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名勝古跡 : 無為縣 [顯示全部] > 米公祠
目錄
No. 1
  米公祠聯繫方式地址:巢湖市無為縣城西北隅
  電話:0565-6412843
  郵編:238000米公祠投訴電話巢湖市旅遊投訴電話:0565-262897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無為縣城內,為北宋著名書畫傢米芾知無為軍時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人稱“米襄陽”。北宋崇寧三年至大觀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軍無為。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時人感其德政,在他離任去世後,於米公軍邸的舊址米公祠以示紀念。
  米芾崇尚晉人書法,“寶晉升齋”是他得到晉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墨跡後自題的書齋名。時值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他將3種法帖摹刻上石,並於“寶晉齋”前掘池建軍亭,即墨池、投硯亭。他公餘之暇在此讀書揮毫,還在公署西側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時人以為怪癖,故稱此石為“拜石”。
  原齋毀於兵火,後多次重建,光緒丁醜知縣王峻,建米公祠3楹,門居中,於池之左右蓋耳房3間,環池循勢壘假山,並搜集米公遺刻“墨池”、“畫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內。
  米芾當年所藏碑刻早已毀失。現米公祠內收藏的晉唐以下歷代名傢碑刻不容緩150餘方,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蘇按察的劉秉璋攜帶至無為。建國前碑刻散置於其在無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米公祠碑帖刻石十分珍貴,大多出自名傢之手,且內容翔實,主要紀述了歷代維修情況和經過,是考察米公祠興衰的寶貴資料,近年來,無為縣文物管理所對碑刻進行整理編撰,第一半捲“寶晉齋碑帖選”,已由安徽美術出版社發行,其它各捲也在着手準備陸續出版。
  米公祠是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日本等國較有影響,每年吸引衆多的遊客前來尋訪,目前有關部門準備對其修復擴建,以充分利用米公祠獨有的人文價值,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
  
  一、無為米公祠(安徽)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無為縣城內,為北宋著名書畫傢米芾知無為軍時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人稱“米襄陽”。北宋崇寧三年至大觀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軍無為。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時人感其德政,在他離任去世後,於米公軍邸的舊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紀念。
  米芾崇尚晉人書法,“寶晉齋”是他得到晉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墨跡後自題的書齋名。時值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他將3種法帖摹刻上石,並於“寶晉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硯亭。他公餘之暇在此讀書揮毫,還在公署西側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時人以為怪癖,故稱此石為“拜石”。
  原齋毀於兵火,後多次重建,光緒丁醜知縣王峻,建米公祠3楹,門居中,於池之左右蓋耳房3間,環池循勢壘假山,並搜集米公遺刻“墨池”、“畫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內。
  米芾當年所藏碑刻早已毀失。現米公祠內收藏的晉唐以下歷代名傢碑刻150餘方,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蘇按察使的劉秉璋攜帶至無為。建國前碑刻散置於其在無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米公祠碑帖刻石十分珍貴,大多出自名傢之手,且內容翔實,主要紀述了歷代維修情況和經過,是考察米公祠興衰的寶貴資料,近年來,無為縣文物管理所對碑刻進行整理編撰,第一捲“寶晉齋碑帖選”,已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它各捲也在着手準備陸續出版。
  米公祠 米公祠是安徽省重點文保護單位,它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日本等國較有影響,每年吸引衆多的遊客前來尋訪,目前有關部門準備對其修復擴建,以充分利用米公祠獨有的人文價值,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
No. 2
  米公祠聯繫方式地址:樊城櫃子城上,隔漢水與襄陽小北門相望米公祠投訴電話襄樊市旅遊投訴電話:0710—3555282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米公祠景區榮譽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米公祠門票價格5元
  米公祠是紀念北宋大書畫傢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隔漢水與襄陽小北門相望。。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無礙居士、海嶽外吏,人稱“米襄陽”,米芾擅詩文,工書畫,精鑒賞,酷愛收藏,多才多藝,廣通博貫,而其書畫的成就尤為突出。其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博取衆長,不守陳規。宋徽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朗。能詩文,擅書畫,用筆俊邁,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大書傢”。被宋高宗譽為“沉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需鞭勒,無不當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傢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的米公祠,原名米傢庵,是為紀念我國宋代著名書法傢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臺廊榭錯落有緻,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裏陳列着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具《米氏世係》碑記載,在元代至正年間之前就建有米傢庵了。明代被毀,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為牌樓親題“米公祠”門額。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這批珍貴的文物幸免於戰亂,解放後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佈米公祠及其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國以來,國傢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米公祠進行大規模的修復。不僅將僅存的牌樓過廳和寶晉齋修復一新。而且依據米公祠記石碑文等史料,增設了一進院,內有大屏風、半壁廳、怪山石、墨池;二進院通過“墨園覓勝”門,有潔亭、麯徑通幽、米氏故裏碑;三進院為石林、四百餘歲的銀杏樹,樹下矗立着五通記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記》、《米南宮志林序》、《淨明齋記》《米氏宗譜序》、《米氏世係序》。園兩側建有碑廊,計16間,朱紅廊柱,飾以雕刻,美觀大方,內嵌砌米氏父子、黃庭堅、蔡襄、趙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璣滿壁,交相輝映。米公祠經過修繕後,前來觀賞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絶。黨和國傢領導人李先念、方毅、張愛萍、張廷發、楊靜仁等曾到米公祠參觀,有的領導人還為米公祠題詞。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裏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挂的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後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
  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臺、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緻,遊魚滿塘。廊壁陳列着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傢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遊人到此參觀,弘揚了我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宣傳襄樊,創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No. 3
  二、樊城米公祠(湖北)
  米公祠是紀念北宋大書畫傢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櫃子城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無礙居士、海嶽外吏,人稱“米襄陽”。宋徽宗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朗。能詩文,擅書畫,用筆俊邁,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大書傢”。被宋高宗譽為“沉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需鞭勒,無不當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傢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佈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的米公祠,原名米傢庵,是為紀念我國宋代著名書法傢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臺廊榭錯落有緻,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裏陳列着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據《米氏世係》碑記載,在元代至正年間之前就建有米傢庵了。明代被毀,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為牌樓親題“米公祠”門額。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這批珍貴的文物幸免於戰亂,解放後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佈米公祠及其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國以來,國傢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米公祠進行大規模的修復。不僅將僅存的牌樓過廳和寶晉齋修復一新。而且依據米公祠記石碑文等史料,增設了一進院,內有大屏風、半壁廳、怪山石、墨池;二進院通過“墨園覓勝”門,有潔亭、麯徑通幽、米氏故裏碑;三進院為石林、四百餘歲的銀杏樹,樹下矗立着五通記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記》、《米南宮志林序》、《淨明齋記》《米氏宗譜序》、《米氏世係序》。園兩側建有碑廊,計16間,朱紅廊柱,飾以雕刻,美觀大方,內嵌砌米氏父子、黃庭堅、蔡襄、趙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璣滿壁,交相輝映。米公祠經過修繕後,前來觀賞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絶。黨和國傢領導人李先念、方毅、張愛萍、張廷發、楊靜仁等曾到米公祠參觀,有的領導人還為米公祠題詞。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裏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挂的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後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
  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臺、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緻,遊魚滿塘。廊壁陳列着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傢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遊人到此參觀,弘揚了我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宣傳襄樊,創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含詞
樊城米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