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穄子,一種不粘的黍 |
|
穄子。黍之不黏者。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蔬穀·黍》:“黍有二種:黏者為秫,可以釀酒;不黏者黍。今 關 西總謂之糜子,黏者曰黏糜子,不黏者為飯糜子。” 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第一部四:“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 自小就愛莊稼漢。” 周立波 《牛》:“﹝ 張啓南 ﹞有兩個女娃娃……還有一個六歲的,是他在過去的饑餓的日子,用一鬥,也許是兩鬥糜子,和人傢交換得來的。” |
|
一、糜子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屬禾本科黍屬(panicum miliaceum),又稱黍、稷、禾祭 和糜。 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幹旱半幹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我國主要製米作物之一。
糜子蛋白質含量12%左右,最高可達14%以上;澱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糯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很低,優質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澱粉。粳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一般為澱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脂肪含量3.6%,此外還含有β—鬍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b6、b1、b2等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鈣、鎂、磷及鐵、鋅、銅等礦物質元素。
二、糜子生産與分佈
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積約550∽600萬hm2,栽培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烏剋蘭和中國,印度、伊朗、蒙古等國也有栽培。我國糜子主産區集中在我國長城沿綫地區,常年種植面積約100萬hm2,居世界第2位。
糜子有粳糯之分。我國包頭、東勝、榆林、延安一綫(東經110°)以東地區,主要栽培糯性糜子,嚮東延伸粳性糜子種植的數量越少;該綫以西地區主要栽培粳性糜子。
三、糜子栽培區劃
1.東北春糜子區
包括黑竜江、吉林、遼寧(朝陽地區除外)三省及內蒙古興安盟和通遼市。糜子以春播為主,壟作栽培,主要為糯性品種,散穗型居多,籽粒較小,以黃、黑粒色為主。
2.北方春糜子區
包括內蒙古大興安嶺以西大部、遼寧朝陽市、河北承德和張傢口市、北京延慶縣、山西晉西北地區、陝西北部長城沿綫各縣、寧夏????池和同心縣及引黃灌區、甘肅河西走廊。糜子以春播為主。由東嚮西由糯性品種為主嚮以粳性品種為主過渡,類型復雜多樣。千粒重由東嚮西逐漸增大,籽粒以黃、白、紅色為主。
3.華北夏糜子區
包括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大部、山東及安徽和江蘇的部分地區。糜子以夏播為主,條播平作,以糯性品種為主,側穗型品種居多,中小粒,以黃、白粒色為主。
4.黃土高原春、夏糜子區
包括河北西部少數縣、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陝西中部、甘肅中部及甘南自治州、寧夏南部及青海東部地區。本區西北部以春播糜子為主,東南部以夏播糜子為主。由東嚮西是由糯性品種為主嚮粳性品種為主過渡,側穗型品種居多,千粒重較高,籽粒以黃、紅色為主。
5.西北春、夏糜子區
包括新疆全區及甘肅西北部酒泉地區。糜子有春播也有夏播,但面積較小。
6.青藏高原春糜子區
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中西部及四川西部,是我國最大的高原區。糜子屬零星栽培,一般為春播,少數地方為秋、鼕播,品種為粳性,散穗型,籽粒小,單産較低。
7.南方秋、鼕糜子區
包括淮河、秦嶺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各省區。糜子零星分佈於各省山地和丘陵地帶,一般多在頭年秋、鼕季播種,次年春季收穫,品種多為糯性、側穗型。 |
|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屬禾本科黍屬(Panicum miliaceum),又稱黍、稷、禾祭 和糜。 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幹旱半幹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我國主要製米作物之一。
糜子有軟糜子與硬糜子之分。軟糜子碾下的米稱軟米,著名的陝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軟米壓成面即可做糕,在陝北做炸糕、棗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稱之為黃米,或小米。
糜子蛋白質含量12%左右,最高可達14%以上;澱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糯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很低,優質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澱粉。粳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一般為澱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脂肪含量3.6%,此外還含有β—鬍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B6、B1、B2等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鈣、鎂、磷及鐵、鋅、銅等礦物質元素。
糜子是一年生草本第二禾𠔌類作物,全株由根、莖、葉、花序、穎果(種子)等幾部分構成。現代研究認為,糜子包括黍子和稷子,糯性為黍,粳性為稷,黍、稷類型與籽粒中直鏈澱粉含量有關,種子的粳、糯性與植株形態和穗分枝沒有直接關係。1987年出版的《辭海》中描述:“圓錐花序較密,主軸彎生,穗的分枝嚮一側傾斜的為黍型(P. miliaceum var. contractum)即黍子;圓錐花序密,主軸直立,穗分枝密集直立的為黍稷型(P. miliaceum var. compactrm)即糜子;圓錐花序較梳,主軸直立,穗分枝嚮四面散開的為稷型(P. miliaceum var. effusum)即稷”。這種按花序和穗軸形態進行分類的方法,將糜子分為黍型(黍子)、黍稷型(糜子)、稷型(稷)的方法是錯誤的。 |
|
“延安糜子米”是一種深加工産品,粳性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會在處理過程中變得很低。其食用方法可與大米相同,也可用開水、涼水泡食(米湯是清的)。如果和緑豆以2:3的比搭配熬湯,則屬中醫學中的傳統藥膳,適於肥胖癥、糖尿病、心血管病、近視、高血脂、腳氣病例、多發性神經炎、結核病、甲亢等消耗性疾病、口角炎、唇炎、舌炎、瞼緣炎、陰囊炎、溢脂性皮炎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預防和食療作用。
成吉思汗統一大漠時吃的就是這種攜帶方便的幹糧,使得將士們不生疾病,個個身壯如牛。無獨有偶,延安市寶塔區柳林林場的雒老回憶說,毛主席當年在延安吃到這種糜子米時曾認真的說,這種糜子米就是加工起來費點功夫,很適合我們的戰士……
它富含蛋白質:17.6%——19.7%。且除賴氨酸以外的其它氨基酸,之間的比和人體蛋白的構成比非常相似,極易吸收。如果能與豆類食品搭配實用(協調其賴氨酸的不足),能大大提高其生物價;一般多見於和緑豆、紅小豆、豇豆搭配熬粥,或與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食品(如豆腐、豆芽)搭配食用。
由於其相對其他主糧富含VB1、VB2、VE,因此它非常適宜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兒童少年作為主糧和其他食物搭配食用。
食療在中國醫學史上也頗有淵源。
延安糜子米圖片糜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中草藥之一,《內經》、《本草綱目》等書中都有記述。據《名醫別錄》記載:稷米“入脾、胃經”,功能“和中益氣、涼血解暑”。煮熟和研末食,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癥。黍米“入脾、胃、大腸、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癥。
《食經》、《千金食治》、《食療本草》、《食醫心鑒》、《飲膳正要》等著作中都對有機食物進行了辯證的論述,認為“食醫同源”、“醫膳同功”。
《黃帝內經·素問篇》提出 “五穀為養、五果為腹、五畜為助、五菜為充”,正如《神農本草》所總結的,養生之食物首推𠔌類。
為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中國營養學會於1998年通過了《我國的膳食指南》,第一類食物中仍以𠔌為首,且粟米粥能“養腎益氣、治胃熱、消渴、利小便”。
《黃帝內經》又認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願我們日常飲食多註意膳食,防患於未然,身體健康!
糜子常用食療與驗方有:
(1)氣滯食積方 肉食成積,胸滿面赤不能食,飲黃米泔水。
(2)胃寒、泄瀉方 脾胃虛寒、泄瀉及肺結核低熱、盜汗,黃米煮粥,常食。
(3)妊娠流黃水方 黃米、黃芪各30g,水煎,分3次服;黃米煮粥,常食。
(4)食苦瓠毒 煮汁飲之即止。
(5)治人、六畜,天行時氣豌豆瘡方 濃煮的黍穰汁洗之。
(6)中老年人陽氣不足,氣血兩虧,體虛消瘦,腰膝酸軟,畏寒等癥 羊肉250g,河西米[稷(糜)米]400g,蔥、????適量。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熬湯,下河西米、蔥、????同煮。任意食。以秋鼕服食為宜。
(7)黃酒核桃泥湯 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習慣性便秘等癥:核桃仁5 個,白糖50g,黃酒(糜子為原料)50ml。前2味放入瓷碗中搗成泥狀,入鍋中,加黃酒,小火煎煮10分鐘,每日服2次。
(8)黨參黃米茶 黨參15~30g,炒米30g。2味入鍋內,加水4碗煎至1碗半,代茶飲,隔日服1次。適用於脾陽虛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泄,或完𠔌不化,腸鳴腰痛,婦女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沉遲者。 |
|
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積約550∽600萬hm2,栽培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烏剋蘭和中國,印度、伊朗、蒙古等國也有栽培。我國糜子主産區集中在我國長城沿綫地區,常年種植面積約100萬hm2,居世界第2位。 糜子有粳糯之分。我國包頭、東勝、榆林、延安一綫(東經110°)以東地區,主要栽培糯性糜子,嚮東延伸粳性糜子種植的數量越少;該綫以西地區主要栽培粳性糜子。 |
|
1.東北春糜子區
包括黑竜江、吉林、遼寧(朝陽地區除外)三省及內蒙古興安盟和通遼市。糜子以春播為主,壟作栽培,主要為糯性品種,散穗型居多,籽粒較小,以黃、黑粒色為主。
2.北方春糜子區
包括內蒙古大興安嶺以西大部、遼寧朝陽市、河北承德和張傢口市、北京延慶縣、山西晉西北地區、陝西北部長城沿綫各縣、寧夏????池和同心縣及引黃灌區、甘肅河西走廊。糜子以春播為主。由東嚮西由糯性品種為主嚮以粳性品種為主過渡,類型復雜多樣。千粒重由東嚮西逐漸增大,籽粒以黃、白、紅色為主。
3.華北夏糜子區
包括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大部、山東及安徽和江蘇的部分地區。糜子以夏播為主,條播平作,以糯性品種為主,側穗型品種居多,中小粒,以黃、白粒色為主。
4.黃土高原春、夏糜子區
包括河北西部少數縣、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陝西中部、甘肅中部及甘南自治州、寧夏南部及青海東部地區。本區西北部以春播糜子為主,東南部以夏播糜子為主。由東嚮西是由糯性品種為主嚮粳性品種為主過渡,側穗型品種居多,千粒重較高,籽粒以黃、紅色為主。
5.西北春、夏糜子區
包括新疆全區及甘肅西北部酒泉地區。糜子有春播也有夏播,但面積較小。
6.青藏高原春糜子區
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中西部及四川西部,是我國最大的高原區。糜子屬零星栽培,一般為春播,少數地方為秋、鼕播,品種為粳性,散穗型,籽粒小,單産較低。
7.南方秋、鼕糜子區
包括淮河、秦嶺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各省區。糜子零星分佈於各省山地和丘陵地帶,一般多在頭年秋、鼕季播種,次年春季收穫,品種多為糯性、側穗型。 |
|
糜子及糜子面可以製作多種小吃,風味各異、形色具佳、營養合理、食用方便,製作歷史悠久。例如茶湯、驢打滾、炸糕、棗糕、浸糕、年糕、連毛糕、糕斜兒、清真酥香糖、湯糰、粽子、攤花、煎餅、窩窩、火燒、油饃、酸飯、糜子粉 、炒米、糜面杏仁茶等。 |
|
糜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