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休眠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1,S3,S4狀態是通過ACPI實現的。ACPI就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的縮寫,意思是“高級配置與電源接口”。這是英特爾、微軟和東芝共同開發的一種電源管理標準。
ACPI可實現以下功能:
1、用戶可以使外設在指定時間開關;
2、使用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可以指定計算機在低電壓的情況下進入低功耗狀態,以保證重要的應用程序運行;
3、操作係統可以在應用程序對時間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降低時鐘頻率;
4、操作係統可以根據外設和主板的具體需求為它分配能源;
5、在無人使用計算機時可以使計算機進入休眠狀態,但保證一些通信設備打開;
6、即插即用設備在插入時能夠由ACPI來控製。
不過,ACPI和其他的電源管理方式一樣,要想享受到上面這些功能,必須要有軟件和硬件的支持。在軟件方面,Windows 98及其後續産品和Windows 2000都對ACPI給予了全面的支持;而Linux的內核目前對此支持得並不是太理想。硬件方面比較麻煩,除了要求主板、顯卡和網卡等外設要支持 ACPI外,還需要機箱電源的配合。電源在提供5伏電壓給主板的同時,還必須使電流穩定在720毫安以上纔可以,這樣它才能夠實現電腦的“睡眠”和“喚醒 ”。
ACPI共有六種狀態,分別是S0到S5,它們代表的含義分別是:
S0--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平常的工作狀態,所有設備全開,功耗一般會超過80W;
S1--也稱為POS(Power on Suspend),這時除了通過CPU時鐘控製器將CPU關閉之外,其他的部件仍然正常工作,這時的功耗一般在30W以下;(其實有些CPU降溫軟件就是利用這種工作原理)
S2--這時CPU處於停止運作狀態,總綫時鐘也被關閉,但其餘的設備仍然運轉;
S3--這就是我們熟悉的STR(Suspend to RAM),這時的功耗不超過10W;
S4--也稱為STD(Suspend to Disk),這時係統主電源關閉,但是硬盤仍然帶電並可以被喚醒;
S5--這種狀態是最幹脆的,就是連電源在內的所有設備全部關閉,功耗為0。
我們最常用到的是S3狀態,即Suspend to RAM(挂起到內存)狀態,簡稱STR。顧名思義,STR就是把係統進入STR前的工作狀態數據都存放到內存中去。在STR狀態下,電源仍然繼續為內存等最必要的設備供電,以確保數據不丟失,而其他設備均處於關閉狀態,係統的耗電量極低。一旦我們按下Power按鈕(主機電源開關),係統就被喚醒,馬上從內存中讀取數據並恢復到STR之前的工作狀態。內存的讀寫速度極快,因此我們感到進入和離開STR狀態所花費的時間不過是幾秒鐘而已;而S4狀態,即 STD(挂起到硬盤)與STR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衹不過數據是保存在硬盤中。由於硬盤的讀寫速度比內存要慢得多,因此用起來也就沒有STR那麽快了。 STD的優點是衹通過軟件就能實現,比如Windows 2000就能在不支持STR的硬件上實現ST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