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札華梁
目錄
筆札華梁
作者: 上官儀 Shangguan Yi
  《筆札華梁》二捲,唐上官儀撰。《日本國見在書目》“小學家”類著錄《筆札華梁》二捲,未題撰人。《宋秘書省四庫闕書目》“文史類”著錄有上官儀《筆九花梁》二捲,“九”當為“札”之誤。此書目編於南宋紹興年間,《筆札華梁》下已註明“闕”,可知此書在中土亡佚已久。北宋仁宗寶元三年(此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王應麟《玉海》作寶元二年)李淑撰《詩苑類格》三捲,其中引述上官儀“六對”“八對”說,實即出於《筆札華梁》。《文鏡秘府論》亦引用此書若幹節,古鈔本往往有“《筆札》雲”等旁註,可知空海乃直接引錄其書。
  
  上官儀(約六○七—六六四年),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陝縣)人。幼出傢為僧,遊情釋典,尤精《三論》(即《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兼涉獵經史,工於文詞。貞觀初擢進士第,授弘文館直學士,纍遷秘書郎。太宗每屬文,遣儀視稿;作詩又多令其繼和。不久預修《晉書》,其後轉起居郎。高宗時,遷秘書少監。曾為高宗草廢武後詔,為武則天所忌恨。麟德元年,武後指使許敬宗構陷儀參與梁王李忠謀反事,下獄而死。事見《舊唐書》本傳。
  
  本傳稱,上官儀“本以文彩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顯貴,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上官體”之特色乃在“綺錯婉媚”,而《筆札華梁》所論亦多偏重病犯、對偶,正反映出律詩形成過程中對於詩律之理論探求。上官儀上承齊、梁以來探求音律之遺風,而又下開元兢、崔融等人之先河。《新唐書·宋之問傳》雲:“魏建安後迄江左,詩律屢變,至瀋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瀋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綉成文,學者宗之,號為‘瀋宋’。”從《筆札華梁》之討論對偶聲病,“上官體”之“綺錯婉媚”以及瀋、宋對上官婉兒評詩之服膺(見《唐詩紀事》捲三),可以略知上官儀之理論與創作在律詩形成中地位之重要。
  
  《筆札華梁》雖在南宋之前已佚,但舊題蔡傳所編之《吟窗雜錄》,其捲一所收魏文帝《詩格》,校以《文鏡秘府論》,十之八九出於《筆札華梁》和《文筆式》,並能與李淑《詩苑類格》引述上官儀之說相印證(《詩苑類格》見引於《事林廣記》、《記纂淵海》、《類說》、《小學紺珠》、《睏學紀聞》、《詩人玉屑》、《詩林廣記》等書)。
  
  從目前可考之內容來看,《筆札華梁》所涉論題,在《文筆式》、元兢《詩髓腦》及崔融《唐朝新定詩格》中有進一步發展。如《詩髓腦》雲:“兢於八病之(外)別為八病,自昔及今,無能盡知之者,近上官儀識其三,河間公義府思其餘事矣。”則顯然是對上官儀之補充。又“齟齬脖下云:“此例文人以為秘密,莫肯傳授。上官儀雲:‘犯上聲是斬刑,去、入亦絞刑。’”亦為明證。
  
  哈哈兒據張伯偉編校,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體竪排本《全唐五代詩格匯考》錄校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