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學寫作 : 地質 : 醫學心理學 : 中藥材 : 德甲 : 籃球 > 米勒
目錄
No. 1
  ①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coismillet,1814-1875)。法國畫傢。巴比鬆畫派代表人物。生於農傢。1849年起定居巴比鬆村,從事耕作。作品多描繪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淳樸性格,畫風質樸、凝重,富有抒情氣氛。主要作品有《拾穗者》、《晚鐘》、《牧羊女》等。②阿瑟·米勒(arthurmiller,1915-)。美國劇作傢。在密歇根大學學習期間開始戲劇創作◇當過卡車司機、侍者和工人。劇作有《全是我的兒子》、《推銷員之死》、《煉獄》、《墮落之後》等。
畫傢米勒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而著稱的現實主義畫傢。他創作的作品以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生活為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他用新鮮的眼光去觀察自然,反對當時學院派一些人認為高貴的繪畫必須表現高貴人物的錯誤觀念。
  曾從德洛羅什(Delaroche)學畫,後因不滿老師的浮華風格和無力負擔學費而片學。1849年定居巴比鬆村後從事耕作,以補助生活。長期接觸他所熟悉的農民,許多重要作品都在此産生。他曾說一個農民,我願意到死也是一個農民。我要描繪我所感受到的東西。《播種》、《晚鐘》、《牧羊女》、《死神與樵夫》和《扶鋤的人》等都描繪和歌頌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淳樸性格,也揭露了剝削制度的殘酷,曾受到資産階級的詆毀。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畫風以質樸、凝重、富有抒情氣氛著稱,但直至晚年,他的作品纔引起人們的重視。
  米勒出生在諾曼底省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種過田。23歲時到巴黎師從於畫傢德拉羅什,畫室裏的同學都瞧不起他,說他是“土氣的山裏人”。老師也看不慣他,常斥責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這位鄉下來的年輕人實在厭惡巴黎,說這個城市簡直就是雜亂荒蕪的大沙漠,衹有盧浮宮纔是藝術的“緑洲”。當他走進盧浮宮的大廳時驚喜地說:“我好像不知不覺地來到一個藝術王國,這裏的一切使我的幻想變成了現實。” 米勒在巴黎貧睏潦倒,亡妻的打擊和窮睏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換鞋子穿,用油畫去換床睡覺,還曾為接生婆畫招牌去換點錢,為了迎合資産者的感官刺激,他還畫過庸俗低級的裸女。有一次他聽到人們議論他說:“這就是那個除了畫下流裸體、別的什麽也不會畫的米勒。”這使他傷透了心。從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堅决走自己的藝術道路。
  米勒名作:晚鐘 (晚禱)1849年巴黎流行黑熱病,他攜傢遷居到巴黎郊區楓丹白露附近的巴比鬆村,這時他已35歲。在巴比鬆村他結識了科羅、盧梭、特羅容等畫傢,在這個窮睏閉塞的鄉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裏作畫,他的生活異常困苦,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對藝術的酷愛和追求,他常常由於沒錢買顔料就自己製造木炭條畫素描。他愛生活、愛勞動、愛農民,他曾說過:“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於我是最合適的。”他在巴比鬆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種者》 。以後相繼創作了《拾穗者》 和《晚禱》 等名作。
  《拾穗者》 簡介:
  在這幅畫中,米勒采用橫嚮構圖描繪了三個正在彎着腰,低着頭,在收割過的麥田裏拾剩落的麥穗的婦女形象,她們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舊鞋子,在她們身後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天空和隱約可見的勞動場面。米勒沒有正面描繪她們的面部,也沒有作絲毫的美化,她們就如現實中的農民一樣默默地勞動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較明顯的輪廓使形象堅實有力,很好地表現了農民特有的氣質。色彩沉着,加之豐富細膩的暖調子,使作品在純樸濃厚渾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羅曼.羅蘭 曾評論說:"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女神"。中國現代詩人鄭敏的詩《金黃的稻束》所描繪的畫面被視為“一幅米勒式的畫面”。
劇作傢米勒
  米勒,A.Arthur Miller (1915~2005) 美國劇作傢。1915年10月17日生於紐約一個時裝商人的家庭,父親在30年代初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破産。中學畢業後在一傢汽車零件批發公司工作兩年,後進入密執安大學,開始戲劇創作,寫過4部劇本,並兩次獲奬。1941至1944年當過卡車司機、侍者和製盒廠工人,後又在海軍船塢做安裝技工的助手,同時為電臺寫劇本1944年,《鴻運高照的人》問世,這是他的第一部在百老匯上演的劇本。1947年,米勒以劇本《全是我的兒子》而成名,獲得紐約劇評傢奬。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社會道德劇,寫一傢工廠老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嚮軍方交付不合格的飛機零件,以致21名飛行員(包括他的幼子在內)墮機而死,他雖逃脫了法律的製裁,卻受到良心的譴責,認識到那些喪命的飛行員“全是我的兒子”,因而飲彈自盡。 1949年,他的《推銷員之死》獲得紐約劇評傢奬和普利策奬,並使他獲得國際聲譽。劇本敘述一個推銷員因年老體衰被老闆辭退,深受打擊,於神經錯亂中駕車出外,車毀身亡。這出戲揭穿了美國流行的人人都能成功的神話,曾被美國一傢刊物稱為“一枚被巧妙地埋藏在美國精神大廈下的定時炸彈”;有人甚至把米勒看成是“一個被悲劇所迷惑的馬剋思主義者”,稱這部劇本是“共産黨的宣傳”。1951年他改編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在美國上演後獲得好評。 50年代初,美國麥卡錫主義興起,米勒於1953年根據北美殖民地時代一樁“逐巫案”創作歷史劇《煉獄》,以影射當時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對無辜人士的迫害。他因早期曾參與左翼文藝活動而一再受到衆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傳訊。1956年,他因拒絶說出10年前曾和他一起開會的左派作傢和共産黨人的姓名而被判“藐視國會”罪,處以罰金與一年徒刑,1958年最高法院將這一罪名撤銷。在這時期,米勒寫了一出反映30年代美國職工生活、帶有自傳性質的感傷獨幕劇《兩個星期一的回憶》(1955)和反映意大利籍工人在美國的不幸遭遇的兩幕悲劇《橋頭眺望》(1957)。1956年和1958年先後獲密執安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和美國全國文學藝術研究院金質戲劇奬章。 1956年米勒和妻子離婚,與好萊塢名演員瑪麗琳·夢露結婚。1960年他根據自己的短篇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劇本《不合時宜的人》,描寫一群空虛、孤獨而無所適從的人相互尋求安慰。1961年電影拍攝完成,他們離婚,米勒又與原籍奧地利的女攝影師英吉保麗·莫拉斯結婚。 1964年,他發表一出關於現代人在社會上生存問題的劇本《墮落之後》,自傳性色彩濃厚。有些評論傢認為作者敢於暴露自己的靈魂而寫出“一部意義深遠的自傳體文獻,堪與奧尼爾的《直到夜晚的漫長一天》相並列而無愧”。 同年發表獨幕劇《維希事件》,描寫德國法西斯分子在法國維希市的一個拘留所審訊猶太人的殘酷情景。米勒認為大多數觀衆會理解這出戲不衹是一個戰爭時期的恐怖故事,“其中根本的爭論點同我們當今活着的人也息息相關,而且它必然涉及我們個人同非正義和暴力之間的關係”。 米勒1965年起曾連任兩屆國際筆會主席。1967年發表短篇小說集《我不再需要你》。1968年發表心理問題劇《代價》,描寫兄弟二人因所走的道路不同而彼此産生隔閡,受到好評。1975年發表劇本《創世紀和其他》1980年,他又以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為背景寫了一出社會劇《美國時鐘》。1978年,米勒夫婦訪華,並出版了一本反映中國人民當前生活的攝影集。米勒著有大量的戲劇評論,還寫過十幾部廣播劇和電影劇本,以及報告文學和短篇小說。 米勒一貫反對西方商業化、純娛樂性的庸俗戲劇,認為戲劇是一項反映社會現實的嚴肅事業,舞臺應該是一個比單純娛樂更為重要的思想傳播的媒介,應為一個嚴肅的目標服務。
籃球明星米勒
  一雷吉-米勒 Reggie Miller全名Reginald Wayne Miller,是NBA史上最出色的後衛之一,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純射手,1994及1996的DREAM TEAM成員。他超卓的季後賽表現,使PACERS七年五次殺入東岸决賽,2000年更破紀錄地得到NBA亞軍。四次入選全明星賽的他是隊中歷史上得分最多的球員。同時,他也是NBA歷史上射入三分球最多的人-----2560個。
  MILLER於1965年8月24日在加州的RIVERSIDE出生。九歲時成為當地罰球大賽的冠軍,之後在RIVERSIDE理工中學就讀。1983年入學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歷史係,是學校歷史上在NCAA得分第二高的學生,僅次於“天鈎”賈巴爾。MILLER是在一個體育世傢中長大的。他的姐姐CHERYL MILLER是美國史上最佳的女籃球員,現任WNBA鳳凰城水星隊主教練。其兄DARRELL MILLER是84—88年MLB棒球聯賽加州天使隊的外野手。
  1987年,MILLER被PACERS以第一循環第11位選中。那年,他是PACERS的JOHN LONG的替補。但PPG10.0已足夠使他成為下個賽季PACERS的正選。1989年,MILLER打出了第一炮-----PPG24.6排在NBA的第八位,同年成為首個入選全明星賽的PACERS球員。之後的兩年MILLER保持水準,但PACERS均在PLAYOFF第一圈被淘汰。
  1993-94賽季,LARRY BROWN出任PACERS的主教練,MILLER各方面表現出色,PPG19.9分,罰球命中率排第二,三分球命中率排第三,並成為NBA歷史上第四位居射入800個三分球的球員。在當年的PLAYOFFS中,MILLER以PPG23.2帶領PACERS首次進入東岸决賽,其中在對紐約的GAME5第四節個人拿下25分更成為NBA史上的經典時刻。“MILLER TIME”由此而起。同年,他入選DREAM TEAM並為美國取得世界錦標賽的冠軍。他也以PPG17.1入選世界錦標賽的最佳陣容。
  1994-95賽季,MILLER繼DALE ELIS之後,成為第二個射入1000個三分球的球員。在PLAYOFFS中,“MILLER TIME”在對紐約的GAME5又再開始,這次是16.7秒內連的8分使PACERS反勝107-105。PACERS也殺入了東區决賽。
  1995-96賽季,MILLER季尾的受傷(眼角骨被撞爆),導致缺席PLAYOFF的頭四場比賽。PACERS也在第一圈出局。
  1996-97,MILLER獨力支持PACERS的進攻,但PPG21.6並不能使PACERS進入PLAYOFFS。同年,MILLER代表美國取得奧運金牌。
  1997-98賽季,PACERS進入東部决賽。“MILLER TIME”的威力有增無減,GAME3和GAME4的出色表現連JORDAN也吃盡了苦頭。同年,MILLER超過了ELIS成為NBA史上射入三分最多的球員。
  1999-2000賽季,MILLER在常規賽大表現似乎下滑了許多-----失去了保持了十年的隊中得分王稱號。但PLAYOFFS中的發揮又嚮世人證實了他的實力------PPG24,連續兩場得分超過40,五場比賽得分超過30。在他的帶領之下,PACERS首次進入NBA FINALS!
  2000-2001賽季,PACERS開始換血計劃。MILLER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考驗,但他依然帶領着一班年輕人進入季後賽,並在季後賽平均拿下31.3分。其中他在GAME1最後的三分球更加成為經典。
  2003-04賽季,Miller在東岸决賽Game1的一個三分球又再次成為其職業生涯的經典之作。8.9秒8分更是成為經典!
  2005賽季後,Miller退役。
  Miller在18年的職業生涯中,以25279的總得分排在NBA歷史第14位,總上場時間47621分鐘排名第五,三分球出手次數(6486次)和三分球命中個數(2560個)均為NBA紀錄。
  2006年3月30日,Reggie Miller的31號球衣,成為繼Roger Brown、Mel Daniels、George McGinnis和教父Bobby “Slick” Leonard之後,第五個永久號碼永遠高挂在所有Pacers球迷心中。20分鐘的球衣退役典禮,全是Reggie Miller應得的贊美和祝福。“Reggie Miller,在選秀當天,我能在這裏,是我的榮幸。”Donnie Walsh強忍着老淚縱橫,“今天我能在這裏見證,是我更大的榮幸。”
  印第安納的州長Mitch Daniels贊美道,雖然印第安納人熱愛籃球,但是印第安納的精神對他們來說同樣那麽重要:“我們尊敬在場上的你,更為你在場下的人生感到驕傲。”
  印城市長Bart Peterson則通過副市長Steve Campbell將“印城之鑰”頒發給Reggie Miller:“Reggie,你已經超越了一個職業運動員的典範,你貢獻自己的時間、貢獻自己的金錢、把自己的精神,感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你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出名,因為你覺得這樣做就是正確的。”
  二麥剋·米勒
  【球星資料】
  麥剋·米勒 / Mike Miller / 33
  位置: 得分後衛 / 小前鋒
  身高: 2.03米 / 6尺8
  體重: 99公斤 / 218 磅
  生日: 1980-02-19
  球隊: 明尼蘇達森林狼
  選秀: 2000年第1輪第5順位被魔術隊選中
  學校: 佛羅裏達州立大學(Florida)
  國籍: 美國
  08-09賽季工資: 913萬美元
  合同情況: 6年 4725萬,2003/10/4簽,2010夏到期
  【個人簡介】
  大學期間上場65場,平均每場得13.3分。
  全名為Michael Lloyd Miller
  父親名為湯姆,是一名校長助理,年輕時是一名出色的籃球隊員;母親名為謝勒爾,是一名教師
  曾獲得南達科塔州“年度最佳球員”稱號
  他的叔叔阿倫曾是南達科塔州大學的“得分王”
  他的哥哥賴安曾在CBA聯盟打球;他的弟弟賈拉德,是米切爾高中的籃球隊員
  喜歡打獵和釣魚;參與家乡米切爾的幾個慈善計劃
  【精彩時刻】
  2006年3月與掘金隊的比賽中砍下了職業生涯中最高的41分。
  2000年12月21日,對芝加哥公牛隊,創職業生涯最高籃板記錄——11個
  榮獲2000-01賽季“最佳新秀”稱號,入選NBA“最佳新秀陣容”;平均每場得分列新秀第3位,籃板(第7位),助攻(第7位),投籃命中率(第7位),三分球命中率(第1位),出場時間(第3位)
  2006年4月 當選2005-06賽季NBA最佳第六人,是本賽季替補中得分最高的,均場得到13.7分,他是灰熊隊的2號得分手,均場5.4個籃板球也列全隊第2位,助攻列全隊並列第3位。本賽季米勒參賽74場,其中65場擔任替補,54場得分上雙,16次得分達到20+,2次得分達到30+。
  【常規賽統計】
  賽季 球隊 出場 首發 時間 投籃 三分 罰球 前籃板 後籃板 總籃板 助攻 搶斷 蓋帽 失誤 犯規 得分
  07-08 灰熊 35 35 37.7 51.8% 43.7% 82.4% 0.7 6.3 7 4 0.4 0.3 2.9 2.2 16.3
  06-07 灰熊 70 69 39.1 46% 40.6% 79.3% 0.7 4.7 5.4 4.3 0.8 0.3 2.6 2 18.5
  05-06 灰熊 74 9 30.6 46.6% 40.7% 80% 0.6 4.8 5.4 2.7 0.7 0.4 1.9 2.3 13.7
  04-05 灰熊 76 51 30 50.5% 43.3% 72% 0.5 3.5 3.9 2.9 0.7 0.3 1.7 2.6 13.4
  03-04 灰熊 65 65 27.2 43.8% 37.2% 72.3% 0.6 2.7 3.3 3.6 0.9 0.2 1.6 2.5 11.1
  02-03 65 52 33.6 43.4% 36.3% 83.9% 0.7 4.5 5.2 2.6 0.6 0.3 1.9 2.7 15.6
  02-03 灰熊 16 13 22.5 51% 50% 80.6% 0.4 3.1 3.4 1.9 0.4 0.3 1.6 2.1 12.8
  02-03 魔術 49 39 37.3 41.8% 34% 84.7% 0.8 5 5.8 2.8 0.7 0.3 2 2.8 16.4
  01-02 魔術 63 53 33.7 43.8% 38.3% 76.2% 0.8 3.6 4.3 3.1 0.7 0.4 1.7 2.3 15.2
  00-01 魔術 82 62 29.1 43.6% 40.7% 71.1% 0.8 3.2 4 1.7 0.6 0.2 1.2 2.4 11.9
  NBA生涯 530 396 32.2 45.8% 40.1% 77.5% 0.7 4 4.7 3 0.7 0.3 1.9 2.4 14.3
  季後賽平均數據表
  賽季 球隊 出場 首發 時間 投籃 三分 罰球 前場 後場 總籃板 助攻 搶斷 封蓋 失誤 犯規 得分
  00-01 魔術 4 4 28.0 0.396 0.389 0.750 1.3 3.3 4.5 1.8 0.0 0.8 0.75 3.3 12.0
  01-02 魔術 4 1 18.0 0.333 0.125 1.000 0.0 1.3 1.3 1.3 1.0 0.0 1.00 2.0 4.8
  03-04 灰熊 4 4 24.5 0.353 0.385 0.333 0.0 3.0 3.0 0.8 1.2 0.0 1.25 1.0 7.5
  04-05 灰熊 4 4 27.5 0.486 0.471 1.000 0.0 2.5 2.5 2.8 0.0 0.8 1.25 1.8 12.0
  05-06 灰熊 4 1 26.8 0.400 0.125 1.000 0.3 3.5 3.8 1.8 0.5 0.5 2.00 2.8 8.5
  職業生涯 20 14 25.0 0.400 0.344 0.875 0.3 2.7 3.0 1.7 0.6 0.4 1.25 2.2 9.0
  【綜合評價】
  論潛力,出道就被魔術以5號簽挖走,並在新秀年獲得NBA最佳新秀,當年可謂潛力無限威風八面的正太。今年我纔27歲,成功,我纔剛上路吶~
  論實力,我曾經獲得過NBA最佳第六人,斯特恩大BOSS親自簽署文件授予我年終優秀職工奬之第六淫突出貢獻奬,老頭子韋斯特笑眯眯的給俺頒奬:“8錯8 錯,very good,明年我就把巴蒂爾送出去讓你上位。”作為一個半投手,當今聯盟最拉風的位置--鋒衛搖擺淫,俺職業生涯過40%的三分命中率,進入聯盟六年來場均得分從沒下來過11分,最近一年俺場均18.5分5.4籃板4.3助攻,纔拿着不到900萬的工錢,這真是價廉物美,好吃不貴。
  老頭子韋斯特:“8錯8錯,very good,明年我就把巴蒂爾送出去讓你上位。”
  論成就:屬英雄看成敗,且不論最佳第六人,最佳新秀,籃球圈各位大大給咱的球風無私,智商高超,作風頑強,基本功好的客觀中肯實事求是以及謙虛保守地評價,咱進入聯盟作為球隊主要角色六年五進季候賽,加入美利堅合衆國國傢隊,拿下友好運動會金牌,這屆國傢隊咱也入選,看看隊裏其他人非富即貴,大多數都是球隊的扛把子,咱好歹也算夢八重要的球員不是?
  論作秀:想當年咱也和半神科比PK過,他鎖俺喉,俺破他相,反正俺代言合同沒他多,當時據說還有好萊塢大導演請俺去演男主角,當時片名是:<我打了強姦犯一個耳光>,當時俺也算星光熠熠。
  論相貌:我白人,我自豪,你不認為在當今白人備受歧視的NBA有我這麽個長相奶油,身材俊美的美髯公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綫麽?
  論人品:俺爸俺媽都是教育工作者,從小就教育俺熱愛美利堅合衆國,好好學習,天天嚮上,團结小朋友,巴解大朋友,俺就沒傳出過跟隊友鬧過矛盾,簡直就是hooper人品論中的楷模。
  然而就是我這樣一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氣度不凡風度翩翩玉面小飛竜,卻一直在聯盟裏不溫不火,別人提到我麥剋米勒,第一反映:好像聽說過。第二反映:好像打得不錯。第三反映:他在步行者還是在76人?
  我的家乡,我的童年和我的家庭
  我於1980年2月11日生於南達科他州的Mitchell,出生時我體重9磅15 盎司身高23英寸。我當時是一個大嬰兒所以我並不是一直被人稱作皮包骨的。
  我的家乡Mitchell位於達科他州東南部I-90州級公路畔,人口將近15000。農業和旅遊業是我們最重要的支柱産業。它們兩個是緊密相連的因為 Mitchell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玉米宮殿所在地。這座建築的裏裏外外被玉米和其他糧食做成的壁飾所裝飾。壁飾按年景更換。夏天我們裝飾它以招攬遊客,到了鼕天這就變成了個能容納3200人的籃球館。這裏是美國高中籃球最好的地點之一並已經被<今日美國>和<體育畫報>所關註。我很自豪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玉米宮殿裏打過啓蒙籃球。
  我的雙親:Tom 和 Shery都是教育工作者,老爸是中學校長助理老媽是小學老師。老爸在傢裏的DWU打過大學籃球。就像我在奧蘭多魔術時號碼一樣,他也穿50號。我有倆哥哥,Ryan和 Jared也打過大學籃球。Ryan是全美高中籃球和大學Division II的全明星。他現在在孟菲斯大學John Calapari教練手下的製服組。Jared大學時也被Street 和 Smith提名為全美最佳陣容,他穿13號,也是我高中和大學時的號碼。我們的小妹妹Chelsey像其他人一樣也喜愛籃球,她穿32號--Ryan和 Jared高中時的號碼。如你所見,俺穿的號碼都是由紀念意義地~至於我現在的33號,這屬於最偉大的射手—拉裏-伯德。
  我最喜歡的就是打籃球,成長過程中我有點自由時間時,我喜歡打獵,釣魚和高爾夫。Mitchell是世界上最好的雉雞狩獵地。一些明星如Sly Stalone和Kevin Costner據悉就喜歡在南達科他州打獵。現在我喜歡看橄欖球和拳擊。我是Minnesota Viking 和 Florida Gator隊的狂熱球迷。我喜歡看Manny Pacquia, Floyd Mayweather 和 Bernard Hopkins的比賽。Jennifer我老婆則喜歡Oscar De La Hoya(“金童”德拉霍亞,拳擊橫跨六個級別的強者,他和劉易斯,偶得最愛)。
  想當年青春年少,我像參加籃球一樣參加棒球,跳高和橄欖球。我是棒球隊中的投手,在跳高中也跳得很高,在橄欖球隊我還是個四分位。進入高中後我更加專註於籃球,因為我的最愛我的夢想是在NBA中馳騁。
  後來我加入了佛羅裏達大學,我遇見我老婆的地方Jennifer,Jennifer在佛羅裏達是排球全美最佳陣容成員。我們的第一次約會是在好萊塢,那時我還是個新生。大學階段,我們越會不斷,終於2004年7月5日,我和她在Bahamas的Atlantis Resort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02年10月22日,我們的第一個兒子Mason Ace Miller出生了。Mason茁壯瘋長,肯定是遺傳了我和他媽的基因。我們第二個仔Mavrick Mayz Miller出生於04年7月2日。
  兩個小傢夥也都時常的接觸籃球。
  其實我從小都是成長在兩個哥哥的陰影之下,光芒不能盡現,和在NBA裏有點像,哎,還是計劃生育好啊。"國傢興旺,匹夫有責;計劃生育,丈夫有責"果然在理。
  我的NBA生活:
  職業生涯的前三年,我在奧蘭多魔術度過,對,就是那衹有麥迪的萬年第一輪球隊,我和麥迪同一年降臨在這座被深詛咒過的城市,但是我開始打得很不錯,要不怎麽能獲得最佳新秀吶?可是麥迪同志來了魔術後就開始華麗的變身,在一個人的球隊裏打工我自己註定是個配角,更何況是在聯盟風華正茂的得分王身邊。但是我倆身高相同,體重相仿,也都是有名的萬年第一輪,一黑一百倒也成就一番佳話。03年,我被魔術送到灰熊,當時隊裏的巴蒂爾和我也是同樣的身高,相仿的體重,要命的是我們兩人實力在仲伯之間,總統靠他的防守能力強的優勢搶得首發位置,而我,衹能是個第六人,不過當時韋斯特老爺子的球隊講究的是車輪戰術,我的數據還算可以,而且漸漸我發現其實做第六淫也是相當的爽,出場時間不比主力少,上場瘋狂出手天經地義,而且我在這個位置上還有些天賦,終於在05~06賽季,我獲得了最佳第六人,然後我就轉正啦,而總統則是遠赴休斯敦。可是孟菲斯畢竟不是大城市,以前戰術講究共産主義,出場時間大傢分,再加之球隊戰績一直不溫不火,我也就一直沒火起來。
  我和科比不得不說的故事:
  2005年12月30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一天,我見到了NBA炙手可熱的巨星科比-布萊恩特。他當時正處於神話過程中,連續30+40+50+,終於NBA的防守抑製不住科比身體內那股強大的熱流,在對猛竜的比賽中科比體內的激情噴勃而出,射得竜竜鬼哭神嚎,逆天的拿下81分,完成了神化,但是這已經是下一年的1月23日了。而我那天的任務則是給他節紮,他不老實,於是我打了他的臉,不過纔縫三針而已,何必吶,之後他又趁我突破不註意給我一記扼喉功,我登時轟然倒下,心裏道:我都這樣了,你小子非挨聯盟禁賽不可。”結果2006年的第一天,科比受到了NBA禁賽兩場的處罰,預知比賽詳情,看視頻。可惜可惜,這麽一場好戲,到最後,我還是個配角... ...
  纔三針而已,衝動是魔鬼啊~
  關於國傢隊
  2002年我參加了美國隊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友好運動會,不過去的都是些二流球員,拿一個二流比賽的冠軍是算不得數的,但是,現在,我麥剋米勒,作為夢八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參加了籃球美洲杯,比賽中雖然我不像科比詹姆斯安東尼他們那樣風光無限,但是我精準的三分,無私的傳球,良好的適應FIBA規則的能力使大K教練對我青睞有加,我就知道天道酬勤,我從小鼕練三九夏練三伏,等的就是能在籃球最高舞臺上展現自我,至於出風頭,當我在北京奧運會接到科比傳來的好球,外綫一記漂亮的三分,為國傢隊進球,那時,誰還在乎私人恩怨,個人榮辱吶?We are the team!
  戰力分析:
  綜合評價:技術細膩的鋒衛搖擺人,完美的角色球員,在季候賽有點失常。
  進攻A:外綫進攻手段犀利。作為一個投手,職業生涯40%的三分命中率,華麗的掉渣,少見三分靈異事件,但是技術動作紮實,空位出手能力一流,去年常規賽命中三分202個!這其實某種意義上也算靈異事件吧。兩分跳投精準,讓人放心。突破還算可以,有時蠻有激情,有快攻中激情灌籃的表現。但畢竟是個角色球員,缺乏變態的必殺計,在進攻中必須依靠整體的力量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威力。
  防守B-:身體條件在白人中中等偏上,2米03身高打進攻後衛綽綽有餘,身板還算可以,速度一般,爆發力一般,防不住頂級搖擺人,甚至普通球員和他對位都不用對他特別忌憚,總體來說,防守衹能算及格。
  傳球B+:高智商的孩子,無私的球風,高效的傳球,沒有很華麗的傳球手法,但是人傢啥時該傳該射拿捏的恰到好處,看麥剋米勒的比賽,不鬧心~
  其他B:完美的角色球員,不錯的鬥志(看和KOBE打架),蹩腳的季候賽球員,在最蹩腳的季候賽球員評選中僅次於白巧剋力。
美國青年學者米勒
  1955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將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氣體泵入一個密閉的裝置內,通過進行火花放電(模擬閃電),合成了多種氨基酸(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一類有機物)。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模擬了原始地球的帶其成分,在實驗室裏製成了另一些有機物。
演員 米勒
  個人檔案
   全名:溫特沃什·厄爾·米勒三世WentworthEarlMiller
  昵稱:Stinky(因為他在大學合唱團牙尖嘴利)
  身高:6' 1/2"(1.84——1.85米左右)
  出生日期:1972年6月2日
  出生地:英國牛津郡
  星座:雙子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職業:演員
  主演電影:《絶密飛行》(配音)Stealth (2005)、《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 (2003)、《黑夜傳說》Underworld (2003) 等。
  家庭:父親-Wentworth Earl Miller II 、母親-Joy 、兩個小妹妹
  溫特沃什·米勒的父親有美國黑人、牙買加、英國、猶太人血統,母親則有法國、荷蘭、敘利亞、黎巴嫩血統。復雜的血統註定他將成為一個特殊的混合體,比如,他的左眼是淡褐色,右眼則是淡緑色。這些特徵為他近乎完美的外表,註入許多不可預測的神秘。
  溫特沃什·米勒說,自己迄今為止做過兩個相當重要的决定:第一,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以後,沒有選擇華爾街的精英世界,轉身投入了好萊塢的花花宇宙;第二,在好萊塢混了10年未果的情況下,沒有放棄仍要堅持。
  苦熬10年終成名
  問:在過去跑竜套的10年裏,你過得如何?
  米勒:這10年裏我有很多難忘的瞬間——錢包裏沒錢、夏天在沒空調的房間裏工作、打雜時被人蔑視……太多了。
  問:你喜歡用“一夜成名”形容自己嗎?
  米勒:我這“一夜”可能長了點——10年。500次試鏡,無數個“你不行”,我已經習慣了。10年來我就是這麽過的,我自己很清楚。我清楚那種失敗的滋味,那種被人拒之門外的滋味。
  天生“不信命”
  問:你從普林斯頓畢業時,為什麽想去好萊塢?
  米勒:當時我所有的朋友都希望能去法學院或者華爾街工作。所以他們覺得我瘋了,父母也為我擔憂。他們想不通一個堂堂普林斯頓的畢業生,為什麽要去好萊塢跑竜套?其實我衹是要闖闖,不想跟別人一樣。
  問:在漫長的竜套歲月裏,你為什麽不放棄?
  米勒:如果放棄,我就等不到《越獄》,也不會有人認識我。我知道我註定要走一條跟別人不同的路,而我喜歡這樣的路。
  仍是單身漢
  問:大傢都不敢相信一個事實,你穿上獄服竟然還很帥?
  米勒:現在很多人在街上碰到我,都很瘋狂。他們衝嚮我的時候,我的臉可能還是緊綳的,腦子也是空白的。
  問:你和邁剋(《越獄》主人公)真的很像,都有一種獨有的韌性——衹要不死,一切都有希望。
  米勒:過奬了。邁剋不是個超人,但仍很完美:冷靜、睿智、勇敢、極富想象力,還挺性感……而我呢,沒有他那麽多優點,也不怎麽性感。而且,我遠不如邁剋堅強、敏銳。我是個很懶的人。
  問:你還是單身?
  米勒:我工作排得很滿,沒有時間約會。上次戀愛也過去很久了,衹留下了點回憶,還有殘留的熱情。其實就算什麽都沒有,我至少還敢去做夢。現在很多人都不敢擁有夢想,因為他們受不了夢想落空的打擊。
  和諧又統一地融合了危險和安全、暴力與溫柔、邪魅和儒雅、暴徒和學者、冷靜和瘋狂的各種氣質,一部《越獄》讓Wentworth Miller從竜套怪圈中脫獄而出,成為2005年最耀眼的電視明星。雖然曾經因為血統問題被初戀女友拋棄,曾經因為一副漫畫被全世界人誤解,闖蕩好萊塢卻曾經經歷了488次失敗的面試,他終於沒有放棄尋找自己。Wentworth,實在有着太多的故事要說……
  第一次見到Wenworth是在一部叫做《鬼語者Ghost Whisper》的電視劇裏,他扮演一個在越戰中去世的美國士兵鬼魂,千裏迢迢回來見兒子最後一面。這部電視劇裏他全部的戲就在於那雙讓人痛徹心扉的眼睛,流露出的是怎樣的一種眼神!迷惘、痛苦、悲哀到最後幸福滿足,飽含的淚水濕潤了每一個觀衆。自此,我對他充滿了好奇,為什麽他演技這麽好,而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他?隨着電視劇《越獄》的開播,我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
  憤世嫉俗的青年時期
  Wentworth的父母在美國耶魯大學求學時相遇相愛。1972年6月2日,我們的主人公Wentworth Earl Miller III 在英國牛津郡哇哇落地。祖母給小Wentworth起了現在的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來源於簡·奧斯丁的著名小說人物“Captain Wentworth”。實際上Wentworth是姓,所以Wentworth名字由兩個姓組成。 Wentworth的意思是:“Went”=英國諾森伯蘭郡的一條河流,“worth”=此地。
  天生一雙迷人緑色眼睛的小miller在牛津郡渡過了自己的童年,當時他父親得到了羅氏奬學金,在牛津繼續研讀法律。當他父親完成學業後,全家搬回紐約。Wentworth回憶自己從小被灌輸一種理念。如果你想從事一份工作,那麽就要堅持到底,絶對不能半途而廢。父親每天在他出門上學之前都會對他說一個詞‘積纍’,“每一次測驗,每一次問答老師提問,每一次和老師的談話,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績,並且將對你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益。所有你察覺不到的細微之處,將是你獲得巨大成功的奠基。”
  就是這種人生態度和他的首次登臺經驗,冥冥中似乎决定了他未來的職業方向,成為一個演員。而他父親更是在不知不覺中更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Miller回憶:“我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幼兒園。我們打算演一出恐竜的童話劇,我扮演暴竜。那時我們都需要自己製作演出服裝,大部分小孩都用各種顔色的紙做成恐竜頭套戴在頭上,而我父親卻異想天開地用了別的材料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暴竜頭。演出那天,當我戴着那個東西走到舞臺上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場面非常轟動。”在他的整個求學階段,衹要父母允許,他就參加各種各樣的舞臺演出。
  當他入學布魯剋林的密德伍德高中時,生平第一次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6年級時,Wentworth决定在一次家庭作業中描述自己的傢族歷史。他女朋友當時並不知道Wentworth是個混血兒(美籍非洲、牙買加、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敘利亞和黎巴嫩),當她得知後竟然對Wentworth說:“滾回你的種植園去吧,黑鬼!”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因為傢族血統而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隨後他們搬到了Sewickley,Wentworth入學誇剋𠔌中學。從誇剋𠔌高中畢業後,Wentworth進了普林斯頓大學,他自己這個說:“我在一個傳統教育至上的環境中成長,所有人都認為我應該沿着大學——工作——事業這樣一條他們認為非常合理的人生路綫前進。”
  Wentworth在入學報到之前特別擔心他的同學和室友會不接受他。他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自己的血統?難道每當他遇到一個新朋友都必須嚮他們挨個解釋一切嗎?此時他的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好的建議,你就在自己的宿舍裏擺滿我們的全家福,這樣當你的朋友來宿舍找你時看見這些照片就會立刻明白一切,你根本不必特意去解釋。
  事實上,Wentworth因為曾經受到歧視和傷害導致了他一度非常偏激,並對自己的出生非常不認同。伴隨着他這種不好的狀態的是壞名聲和綽號“臭小子(Stinky)”,從密德伍德一直到普林斯頓。“我曾經做人態度非常惡劣,不過我現在是一個乖孩子了,”Wentworth回憶說。這種不好的態度讓他在1994年普林斯頓求學期間惹上了不小的麻煩。隨後在出演《人性污點》獲得成功後再次被人揭露,以下是著名雜志《紐約客》的報道: “他在普林斯頓日報上發表過一張漫畫,諷刺當時的Cornel West教授,這位美籍非洲血統的黑人教授那時被哈佛大學挖走了。這張漫畫描繪了一個白人學生在想象West教授的第一堂課,教授說:‘今天的課我最有資格來講,題目是節奏感——為什麽你們沒有一個人擁有,你們應該如何來掌握節奏。’這幅漫畫還形容West教師是‘新買的奴隸(newly purchased)’,這是一個學生對一個教授的評價。”
  其實Wentworth衹是出言不慎,結果卻被廣大讀者誤解為惡意的種族歧視。不瞭解Wentworth背景的人都認為這篇漫畫是嘲諷黑人教授是哈佛新買進的奴隸。這事後來鬧得很大,有很多人寫信抗議,最後還上了《時代》周刊,Wentworth成了轟動一時的爭議性人物。整個事件中Went始終沒有用自己的身份來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而是選擇了沉默。Wentworth認為,“如果別人不理解我的意圖,我也不需要費勁地去解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衹是他們在報紙上看到的名字而已,他們並不瞭解我,而且多半把我當白人了。”
  多年後,當Wentworth看到《人性污點》的劇本時,認為自己很合適這個角色,不過他也有小小的顧慮,擔心萬一演了這角色以後會不會被定型,衹能演黑人的角色。不過最後還是去面試了。Wentworth嚮負責面試的導演Deb Aquilla坦誠了自己的身世,也提到了在普林斯頓時的那個醜聞。Went的真誠感動了Deb,Went初試成功。第二輪面試中,Went給導演Robert Benton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在拿到這角色之前,Went被要求提供自己身世的證明。Went回憶當他站在復印機前復印自己傢族的像册的時候,看着自己祖先們的面孔,想象着他們經歷的一切,有一刻他不知道這樣的付出值不值得。好在最後Went得到了這個角色,當時他擁抱了在場所有的人。離開後,充滿感激之情的Went給母親打了電話報喜。
  在影片殺青後,Went給Cornel West寫了一封緻歉信,不過並沒有得到回音。巧的是,在《人性污點》中扮演Coleman母親的演員和West教授是朋友,所以當West教授出現在《人性污點》紐約首映式上的時候,教授給了Went一個擁抱,兩人終於冰釋前嫌。
  這事件後,Went潛心學習,並參加了一個校內的男聲合唱團“虎咆(tigertones)”,不再涉足類似敏感事件,Wentworth如此打法時間,“這一年裏跑遍了全國巡回演出,夏天的時候我們還去了歐洲,我們在街頭賣藝賺取午飯錢。這是你觀察瞭解體會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
  在普林斯頓的最後一年,Wentworth决定開始英語文學專業的論文,這篇論文是關於如何認識自己、感知自己,在現今這樣一個白人男性占統治地位的時代。這篇論文意義深遠,包含了Wentworth多年來的個人經歷和感悟,甚至影響到了他以後的職業生涯,讓他明白在好萊塢的世界裏面應該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有着黑人血統的演員。
  好萊塢之夢
  1995年獲得英語文學學位畢業後的Wentworth面臨着就業問題。“普林斯頓是一個非常保守大學,三分之一畢業生會留校繼續讀書,然後三分之一去了其他大學或者華爾街之類的地方。成為一個演員,這真是我生平最大的一次冒險。”他把所有勸阻留在了腦後就從紐約搬到絡杉磯,就為了進入影視圈。他的是計劃是:成為一個執行製片人,躲在幕後並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此時他覺得做一個演員實在是過於冒險了,肯定會飽一頓餓一頓。
  但是絡杉磯不是那麽好混的,這裏的文化環境他一直沒有適應。一開始沒有劇組願意招收他,所以生活一直處於找工作的狀態。“我在這裏的第一年完全是做着小工的工作,發發傳真或者整理各種檔案,還要換燈泡和幫老闆喂魚。據說通常一個年輕人初到好萊塢都會幹這些工作。如果周末大樓發生火險警報,他們衹會打電話通知我這個新人去處理。”這個階段他一直在努力尋找着自己的定位。
  “每個周末我都會去辦公室,因為我住的地方沒有空調,而絡杉磯又是個火爐。我在會議室閑晃,搜刮公司廚房裏面的食物,看各種製作公司送來的膠片。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我一直在幻想着‘如果……我會……’,其實沒有如果,所以我决定退出這樣的生活。”
  “說起來有點嚇人,我衝進老闆的辦公室,我說‘你明白,我想做這行,我要成為一個演員。’她說:‘可以,我剛剛被聘為一傢電視公司的總監,我想你可以跟着我做我的助手。’這份工作的薪水是4萬美金一年,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遠遠超過我的最低要求。”
  “我一直在想,什麽是我最想做的,什麽其實是我不想做的。每一個畢業後的年輕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最終,我意識到,如果我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幹得不錯,我會過上舒服日子,但其實我心裏卻一直會後悔沒有成為演員;可是如果我成了一個優秀的演員,我心裏卻絶對不會後悔當時沒有接受這份助手的工作。”
  “所以我不得不拒絶了老闆的好意,她說:‘你這是在自毀前程,你絶對會後悔的。’但是我態度很堅定,哪怕從此過着貧睏的可憐生活,我需要演戲就像是我需要空氣一樣重要。”
  之前他曾經在一傢書店打工,“收入處於最低水平綫,每天戴着領帶挂着胸牌站在櫃臺後面……我衡量着自己,如果你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想着能休息一下,你不可能會有時間把自己的照片和簡歷裝進信封裏面寄給每一個代理公司的每一個經紀人,你不可能成為一個演員,你連入場券都得不到。”當Wentworth生活最潦倒的時候,他每天都盯着自己的所有傢當考慮今天該典當什麽來付房租。
  此後Wentworth上了兩三年的演員培訓班,直到2002年。“沒有所謂必要的正式的訓練。有些演員會告訴你,你必須在表演時捨棄自我。但是對我來說,演戲卻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在表演時把你平時不願意表達或者被環境壓抑的自我都展現出來。我認為演員課程就是最大限度地讓一個中産階級的年輕人如何拋棄中産階級固有的思維和行動模式,因為我們一生都在被告知什麽是恰當的,什麽是不適宜的。在我看來,所有人都需要放縱一下,那為什麽不利用這種放縱來賺錢呢?”
  他衹有1998年和1999年在兩部電視劇中出演了2個小配角,獲得了一點收入,隨後一年完全沒有任何收入。然後他又不得不回到原來的地方擔任一個小文員,“慶幸她沒有對我說:‘怎麽樣?我早就告訴過你你會後悔吧?’此後我一直在給一些大製作聘用的大演員們撰寫合同。更多是時候,我就是在把一張椅子坐熱而已,我甚至想上網學習,獲得一個法律學位。那段時間可以說完全被我浪費掉了。”
  2000是他出現在一些小型的電視節目上,還參演了一部電影。2001年他沒有任何演出,除了一部電影短片《302房間》。似乎他仍認不能在好萊塢這個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天我都在各種面試中被選擇或被淘汰,這就是真實的好萊塢。”
  隨後《人性污點》帶給他了一次轉機,但是最後Anthony Hopkins和Nicole Kidman太出色了,掩蓋了Wentworth的表現。最終,Wentworth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從2003年一直到2004年年底,他又處於失業狀態。這期間他又開始想我究竟是怎麽回事,也間或做一些劇院的工作。
  人生態度的轉變
  在2003年至2004年之間,Wentworth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幾課,讓他的人生觀從此改變。“我被告知,《人性污點》讓我獲得了成為一個演員的機會,同時這部電影也幫我打開了幾扇門。但是當我走過這些門纔發現,我在和一幫經常上雜志封面的男明星們在競爭。好萊塢就是一個名利的遊樂場。最近的潮流是當你的電影上映,你必須開一個盛大的派對慶祝,邀請所有圈子的名人參加,甚至連幫劇組送批薩的人都要照顧到。同時你也要多多接受來自雜志的采訪拍攝邀請。這絶對是讓人沮喪到難以置信的經驗之談,但最後你發現為了自己也必須按照這遊戲規則來做。”
  所以他遵循了這遊戲的規則,接受了一大堆著名雜志的邀請,上了封面,襢露了心聲,並還為著名的男性時尚雜志拍攝的大片,比如《L’uomo》《Vogue》和《Abercrombie and Fitch》。
  他做事態度的轉變也體現在了他的面試中,“我最近纔意識到面試的訣竅是,別把自己當作一個面試者,不必小心翼翼地生怕表現得不盡人意。面試就像是你參加一個陌生朋友邀請的傢宴,你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客人,怕碰翻杯子弄髒地毯,你應該把自己當作是主人,好好地招待這些站在你面前衡量你表現的面試官。”
  “我認識到Anthony Hopkins與大部分演員的不同之處,不在於角色的挑選。演員在閱讀劇本時,腦子裏會先對角色産生一種非常具體的形象,如何穿着、如何走路、如何吃飯說話等等一切細節都有了一種概念。但是大部分演員是對自己的這種角色概念是帶着疑問,所以他們走進面試房間並進行表演後常常會問一聲:‘這樣對嗎?’‘你喜歡這樣嗎?’‘這有效果嗎?’這樣的疑問讓他們最後落選。而Anthony Hopkins,當他决定了自己的概念後,他會以一種非常確定的方式表演出來,不帶一絲疑問,仿佛角色天生就應該這樣表現。這種態度的轉變,讓我在以後的面試中更加自信和自如。”
  他也觀察分析了好萊塢這個龐雜的係統的運作方式,並得出了如下的結論:“在這個行業裏面,要想成為一個年輕的Tom Cruise或者Tom Hanks很容易。人們都知道該怎麽應付,當他們看到你後說:‘啊,一個年輕版的Tom Hanks。老的那個這麽成功,這個年輕的應該做得更好吧。’但是當他意識到面前這個人的沒什麽特殊之處時,就會立刻變臉,說:‘現在你可以出去了,光是臉蛋沒用,等你能夠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再來。’”
  這種態度的轉變很快讓他有了穩定的工作機會,2004年他參演了另一部電影短片《The Hour》,也是一部監獄戲。巧的是,幾個月後他被通知去參加電視劇《越獄Prison Break》的面試。“當我走進面試房間,我大概是排到第三位上場,當時在場的30幾位電視臺高層中很多都立刻認出了我。”
  Wentworth回憶從面試開始到最後他獲得這個角色的過程很短。他周一面試,周二被告知錄用,周五就拿到了劇本。他沒什麽時間擔心落選,反而必須很快地面對緊張的工作,因為這次面試距離開拍衹相隔了幾天。
  他很快就被《越獄》中的Michael Scofield這個角色迷住了,因為這個角色聰明、無情而且很迷人。當然,他也曾經産生過疑問,“我應該怎麽把自己融入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即使被刀子頂住肋骨也要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不是個壞蛋,卻又被迫做一些沾滿血腥的違法事情。
  這不是一部恐怖電影,而是一個關於一個家庭的真實故事:為了拯救一個自己深愛的人,你做事的底綫是什麽?就Michael而言,這是一條突破高墻電網層層監控的越獄路綫。這是一部非常棒的電視劇,讓我們去深入思考家庭關係,思考我們應該忠於什麽事什麽人,思考應該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這部關於家庭、社會和選擇的故事,所有的監禁都是與現實中一摸一樣。《人性污點》則更多是表現心靈的解脫。在《越獄》中,他扮演了一個白人男性,在監獄中遇到了兩個不同的派係:白人和黑人,並被要求選擇一個陣營。最後他選擇中立,但是卻同時被兩派加以壓迫。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考慮到Wentworth的背景,越獄劇組專門為了設計了劇情,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任何種族衝突事件,一直保持着中立。
  2004年11月底,他們拍攝了第一集,並交給電視臺高層審閱。電視劇最終能否現世决定於這一集是否吸引高層的興趣。第一集拍完之後,導演Brett Ratner 接到Mariah Carey的邀請幫她拍兩支MTV“Its like that”和“We belong together”,導演立刻想到了讓Wentworth出演,這樣可以提高他的知名度。事實證明確實如此,Wentworth更出名了。
  脫繭而出
  很多人都開始到處打探,這個英俊的男人是誰?然後開始津津有味的八卦起Wentworth的各種消息,比如討論他究竟像Hayden Christiansen還是更像Channing Tatum。他的身世種族也再一次被拿出來討論,因為Mariah Carey也是一個混血兒,人們都猜測是不是因為這個Wentworth纔會被選中參演這兩部MTV。幸運再次降臨在Wentworth的身上,他被選中參演電視劇《Joan of arcadia》的最後2集,扮演一個同樣可以和上帝交談的惡魔角色Ryan Hunter,就像主角Joan一樣。
  看到Wentworth在兩部MTV和《Joan of Arcadia》的出色演出後,電視臺高層終於對電視劇《越獄》的開播和續拍開了緑燈。然後他離開了絡杉磯搬到了芝加哥千禧公園,那裏是距離《越獄》拍攝地點很近。
  《越獄》推廣做得非常緩慢,但是當推廣活動全面鋪開時,效果出來了,電影院短片廣告、電視廣告、網絡廣告全面啓動,甚至連電臺廣告也沒落下。Wentworth再一次成為人們視綫的焦點,不過這次他是這部電視劇的最亮眼的明星。記者們爭相采訪他,與《人性污點》公映時不同,這次記者們更關心他的私人生活,比如他是已婚還是單身。
  他說他目前單身,“我找女朋友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手足健全。我理想的女朋友是這樣的:‘同樣從事這個行業但不是演員,所以能明白我成名的艱辛,願意和我到處跑攝影棚,在我表演過火的時候能夠即使地阻止我,給我耐心地提意見。’”
  記者還問到了他的個性,他這麽回答:“一個相當沉悶無趣的人。我去圖書館,我看很多很多的書,我會在地鐵裏面吃東西。當我需要買內褲我就去GAP。”當被問道平時有空做什麽,他說自己從來不泡酒吧,閑暇時寫寫短篇小說或劇本,或者和朋友出去吃飯。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將來演喜劇,他說自己就不是個幽默的人,如果別人認為自己幽默,那肯定是搞錯了。
  2005年8月29日,《越獄》前兩集開播,獲得了非常棒的收視率,是Fox電視臺1998年以來的最高紀律。他終於得到了夢寐已久的突破,就像是他最終從好萊塢這樣一座埋沒人才的監獄中越獄而出,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沐浴在最燦爛的陽光之下。
  最真實的Wentworth
  他會裝出一副自己是一個吃健康食品的人,事實上他是一個標準的沙發土豆(沙發土豆就是西方那些愛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零食的人。),他這麽評價自己:“我很俗而且很無聊,一點也不性感。不喜歡泡吧,我能在20分鐘內消滅掉一整袋加量奧利奧,當然不能少了牛奶。”
  萬一他傢着火,他會先救掌上電腦、一些相册、還有裹體的衣服。平時衹要看到有女士大包小包伶着一大堆,决不會就這麽走開,會上前去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如果情節需要、光照良好以及他祖母同意不看的情況下,他會裸體演出。
  參演《越獄》是他的第一部作為主角的電視連續劇,以前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是客串演員,在《越獄》中他也參與製作了特技部分,親身拍攝把自己的腳趾頭切下來的那個場景。談及和Mariah Carey合作MTV時他說:“Mariah在MTV中穿着的一身婚紗,那件婚紗正是她在現實生活中結婚時的那件。知道嗎?那條婚紗至少重50鎊。她嚮我奔來擁進我懷裏,邊上站着一個彪形大漢似的的保鏢警告我說:‘你可千萬別摔着MARIAH了!’”
  談及《越獄》時,他說:“有時拍攝間歇我會去星巴剋,穿着寬鬆的體恤和短褲,我的整條文身的胳膊都露出來,結果排隊時前後左右人們都跟我保持距離。其實,出演這個角色我並沒有特意健身,因為我懶。還有一個原因是,Michael並非是一個完美的超級英雄似的人物,象成竜那樣,Michael的與衆不同在於他超出常人的智慧。
  《越獄》第一季結束的時候兄弟倆終於越獄成功了,第二季則會是他們逃亡的故事。談及劇中Michael和醫生的情感,Wentworth說兩人之間會有進一步的火花,但是同時也有許多睏難要剋服(首先Michael是囚犯,還打算越獄,另外Michael目前還是已婚狀態)。Wentworth還說會繼續光頭造型,原因之一是容易打理,其二是《越獄》劇中哥哥的扮演者Dominic也是光頭造型,這使兩人看上去更像兄弟,也是這部電視劇的賣點之一。
  談到如今一夜成名後得到的關註,Went說他認識到上雜志封面,宣傳活動等等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他認為自己與人們在雜志上看到的他是有距離的。Wentworth對有些雜志編輯對他的照片進行處理的做法(去掉他臉上的痣,改變他眼睛的顔色等)實在不以為然。至於私生活,他打算保持一定程度的神秘感。Wentworth認為他的工作就是盡力在一小時內娛樂觀衆,如果觀衆得到了娛樂,他的任務就完成了。至於私生活(比如有沒有交女朋友等)則不關他人的事情。
德國電器廠商米勒
  米勒商標圓形拱門緩緩開啓,賓客腳底下的紅地毯冒出白霧霧的幹冰。這不是時尚精品發表會,而是德國頂級傢電米勒的新産品發表會。該品牌曾經被《福布斯》雜志形容為白色傢電 (白色傢電指冰箱洗衣機和冷氣等以白色係為主的傢電)中的奔馳,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及英國足球巨星貝剋漢姆,都是米勒傢電的愛用者。
  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德國米勒傢電廠(Miele),雖然營收不及同屬德國的傢電大廠Bosch的6%,但特有的精品形象,卻讓名人愛不釋手,掌握金字塔頂端的市場。
  價格全球最高
  1899年,米勒兩個創辦人與11名員工從生産牛奶離心機起傢,逐漸發展成為擁有涵蓋傢電、廚具、醫療用吸塵器的傢電大廠。如今根據 《福布斯》雜志的報道,米勒成為歐洲第三大白色傢電製造商。米勒是一傢典型小而美的企業,公司股份由兩個創辦人的傢族持有,股票也不上市。最近五年(2002~2006),米勒的營收始終維持在 2 2億歐元左右,與同樣來自德國的傢電大廠Bosch相較,米勒的營收還不到前者的 6%,(2005年 Bosch集團營業額為41 5億歐元),儘管如此,米勒的産品價格卻仍然是最高的。
  以臺灣市場為例.Bosch最貴的~臺洗碗機要價59000元.但米勒最便宜的洗碗機售價卻是63000元、最高甚至要98000元。在全球.米勒傢電的價格,平均是歐係傢電的兩倍、是日係傢電的三倍。
  定位高品質
  價格不菲,是因為這個品牌從來沒打算對一般人銷售。在米勒生産洗衣機的工廠裏,有一個專人,每天拿着絲襪抹遍每個洗衣機的洗衣槽,以確保衣物在洗滌過程不會被洗衣機颳傷。而每一個産品出廠前的測試也是~絲不苟,譬如,米勒會比同業多花一倍的時間,進行洗衣機的連續運轉測試。也因為堅持品質,米勒雖然在全球30個國傢擁有經銷商,但大部分産品仍然是在德國生産、唯一一個德國以外的工廠,則是在相鄰的奧地利。
  零庫存的實踐者
  米勒幾乎是零庫存,米勒把節省下來的倉儲時間成本,抵銷了運貨到世界各地所增加的時間以及金錢成本,同時又能繼續保持一百多年來,在德國生産製造的堅持。衹是,現代人把傢電當成流行時尚,註重外觀卻不太重視功能。沒有炫麗外表的米勒,如何吸引喜新厭舊的消費者,讓企業繼續壯大,是這個百年老店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百科大全
  米勒
  Cheryl Miller,
  米勒(Cheryl Miller,1 964一)美國女子籃球籠
  員。生於體育世傢,弟弟雷吉·米勒是NBA的毫
  神投手。中學時代曾在一場籃球比賽中獨得105
  創全美女筱選手一場比賽個人得分最高紀錄。1‘
  年入選美國奧林匹剋代表隊,但因美國抵製莫其
  奧運會而未能在奧運賽場一展風采。1983年參力
  9屆世界籃球錦標賽,獲得銀牌;1984年參加洛幸
  奧運會籃球賽,獲得金牌;1986年在世界籃球針
  賽上又獲金牌。她身高1.90米,具有非凡的彈跳
  是惟一能扣籃的女運動員;她的急停跳投、傳球、
  帽、搶籃板球技術令美國一流男子職業籃球選刁
  服。多次人選世界女籃最佳陣容,有筱壇“黑珍
  之美譽。
  動名卜叨科第磯標J,蓋嘆k’’
百科辭典
  米勒
  Cheryl Miller,
    米勒(Cheryl Miller,1 964一)美國女子籃球籠
  員。生於體育世傢,弟弟雷吉·米勒是NBA的毫
  神投手。中學時代曾在一場籃球比賽中獨得105
  創全美女筱選手一場比賽個人得分最高紀錄。1‘
  年入選美國奧林匹剋代表隊,但因美國抵製莫其
  奧運會而未能在奧運賽場一展風采。1983年參力
  9屆世界籃球錦標賽,獲得銀牌;1984年參加洛幸
  奧運會籃球賽,獲得金牌;1986年在世界籃球針
  賽上又獲金牌。她身高1.90米,具有非凡的彈跳
  是惟一能扣籃的女運動員;她的急停跳投、傳球、
  帽、搶籃板球技術令美國一流男子職業籃球選刁
  服。多次人選世界女籃最佳陣容,有筱壇“黑珍
  之美譽。
  動名卜叨科第磯標J,蓋嘆k’’
    
近義詞
米勒
亨利·米勒, 亨瑞·米勒, 亨瑞米勒
相關詞
nba全明星籃球步行者藝術大師繪畫名畫珍品
詩歌宗教梁宗岱巴比鬆畫派凡高美國小說亨利
文學風景區美國文學電影譯製片越獄恐竜帝國美邦
服裝更多結果...
包含詞
米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