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
image
國旗國徽
國旗國徽圖片
image
中文全稱: 第納爾
幣值換算
1第納爾=1000費爾
幣值: 5、10、25、50、100、250、500費爾和1第納爾
文字介紹
國旗:
中間三顆緑色五角星,其間用阿拉伯文寫着“真主至高無上”。
國徽:
為一隻薩拉丁雄鷹,象徵兩河流域的文明。鷹胸前的盾面為國旗圖案。雄鷹底座上用阿文寫着“伊拉剋共和國”。
輔幣名稱: 費爾國傢名稱
國傢名稱: 伊拉剋共和國
國傢中文簡稱: 伊拉剋
國傢英文名稱: the repulic of iraq
所屬洲: 亞洲
面積: 438446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巴格達
首都英文名稱: baghdad
簡況及歷史
位於亞洲西南部。與伊朗、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接壤,東南瀕波斯灣。
伊拉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傢。公元前2000年建立了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50年起,先後遭波斯人、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入侵和統治。1920年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區”。1921年8月獨立。1932年獲得完全獨立。1958年7月14日推翻費薩爾王朝,成立伊拉剋共和國。
圖片
image
國旗國徽
國旗國徽圖片
image
中文全稱: 第納爾
中文簡稱: 第納爾
幣值換算
1第納爾=1000迪拉姆
幣值: 1、5、10、20、50、100迪拉姆
文字介紹
國徽:
為一隻胸前有緑盾的鷹。相傳這種鷹是先知穆罕默德統治之地區古萊希部落的象徵。綬帶上用阿拉伯文寫着“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利比亞曾數次更改國名,但國徽上的文字一直未變。
國旗:
緑色是伊斯蘭教信奉者喜愛的顔色。利比亞人民把緑色看成革命的象徵和吉祥、勝利的顔色。
輔幣名稱: 迪拉姆國傢名稱
國傢名稱: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衆國
國傢中文簡稱: 利比亞
國傢英文名稱: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所屬洲: 非洲
面積: 1759540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的黎波裏
首都英文名稱: tripoli
簡況及歷史
位於非洲北部。
公元前201年,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統治的鬥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徵服當地的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蘭斯教。16世紀,奧斯曼帝國攻占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製了沿海地區。1912年10月,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占領利比亞南、北部。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製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推翻伊德裏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86年起使用現國名。
中文全稱: 第納爾
幣值換算
1第納爾=1000米利姆
幣值: 1、2、5、10、20、50、100、500米利姆和1、5第納爾
文字介紹
國徽:
盾面上部的帆船象徵歷史上腓尼基人第一次乘船來到突尼斯。左下角是一副天平,象徵正義與平等。右下角是一隻握刀的獅子。盾面中間的綬帶上用阿拉伯文寫着“秩序、自由和正義”。新月和五角星來自國旗。
國旗:
國旗的歷史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代,新月和五角星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標志。現為突尼斯共和國的象徵,也是伊斯蘭國傢之標志。
輔幣名稱: 米利姆國傢名稱
國傢名稱: 突尼斯共和國
國傢中文簡稱: 突尼斯
國傢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tunisia
所屬洲: 非洲
面積: 164150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突尼斯
首都英文名稱: tunis
簡況及歷史
位於非洲北端。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地,後發展為奴隸製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占領。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徵服。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傢。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獨立,1957年成立共和國。
國徽:
為盾徽。盾中繪一雙頭展翅雄鷹,鷹胸前有一紅色盾牌。
國旗:
自上而下由藍、白、紅三個平行長方形組成。
輔幣名稱: 帕拉國傢名稱
國傢名稱: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國傢中文簡稱: 南斯拉夫
國傢英文名稱: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所屬洲: 歐洲
面積: 102173平方千米 (1994年南統計年鑒)
首都
首都: 貝爾格萊德
首都英文名稱: belgrade
簡況及歷史
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中北部。
公元6~7世紀,部分斯拉夫人越過喀爾巴阡山移居巴爾幹半島。9世紀起,開始形成塞爾維亞、杜剋裏亞 (後稱澤塔,即現在的黑山共和國地區)等國傢。14世紀塞爾維亞曾是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傢。15世紀起,土耳其徵服塞爾維亞,統治長達近500年;澤塔王朝淪陷,黑山在200年的時間裏一直處於土耳其的邊境省地位。1878年柏林會議承認塞爾維亞和黑山獨立。1882年和1910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相繼分別成為王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了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11月29日,塞爾維亞和黑山人民與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佈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新憲法,宣佈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
|
第納爾的名字來自於羅馬帝國的一種被稱為Denarius的銀幣。Denarius的意思是錢,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中也有同樣來源的字。這個字的涵義在Denarius繼承了Solidus金幣之後變成了金幣的意思。
西元693年,倭馬亞王朝的哈裏發阿布杜勒·馬利剋在大馬士革打造了伊斯蘭世界上最早的金幣,這就是第納爾的起源。伊斯蘭世界自此開始到近代開始鑄造貨幣之前都是如此打造硬幣。當時主要在拜占庭地國領土上流通(之前流通的是倭馬亞王朝的Solidus金幣)。
八世紀中葉時成立的阿拔斯王朝時,使用迪拉姆銀幣(dirham)而興起銀經濟的薩珊王朝也開始流通第納爾,到9世紀時轉成金銀雙本位制度。金的産地主要是在於撒哈拉沙漠南方的加納王國]和埃及南方的努比亞(即現在的蘇丹)等地。加納王國以金和穆斯林商人交換岩????被稱為跨撒哈拉交易。
巴林 第納爾 迪拉姆和第納爾的法定匯兌比率約為1第納爾換20迪拉姆,根據地區和時代有所不同,比方在哈倫·拉希德的時代就是1第納爾換22迪拉姆,此外也曾經有到1第納爾換30迪拉姆的時候。
埃及的Tulunids王朝素以第納爾金幣的金純度之高而聞名,但是在10世紀中葉的時候金的供應量減少,於是12~13世紀的時候在敘利亞以東因為無預算打造高額的第納爾金幣於是改流通迪拉姆銀幣。但是西蘇丹的金依舊供給了法蒂瑪王朝、穆拉比特王朝、阿尤布王朝、馬木魯剋王朝打造高品質的第納爾金幣直到15世紀初期,後來被意大利各城市所發行的貨幣例如1284年由威尼斯共和國所發行的杜卡特(Ducat,Ducato)或是翡冷翠在1252年開始發行的佛羅林(Florin)給漸漸取代。1425年馬木魯剋王朝的蘇丹為了對抗都卡特開始發行新第納爾但是依較無法輓回原本第納爾的頽勢,隨着金幣的流通率下降伊斯蘭的影響勢力也開始下降,到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時代也以意大利的貨幣來計價。
利比亞第納爾 |
|
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所組成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將考慮發行海灣地區通用的貨幣海灣第納爾。 |
|
- n.: dinar
|
|
約旦第納爾 | 波黑第納爾 | 巴林第納爾 | 也門第納爾 | 利比亞第納爾 | 科威特第納爾 | 伊拉剋第納爾 | 突尼斯第納爾 | 馬其頓第納爾 | 南斯拉夫第納爾 | 塞爾維亞第納爾 | 剋羅地亞第納爾 | 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 南斯拉夫新第納爾 | 也門民主共和國第納爾 | 剋羅地亞共和國第納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