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式正餐 : 佛教用語 : 僧衆生活 > 素食
目錄
·No. 1·sù shí sù shí·No. 3
·No. 4·No. 5·No. 6
·謂人類未知熟食以前食草木之實 That the unknown man to actually cooked before eating grass·No. 8·特指僧人齋食 Tezhi monks fast food
·素餐 Veggie treats·平時所食 Usually the food·No. 12
·漢語中的"素食" Chinese "vegetarian"·素食的發展歷史 Vegetarian history·素食主義運動 Vegetarian movement
·素食與修行 Vegetarian and practice·素食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vegetarianism·素食的種類 Types of vegetarian
·素食的發展歷史 Vegetarian history·素食與修行 Vegetarian and practice·素食小歷史 Vegetarian little history
·中西素食史說 History of Western vegetarian said·素食的副作用 Vegetarian side effects·素食者的五大營養誤區 Five Mistakes vegetarian nutrition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
·法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No. 1
  瓜菜之類的食物◇指菜食無肉。
sù shí sù shí
  素的飯食、點心等,也指出傢人吃的齋
No. 3
  吃素
No. 4
  素食者
No. 5
  不做事白吃飯
No. 6
  素食則懷慚
謂人類未知熟食以前食草木之實 That the unknown man to actually cooked before eating grass
  謂人類未知熟食以前食草木之實。《墨子·辭過》:“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 孫詒讓 間詁:“素食,謂食草木……《禮運》説上古雲:‘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即此素食也。”
No. 8
  瓜菜之類的食物。後指菜食無肉。《管子·禁藏》:“率三十畝而足於卒歲。歲兼美惡,畝取一石,則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粃六畜當十石,則人有五十石。” 戴望 校正:“ 王氏 引之 雲:‘素讀為疏,字或作蔬。’”《漢書·霍光傳》:“﹝ 昌邑王 ﹞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 顔師古 註:“素食,菜食無肉也。言王在道常肉食,非居喪之製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素食》:“缹瓜、瓠、菌,雖有肉素兩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條中。” 孫中山 《行易知難》第一章:“西人之倡素食者,本於科學衛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
特指僧人齋食 Tezhi monks fast food
  特指僧人齋食。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素食》:“今俗謂桑門齋食為素食,蓋古之遺語焉。”《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媽媽交安排‘素食’請真人齋畢。”
素餐 Veggie treats
  素餐。不勞而食。《詩·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宋 黃庭堅 《贛上食蓮有感》詩:“甘飡恐臘毒,素食則懷慚。” 明 劉基 《題李伯時畫<淵明歸來圖>》詩:“ 陶公 節義士,素食豈其心。”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愛奴》:“久以素食為恥,贄固猶在囊耳。”參見“ 素餐 ”。
平時所食 Usually the food
  平時所食。《儀禮·喪服》:“既練,捨外寢,始食菜果,飯素食,哭無時。” 鄭玄 註:“素,猶故也,謂復平生時食也。”
No. 12
  素食主義是一種終身戒食肉、傢禽、魚、蛋等動物産品的行為規範,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製品和蜂蜜。遵循素食主義的原因通常是出於健康原因,或是出於對動物的愛,以及對動物權益的尊重等。
  在其它方面,素食主義者一般都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地傷害動物,包括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産品,例如:牛黃、虎骨、熊膽、象牙、貂皮油、麝香、魚油、雞精、阿膠等;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例如:屠宰業、非素食餐飲業、養殖業、捕魚業等。
漢語中的"素食" Chinese "vegetarian"
  中文的“素”字本義是指白色和質樸。據考證,古漢語中素食有三種含義,第一指蔬食,如《匡謬正俗》中有“案素食,謂但食菜果餌之屬,無酒肉也。”第二指生吃瓜果。第三指無功而食祿。另外古漢語中有素食含義的字還有“蔬食”,如《莊子·南華經》中有:“蔬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
  另外,“吃齋”,“茹素”,“持素”等詞大致都是吃素食的意思。
素食的發展歷史 Vegetarian history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分別出現了倡導素食主義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區,史載最早的素食主義者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絶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它素食,並以此來要求他的弟子們。自柏拉圖起,許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鳩魯和普魯塔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安培多剋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倡導素食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輪回。
  在中國,素食之說早見於古代聖賢們的經典之中。在古時候,“齋”或“齋戒”即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例如,在《莊子·列禦寇》中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疏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又如《孟子·離婁》中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在印度,佛教和耆那教戒殺生食肉,認為人類不應該傷害任何有知覺的動物。自此以後,雖然佛教逐漸衰落,但素食的習慣廣泛傳播,許多上層種性乃至較低的種性都接受了素食的習慣。不僅如此,藉由佛教的傳播,素食之說也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並遠及中國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區,如日本和東南亞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長期禁止國民食肉。
  在希伯來聖經中有記載,人類自古並不食肉,衹是自諾亞時期的洪水之後纔開始吃肉。早期的猶太教修行團體和基督教領袖都認為肉食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在羅馬帝國衰落後的幾個世紀裏,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會(cistercians)。儘管今天絶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義,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會的教派嚴守着類似的教規,禁止食肉、魚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個十七世紀從西多會分離出來的反對改良運動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義。
  雖然有許多穆斯林不贊成素食主義,但某些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則認為追求靈性生活的人應該素食。16世紀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剋巴就把素食視為一種蘇菲派的習俗而加以推崇。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由於財富和權力的增長使肉食日漸流行。但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絶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thomas tryon)是十七世紀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絶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托馬斯對基督教教友派有很大影響。另外,托馬斯的書《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way to health)也給年輕的本傑明·富蘭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營養學家威廉醫生(dr. william lambe)建議他的病人素食以利於癌癥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資源的浪費等。18世紀中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剋林和法國的伏爾泰。
素食主義運動 Vegetarian movement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當時,有一些 bible christian 教會的成員一起發誓禁食酒肉。1847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並成立了素食者協會。隨後在80年代早期素食協會的成員發展到超過2000人。1889年英國估計有52個素食餐館,其中有34個在倫敦。1889年甘地成為倫敦素食協會的一名成員。同一時期,素食主義運動也相繼在其它西方國傢開展起來。美國於1850年,德國於1867年,法國於1899年分別成立了素食者協會。1908年,國際素食者聯合會在北愛爾蘭成立。1949年,美國素食者聯合會成立,1960年,美國嚴格素食者協會成立,它們都被國際素食者聯合會接納為分支機構。
  近幾十年,一些相關的專著在素食主義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197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作者為 pete singer,國內已有中譯本),主要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動物的權力和人應該怎樣對待動物的問題。書中以大量的資料和照片揭露了動物在農場和實驗室裏所受到的殘酷折磨和屠殺。這本書使很多人開始醒悟,並轉嚮素食主義。其它類似的書籍還有《生命的飲食》("eating for life", by nat altman, 1973)、《食物改革:我們的渴望》("food reform: our desperate need", by robin hur, 1973),《選擇素食》("the vegetarian alternative", by vic sussman, 1978)、《素食主義:一種生活方式》("vegetarianism: a way of life", by dudley giehl, 1979)、《素食手册》("vegetarian sourcebook", by keith akers, 1983)等等,這些書使人們對素食的利益有了更多的瞭解,如素食與健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幫助饑餓人民以及仁慈對待動物等等。
  另外還有頗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一個小星球的飲食》("diet for a small planet", by frances moore lappe, 1971),這本書使很多人瞭解到肉食消費是對土地、糧食、水、能源等其它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本暢銷書也極具影響力:《新美國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by john robbins, 1987)。除此之外較重要的還有《超越牛肉》("beyond beef", by jeremy rifkin, 1992)、《嚴格素食:新的飲食倫理》("vegan: the new ethics of eating", by eric marcus, 1997)、《屠宰場》("slaughterhouse", by gail a. eisnitz, 1997)等。
  
  據調查,英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已達到7%,荷蘭、德國和法國分別是4.4%, 1.25% 和0.9%;而意大利某些地區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至18%,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調查也顯示有7%的人自稱是素食者。在印度,由於各種主張素食的宗教十分盛行,使之成為世界上素食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傢,印度的鐵路是實行雙重供膳制度的,有素食和非素食
  長期以來,各種動物保護組織一直都在進行反對動物試驗的鬥爭。1984年在美國,由於“動物解放陣綫”的努力,使得某大學研究機構的某項虐待動物的研究中止。此後,此類事件時有發生。1988年,在一位加州中學生葛萊翰(jennifer graham)的頑強抵抗之下,“加州學生權利清單”通過立法,賦予加州的初中與高中學生拒絶從事解剖而不受懲罰的權利。此後,在新澤西州、麻州、緬因州、夏威夷以及其它數州,也曾提出同樣的法案。1998年11月,在英國範圍內已開始禁止化妝品及其原料的動物測試,歐共體則提出2004年12月31日以後,禁止進行化妝品安全檢測的動物實驗和禁止在歐洲市場出售進行動物實驗的化妝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反對動物測試的化妝品連鎖店“美體小店”(the body shop)現已風靡全球50個國傢,共約1900多個連鎖店,其2001至2002年度的零售額已經將近7億英鎊。
  現在,素食餐館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一些著名品牌的五星級連鎖飯店內均有專門的素食服務,或設立專門的素食餐廳。目前世界上絶大多數的航空公司均提供多種風格的素食餐飲,旅客可以在起飛前24小時內訂妥素食
素食與修行 Vegetarian and practice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着設備多樣與華美潔淨的醫院卻包裝着一項可悲的事實現代人百病叢生、病苦不斷當華麗的現代醫學科技不再令人眩惑之際不妨讓我們重拾古老智慧的教導例如佛陀開示的素食原則以及西方“醫師之父”希波剋拉底(hippocrates)的素食訓誨等等二千多年前東西方不約而同的健康智慧透露着素食與修行的奧秘是每個追求身心健康者不能忽略的重大課題。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之一。因為許多修行的奧秘與素食相契。人與生存環境,與浩瀚的宇宙之間,彼此有密切的關係。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無止境的喜樂與寧靜之洋,是一種最精細微妙的力量,也是愛、和平、純潔和喜悅的呈現。當這種力量充滿大自然時,周遭的環境是歡愉、寧靜、清爽而有精神的。而審選所吃的食物,將會意想不到的滋養身心,幫助我們身體健康和心靈純淨、平和。我們所吃的食物,由於性質的不同,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影響,許多專事修習解脫道或靈修的修行者,莫不提倡素食。因為所有的類、水果、蔬菜(蔥、蒜、薤除外)、豆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能創造一個純淨的身體及神經係統,使我們獲得深瀋的醒覺與喜悅,身體變得很健康、純潔、輕鬆和精力充沛,而且心靈很平靜、受控製而感到快樂。所以素食是符合宇宙生息自然法則下的生存方式,若想要與宇宙偉大的力量相融合,瞭解生命的意義與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a。吃素能清淨八識田
  清淨的身與心,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奧秘,承受宇宙能量的融合。清淨的身是飲食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讓身體變得輕鬆、舒暢,當身體在比較純淨的狀態時,心念較易調適。“萬法唯心造”,心纔是器物世間創造的源頭,所以當心念如是想時,其實在法界已經千真萬確”存在”,衹是器物世間一時還無法顯現而已。衹有心念被導正了,器物世間纔有可能被導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強的能量,最大的正念。許多業力的種子,都含藏在八識田中。尤其最重的業是殺業,有許多的怨氣、嗔恨之氣都結集在當中。吃素可以中止再與衆生結殺業的機會(不論是親手殺或間接殺)。如此不再嚮八識田中丟擲惡業的種子,自然能夠遂漸滋長純淨、祥和的善業種子。所以許多修行的觀想內容,多半是法界實相,如淨土、佛、菩薩、光等,這些都是證量顯現後自然而然會現前的境界。如此觀想,可以清淨八識田,讓修行人有所提升。所以不吃肉食,不論身或心方面,對於八識田的清淨都很有幫助。
  b。吃素能讓氣脈暢通
  氣脈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聯,衹要氣脈暢通,此人必定非常健康,同時此人也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為什麽呢?因為氣脈的暢通與否,與業力有莫大的互動因素。中脈是業力的儲藏所,惡因就是氣脈不暢通的原因。當氣脈的業障全部淨除時,便可離開大幻化網,離開三界。白業越多,氣脈越暢通;相反的,黑業越多,氣脈越不暢通。而修行正是要不斷的增加白業,減少黑業,所以當氣脈越來越暢通時,健康與修行都得到了進步。吃素,正是減少這些黑業纍積在氣脈的機會。因為當動物將被宰殺時,由於恐慌、害怕、憤怒之氣充塞在肉身中,若吃下了這些肉,等於是吃了許多的黑氣進入體內,對於身體的健康或是心靈的純淨、穩定沒有絲毫的幫助。行善越多,善因儲藏進中脈,氣脈就越暢通,所以行善可以淨除氣脈。吃素是慈悲自己及別人的善行。一切的行善,都能帶來中脈的暢通。金剛經說:“修盡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中脈全部暢通,也就是出三界,也就是究竟成就。“心氣不二”,慈悲的心、愉快的心情是幫助氣脈暢通的重要法則。衹要心清淨了,氣脈也就跟着暢通無阻。
  c。吃素能讓磁場祥和
  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能夠感召不同的磁場狀況。氣有多種,最起碼可以分為黑白二種,也可以說是清、濁二種。黑業就感召黑氣,即濁氣,亦即業劫氣白業就感召白氣,即清氣,亦即智慧氣。心氣不二,智慧開展,一樣能夠感召白氣,慈悲開展,一樣可以感召白氣。
  一個人周遭磁場就是業力的顯現。《大乘入楞伽經》中“食肉之人,衆生見之,悉皆驚怖…;食肉者,身體臭穢,賢聖善人,不用親狎…;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所以吃素可以感召吉祥平順,因為散發出的是善的磁場,自然彙聚善的氣氛。
  d。吃素容易入定
  入定的狀態是身心呈現一種安穩、放鬆的狀況。氣脈暢通,身自然放鬆;業力幹擾少,妄念少,心自然容易安定。吃素,可使身心避免受到混濁之氣的幹擾,而趨嚮穩定、純淨、寧靜,和宇宙祥和、喜悅的脈動相符,自然容易入此定境當中。
  定境是平和、安穩的,和殺生的暴戾之氣、痛苦哀嚎不同。
  定境是充滿喜悅的,和殺生的驚恐、不安不同。
  定境是充滿光明的,和殺業的黑暗、下墮不同。
  吃素,正是帶我們的身心走嚮平和、喜悅、光明,因為我們的生存不是藉着它人的生命換取來的。血液中流着的是心安理得的安然,而不是暴躁不安的焦躁,自然容易進入與大自然同步的醒覺當中。
  e。吃素長養大悲三昧
  慈悲,是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可以說越高的法門就越需要慈悲的人才能成就。怎麽說呢?當一個人慈悲時,整個的身體都呈現出非常柔軟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柔軟與慈悲合在一起,因為事實上身息心是互相影響的,當心慈悲了,身自然就柔軟,故柔軟慈悲,不衹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狀態。吃素,正是慈悲的另一種呈現。因為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沒有不曾作過父母、兄弟、眷屬乃至親朋好友的,甚至輪回成鳥身、畜牲等的。因為愍念一切衆生與自己都曾互為眷屬過,每一位衆生的生命和自己一樣珍貴,都會怕痛、怕死,而肉都是從生命體來的。由此不忍之心而吃素,加上素食本身對於身體就有潔淨的滋養作用,藉由身心兩方面的配合,素食將可成就一位修行者遍滿大悲無量心行的三昧禪定力,深深沐浴在慈悲的喜悅中。
  佛教有如下解釋:
  素者,潔白、粗略之義。
  素食指不雜魚肉滋味的食物。
  大乘佛法一本佛陀‘慈愛與樂,悲愍拔苦’之精神對待衆生,不忍衆生受蒸煮之苦,故倡素食
素食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vegetarianism
  素食是挑食行為的一種,是一種不食肉、傢禽、魚、蛋等動物産品的行為,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製品和蜂蜜。遵循素食主義的原因通常是出於生理或心理上的健康原因,有的是由於體內鋅元素的缺乏導致厭食、挑食,或是因為精神脆弱,吃肉時容易聯想到一些血腥畫面,心理學將之稱為“強迫聯想癥”,屬於強迫癥的一種。
  在其它方面,一些比較激進素食患者極端排斥動物産品,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産品,例如:牛黃、虎骨、熊膽、象牙、貂皮油、麝香、魚油、雞精、阿膠等;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例如:屠宰業、非素食餐飲業、養殖業、捕魚業等。
  好多人素食由於信仰佛教的緣故,佛教所講葷指所有動物的血肉禽蛋,同時還包括植物中的五種都是不能食用的"五葷",是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僧人不食葷就是因為他們瞭解做為食物的動物們在面對死亡所經歷的痛苦以及佛教對輪回的解釋.
素食的種類 Types of vegetarian
  素食大概分為自由素、牛羊素、雞鴨素、魚蝦素、蛋奶素、極端素。
  自由素也稱“心素”,如歷代高僧,對食物一視同仁,心中清靜,不在乎形式。
  牛羊素即如回教一般,衹吃反芻的動物。
  雞鴨素,衹吃禽類,當然也包括鵝、天鵝、企鵝等。
  魚蝦素,因為魚蝦口味清淡,宜於修身養性,很多人把食用海鮮當作淡泊名利,生活簡樸的表現。
  蛋奶素,即把每頓飯都當作早飯來吃。
  極端素,拒絶一切和動物有關的食物,此種人多半沒有生物學常識,不僅自己排斥合理膳食,還試圖用一些破壞生態生態平衡的虛假宣傳來毒害他人。
素食的發展歷史 Vegetarian history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分別出現了倡導素食主義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區,史載最早的素食主義者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絶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它素食,並以此來要求他的弟子們。自柏拉圖起,許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鳩魯和普魯塔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安培多剋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倡導素食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輪回。不過他們吃不起葷腥也的確是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象。
  在中國,素食之說早見於古代聖賢們的經典之中。在古時候,“齋”或“齋戒”即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例如,在《莊子·列禦寇》中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又如《孟子·離婁》中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中國的和尚們也提倡素食,但絶大多數的僧侶並不遵守,無論是魯智深,還是唐僧的師兄們。 中國僧人大多教白天吃素,晚上就戴上假發到飯店喝酒吃肉。
  日本的和尚則幾乎沒有這樣的法律,他們甚至允許和尚結婚。一休 就是肉食和尚的代表。
  在印度,佛教和耆那教戒殺生食肉,認為人類不應該傷害任何有知覺的動物,尤其是他們的牛。自此以後,雖然佛教逐漸衰落,但素食的習慣廣泛傳播,許多上層種性乃至較低的種性都接受了素食的習慣。不僅如此,藉由佛教的傳播,素食之說也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並遠及中國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區,如日本和東南亞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長期禁止國民食肉。當然天皇這麽做是因為他們當時太窮了。
  在希伯來聖經中有記載,人類自古並不食肉,衹是自諾亞時期的洪水之後纔開始吃肉。早期的猶太教修行團體和基督教領袖都認為肉食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不過狡猾的猶太人之所以這麽說,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羅馬帝國衰落後的幾個世紀裏,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會(Cistercians)。儘管今天絶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義,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會的教派嚴守着類似的教規,禁止食肉、魚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個十七世紀從西多會分離出來的反對改良運動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義。
  雖然有許多穆斯林不贊成素食主義,但某些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則認為追求靈性生活的人應該素食。16世紀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剋巴就把素食視為一種蘇菲派的習俗而加以推崇。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由於財富和權力的增長使肉食日漸流行。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之所以流行素食,(之前他們曾認為素食是下等人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當時拙劣的貯藏方式,導致肉食很容易變質,腐臭,生蛆,這些不新鮮的食物這必然導致肉食的口味很差,人們失去了食欲,同樣不新鮮的肉食其營養成分基本都喪失了,還容易傳播疫病,令群衆健康情況惡化。這個時期,素食非常盛行。
  當然在地理大發現之後,由地中海和南歐發起的掠奪貿易引進了香料,它們可以有效地幫助肉食的貯存,同時又能讓肉食更美味,這個時期,葷腥在人們的餐桌上再度復蘇,
  當有着“惡毒之母”之稱的凱瑟琳·德·美第奇太後進入法國後,她推廣了一些新的飲食措施,其影響力幾乎涵蓋全歐洲,法國人民放棄了粗暴魯莽的中世紀生活方式,也不再用大量的香料來掩蓋肉食的本味,而是在新的貯存方式下,用香料突出肉食的本味,並重新接納了曾被香料革命擠掉的素食
  但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絶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Thomas Tryon)是十七世紀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絶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托馬斯對基督教教友派有很大影響。另外,托馬斯的書《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Way to Health)也給年輕的本傑明·富蘭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營養學家威廉醫生(Dr. William Lambe)建議他的病人素食以利於癌癥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資源的浪費等。18世紀中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剋林和法國的伏爾泰。
  蘇聯的素食主義
  用面粉等材料製作的假香腸,假雞蛋,在政府的號召下通行全國,貧苦的百姓們都非常喜愛,這能為他們節約開支,又能表示效忠,同時又在精神上過癮。這些食物長期在大學食堂,小吃店,等餐飲地點供應。但其缺點是吃了以後沒力氣幹活,而且更容易餓。
  當然,蘇聯解體後,人們還是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素食與修行 Vegetarian and practice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着設備多樣與華美潔淨的醫院卻包裝着一項可悲的事實現代人百病叢生、病苦不斷當華麗的現代醫學科技不再令人眩惑之際不妨讓我們重拾古老智慧的教導例如佛陀開示的素食原則以及西方“醫師之父”希波剋拉底(Hippocrates)的素食訓誨等等二千多年前東西方不約而同的健康智慧透露着素食與修行的奧秘是每個追求身心健康者不能忽略的重大課題。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之一。因為許多修行的奧秘與素食相契。人與生存環境,與浩瀚的宇宙之間,彼此有密切的關係。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無止境的喜樂與寧靜之洋,是一種最精細微妙的力量,也是愛、和平、純潔和喜悅的呈現。當這種力量充滿大自然時,周遭的環境是歡愉、寧靜、清爽而有精神的。而審選所吃的食物,將會意想不到的滋養身心,幫助我們身體健康和心靈純淨、平和。我們所吃的食物,由於性質的不同,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影響,許多專事修習解脫道或靈修的修行者,莫不提倡素食。因為所有的類、水果、蔬菜(蔥、蒜、薤除外)、豆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能創造一個純淨的身體及神經係統,使我們獲得深瀋的醒覺與喜悅,身體變得很健康、純潔、輕鬆和精力充沛,而且心靈很平靜、受控製而感到快樂。所以素食是符合宇宙生息自然法則下的生存方式,若想要與宇宙偉大的力量相融合,瞭解生命的意義與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a。吃素能清淨八識田
  清淨的身與心,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奧秘,承受宇宙能量的融合。清淨的身是飲食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讓身體變得輕鬆、舒暢,當身體在比較純淨的狀態時,心念較易調適。“萬法唯心造”,心纔是器物世間創造的源頭,所以當心念如是想時,其實在法界已經千真萬確”存在”,衹是器物世間一時還無法顯現而已。衹有心念被導正了,器物世間纔有可能被導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強的能量,最大的正念。許多業力的種子,都含藏在八識田中。尤其最重的業是殺業,有許多的怨氣、嗔恨之氣都結集在當中。吃素可以中止再與衆生結殺業的機會(不論是親手殺或間接殺)。如此不再嚮八識田中丟擲惡業的種子,自然能夠遂漸滋長純淨、祥和的善業種子。所以許多修行的觀想內容,多半是法界實相,如淨土、佛、菩薩、光等,這些都是證量顯現後自然而然會現前的境界。如此觀想,可以清淨八識田,讓修行人有所提升。所以不吃肉食,不論身或心方面,對於八識田的清淨都很有幫助。
  b。吃素能讓氣脈暢通
  氣脈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聯,衹要氣脈暢通,此人必定非常健康,同時此人也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為什麽呢?因為氣脈的暢通與否,與業力有莫大的互動因素。中脈是業力的儲藏所,惡因就是氣脈不暢通的原因。當氣脈的業障全部淨除時,便可離開大幻化網,離開三界。白業越多,氣脈越暢通;相反的,黑業越多,氣脈越不暢通。而修行正是要不斷的增加白業,減少黑業,所以當氣脈越來越暢通時,健康與修行都得到了進步。吃素,正是減少這些黑業纍積在氣脈的機會。因為當動物將被宰殺時,由於恐慌、害怕、憤怒之氣充塞在肉身中,若吃下了這些肉,等於是吃了許多的黑氣進入體內,對於身體的健康或是心靈的純淨、穩定沒有絲毫的幫助。行善越多,善因儲藏進中脈,氣脈就越暢通,所以行善可以淨除氣脈。吃素是慈悲自己及別人的善行。一切的行善,都能帶來中脈的暢通。金剛經說:“修盡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中脈全部暢通,也就是出三界,也就是究竟成就。“心氣不二”,慈悲的心、愉快的心情是幫助氣脈暢通的重要法則。衹要心清淨了,氣脈也就跟着暢通無阻。
  c。吃素能讓磁場祥和
  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能夠感召不同的磁場狀況。氣有多種,最起碼可以分為黑白二種,也可以說是清、濁二種。黑業就感召黑氣,即濁氣,亦即業劫氣白業就感召白氣,即清氣,亦即智慧氣。心氣不二,智慧開展,一樣能夠感召白氣,慈悲開展,一樣可以感召白氣。
  一個人周遭磁場就是業力的顯現。《大乘入楞伽經》中“食肉之人,衆生見之,悉皆驚怖…;食肉者,身體臭穢,賢聖善人,不用親狎…;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所以吃素可以感召吉祥平順,因為散發出的是善的磁場,自然彙聚善的氣氛。
  d。吃素容易入定
  入定的狀態是身心呈現一種安穩、放鬆的狀況。氣脈暢通,身自然放鬆;業力幹擾少,妄念少,心自然容易安定。吃素,可使身心避免受到混濁之氣的幹擾,而趨嚮穩定、純淨、寧靜,和宇宙祥和、喜悅的脈動相符,自然容易入此定境當中。
  定境是平和、安穩的,和殺生的暴戾之氣、痛苦哀嚎不同。
  定境是充滿喜悅的,和殺生的驚恐、不安不同。
  定境是充滿光明的,和殺業的黑暗、下墮不同。
  吃素,正是帶我們的身心走嚮平和、喜悅、光明,因為我們的生存不是藉着它人的生命換取來的。血液中流着的是心安理得的安然,而不是暴躁不安的焦躁,自然容易進入與大自然同步的醒覺當中。
  e。吃素長養大悲三昧
  慈悲,是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可以說越高的法門就越需要慈悲的人才能成就。怎麽說呢?當一個人慈悲時,整個的身體都呈現出非常柔軟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柔軟與慈悲合在一起,因為事實上身息心是互相影響的,當心慈悲了,身自然就柔軟,故柔軟慈悲,不衹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狀態。吃素,正是慈悲的另一種呈現。因為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沒有不曾作過父母、兄弟、眷屬乃至親朋好友的,甚至輪回成鳥身、畜牲等的。因為愍念一切衆生與自己都曾互為眷屬過,每一位衆生的生命和自己一樣珍貴,都會怕痛、怕死,而肉都是從生命體來的。由此不忍之心而吃素,加上素食本身對於身體就有潔淨的滋養作用,藉由身心兩方面的配合,素食將可成就一位修行者遍滿大悲無量心行的三昧禪定力,深深沐浴在慈悲的喜悅中。
素食小歷史 Vegetarian little history
  東方的素食,通常認為起源於印度。由於宗教原因,印度是一個崇尚素食的國度,一些外道已經有兩千年的素食歷史。直到現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也是以素食為主。
  在中國,古代的很多先哲們相信素食可以修身養性,益壽延年。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雖然佛教在印度衹要求戒殺生,並不要求素食,但梁武帝蕭衍頒布了法令,禁止僧尼食肉,佛教在中國纔成為素食的宗教。佛教使得素食在民間的廣泛傳播。經歷了幾個朝代後,中國的素食烹飪技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據史料記載,古代的日本人以𠔌類,豆類,蔬菜和少量的魚類和貝殼類作為食物,幾乎不食用禽肉和獸肉,佛教傳入日本後,狩獵和捕魚也成為禁忌。日本天皇還頒布過一項法令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雖然幾十年後,食用魚類和貝類又被得到認可,但日本人真正開始吃肉是在大約一百三十年以前。
  西方的素食起源於地中海地區。古希臘的許多智者都提倡素食,其中的畢達哥拉斯可能是最早的素食者,所以,在1847年英文"Vegetarian"一詞出現以前,不吃肉的人通常被稱為畢達哥拉斯信徒或追隨者。幾個世紀以前,西方的一些宗教派別和修行團體也開始倡導素食,而真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是1847年誕生於英國曼徹斯特的第一個素食協會,此後,素食主義運動也在其他西方國傢流行開來,絶大多數西方國傢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素食協會。1908年,國際素食者聯合會(IVU)誕生,為素食主義在世界各國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IVU每隔幾年就要舉辦一次世界素食者大會,到現在已經舉辦了36屆。
  一直以來,西方社會對健康,倫理和環境等問題的關註,對素食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二十世紀後期,出現了一些具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探討了素食對於整個人類的利益,包括促進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改善動物福利,減少貧窮等,使得素食之風在西方盛行。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著作披露了現實社會裏動物受到的種種悲慘待遇,激發人們從倫理學的角度對動物的權利以及動物與人類關係的思考,很多人受此影響而選擇了素食
  調查顯示,目前英國的素食者已經達到了四百萬,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美國有一千兩百餘萬素食者,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五左右。其中不乏一些職業運動員。荷蘭、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也有較高的素食者比例。
  然而,正當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轉嚮素食的時候,自古以農耕和素食為主的亞洲國傢,卻逐漸放棄了自己的飲食方式,反而開始追逐西方的肉食傳統。這是很多素食者所擔憂的一個問題。
中西素食史說 History of Western vegetarian said
  中國素食歷史,源遠流長。先秦時素食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提倡人們少吃葷食,多吃素食
  到了西漢初期,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從此,素菜多了一個新品種鴆鴆豆腐菜,把素菜的發展推嚮了一個新階段。
  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宣揚的"戒殺放生"與儒傢傳統的觀點"仁"相結合,使素食之風大盛,南北朝時出現了有目的專門吃素的人群出現了"寺院素菜"。僧侶持齋吃素,寺院素菜發展起來,在人們飲食生活中別樹一幟,推動了民間素食的發展。
  唐宋時期素菜得到了很大發展,已形成獨特風味。唐朝用面粉和芋頭等原料做的素菜,可與豬羊肉做的葷菜媲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開了後世"素菜葷作"的先河。
  到了宋朝,再次掀起了素菜的高潮。北宋汴京有專賣素食的大食店,南宋臨安有專售素菜的"分茶",能用亂麩、、粉等原料,精烹細作成花色繁多的素筵。
  到了清朝時期,素菜發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與享有盛名的四大菜係並列的又一菜係。清宮御膳房設有"素局"。素菜禦廚能用面筋、豆腐、蔬果等原料,做出數百種 風味各異的素食
  中國傳統素菜可分為寺院素菜、宮廷素菜與民間素菜三個流派。寺院素菜講究"全素",禁用"五葷"調味,且大多禁用蛋類;供帝王享用的宮廷素菜,追求用料的奇珍,考究的烹調技法,外形的美觀寓意;民間素菜用料廣泛,美味而經濟,為人們普遍接受。
  西方素食
  在西方文化中,第一位卓越的素食主義者是在西元前六世紀末期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絶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他素食,旨在創造一種包括禁止殺生在內的普遍適用的法律,以禁止粗暴的流血,特別是動物祭祀,以及倡導"永遠不吃肉"。至十九世紀晚期,不吃肉的人一直被稱為"畢達哥拉斯的信徒"。
  在漫長的古羅馬統治時期,基督教各宗派修行者、猶太人,以及一些其他宗教的信徒都認為食肉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在羅馬帝國衰落後的幾個世紀裏,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有一些教派嚴守着類似的教規,禁止食肉、魚和蛋。
  在十八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十八世紀中有名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伏爾泰等。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一八○九年英國的愛徹斯特。當時有一些教會成員一起發誓禁食酒肉,一八四九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並成立了素食者協會。同一時期,素食主義運動也相繼在其他西方國傢開展起來。美國於一八五○年,德國於一八六七年,法國於一八九九年分別成立了素食者協會。一九四九年,美國素食者聯合會成立,一九六0年,美國嚴格素食者協會成立,它們都被國際素食者聯合會接納為分支機構。
  素食食品的演進
  不管是從早期的宗教信仰,還是到現在的講究環保、健康、時尚,素食始終伴隨着人們的生活。根據素食發展的早晚,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豆腐時期(距今 50 年)
  豆腐是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後,把豆腐技術傳到日本,宋朝傳入朝鮮, 19 世紀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後來逐漸成為世界性食品。但因豆腐在製作及販賣過程中,極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不能久藏。因此,以豆腐為主題的素食時代逐漸被面筋取代。
  第二階段 面筋時期(距今約 40-50 年)
  面筋是小麥粉中所特有一種膠狀混合蛋白質。其實,面筋歷史由來已久,據明代黃正一的《事物紺珠》中記載,面筋早在南北朝時就已創製。由於其製作簡單,在距今 40 餘年前,當時的素食者緣於方便、營養、可口等理由,將面筋做成仿葷菜式的素雞、素鵝等材料,使之成為餐桌上的一大主體。
  第三階段 菇類時期(距今約 20-25 年)
  香菇味鮮而香、營養豐富,含 17 種氨基酸,其中有多種是人體所必需而又不能合成和轉化的。具有抗癌、預防肝硬化、清除血毒、降低膽固醇的功能。但因其價格較貴,雖然它是很好的健康食品,直到距今 20 多年前素食業者纔廣泛地將香菇應用在素材製作上。在素食的應用上,可將乾燥的香菇通過泡水、擠壓、打碎等工藝將其製作成美味、可口的素肉鬆、素牛肉幹、素羊腩等食品。
  第四階段 蒟篛時期(距今 10 年左右)
  蒟篛又被稱為魔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是最早研究和利用魔芋的國傢,魔芋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具有粗纖、低脂肪等特點,能有效消除便秘、防止肥胖和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調節內分泌、起到防癌、降脂、通便等神奇作用。醫學研究表明,魔芋可以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及心腦血管等現代疾病,早在西漢時期就有用魔芋治療糖尿病的記錄。
  傳統的魔芋食用方法,是手工將新鮮的魔芋或魔芋角加工製成灰黑色魔芋豆腐,而現在則是將烘幹的魔芋製成魔芋精粉,然後再用魔芋精粉製成多種仿生素食品如素魷魚、素蝦仁、素腰片等。
  第五階段 大豆蛋白時期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無論素食者緣於何種理由投身吃素行列,都給商業者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促進更多素食品科技的開發。大豆蛋白抽取物便是這個時代下誕生的革命性産物。
  大豆蛋白是唯一植物來源的完全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豐富,為肉類的兩倍、雞蛋的四倍、牛奶的十二倍。還含有鈣質、葉酸、纖維素、維生素和植物營養素等。此外大豆蛋白中含有的異黃酮在促進脂肪的分解並且降低膽固醇的同時,還能促進骨骼的鈣化,抑製乳腺癌細胞增殖的能力,強抗氧化活性,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特殊功能。
  素食業者根據大豆蛋白的特點,配合面筋、澱粉、膠性物質等做成仿肉的素雞、素火腿、素對蝦、素臘腸、素蛋糕等形神兼備的仿葷素食品,既保留素菜的自然本色又滿足人們吃“肉”和好奇的心理;再加上現代烹調技術的完美搭配,更使廣大素食愛好者味蕾大增。
  素食産品發展的這五個時期,雖然有年代間隔,但是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和滲透性。據有關專傢透露,從植物中提取精華將是未來素食發展的方向。
素食的副作用 Vegetarian side effects
  1.導致不孕
  最近醫學界對素食的研究證實,女性經常食素,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破壞性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不孕
  性成熟發育期女孩:經久素食會導致雌激素水平過低,導致第二性徵發育延遲,有礙女性乳房、性腺的發育和體態美。
  育齡期女性:若常吃素會使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導致孕育障礙。
  更年期女性:由於卵巢萎縮、雌激素分泌量已缺乏或分泌“終結”,經久素食,其發生“更年期綜合徵”的癥狀更為明顯。
  2.引起膽結石
  膽結石發病的一個因素,取决於膽固醇在膽汁中的溶解度。正常人膽固醇與膽汁中的膽????、卵磷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不易形成結石析出。長期吃素的人,卵磷脂攝入減少或肝髒合成降低;另外,素食中植物纖維的成分較多,可使膽汁 酸的重吸收降低,膽????濃度也降低;再有,素食者往往維生素A、維生素E的攝入不足,這兩種維生素缺乏,使膽囊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從而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 結
  3.缺鋅
  素食者鋅的攝入量比非素食者低。缺乏鋅質,會影響兒童發育,並影響免疫功能和性欲。由於植物鋅的生物利用率低,所以素食者應該努力達到或超過鋅的推薦食入量。
  4.缺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是造血過程和神經係統所必須的。維生素B12幾乎衹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蠃旋藻類、海生植物、大豆發酵食品所提供的維生素B12是缺乏活性的。長期吃純素者,導致維生素B12嚴重缺乏,進而出現特殊的視幻覺。
  5.缺鐵
  :植物食品衹含非亞鐵血紅素的鐵,不如肉食中亞鐵血紅素的鐵好吸收。人體對來自植物食品鐵的吸收情況較差,所以雖然素食的含鐵量比葷食高,但素食者體內鐵的存量卻較低。素食還可能導致貧血癥。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兒童和婦女身上。
  6.缺鈣
  :對於那些禁食奶製品的素食者,缺鈣情況非常普遍。完全素食者的鈣攝入量則比奶蛋素食者和雜食者都要低。缺乏鈣質,尤其女性,到中年和老年時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癥。
  7.缺乏維生素D
  。如果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會導致鈣大量流失,引起骨胳疏鬆、佝僂病、骨胳結構脆弱等病癥。
  8.缺碘
  :魚類是人體獲取碘的主要食物,但長期不食用魚,容易造成“碘缺乏癥”
  9.蛋白質的質量低
  :素食者攝入蛋白質的質量比較低,雖然素食者可以通過植物獲得與非素食者一樣多的蛋白質,但是植物蛋白的質量比動物蛋白要差一些,賴氨酸等必須氨基酸要少些。
  10.熱量低
  長期素食,由於蛋白質與脂肪嚴重不足,容易引發營養不良。長期吃素的女性所生的孩子往往存在生長發育障礙。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則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脂肪産熱量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是“人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智力發展極為重要。所以長期素食對生長發育迅速的青少年危害較大。
  11.記憶力減退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怕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以改吃素食,不過根據美國最新醫學研究顯示,長期吃素會因缺乏蛋白質及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導致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疲勞等癥狀。
  12.誘發心血管疾病
  德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過分強調吃素,就會由於營養不均衡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德國的研究人員對部分德國素食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這些素食者體內的膽固醇水平較低,但大部分人都表現出缺乏維生素B12的癥狀,這使得血液中一種被稱為“高半胱氨酸”的成分增加。這種物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調查還發現,不食肉類可能會導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從而對心血管健康不利。
  13.行為偏執
  2004年,美國亞特蘭大一對素食父母拉孟特 湯姆斯(Lamont Thomas)和當時他的女友吉德 山德斯(Jade Sanders)衹以豆漿、豆奶及蘋果汁餵食他們六周大的寶寶(取名剋朗 Crown),結果這名男嬰因為營養不良死亡。據亞特蘭大憲法報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報導,富爾頓縣(FultonCounty)法庭於今年5月9日以蓄意謀殺的罪名判處湯姆斯夫婦終身監禁。男嬰的父親拉孟特嚮法官解釋,他們衹是堅持食素,絶對不是故意要餓死自己的孩子。不過法官並不相信。
  男嬰的父母說他們餵孩子有機食物和豆製品,但是皮爾德孟醫院(Piedmont Hospital)的醫生們說:法醫和素食專傢營養師都在法庭上作證說男嬰營養不良,不僅僅是因為給嬰兒餵食了錯誤的食物。
  當剋朗六個星期大的時候,體重衹有3 1/2傍,醫生可以數出他骨骼的根數。剋朗的父親第一次帶他去看醫生是在2004年4月25日,當時男嬰已經死了。
  在醫院裏,父母說他們餵食孩子有機蘋果汁和豆奶,而標簽上有說明警告父母不要將其餵給嬰兒。而拉孟特比普通的素食者更加限製飲食,他不吃雞蛋、白麵包、奶酪、牛奶和肉。
  亞特蘭大營養專傢對陪審團說:不管這對夫婦給嬰兒餵食了什麼,如果孩子吃飽了,剋朗就應該沒問題。
素食者的五大營養誤區 Five Mistakes vegetarian nutrition
  誤區一:油(油食品)脂、糖、????過量
  由於素食較為清淡,有些人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和其他調味品(調味品食品)來烹調。殊不知,這些做法會帶來過多的能量(能量食品),精製糖和動物脂肪一樣容易升高血脂,並誘發脂肪肝,而鈉????會升高血壓(血壓食品)。很多人還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植物油和動物油含有同樣多的能量,食用過多一樣可引起肥胖。
  誤區二:吃過多水果(水果食品)並未相應減少主食
  很多素食愛好者每天三餐之外,還要吃不少水果,但依然沒有給他們帶來苗條。這是因為水果中含有8%以上的糖分,能量不可忽視。如果吃半斤以上的水果,就應當相應減少正餐或主食的數量,以達到一天當中的能量平衡。除了水果之外,每日額外飲奶或喝酸奶的時候,也要註意同樣的問題。
  誤區三:蔬菜(蔬菜食品)生吃纔有健康價值
  一些素食者熱衷於以涼拌或沙拉的形式生吃蔬菜,認為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如維生素(維生素食品)K、鬍蘿蔔素、番茄紅素都屬於烹調後更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同時還要註意,沙拉醬的脂肪含量高達60%以上,用它進行涼拌,並不比放油脂烹調熱量更低。
  誤區四:衹認幾種“減肥(減肥食品)蔬菜”
  蔬菜不僅要為素食者供應維生素C和鬍蘿蔔素,還要在鐵(鐵食品)、鈣(鈣食品)、葉酸(葉酸食品)、維生素B2等方面有所貢獻。所以,應盡量選擇緑葉蔬菜,如芥藍、緑菜花、莧菜、菠菜、小油菜、茼蒿菜等。為了增加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的供應,菇類蔬菜和鮮豆類蔬菜都是上佳選擇,如各種蘑菇、毛豆、鮮豌豆等。如果衹喜歡黃瓜、番茄、鼕瓜、苦瓜等少數幾種所謂的“減肥蔬菜”,就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
  誤區五:該補充復合營養素時沒有補
  在一些發達國傢,食物中普遍進行了營養強化,專門為素食者配置的營養食品品種繁多,素食者罹患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風險較小。然而在我國,食品工業為素食者考慮很少,營養強化不普遍,因此素食者最好適量補充復合營養素,特別是含鐵、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配方,以預防可能發生的營養缺乏問題。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素食 佛教百科
  【素食】不雜魚肉滋味的食物。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素食】 (雜語)素者潔白之義,粗略之義。為不雜魚肉滋味之食物。
英文解釋
  1. n.:  vegetarianism,  maigre food,  a vegetarian diet,  vegetarian diet,  be a vegetarian,  lead an idle life,  practice or philosophy of being a vegetarian,  vegetables,  vegetarian food
法文解釋
  1. n.  régime végétarien
近義詞
素食主義
相關詞
飲食菜譜川菜烹飪菜餚美食仿葷健康
食譜生活文化包子飲食文化更多結果...
包含詞
素食者素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