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仔蘭屬 : 中草藥 > 米仔蘭
目錄
No. 1
  種名: 米仔蘭
  學名: aglaia odorata lour.
  別名: 米蘭、樹蘭、魚子蘭、碎米蘭、珠蘭
  科: 楝科
  屬: 米仔蘭
  原産地區: 原産亞洲南部,中國華南地區、越南、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均有分佈。
  生長習性: 喜溫暖,忌嚴寒,喜光,忌強陽光直射,稍耐陰,宜肥沃富有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1年~2年換盆一次,生長時期1周~2周施肥一次。鼕季移入室內有直射陽光的地方,越鼕溫度10℃以上。
  形態特徵: 常緑灌木。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枚—5枚,革質有光澤。圓錐形花序着生於新梢的葉腋,花小、黃色、芳香,盛花期在夏季。常栽培的變種四季米蘭葉小於米蘭,花朵密集,可連續開花,花期較長。
  園林用途: 米蘭變種為50年代自泰國引入,現全國各地都用作盆栽,既可觀葉又可賞花。小小黃色花朵,形似魚子,因此又名為魚子蘭。醇香誘人,為優良的芳香植物,開花季節濃香四溢,可用於佈置會場、門廳、庭院及家庭裝飾。落花季節又可作為常緑植物陳列於門廳外側及建築物前。
  繁殖培育: 常用高壓與扦插法繁殖。高壓可在6月—7月高溫雨季時進行。扦插也在伏天,取半木質化的枝條,可吲哚乙酸或吲哚丁酸處理後扦插。栽植管理簡易,每兩周施肥一次。冷涼地區鼕季應放溫室越鼕。南方多庭園種植;北方盆栽,春夏秋三季宜放室外陽光可直接照射到的地方栽培。
No. 2
  米仔蘭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樹蘭(《臺灣府志》),暹羅花、魚子蘭(《廣州植物志》),千裏香(《陸川本草》),蘭花米、珠蘭、木珠蘭(《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楝科植物米仔蘭的花朵或枝葉。
  【植物形態】米仔蘭,又名:碎米蘭。
  常緑小喬木,高達5~6米。枝多,樹冠呈半圓形。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約13釐米,葉柄上有黑色腺點,葉軸上稍有翅;小葉3~5片,革質有光澤,先端1片較長,兩側的小葉較小,基部的一對小葉更小,小葉無柄,狹橢圓形至狹橢圓狀披針形,長5~8釐米,先端鈍或鈍尖,全緣或呈微彼狀,基部楔形而下延。花單性與兩性同株,為腋生疏散的圓錐花序,長6~12釐米;花朵小而多,圓球形,甚芳香,花徑2毫米,具短梗;萼片5,緑色;花瓣5,黃色;雄蕊5,花絲合生成筒狀,花藥藏筒內;雌蕊1,1~2室,胚珠1~5粒。漿果,卵形或近球形,長10~12毫米,表面常有散生星狀鱗片。花期7~8月。
  多栽培於宅旁或庭園中。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四川等地。
  【採集】夏季花開放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
  【藥材】乾燥的花朵呈細小均勻的顆粒狀,棕紅色。下端有一極細的花柄,基部有小宿萼5片;花冠由5片花瓣緊包組成,內面有不太明顯的花蕊,淡黃色。體輕,質硬稍脆。氣清香。以色金黃、香氣濃者為佳。
  産廣西、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葉含三萜成分米仔蘭醇等。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入肺、胃、肝三經。
  【功用主治】①花:解鬱寬中,催生,醒酒,清肺,醒頭目,止煩渴。治胸膈脹滿不適,噎膈初起,咳嗽及頭昏。(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②《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跌打,疽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熬膏塗敷。
  【宜忌】《四川中藥志》:"孕婦忌服。"
食療價值
  棟科喬木植物米仔蘭的花。又稱暹羅花、蘭花米、碎米蘭、木珠蘭、樹蘭、珠蘭。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四川等地均有分佈。夏季花開放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用;亦可鮮用。
  本品性能、主治與珠蘭相似。每次可用3~6g,泡茶或煎湯服。
近義詞
米蘭, 樹蘭
包含詞
米仔蘭屬米仔蘭亞族碧緑米仔蘭
縮序米仔蘭四瓣米仔蘭四季米仔蘭
臺灣米仔蘭小葉米仔蘭橢圓葉米仔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