愛情是個大迷宮》(1689)以及3部宗教短劇。散文《答索爾·菲洛特亞·德·拉·剋魯斯修女》(1691)具有傳記價值。她以這篇散文回擊了教會對她從事文學創作的非難,體現了她爭取婦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的影響
  索爾·鬍安娜在戲劇、散文和詩歌創作上都有一定成就。 索爾·鬍安娜一生衹寫過兩部喜劇,都是歡迎到任的總督的應景之作,她自己一嚮不看重這兩部喜劇。文學史上卻對它們有着極高評價:“十七世紀一個西班牙美洲人創作的最好的作品。”
  《家庭的責任》是索爾·鬍安娜按照亞裏斯多德的“三一律”法則,以 卡爾德隆的袍劍劇為模式而創作的。全劇分三場,中間穿插了兩個獨幕笑劇。 講述的是貴族佩德羅如何追求纔女麗奧娜的故事。第二部喜劇《愛情更是迷宮》是同鬍安·德格瓦拉合作完成的。故事情節與《家庭的責任》相仿,力圖描寫火熱的愛情以及復雜的感情糾葛所表現的人際關係和宮廷政治。
  索爾·鬍安娜的散文以一封信最為著名。1691年,她撰寫了題為《答索爾·菲洛特亞·德·拉·剋魯斯修女》的半自傳式文章,被智利文學家奧塞科認為是:“一篇具有非常寶貴的傳記價值的作品,她在其中為她畢生的追求學問作瞭解釋,是美洲出現的最有人情味和最 高尚的文學文獻之一。”
  長詩《初夢》看似一夜之夢的敘寫,實際上還是詩人一生精神悲劇的縮影。索爾·鬍安娜終生渴望在知識的海洋裏淨化自己的靈魂,渴望通過讀書使自 己超凡脫俗、登上知識高峰。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終究南柯一夢。
  索爾·鬍安娜還運用十四行詩、抒情詩、謠麯和四行詩等詩體,寫了大量的愛情詩,表現了對純真愛情的熱烈追求。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淚流解癡情》。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還是位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傢,她極力衝破天主教會蒙昧主義的束縛,熱情地追求知識,不知疲倦地進行創作活動。《答索爾·菲洛特亞·德·拉·剋魯修女》一文回擊了教會對她從事文學創作的非難,表達了她爭取婦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的先進思想。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索爾·鬍安娜所經歷的艱辛和不平坦的道路,以及她所具有的堅毅性格和頑強刻苦的學習精神。顯然,這一切是同教會專製主義不相容的。在16和17世紀西班牙“黃金時代”精神的影響下,索爾·鬍安娜以文學作品為武器,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宣傳自由戀愛和個性解放。她的喜劇作品便是這種進步思想的表達,在劇中她采用很多幽會、誤會等喜劇情節,諷刺中世紀教會的禁欲主義。由此看來,她的文學作品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而對抗以神為宇宙中心的教會世界觀。
  在殖民地時期的墨西哥,中世紀的封建思想主宰着意識形態領域。在這種氛圍下,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受到歧視,一般被束縛在家庭內。但是,索爾·安娜衝破重重社會阻力,熱情地追求知識,她觀察、思考、研究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得出自己的看法,例如為什麽雞蛋在熱水中結成塊,而在糖漿中碎散的道理。為此,她自豪地指出,人們認為“我們婦女除了烹飪哲學還能知道什麽?但是,如果亞裏士多德懂得烹飪,他會寫出更多的東西”。實際上,她的這種叛逆精神是同教會所捍衛的封建思想相對立的,然而其先進思想正是在修道院裏表達出來的。
  索爾·安娜在修道院生活了28年,期間她除了完成份內的宗教職責之外,將絶大部分時間投入文學創作和科學研究中。她設法搜集了4000多册書籍和購置了許多科學儀器。結果,她所在的聖耶羅米修道院成為當時墨西哥的文化中心。
索爾·鬍安娜·伊內斯作品選讀
  人類生命中令人心醉的青春
  人類生命中令人心醉的青春,
  瘋癲的希望,黃金的熱狂,
  懵懂裏覺醒者的迷夢,
  猶如夢中虛無縹緲的寶藏;
  人世間的靈魂,生機依然的暮年,
  想象中的衰退的翠緑;
  幸福者所希冀的今天,
  不幸者所翹盼的來日。
  戴着緑色玻璃當眼鏡的人啊,
  繼續在陰暗裏尋求你的白日吧,
  一切都會按照你的願望塗上顔色。
  至於我,我對命運更加深思熟慮,
  我的一雙眼睛裏面都有手,
  衹看得見手所觸摸到的事物。
  王央樂譯
  我受到愛情的一次打擊
  我受到愛情的一次打擊,
  為了致命創傷的苦楚哀哭;
  我想看看死亡會不會來臨,
  就盡力使得苦楚更加劇烈。
  沉迷的心靈總是一切都不幸,
  它的痛苦一陣接一陣地增多,
  在每一個境遇中都得權衡
  千次死亡會不會勝過一次生命。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下,
  疲弱的心靈顯出衰竭的跡象,
  似乎衹剩下了最後的一息。
  不知道是什麽奇妙的運氣,
  它卻回頭來跟我同意;我說:有什麽希奇?
  誰在愛情中曾經比我更加幸福?
  王央樂譯
  淚流慰癡情
  親愛的,今晚當我與你說話
  正如你的面孔和行動所表明
  有語言已經無法說服你
  但願你能看透我的心胸。
  愛神啊,增強我的毅力,
  戰勝那似乎不可戰勝的情緒;
  因為在痛苦傾瀉出的淚水裏
  破碎的心啊,滲着血滴。
  夠了,親愛的,不要再嚴酷無情,
  別讓狂暴的激情折磨你,
  別讓卑鄙的疑懼打擾你的安寧——
  那全是虛假的跡象、愚蠢的陰影:
  在點點珠淚中,你已經看到
  並接觸到我破碎的心靈。
  趙振江譯
  抱怨命運:厭惡陋習、取悅繆斯
  世人啊,究竟為什麽要將我冤枉?
  什麽地方得罪了你?我衹是想
  使自己的理智變得高尚
  而不是將它美化裝潢。
  我不重視金錢寶物,
  是什麽使我心滿意足?
  衹有讓智慧更加高深
  而不是將它變成財富。
  我不重視美貌動人,
  它衹是年齡庸俗的戰利品,
  虛榮富貴也不能使我歡欣;
  我衹願在真理的追求中
  消磨人生的空虛
  而不願在空虛中消磨人生。
  趙振江譯
  神愛有感
  當神恩激勵我
  去攀登天梯,
  可憐的重負
  卻壓得我深深入地。
  美德和習俗
  在心中較量,
  當它們搏鬥時
  心靈在衰亡。
  儘管美德是那麽堅貞
  我仍擔心它被打垮,
  因為習俗是那麽強大
  而美德卻是稚嫩的幼芽。
  在黑暗的朦朧中
  思維模糊不清;
  既然理智失去了眼睛
  誰還能給我光明?
  我是屠殺自己的兇手
  我是禁閉自己的監牢;
  誰見過同一個人
  自己將自己煎熬?
  令人歡快的事情
  我使它變成憂傷;
  而我所造成的憂傷
  卻落在自己的身上,
  我愛上帝並感到上帝的存在
  而我自己的意志
  卻將安慰、十字架、避風港
  變成了驚濤駭浪。
  忍受吧,一切由上帝安排,
  不過請按照這樣的方式定奪:
  罪過的確是痛苦
  而痛苦並不是罪過。
  趙振江譯
  初夢(節選)
  黑夜的侵犯(第一段)
  平地矗起高樓大廈的陰影,
  把高傲棱角的虛影伸嚮夜空,
  妄想觸到閃爍的星星。
  但是,明亮的星光,
  永遠在陰影之上跳動,
  嘲弄着那摸不到、碰不着,
  夜紗中轉瞬即逝的陰影的挑戰。
  遠遠地、冷冷地,
  閃爍的星星仍在閃爍。
  黝黑陰沉的夜影,
  連月亮的光盤也碰不上,
  美麗的月神,
  一會兒是月牙,一會兒是半月,一會兒是滿月,
  月亮蒙着濃濃的霧氣,
  孤寂地、靜靜地籠罩着大地。
  白日的勝利(最後一段)
  太陽出來了,
  藍寶石天空上萬道金色霞光消失了。
  耀眼的光盤使蒼穹變成明亮蔚藍的海洋。
  太陽明晃晃的光綫,
  衝擊着宇宙陰森、暴虐的獨裁者——黑夜,黑夜在
  倉皇逃竄,
  踩着自己的陰影,
  驚恐地跌跌、撞撞、磕磕、絆絆,
  企圖擺脫緊逼的光綫,
  把混亂、瘋狂的黑夜大軍帶嚮西方。
  逃竄的黑夜終於竄到西方,
  終於墜落到西方地平綫,
  當她在墜落的暈眩中蘇醒過來,
  在失敗的憤怒中喘着氣,
  它决定再次掙紮起來,
  它决定戴上王冠,統治這
  太陽剛剛拋棄的另一半地球,
  這時大陽美麗、金色的長發,
  己照亮了我們這半球。
  太陽公正地把它的顔色,
  分配給大地萬物,
  使萬物有形可見,
  使萬物恢復感覺和活動。
  最後一道明亮的陽光,
  驅散了夢和朝霞,
  照亮了整個宇宙、世界,
  我醒了。
  吳守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