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粟裕 生平介绍
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竜鄉(今坪村鎮)楓木樹腳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開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進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常德)附小學習。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師,與騰代遠係同學。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省立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他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開始了戎馬生涯,贛南三整中任連黨代表。1928年1月,參加湘西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在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嚮前,多次受傷,左臂中彈成殘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嶺戰鬥中,粟裕趁敵人午後疲憊鬆懈之時發起攻擊,突破敵軍防綫。留下6人堅守山頂,僅帶3人追擊逃敵,俘虜一百多個敵人。戰後,粟裕得到朱德“敢死隊長”的美譽。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退敵人多次“圍剿”,堅持3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率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後。1938年6月17日,在韋崗伏擊敵人,擊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槍支20餘支,這次戰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闢了江南抗戰的新局面。6月中下旬 先遣支隊於6月21日撤銷。回到第二支隊,後任代司令員。8月―12月 指揮所部進行小丹陽戰鬥。組織指揮襲擊南京中華門、雨花臺以及坍橋伏擊、夜襲和尚橋、狸頭橋和祿口等戰鬥,神出鬼沒地打擊日本侵略軍。
1939年1月,1月6日 指揮水陽鎮伏擊戰,殲敵31人。8日 指揮橫山戰鬥,殲敵50餘名。12日 與第二支隊參謀長羅忠毅合編《實戰經驗錄》。延安於2月25日翻印出版。20日 率第二支隊一部長途奔襲蕪湖附近日軍險要據點官陡門,8分鐘解决戰鬥,擊斃日偽軍200餘人,俘敵57名,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4月10日 組織指揮狸頭橋戰鬥,斃傷日偽軍70餘名。7月 在狸頭橋歡迎來訪的國際友人史沫特萊。8月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任副指揮。陳毅任指揮。10月4日 指揮第二支隊第四團一部在滬寧綫上的伏擊戰,殲敵110餘名,炸毀火車一列。
11月11日 與陳毅一起命令張道庸(陶勇)、盧勝率第四團團部及第二營渡江北上,開闢江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22日 指揮所部擊潰偷襲江南指揮部駐地水西村的日軍。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衆我寡,但陳毅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采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滅國民黨軍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支彈藥。黃橋决戰的勝利完成了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11月29日 指揮發起曹甸戰役,殲滅國民黨頑軍8000餘人。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2月18日 任討逆總指揮,指揮所部發起討伐叛國投敵的李長江部,攻剋泰州城,俘虜李長江部叛軍5000餘人,並爭取兩個支隊反正。3月上旬 率第一師指揮機關到達海安、東臺以東地區,在以三倉河為中心的沿海灘塗地帶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以積極的軍事行動粉碎了日偽軍摧毀新四軍首腦機關和圍殲第一師主力的陰謀。4月10日 在海安角斜舊場召開第一師直屬隊幹部會議上,作《由正規戰轉變為遊擊戰的一些問題》的報告,提出工作重心由城鎮轉入農村,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同時,開闢海上交通,組建海防部隊。4月中旬 發動對日偽軍據點的攻勢作戰,首創生俘日軍的記錄。6月中旬 指揮反“掃蕩”作戰,以先發製人的行動襲擊敵人,在戰略上策應保衛????城部隊作戰。7月中旬―8月初 指揮蘇中軍區主力對日偽軍發動凌厲攻勢,並以“圍魏救趙”的戰法突襲日軍南浦旅團部駐地泰州,迫使日偽軍轉兵南下,再次粉碎日偽軍圍殲新四軍首腦機關的陰謀。8月13日 指揮蘇中軍民反擊日偽軍報復性的“掃蕩”,連續作戰42晝夜、130餘次,殲敵1300餘人。8月中旬起 領導和指揮持續8個月的要點爭奪戰,“七保三倉”,“五保豐利”,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根據地基本區。同時,發動“十團大戰”,嚮蘇中各地日偽軍薄弱據點廣泛出擊。12月26日 與楚青在黃海之濱石傢莊(今如東縣石莊)結婚。
1942年1月中旬 率第一師指揮機關轉移到蘇中第四分區,具體指導第四分區的反“掃蕩”鬥爭。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5月 抗日軍政大學蘇中大隊改稱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長。6月3日 指導第一師第七團進行斜橋伏擊戰,殲滅日軍70餘人、偽軍140餘人,繳獲平射炮1門。6月5日 嚮新四軍首長建議,乘日軍發動浙贛路戰役、國民黨軍隊嚮南潰退之機,新四軍主力嚮蘇浙皖邊區發展。6月中旬 率領一個精幹的指揮班子留在“清剿”區內,具體指導反對日偽軍第一次“清剿”的鬥爭。9月25日 指揮第一師第三旅一個團進行謝傢渡戰鬥,殲滅日軍南浦旅團第五十二大隊大隊長保田以下110餘人。
1943年2月中旬 為配合????阜區反“掃蕩”鬥爭,指揮蘇中部隊展開攻勢作戰。7月1日 組織領導蘇中軍民進行對日偽軍“清鄉”封鎖墻的大破襲戰,燒毀竹籬笆150公裏。
1944年1、2月間 發起春季攻勢作戰,解放國士近3000平方公裏、村鎮150多處,爭取偽軍1000餘人反正。3月,在他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當粟裕率領衹有數千人的部隊在蘇北車橋殲日偽軍逾千的捷報傳到延安窯洞,慧眼識將纔的毛澤東當場說了一句極有預言性的話:"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6月26日 發起南坎戰役。在以南坎戰鬥為中心的一係列作戰中,主力兵團、地方兵團和民兵共拔除日偽據點七八十處。9月21日一10月31日 組織指揮討陳戰役,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陳泰運部,並打擊來援偽軍,殲滅陳泰運部及偽軍2300餘人。
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8月11日 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令,下令蘇浙軍區所屬部隊實行總反攻,命令蘇浙地區日偽軍和一切偽組織投降、反正。
8月12日 新四軍軍部電令蘇浙軍區部隊立即行動,控製京滬杭要道,並占領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為南京特別市市長。
抗戰勝利後,8月19日 發出緻各縱隊各分區並報新四軍軍部的電報,作出反攻作戰部署。到9月中旬,接連解放縣城11座、重要集鎮100餘處及廣大鄉村,蘇浙解放區面積擴大到10.87平方公裏,人口增加到400餘萬。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代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綫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準備了內綫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中央采納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綫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綫作戰。7月起,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一個半月七戰七捷,極大鼓舞瞭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蘇中戰役的捷報傳到延安,毛澤東極為興奮,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發給戰略區首長,介紹這一"造成輝煌成果"的經驗:"每戰集中絶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故戰無不勝,土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註意。"毛澤東將粟裕的經驗推廣到全軍學習。
粟裕與陳毅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在戰略上仍處於內綫的條件下,先後與陳毅指揮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1947年8月,陳毅在將欲圍殲整編74師的佈置發中央後,收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來電:"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立斷,立付施行,我們不遙製。"並最終精彩的完成了痛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壯舉。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迫使敵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綫嚮外綫、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於1948年1月、4月提出3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建議,為中共中央采納。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莊,從不出門迎接黨內同志的毛澤東,竟大步走出門外,與粟裕長時間握手,並意味深長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擔任紅12軍64 師師長,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先擒張琿瓚,後打譚道源。撫今追昔,兩人都很激動。毛澤東說:"你們打了那麽多漂亮的大勝仗,我們很高興啊!這次要好好聽聽你的意見哩。"
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改變了原來馬上渡江的計劃,聽取了粟裕的意見,就有了後來扭轉中原戰局的豫東戰役,孟良崮戰役之後一周年,氣吞山河的毛澤東在西柏坡嚮粟裕面授中原大戰機宜時問粟裕:"去年,也是在這個宜人的5月,你們在山東打了一仗......""在孟良崮。"粟裕回答。"戰果如何?""全殲74師,擊斃敵酋張靈甫。"毛澤東含笑鼓掌:"你們那樣果敢、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粟裕脫口而出:"蔣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銳之師遭此慘敗,實在沒想到。" 毛澤東:"還有一個人呢?" 粟裕,"陳誠?"毛澤東:"不足挂齒。" 粟裕:"何應欽?"毛澤東:"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澤東:"離題千裏了。"粟裕:"那麽是誰呢?"毛澤東:"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在城南莊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突然提出要調離陳毅去中野任副司令,任命粟裕為華野司令兼政委,但這個消息讓粟裕感到很意外,當即再三要求陳毅同志仍回華野,在粟裕的堅持下,毛澤東同意陳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華野職務,由粟裕任華野代司令、代政委。
1948年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在豫東戰役中毛澤東復電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並指出:"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並無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必請示。"
此戰後,毛澤東說:"解放戰爭好象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取得了大規模攻城打援作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打亂了國民黨軍防禦體係,為爾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9月24日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原、華東野戰軍並肩作戰,於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1月8日與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聯名提出將南綫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采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綫的戰略决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戰役中,作為中共淮海前綫總前委成員,直接指揮了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以其傑出的軍事傢的戰略眼光和膽識,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淮海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餘人。現在一般的軍史研究者都認為淮海戰役的實質進程是由粟裕推動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在上海檢閱部隊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富有戰略遠見,善於關照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繫,適時嚮上級提供意見,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纍了作為大兵團參謀的豐富經驗。
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傢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鏟土的,他起身時,拉上了朱德,又邁過許多人,拉過粟裕,三人和賀竜一起上前為紀念碑鏟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會上,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匯報瞭解放臺灣的各項準備工作。粟裕請求由中央軍委直接組織指揮臺灣戰役,毛澤東則决定這一戰役仍由粟裕指揮。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直接點將要粟裕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兼政委,肖勁光為副司令。但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後在青島等地療養,12月赴蘇聯療養。1951年9月回國。
1955年10月,粟裕在全軍射擊運動會上講話在總參工作期間,參與朝鮮戰爭指導, 提出很多重要建議.提出完整的軍隊建設計劃,實現新中國第一代國防體係建設。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年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倡學習軍事辯證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要在軍事領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現代戰爭提出的新問題。是軍事科學研究實踐的一位開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在周恩來領導下,分管鐵道、交通、郵電、港口建設和造船統籌。
1982年2月21日任中央黨史編審委員會委員。第1-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第1、2屆代表,第3-5屆常委,第5屆副委員長。中共第7屆候補中央委員,第8-11屆中央委員,12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84年 2月5日16時33分病逝於北京,享年77歲。他逝世後,中共中央在訃告中說他“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這樣的評價在開國將帥中是絶無僅有的。
夫人楚青寫詩一首,以寄托和粟裕共同戰鬥、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詩如下:
遣 懷
時晴時雨正清明,萬裏送君伴君行。
寬慰似見忠魂笑,遣懷珍惜戰友情。
唯思躍馬揮鞭日,但憶疆場捷報頻。
東南此刻花似錦,堪慰英靈一片心。
粟裕將軍在逝世前五年,曾寫詩一首。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此詩在他逝世後十年,他在1958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與迫害得到中央軍委的平反後,纔正式發表在《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上。這也是他對自己輝煌軍事生涯以及一個高尚的職業軍人人生的一個總結。詩如下:
抒 懷
半世生涯戎馬間, 一生係得幾危安。
沙場百戰談笑過, 際遇數番歷辛艱。
鬆蒼敢嚮雲爭立, 草勁何懼疾風寒。
生死沉浮尋常事, 樂將宏願付青山。 |
|
粟裕 著作
粟裕主要著有:
1.《實戰經驗錄》,粟裕與羅忠毅合編,1939年2月25日延安翻印了這本小册子。
2.《激流歸大海——回憶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作者:粟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千萬裏轉戰》,作者:粟裕。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4.《粟裕戰爭回憶錄》,作者:粟裕。記錄整理:楚青。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995年8月重印。2005年1月由知識産權出版社按需出版,增加了大環境下當時未能出版的第二十章《粟裕談淮海戰役》(該文獻20,000字)。
5、《粟裕軍事文集》,作者:粟裕,主編:孫剋驥,《粟裕軍事文集》編輯組編,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6、《粟裕論蘇中抗戰》,作者:粟裕,《粟裕軍事文集》編輯組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粟裕文選》(三捲本,181.2萬字),作者:粟裕,《粟裕文選》編輯組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他戎馬一生,身經數百戰,屢立戰功,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思想與高超的指揮才能。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為發展我國的軍事科學,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
粟裕鬥膽直陳 Su Yu ventured bluntly |
粟裕斗胆直陈
1948年4月鑒於外綫戰場形勢,毛澤東在城南莊及時召開了重要的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除周恩來、任弼時外,還有朱德、陳毅、聶榮臻、李先念、張際春等同志,大傢在一起共商軍情大事。
4月28日,中央的軍事會議開了10天後,突然接到了粟裕從華東發來的一封電報,要求中央軍委重新考慮三個月前電令他率一、四、六三個縱隊渡江南進的指示,建議三個縱隊暫不過江,留在中原打一場大仗。
面對這樣一封"抗命"來電,毛澤東感到很震驚,因為這封大膽的來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否定了黨中央和毛澤東關於組建解放軍第一野戰兵團渡江南進的命令。
毛澤東立刻重新召集了周恩來、任弼時、朱德、陳毅、聶榮臻等人一起商討此事。
在房間裏,毛澤東大口大口地吸着煙,擡眼問陳毅:"陳老總,你是怎樣看這個問題呀?"
陳毅不加思索地說:"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記錄,計謀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我們黨能有這樣的人才,百把個就差不多了……"
"我是說他的這封電報!"毛澤東對在座的人強調說,"三個月前,中央决定將華東野戰軍的一、四、六三個縱隊調去黃河以北的濮陽地區休整,編成一個兵團,由粟裕擔任司令員兼政委,渡江南進,開闢東南各省,繼續發展戰略進攻,吸引國民黨軍隊回師江南,以便減輕劉鄧大軍在中原的壓力,可粟裕他來電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們都怎麽認識呀?"
周恩來對粟裕的來電也深感震動,但他此時卻沉住氣冷靜地說:"主席,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見是請粟裕立刻來河北,嚮主席當面匯報,講清他的想法為好。"
朱德也說:"可以叫他來一趟嘛!"
"那好!"毛澤東當機立斷,"立刻發電報,今日是4月28日,請粟裕務必於5月5日以前趕到這裏,嚮中央軍委當面匯報。"
5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書記處的五大書記正在花山村的一間房子裏開會,聽見外面有人和警衛人員打招呼,毛澤東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驚喜地對大傢說:"粟裕來了!"
在大傢起身的同時,毛澤東已經邁開大步,跨過炭盆、迎到門外去了。
快步走出院子去迎接下面來的將領,這在毛澤東還是第一次。
兩人一見面,毛澤東首先發話說:"粟裕,我們在等你!"
粟裕立正敬禮,激動地說:"主席,我嚮你負荊請罪來了!不知我的電報是否幹擾了中央的决心?"
毛澤東笑容滿面地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罪之有你提意見,又不是駡娘,我毛澤東雖算不上大肚彌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條意見還是沒問題的!走,進屋去細細談麽!"毛澤東說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讓粟裕進屋去的手勢。
站在院中的李銀橋嚮閻長林使了一個眼色,兩個人湊到一起,李銀橋說:"這回,老頭子又碰上一個'陳賡'……"
"嗯--"閻長林搖搖頭說,"陳賡在小河村是單刀直入,這粟裕人稱'小諸葛',是陳老總的左右手;你別看他個子不高,可是陳老總身邊的第一員戰將,他纔不會像陳賡那樣挨老頭的拍唬呢!"
這時,粟裕已經同毛澤東等人進屋坐下來,毛澤東說:"中央的决心如果是正確的,你粟裕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是幹擾不了的;我們之所以重視你的建議,就是認為你的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你現在可以詳細談談你的理由。"
粟裕側目看一看周恩來和朱德,見兩個人都對他點點頭,鼓勵他開誠布公地講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來了勇氣。
粟裕認為,華野渡江南下,自然會給敵人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和牽製,但卻未必能夠達到吸引蔣介石部隊南回的目的。相反,十萬大軍過江,勢必會削弱解放軍在中原戰場上的力量,增加解放軍在中原戰場打殲滅戰的睏難,使解放軍難以在短期內改變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難以打掉敵人的優勢,也難以在短期內進一步改善中原的戰局。粟裕之所以提出暫不過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幾個大仗。粟裕盡量殲敵於長江以北的建議,主要是基於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的……
粟裕口若懸河、滔滔不絶地講着。他說得很激昂,講話內容嚴謹、邏輯性強,簡潔而明了。
粟裕說完了,室內依然靜靜的,衹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紅光。粟裕看看毛澤東,見毛澤東稍側着身、仰着臉斜視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遊移不定,夾在手中的煙頭上留着長長的一截稍觸即斷的煙灰……
粟裕心緒不安地等候着毛澤東說話,等候着毛澤東對自己的見解做出評判。
好像是過了很長的時間,其實時間並不長--毛澤東轉身看一看門外即將西沉的紅日,終於站起身來發話說:"今天就談到這裏吧!"
毛澤東並沒有表態。粟裕也衹好站起身來,眼睛望着毛澤東,希望能聽到毛澤東再講幾句話。
毛澤東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斷地繼續說:"粟裕,今晚我請你吃辣子雞,明天接着說。"
粟裕不好再期冀什麽,衹得離開了毛澤東,在聶榮臻和葉子竜的陪同下,去房前的食堂吃辣子雞了。
當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飯飽之後,聶榮臻受毛澤東的委托,為粟裕安排了由晉察冀文藝劇社演出的專場晚會;江青和韓桂馨帶着李訥都去看了,粟裕也幹脆放下心來,坐在那裏心曠神怡地看起了文藝節目。
這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書記的中心議題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發言。
經過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中央不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議,同時認為,要在黃淮地區排開戰場、打一場大的戰役,粟裕是指揮這場戰役的最好人選。
中央决定,調華東野戰軍的陳毅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由粟裕接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
得到消息,李銀橋懷着欽佩的心情悄悄對閻長林說:"看不出來,粟裕還真是大將之才呢!"
閻長林也說:“老頭子用人,準沒錯!不像蔣介石,淨用些窩囊廢!” |
曾是率軍赴朝的人選 DPRK is the candidate who led his army |
衆所周知,抗美援朝的首任志願軍司令是彭德懷,然而你可知道粟裕、林彪也曾是司令的人選?為何最終選擇了彭德懷,這其中還有一個麯折的故事。
1950 年夏,朝鮮內戰局勢因美國的出兵幹預而趨於復雜化。戰火開始嚮中國邊界蔓延。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鄰國的危難,挺身而出,不畏強敵,毅然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人民解放軍衆多璀璨耀眼的戰將中,誰能夠承擔起赴朝抗美這一重任呢?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進行了精心挑選、全面思量,毛澤東點了粟裕的將。在朝鮮內戰爆發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冷靜地分析了朝鮮戰局,認為美國可能進一步擴大戰爭,有攻擊中國東北的可能,中國人民不能不有所防範、預作必要的準備。
首選粟裕
7月7日和10日,周恩來總理先後兩次召開保衛國防問題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我國國防問題,决定組成東北邊防軍,擔負保衛中國東北邊防,並準備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的任務,同時任命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肖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後來毛澤東又派陳毅嚮粟裕傳達,明確要粟裕擔負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
粟裕能徵善戰,在解放戰爭中,組織指揮了一係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經略中原,馳騁華東,運籌大兵團作戰得心應手,一個戰役幾萬人、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地消滅敵人,令人嘆為觀止。無怪乎毛澤東點了粟裕的將。
可這時,粟裕身體狀況很不好,但仍在堅持工作。當年指揮水南戰役時,他被敵人一發炮彈擊倒,雖然經搶救脫險,但有3塊彈片一直留在他的頭顱內,此後常常頭痛頭暈難忍(在粟裕去世後纔發現)。當得知毛主席親自點將,他深感這是黨中央、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義不容辭,立即着手進行擔負抗美援朝作戰任務的準備,要華東軍區司令部選配指揮部的參謀、通信班子,要華東空軍調查研究侵朝美軍空軍的飛機數量和作戰能力,並嚮中央軍委建議增調三野9兵團參戰。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頭疼眼暈得非常厲害,不僅難以堅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衹能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綫上。他不得不嚮毛主席報告病情。後經中央軍委批準,他專門到青島療養。半個月後,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島的羅瑞卿帶信給毛主席,再次報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毛澤東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復信:“粟裕同志: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係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愈。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問好!”後來,中央經與蘇聯協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繼續治療。可是,他在那裏治療數月後,仍沒有完全解除頭疼的痛苦。
由於身體原因,粟裕最終也沒能到東北邊防軍的領導崗位上赴任。7月23日,中央軍委决定東北邊防軍歸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指揮。8月26日,周恩來在北京主持召開的東北邊防軍準備會議上,說明了等正式開戰時再派出高一級的指揮員。 |
|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國大將軍銜,位居十大將之首。此後幾十年中,他的軍銜問題,成為大傢關心和議論的焦點。不少人認為,他應該評上元帥,還有人說,他曾為授銜一事鬧過意見,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事實究竟如何呢?幾十年來,有關粟裕授銜的問題,我接觸了各方面的同志,聽到了不少信息。多數同志出於好意,認為粟裕戰功很大,消滅的敵人很多,中國革命戰爭勝利進程的加快同他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評他大將是低了,應該評他元帥。不光黨內、軍內不少同志持這種看法,連黨外的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也有同感,都為他沒授上元帥而感到惋惜。甚至有的還埋怨到毛澤東那裏。也有人冤枉他,竟說他沒授上元帥後,不滿意,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他哭了。粟裕授銜事實真相究竟如何?作為當時在他身邊工作的工作人員,我有必要將瞭解的情況作一介紹。
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是粟裕高風亮節,自己不要,把元帥讓了
資歷、威望、戰功,是當時授元帥、將軍的主要依據。中央政治局考慮元帥、大將軍銜,上將至少將的軍銜,由中央軍委考慮。上將至少將的授銜問題,軍委確定了一個授銜原則,其中規定:正兵團級,原則上評上將,個別的可評中將和大將;副兵團級,原則上評中將,有少數可評上將,個別的可評少將。粟裕的行政級當時是大軍區正職,比正兵團高兩級,同野戰軍司令員一樣。因此,他的軍銜問題自然不能放在正兵團這一級考慮,而應放在大將、元帥這一級別予以考慮。
粟裕是戰功赫赫的軍事傢、戰略傢。他在人民戰爭的大舞臺上演出了許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的活劇,如:他指揮的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上海戰役以及他參與指揮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這些活劇的生動體現。把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的許多高級將領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說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步,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粟裕發起的攻勢而逃脫被殲滅的命運,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傾倒。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更是贊不絶口。
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同大傢想法一樣,是要給粟裕授元帥銜的。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討論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問題,毛、劉、周、朱等參加了會議。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纔、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衹是未到授銜時,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麽意思!”朱德笑了說:“肩上少一顆豆,臉上無光麽!同時當兵,誰也沒有少打,回到傢中老婆也要說哩!”劉少奇說:“要做思想工作,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這時候决不可以放鬆。”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麽!”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
2002年11月8日,我(本文作者菊開)陪《共和國大將粟裕》電視劇組總編導石徵光訪問了李銀橋同志,他和我們又談了毛澤東當時要給粟裕授元帥的一些情況。
從上述情況看,可以說明和澄清如下幾個問題:
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是粟裕高風亮節,自己不要,把元帥讓了。
粟裕對軍銜是這樣一種態度,根本不存在對軍銜不滿意、毛澤東找他談話、把他批哭的問題。這裏我舉一個例子:我得悉黨外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說粟裕應該評元帥的消息後,作為一個喜訊當面報告他,並把材料指給他看,以為他會高興的,哪知他臉一沉,脫口而出:“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麽元帥呢?我衹嫌高,不嫌低。”然後他又進一步嚮我嚴肅指出,“這都是低級趣味,今後不要議論這方面的問題了,沒有什麽意思。”
粟裕震大將
粟裕辭帥後,羅榮桓元帥也提出辭帥,被主席否定。在正式公佈軍銜之前,消息已在將軍們中傳播,徐海東大將馬上提出自己軍銜太高,周總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當得知粟裕辭帥為將後,許光達大將也要求辭掉大將軍銜。後來直爽的許世友上將找到總理,要求自己當大將,總理說:"粟裕也是大將呀!"許將軍就不再說話了。所以,後來人們說:"粟裕震大將"。 |
在受到錯誤批判後的歲月 In the years after criticism by the error |
1958年,劉伯承、葉劍英、粟裕、蕭剋等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均遭到了錯誤批評!
會議強加給粟裕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主要根據:一是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二是說粟裕“嚮黨要權”、'嚮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限”;三是說粟裕“告洋狀”。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也盡可能地做了實事求是的說明。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說:“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會議上,彭德懷、聶榮臻、黃剋誠(大將)、譚政(大將)等都猛烈批評粟裕,林彪、羅榮桓也沒有能夠主持公道。
當粟裕解釋自己從不爭權,堅持華野司令員由陳毅兼任時,彭德懷馬上說:“這正說明你陰險!”聶榮臻說:“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産階級個人主義,這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林彪為了使彭德懷得罪所有遭批鬥的同志,甚至說:“這次會議,我們要緊密團结在彭老總身邊!”使得大會氣氛完全被彭德懷的衝動情緒感染,粟裕錯誤被無限放大,幾乎成了一無是處。在會議上,面對巨大的壓力,粟裕被迫一次次的承認烏有的批評,一次次認錯。
當然,也有的將軍,尤其是一些上將,中將,很多人為粟裕辯白:“我在粟總長手下打了這麽多年仗,我怎麽就沒看出來粟總有野心?!”也有人直接說:“軍委的意見我不能理解!”甚至同遭批評的葉劍英元帥也說:“粟裕怎麽會是資産階級個人主義,我看最多是有些驕傲罷了。”毛澤東曾嚮被自己封為終身海軍司令的肖勁光(大將)徵詢對粟裕的看法。肖不猶豫的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主席點頭表示贊同。
此後,其實並不想完全整倒粟裕的毛主席講了句公道話:“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後來,在周恩來,陳毅,葉劍英等軍委成員的努力下,批鬥粟裕最終沒有成為敵我矛盾。
不過,粟裕並沒有因此得到解脫。軍委擴大會議雖然於7月2日結束了,仍有人繼續在中央領導中施加影響,把粟裕誣為“裏通外國”。這就使毛澤東對粟裕産生了嚴重的不信任。(主席後來說過:“衹要不是裏通外國,錯誤就還可以輓救。”)不久後,毛澤東甚至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把粟裕作為軍內的“壞人”點了名。結果,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决定,並决定將他的“錯誤”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
9月,粟裕嚮黃剋誠交接了總長。總理會後馬上找到粟裕:“我不管你幹什麽,任何人讓你粟裕離開北京都必須經過我的同意!”這樣,粟裕就留在了軍委,沒有遭到一些同志進一步的排擠,實際上後來的文革,粟裕也是被周總理保護而沒有太大衝擊的。此後,粟裕被派到軍事科學院給葉劍英當副手。
錯誤批評後的日子
粟裕被錯誤批判和撤職一年後,彭德懷、黃剋誠等就在廬山會議上被打成了“反黨集團”,粟裕也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時,劉少奇勸粟裕把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一事提出來。粟裕卻明確表示:“我不願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我絶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多麽光明磊落的大將軍呀!不知道彭老總知道後會怎麽想,是不是心裏會有愧意。
1960年1月,粟裕應邀參加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講話時還特地轉過臉來朝着粟裕說:“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懷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對此,粟裕十分興奮,認為這等於毛澤東代表中央給自己平了反。然而,中共中央此後卻並未就此發出任何指示和作出决定,因為有的元帥對粟裕仍舊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
1965年,繼粟裕和黃剋誠之後,又一位總長羅瑞卿(大將)受到錯誤批評,政治能力已經很出衆了的羅大將軍跳樓重傷,“將軍百戰身名裂”到“將軍一跳身名裂”的痛苦,證明總長實在不好當。
1966 年,文革開始後,周總理提名粟裕主持國防工業,但粟裕1970年就被江青等人排擠出來。後來周總理又提名粟裕主持交通,港口工作,終於使粟裕保全於文革。 1972年,周總理身邊的各部領導都害怕江青等,不敢嚮總理匯報工作,惟獨粟裕毫不顧及,每月都嚮總理匯報工作。總理曾經在公開場合說:“你們都應該嚮粟裕同志學習!”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文革期間會議,會見外賓的電影資料,都可以看到粟裕坐在總理身邊。
1972年,在陳毅追悼會上,毛澤東曾握着粟的手說:“井岡山時期的戰友不多了。”粟裕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是毛主席給粟裕的一點安慰。
周恩來力保粟裕
粟裕沒有被打倒,是因為毛澤東的一句話,也因為周恩來保他、用他……要說清楚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就有必要說一說他為什麽沒有在運動中被打倒。
1958年軍隊發生了一次反對教條主義的運動,粟裕被莫須有的罪名撤掉了總參謀長的職務。此後,他被調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這實際上是個閑職,也就是沒有了在軍事第一綫的工作的權力。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來他不過是一隻“死老虎”了,鬥爭的鋒芒主要不是針對他了。這時候有人想到了他。
那天他突然接到電話,說周恩來找他談話,他心裏惴惴不安。總理見到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毛主席說,粟裕有戰功!你一時還是打不倒的。”
周恩來要他到國防工辦去當軍管小組組長,支撐當時已是很睏難的國防工業。接着他又擔任了國務院業務組的成員。也正是最高統帥的話,纔有了他在“文革”中忍辱負重的特殊經歷。
但是,林彪、江青的黑名單上,卻列上了粟裕的名字。在軍事科學院,有造反派扯起了“打倒葉(劍英)粟(裕)王(樹聲)”的旗幟。在京西賓館,有人成立了他的專案組,開始查他的所謂“特嫌”的問題……到了1967年,“中央文革”大反所謂“二月逆流”,有人在國防工辦也喊出了打倒粟裕的口號,貼出了打倒粟裕的大標語,說他是“二月逆流”的成員。
這個時候,周恩來出面了。第二天在國防工辦的造反派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手裏舉着毛主席語錄,厲聲質問:“誰說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員,你站出來!”“誰說的,你站出來!”“誰說的,你站出來!”
周恩來連說三遍,沒有人敢站出來。粟裕這纔沒有被打倒。那個時候,國防工業係統的兩派鬥爭是很激烈的。“中央文革”支持一派,林彪一夥又支持另一派。兩派打得不可開交,經常弄得粟裕吃不好飯,睡不成覺。雖說毛澤東說過話,周恩來又力保他,但粟裕也沒有能在國防工辦待多長時間。
林彪也不能容他在國防工辦,很快就讓他的親信把權力奪了過去。這時,周恩來又找到粟裕,說:“你現在回不了部隊,就繼續留在國務院業務組吧,我這裏很需要人。”
粟裕看看總理消瘦的身體,說:“總理呀,我努力學着做吧。但請總理替我嚮主席報告,一旦打起仗來,我還是要上前綫。”
總理當然理解一個大將的心情,點頭答應了。粟裕一方面在國務院業務組工作,同時又兩度擔任中央軍委常委……戰爭年代,粟裕就是以審時度勢、深思熟慮著稱的。到了“文化大革命”,他更加謹言慎行。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反復思考的。這並非是他膽小怕事了,相反,這正是他的一種鬥爭藝術。
受命南下一語驚人
鄧小平東山再起,粟裕受命南下。回到北京,他嚮鄧小平、葉劍英作了詳細匯報。
鄧小平上臺以後,馬上着手對部隊的事情進行整頓。他和葉劍英在召開軍委擴大會議之前,派粟裕下部隊做調查。粟裕决定先去華東,這是很有用意的。此時,王洪文、張春橋已在軍隊竊取高位。而上海又是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很猖獗的地區。
他們先到了南京軍區駐皖部隊和安徽省軍區。那個時候,江青反革命集團所謂的“民兵指揮部”正是很熱鬧的時候。他碰到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怎麽樣對待這個十分尖銳敏感的問題。平時謹言慎行的他,也並不是總緘口不言,到了關鍵的時候,他還是會說出很與衆不同的話,會做出與衆不同的事情來。
會議室裏,坐了不少的軍政要員,他們是來參加全省地委書記會議的全體同志。他們自然想聽聽軍委來的老將軍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對“民兵指揮部”問題,當時就有不同的意見,不少部隊的同志看到了軍委的領導,就提出全國出現的“工人民兵指揮總部”和地方武裝部門誰指揮誰的問題。
這個時候,粟裕開口說話了。他的聲音並不很大,卻很有力量。“這個問題值得研究。記得50年代。我當總參謀長時,親耳聽毛主席說過:鑒於蘇聯貝利亞事件的教訓,一個國傢不能有兩個軍隊係統。現在既有人民武裝部,又有民兵指揮部,很值得研究。”
他說出這話的時候,全場沒有一點聲音。這幾句話真可謂振聾發聵。這是公開地否定“民兵指揮部”!
有人說粟裕是有矛又有盾———既引用了毛主席的話,誰也不好反對;又點出了貝利亞的名字,而貝利亞又是一個有野心,搞陰謀的人,這等於說,有人利用民兵問題在搞陰謀。
事後,果然有人將他的講話密報了“上海幫”,但他們對毛主席的話也無可奈何。這時,人們才理解了粟裕的鬥爭藝術。
一說到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好像老同志都是反對他們的。其實不然,當時也有個別老同志在這個問題上看不清楚。在一次會上,一個老同志慷慨發言,批評別的老同志:“你們對無産階級司令部的態度有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粟裕聽說以後,笑笑說:“沒有關係,他,我認識,我和他談一談。”
當天晚上,他把那個老同志叫了來,和他談了很久。事後那個老同志說,多虧了粟裕找我談了話,要不,我非在這個問題上跌跤不可。
粟裕回到北京,已經是6月初夏了。這次外出,他知道了不少情況。他給軍委寫了一份比較“堂皇”的書面報告。因為軍委成員中還有王洪文、張春橋呀!他獨自給葉劍英、鄧小平兩位軍委副主席作了口頭匯報。所謂口頭匯報,就是不能給別人聽的。內容自然是針對江青一夥的。
他說,現在他們(江青一夥)插手軍隊,搞第二武裝,在安徽、江蘇、山東等地搞“飛地”(即搞所謂農場、生産基地),要警惕他們搞“東南武裝割據”。他還告訴兩位老帥,那些人雖然想插手軍隊,但軍隊團以下是穩定的,他們的手也不是那麽容易插進來的。但是部隊確也有少數投機分子,跟“四人幫”很緊,還有一些同志是思想糊塗,以為“四人幫”就是正確路綫,跟着他們跑……
粟裕告訴鄧小平和葉劍英,有一些領導同志腦子不清醒,熱衷拉山頭搞派性,拉一些人,打一些人,搞得不好會把這一些人壓到“四人幫”那邊去。
在匯報過程中,鄧小平和葉劍英都聽得很認真,他們不時還問一些問題,而粟裕的回答令他們比較滿意。在不久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兩位軍委領導的講話中都引用了粟裕的一些觀點和材料…… |
|
粟裕 公正的结论
中央有關文件中開始提到粟裕受到錯誤批判的情況,是1987年9月11日。在這一天,由於主管編輯的宋時輪上將(曾任三野粟裕紀念碑十兵團司令)的提醒,中央軍委常務會議决定,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捲》人物分册“粟裕”條目中加上這樣一句:“1958年在所謂反教條主義中受到錯誤的批判”,公開指出了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對粟裕的“批評”是“錯誤”的。對此,當時任軍委常務副主席的楊尚昆讓人嚮粟裕夫人楚青轉達了這樣的話:“這件事我已費了很大的勁,衹能先辦成這樣了。”
給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後。這時,彭德懷,聶榮臻,黃剋誠,譚政都已去世,最後阻礙昭雪的力量終於消失。 1994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曾任三野參謀長,55年中將,88年授為上將),聯名發表了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時在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和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刊登。文章除了對粟裕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外,特別明確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這篇文章經由南京軍區和總政治部先後草擬,總政治部、中央軍委、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修改審定,最後由江澤民總書記審閱發出。這個代表中央軍委為粟裕正式、公開的平反,雖然來得太遲,但終於還歷史以本來面目,還粟裕以清白高潔,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靈,也實現了許多幹部群衆多年的心願。這一長達36年的歷史公案,至此總算有了一個公正的了結。 |
粟裕指揮的主要戰役 Su Yu, the main battle command |
戰役名稱 指揮員 我方與敵方兵力對比 殲敵數量
黃橋戰役 粟裕 7千:1.5萬餘人,殲敵1.1萬餘人
蘇中戰役 粟裕 3萬餘人:12萬, 殲敵53700人
魯南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3530人
萊蕪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56800人
孟良崮戰役 粟裕 16萬:約45萬人 殲敵32680人以上
豫東戰役 粟裕 不詳 殲敵93970人
濟南戰役 粟裕 14萬:10萬多人 殲敵10.4萬人
淮海戰役 粟裕、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譚震林 60萬:80萬 殲敵555570人
渡江戰役 粟裕 60萬人:45萬人 殲敵30餘萬人
軍事天才粟裕解放戰爭創造的奇跡
解放戰爭國民黨軍全面進攻階段,用於華東戰場的兵力為25個整編師68個旅,占其進攻總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點進攻時,用於山東戰場的兵力為60個旅,占其重點進攻總兵力的64%。
解放戰爭頭半年,我軍進行較大戰役22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揮了2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1次,為粟裕所指揮。
解放戰爭第一年,我軍進行較大戰役42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揮了6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揮了4次。
解放戰爭開始到渡江戰役前,不算三大戰役和太原戰役,我軍進行較大戰役103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揮了10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揮了8次。
作為華東戰場的統帥,對戰役指揮負主要責任的軍事首長,粟裕指揮的戰役大部分都有創記錄水平,並對戰區作戰以至整個戰爭進程具有重大影響。 |
紀念粟裕同志誕辰100周年 Commemo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Su Yu |
2007年5月27日,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在北京召開大會,700多名京內外的新四軍老戰士和他們的後代及粟裕同志家乡和生前戰鬥過的地方代表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隆重紀念粟裕同志誕辰100周年。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劉錫榮、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及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周剋玉,原昆明軍區司令員、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張銍秀等出席紀念大會。粟裕同志的夫人楚青及子女和親屬也出席了會議。
張銍秀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粟裕同志1907年8月10日生於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鄉(現為鎮)楓木樹腳村一個侗族家庭。粟裕同志是我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是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尊敬與愛戴的無産階級革命傢,傑出的軍事傢、戰略傢,國傢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粟裕同志是共和國的第一大將。
周剋玉,鄭竹波,馬蘇政,惲前程,黃玉章等同志20多位新四軍老戰士及嘉賓代表因時間原因,不得已衹好作了書面發言。
粟裕大將的親屬、新上海商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粟剛兵和原河北省煤碳機械廠總工程師粟子仁等及會同縣粟裕中學、粟裕故居、粟裕紀念館及總參謀部、軍事科學院、南京軍區、成都軍區、北京衛戌區等單位的10多名懷化籍代表應邀出席了此次大會。 |
歷史的評價 Evaluation of history |
粟裕在戰爭史上完成的五大奇跡
(一)現代戰爭中的大兵團作戰以戰養戰的奇跡
以戰養戰作為戰爭中的最高境界,在冷兵器時代,已經不多見,在現在戰爭武器裝備對後勤要求非常之高的條件下,是很難辦到的.但粟裕卻做到了,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一係列戰役最具典型意義.華東野軍以繳獲補充武器以俘虜補充兵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並且完全靠繳獲成立了一支炮兵縱隊.
(二)腹背受敵的殲滅戰孟良崮戰役
(三)孤軍深入的殲滅戰豫東之戰:
(四)60萬對80萬的圍殲戰淮海戰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戰上海戰役
人民對粟裕的評價
粟裕智如張良(直接與國民黨軍决戰於長江以北);纔如韓信(孟良崮之戰,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義如關羽(兩辭司令,一讓元帥,死後與先死的官兵同葬(粟裕生前立下遺囑:“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身經數百戰,在和我共同參加戰役、戰鬥的同志中,犧牲了的烈士有十數萬,而我還活着,見到了革命的勝利。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在一起。”為實現粟裕的囑托,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在江蘇省徐州市市區南郊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園區內)。
“毛主席當傢傢傢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勝”---蘇中民謠
“一心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過長江,五人總前委之一,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徵塵,九死一生,十大將之首。”
領袖將帥評價粟裕
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澤東
我的這些戰友中,就數粟裕最會打仗。——毛澤東(師哲《在毛主席身邊》)
粟裕領導的新四軍第一師,“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在我全軍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劉少奇
“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傢。” ——劉伯承
粟裕同志素以能徵善戰、愈戰愈奇著稱於世,尤以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聞名中外。——張震
粟裕盡打神仙仗。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纔打,衹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衹有五成把握。拿這次淮海戰役來說,沒讓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討和藉鑒。” ——林彪
粟裕受過人傢的打擊,决不會打擊人傢。—— 陳毅
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陳賡
粟裕人格品德光彩照人,有一顆金子一般的心。—— 張聞天
對手對粟裕的評價
岡村寧次曾在南京設有研究粟裕的小組,專門探討粟裕的作戰特點和規律,得到的結論是:“此人打仗經常是破常規、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時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無規律可尋。”
有人問張靈甫:“你認為當今軍界誰能與你相比?”張靈甫答道:“粟裕。”
土木不及一粟。——鬍璉 |
|
粟裕 家庭亲属粟裕 家庭亲属
1956年,粟裕全家在韶山在毛澤東故居前合影妻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於江蘇揚州,1941年12月26日與粟裕結婚。
長子粟戎生,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中將。
次子粟寒生。
女兒粟惠寧,女婿陳曉魯(陳毅之子)。
長孫粟志軍 |
相關影視作品 Related to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
電視劇
《七戰七捷》
《英雄孟良崮》
《豫東之戰》
《濟南戰役》(係列電視劇《蘇中保衛戰》《華東野戰軍》)
《野戰師》等
還有在以下電視劇中出現過
《古城情恨》、《新四軍》、《紅日》、《解放》、《井岡山》、《上將許世友》、《浴血堅持》、《葉挺將軍》等,《亮劍》中解放戰爭時期的司令員原型也是粟裕
電影
《大决戰(淮海戰役)》、《開國大典》、《大進軍(大戰寧滬杭)》等,《黃橋决戰》中的𠔌盈原型也是粟裕
記錄片
《粟裕大將》、《百戰經典名將與名戰之常勝將軍粟裕》、《中國記憶——大將粟裕》、《生死對决——淮海戰役全紀錄》、《百戰經典雄師勁旅之坐斷東南》、《新四軍》等 |
|
粟裕 生平介绍粟裕 生平介绍
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竜鄉(今坪村鎮)楓木樹腳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開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進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常德)附小學習。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師,與騰代遠係同學。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省立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他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開始了戎馬生涯,贛南三整中任連黨代表。1928年1月,參加湘西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在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嚮前,多次受傷,左臂中彈成殘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嶺戰鬥中,粟裕趁敵人午後疲憊鬆懈之時發起攻擊,突破敵軍防綫。留下6人堅守山頂,僅帶3人追擊逃敵,俘虜一百多個敵人。戰後,粟裕得到朱德“敢死隊長”的美譽。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退敵人多次“圍剿”,堅持3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率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後。1938年6月17日,在韋崗伏擊敵人,擊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槍支20餘支,這次戰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闢了江南抗戰的新局面。6月中下旬 先遣支隊於6月21日撤銷。回到第二支隊,後任代司令員。8月―12月 指揮所部進行小丹陽戰鬥。組織指揮襲擊南京中華門、雨花臺以及坍橋伏擊、夜襲和尚橋、狸頭橋和祿口等戰鬥,神出鬼沒地打擊日本侵略軍。
1939年1月,1月6日 指揮水陽鎮伏擊戰,殲敵31人。8日 指揮橫山戰鬥,殲敵50餘名。12日 與第二支隊參謀長羅忠毅合編《實戰經驗錄》。延安於2月25日翻印出版。20日 率第二支隊一部長途奔襲蕪湖附近日軍險要據點官陡門,8分鐘解决戰鬥,擊斃日偽軍200餘人,俘敵57名,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4月10日 組織指揮狸頭橋戰鬥,斃傷日偽軍70餘名。7月 在狸頭橋歡迎來訪的國際友人史沫特萊。8月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任副指揮。陳毅任指揮。10月4日 指揮第二支隊第四團一部在滬寧綫上的伏擊戰,殲敵110餘名,炸毀火車一列。
11月11日 與陳毅一起命令張道庸(陶勇)、盧勝率第四團團部及第二營渡江北上,開闢江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22日 指揮所部擊潰偷襲江南指揮部駐地水西村的日軍。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衆我寡,但陳毅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采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滅國民黨軍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支彈藥。黃橋决戰的勝利完成了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11月29日 指揮發起曹甸戰役,殲滅國民黨頑軍8000餘人。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2月18日 任討逆總指揮,指揮所部發起討伐叛國投敵的李長江部,攻剋泰州城,俘虜李長江部叛軍5000餘人,並爭取兩個支隊反正。3月上旬 率第一師指揮機關到達海安、東臺以東地區,在以三倉河為中心的沿海灘塗地帶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以積極的軍事行動粉碎了日偽軍摧毀新四軍首腦機關和圍殲第一師主力的陰謀。4月10日 在海安角斜舊場召開第一師直屬隊幹部會議上,作《由正規戰轉變為遊擊戰的一些問題》的報告,提出工作重心由城鎮轉入農村,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同時,開闢海上交通,組建海防部隊。4月中旬 發動對日偽軍據點的攻勢作戰,首創生俘日軍的記錄。6月中旬 指揮反“掃蕩”作戰,以先發製人的行動襲擊敵人,在戰略上策應保衛????城部隊作戰。7月中旬―8月初 指揮蘇中軍區主力對日偽軍發動凌厲攻勢,並以“圍魏救趙”的戰法突襲日軍南浦旅團部駐地泰州,迫使日偽軍轉兵南下,再次粉碎日偽軍圍殲新四軍首腦機關的陰謀。8月13日 指揮蘇中軍民反擊日偽軍報復性的“掃蕩”,連續作戰42晝夜、130餘次,殲敵1300餘人。8月中旬起 領導和指揮持續8個月的要點爭奪戰,“七保三倉”,“五保豐利”,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根據地基本區。同時,發動“十團大戰”,嚮蘇中各地日偽軍薄弱據點廣泛出擊。12月26日 與楚青在黃海之濱石傢莊(今如東縣石莊)結婚。
1942年1月中旬 率第一師指揮機關轉移到蘇中第四分區,具體指導第四分區的反“掃蕩”鬥爭。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5月 抗日軍政大學蘇中大隊改稱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長。6月3日 指導第一師第七團進行斜橋伏擊戰,殲滅日軍70餘人、偽軍140餘人,繳獲平射炮1門。6月5日 嚮新四軍首長建議,乘日軍發動浙贛路戰役、國民黨軍隊嚮南潰退之機,新四軍主力嚮蘇浙皖邊區發展。6月中旬 率領一個精幹的指揮班子留在“清剿”區內,具體指導反對日偽軍第一次“清剿”的鬥爭。9月25日 指揮第一師第三旅一個團進行謝傢渡戰鬥,殲滅日軍南浦旅團第五十二大隊大隊長保田以下110餘人。
1943年2月中旬 為配合????阜區反“掃蕩”鬥爭,指揮蘇中部隊展開攻勢作戰。7月1日 組織領導蘇中軍民進行對日偽軍“清鄉”封鎖墻的大破襲戰,燒毀竹籬笆150公裏。
1944年1、2月間 發起春季攻勢作戰,解放國士近3000平方公裏、村鎮150多處,爭取偽軍1000餘人反正。3月,在他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當粟裕率領衹有數千人的部隊在蘇北車橋殲日偽軍逾千的捷報傳到延安窯洞,慧眼識將纔的毛澤東當場說了一句極有預言性的話:"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6月26日 發起南坎戰役。在以南坎戰鬥為中心的一係列作戰中,主力兵團、地方兵團和民兵共拔除日偽據點七八十處。9月21日一10月31日 組織指揮討陳戰役,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陳泰運部,並打擊來援偽軍,殲滅陳泰運部及偽軍2300餘人。
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8月11日 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令,下令蘇浙軍區所屬部隊實行總反攻,命令蘇浙地區日偽軍和一切偽組織投降、反正。
8月12日 新四軍軍部電令蘇浙軍區部隊立即行動,控製京滬杭要道,並占領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為南京特別市市長。
抗戰勝利後,8月19日 發出緻各縱隊各分區並報新四軍軍部的電報,作出反攻作戰部署。到9月中旬,接連解放縣城11座、重要集鎮100餘處及廣大鄉村,蘇浙解放區面積擴大到10.87平方公裏,人口增加到400餘萬。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代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綫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準備了內綫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中央采納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綫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綫作戰。7月起,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一個半月七戰七捷,極大鼓舞瞭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蘇中戰役的捷報傳到延安,毛澤東極為興奮,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發給戰略區首長,介紹這一"造成輝煌成果"的經驗:"每戰集中絶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故戰無不勝,土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註意。"毛澤東將粟裕的經驗推廣到全軍學習。
粟裕與陳毅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在戰略上仍處於內綫的條件下,先後指揮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1947年8月,陳毅在將欲圍殲整編74師的佈置發中央後,收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來電:"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立斷,立付施行,我們不遙製。"並最終精彩的完成了痛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壯舉。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迫使敵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綫嚮外綫、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於1948年1月、4月提出3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建議,為中共中央采納。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莊,從不出門迎接黨內同志的毛澤東,竟大步走出門外,與粟裕長時間握手,並意味深長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擔任紅12軍64 師師長,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先擒張琿瓚,後打譚道源。撫今追昔,兩人都很激動。毛澤東說:"你們打了那麽多漂亮的大勝仗,我們很高興啊!這次要好好聽聽你的意見哩。"
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改變了原來馬上渡江的計劃,聽取了粟裕的意見,就有了後來扭轉中原戰局的豫東戰役,孟良崮戰役之後一周年,氣吞山河的毛澤東在西柏坡嚮粟裕面授中原大戰機宜時問粟裕:"去年,也是在這個宜人的5月,你們在山東打了一仗......""在孟良崮。"粟裕回答。"戰果如何?""全殲74師,擊斃敵酋張靈甫。"毛澤東含笑鼓掌:"你們那樣果敢、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粟裕脫口而出:"蔣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銳之師遭此慘敗,實在沒想到。" 毛澤東:"還有一個人呢?" 粟裕,"陳誠?"毛澤東:"不足挂齒。" 粟裕:"何應欽?"毛澤東:"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澤東:"離題千裏了。"粟裕:"那麽是誰呢?"毛澤東:"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在城南莊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突然提出要調離陳毅去中野任副司令,任命粟裕為華野司令兼政委,但這個消息讓粟裕感到很意外,當即再三要求陳毅同志仍回華野,在粟裕的堅持下,毛澤東同意陳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華野職務,由粟裕任華野代司令、代政委。
1948年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在豫東戰役中毛澤東復電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並指出:"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並無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必請示。"
此戰後,毛澤東說:"解放戰爭好象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取得了大規模攻城打援作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打亂了國民黨軍防禦體係,為爾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9月24日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原、華東野戰軍並肩作戰,於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1月8日與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聯名提出將南綫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采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綫的戰略决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戰役中,作為中共淮海前綫總前委成員,直接指揮了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以其傑出的軍事傢的戰略眼光和膽識,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淮海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餘人。現在一般的軍史研究者都認為淮海戰役的實質進程是由粟裕推動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在上海檢閱部隊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富有戰略遠見,善於關照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繫,適時嚮上級提供意見,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纍了作為大兵團參謀的豐富經驗。
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傢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鏟土的,他起身時,拉上了朱德,又邁過許多人,拉過粟裕,三人和賀竜一起上前為紀念碑鏟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會上,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匯報瞭解放臺灣的各項準備工作。粟裕請求由中央軍委直接組織指揮臺灣戰役,毛澤東則决定這一戰役仍由粟裕指揮。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直接點將要粟裕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兼政委,肖勁光為副司令。但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後在青島等地療養,12月赴蘇聯療養。1951年9月回國。
1955年10月,粟裕在全軍射擊運動會上講話在總參工作期間,參與朝鮮戰爭指導, 提出很多重要建議.提出完整的軍隊建設計劃,實現新中國第一代國防體係建設。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年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倡學習軍事辯證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要在軍事領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現代戰爭提出的新問題。是軍事科學研究實踐的一位開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在周恩來領導下,分管鐵道、交通、郵電、港口建設和造船統籌。
1982年2月21日任中央黨史編審委員會委員。第1-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第1、2屆代表,第3-5屆常委,第5屆副委員長,中共第7屆候補中央委員,第8-11屆中央委員,12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文革結束後,為防備來自北方的威脅,粟裕再次考察新疆、山西、河北一綫的,嚮軍委主席、副主席報送了《有關戰爭初期作戰問題的幾點意見》,參加軍委戰略委員會召集的有各大軍區領導參加的討論戰備的會議,同年擔任解放軍代表團團長。
粟裕 和肖剋等人積極主張軍事思想的撥亂反正,率先衝破軍事領域裏的禁區,提出了按照唯物辨證法辦事、活躍軍事學術思想、發展我軍戰略戰術等問題。為國內隨後進行的政治上的撥亂反正首開先河。
前後分別嚮軍事學院高級係畢業班和中央黨校作《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報告。係統地提出了未來反侵略戰爭、特別是戰爭初期的戰略戰術構想。
1984年 2月5日16時33分病逝於北京,享年77歲。他逝世後,中共中央在訃告中說他“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這樣的評價在開國將帥中是絶無僅有的。
夫人楚青寫詩一首,以寄托和粟裕共同戰鬥、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詩如下:
遣 懷
時晴時雨正清明,萬裏送君伴君行。
寬慰似見忠魂笑,遣懷珍惜戰友情。
唯思躍馬揮鞭日,但憶疆場捷報頻。
東南此刻花似錦,堪慰英靈一片心。
粟裕將軍在逝世前五年,曾寫詩一首。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此詩在他逝世後十年,他在1958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與迫害得到中央軍委的平反後,纔正式發表在《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上。這也是他對自己輝煌軍事生涯以及一個高尚的職業軍人人生的一個總結。詩如下:
抒 懷
半世生涯戎馬間, 一生係得幾危安。
沙場百戰談笑過, 際遇數番歷辛艱。
鬆蒼敢嚮雲爭立, 草勁何懼疾風寒。
生死沉浮尋常事, 樂將宏願付青山。 |
|
Su Yu
粟裕
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傢。1907年8月10日生於湖南省會同縣楓木樹腳村。1926年11月在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 5月參加葉挺為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4師,任教導隊班長。同年 6月轉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到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 1軍團的連長、營長、支隊長、師長、軍參謀長、第 7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歷次反“圍剿”。1934年7 月起,參與指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閩浙皖贛邊。先遣隊失利後同劉英率餘部挺進浙南,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闢浙南遊擊根據地,挫敗了國民黨軍多次“圍剿”,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 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後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堅决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東進北上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的方針,協助陳毅開闢江南、蘇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黃橋等戰役戰鬥。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中區黨委書記,領導蘇中軍民挫敗日偽軍頻繁的“掃蕩”、“清鄉”,堅持和鞏固了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1944年春在新四軍對日攻勢作戰中,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同年底,為迎接戰略反攻,率 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浙區黨委書記,發展蘇浙抗日根據地,指揮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天目山戰役。1945年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日本投降後,率部回師江北,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1946年 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建議在蘇中內綫殲敵,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同譚震林一起指揮蘇中戰役,七戰七捷,鼓舞瞭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山東、華中野戰軍會師後,參與指揮宿北、魯南戰役。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在陳毅領導下,負責戰役指揮,進行了萊蕪、孟良崮等戰役。在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中,用兵靈活,不拘一格。後和陳毅指揮華東野戰軍外綫兵團,與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謝(富治)大軍密切協同,挺進中原。1948年 4月,他從戰略全局考慮問題,提出暫緩分兵渡江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仗的建議,被中共中央采納。陳毅到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工作期間,他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指揮了豫東戰役,在中原野戰軍一部協同下,進行大規模的攻城打援作戰。這次戰役的勝利,使中原、華東戰場的形勢出現新的轉折。同年 9月,組織指揮濟南戰役。根據中央軍委意圖,他提出進行淮海戰役和將敵軍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的建議。11月起,任中共淮海前綫總前委成員,參與指揮淮海戰役,直接指揮華東野戰軍作戰。1949年 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參與指揮渡江戰役,組織指揮上海戰役。南京、上海解放後,兼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1958年在所謂反教條主義中受到錯誤的批評。後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加強總參謀部和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對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戰略方針、作戰指導和國傢戰備、特種兵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曾當選為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還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主要軍事著述有《戰時參謀工作》(1940)、《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1979)等論文和《粟裕戰爭回憶錄》(1988)。
(金子𠔌) |
|
軍事 | 解放戰爭 | 戰役 | 華中野戰軍 | 歷史 | 戰鬥 | 將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故居 | 紀念館 | 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革命 | 愛情 | 戰爭 | 人物 | 演員 | 特型演員 | 蕪湖 | 文物 | 中國 | 電視劇 | 影視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