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黄
一種竹製工藝品﹐也稱翻黃﹐可作果盒﹑文具盒等。 |
|
中藥名。也稱竹膏。為大竹枝節中的分泌物。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 嶺 南深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澗中水皆有毒,唯此水無毒,土人陸行多飲之,至深鼕則凝結如玉,乃‘天竹黃’也……遇夜野火燒林木為煨燼,而竹黃不灰,如火燒獸骨而輕,土人多於火後採拾以供藥品,不若生得者為善。”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四·竹黃》:“竹黃出於大竹之津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 |
|
竹黄
竹黃
(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
又名竹花、天竹花、淡竹花、竹繭、赤團子、竹赤團子、竹赤斑菌、竹參、竹三七、血三七等屬於真菌界、子囊菌亞門、核菌綱、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黃屬真菌。
多生於衰敗或即將衰敗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為箭竹屬(fargesia fi′anch)和短穗竹屬舊rachystachyum)植物,短穗竹(b.densiflorum)及其變種毛環短穗竹(var.。illosum)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産量最大。
子座小,長1-4.5cm ,寬1-2.5cm,形狀不規則,多呈瘤狀。初期色淡,後期粉紅色,龜裂。內部粉紅色,肉質,後成木拴質。
比較廣泛分佈在南方竹林區,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國外僅見分佈於日本的記載。
化學分析表明,竹黃中含有多種單體化合物。王景祥等人從福建仙遊縣出産的竹黃中,經醇提、硅膠柱層析分離等技術,分離鑒定了4種晶體,分別是甘露醇、硬脂酸、竹紅菌甲素(hypocrelline a,ha)、竹紅菌乙素(hypocrelline b,hb)。
我國民間作為藥用,治療虛寒胃疼、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和筋骨酸痛等。
釋名: 竹膏。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小兒驚風發熱。用竹黃二錢、雄黃、牽牛(研末)各一錢,共研勻,加面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湯送下發。 |
|
竹黄
竹黃1
(《綱目》)
【異名】天竺黃、竹膏(《開寶本草》),天竹黃(《本草衍義》),竹糖(《偽藥條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幹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採集】鼕季采收,砍取竹稈,剖取竹黃,晾幹。本品自然産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幹。
【藥材】為不規則多角形的塊狀或片狀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藍色相雜。質輕,鬆脆,易破碎。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感。吸水力強,置水中有氣泡産生,不溶於水。味甘有涼感,舐之粘舌。以乾燥、塊大、淡黃白色、光亮、吸水力強者為佳。
主産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含氫氧化鉀1.1%,硅質9%等。
【性味】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性涼。"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歸經】入心、肝、膽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治熱病神昏譫妄,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
①《蜀本草》:"製藥毒發熱。"
②《日華子本草》:"治中風痰壅,卒失音不語,小兒客忤及癇痰。"
③《開寶本草》:"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髒。"
④《本草衍義》:"涼心經,去風熱。"
⑤《玉楸藥解》:"清熱解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辰砂、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幹百日,如無,衹將生者去皮臍,炒幹用)。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小兒藥證直訣》抱竜丸)
②治小兒急驚風: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麵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湯下。(《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③治鼻衄不止:天竺黃、芎藭各一分,防己半兩。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凋下。肺損吐血用藥二錢匕,生面一錢匕,水調下,並食後服。(《聖濟總錄》天竺黃散) |
|
竹黃2
(浙江)
【來源】為肉座菌利真菌竹黃的子座。
【植物形態】竹黃
子座肉質,漸變為木栓質,粉紅色,呈不規則瘤狀,初期平滑,後龜裂,1.5~4x1~2.5釐米;子囊殼近球形,埋生於子座內,直徑480~580微米;子囊280~340x22~35微米;孢子單行排列,長方形至梭形,兩端大多尖銳,42~92x13~35微米,無色或近無色,成堆時呈柿黃色。
生於竹稈上。分佈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功用主治】鎮咳化痰。治中風,小兒驚風,胃氣痛。
【宜忌】灰指甲、鵝掌風等皮膚病患者忌服。
【選方】①治胃氣痛:竹黃一兩,燒酒一斤,共浸泡三、五天。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一小酒盅。
②治小兒驚風,大人中風:竹黃,煎服效。 |
竹黃·中藥材·版本一 Shiraia version of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竹黄·中药材·版本一
竹黃 本品為不規則多角形的塊狀或片狀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藍色相雜。質輕,鬆脆,易破碎
拼音: Zhu Huang
其它名稱: 天竺黃、天竹黃
學名: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分類: 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藥用部位: 塊狀物質
主産地: 主産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采收:鼕季采收
加工:砍取竹稈,剖取竹黃,晾幹
化學成份: 含氫氧化鉀1.1%,硅質9%等
性味歸經: 甘,寒。入心、肝經
功能:清熱豁痰,涼心定驚
主治:治熱病神昏譫妄,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 |
竹黃·中藥材·版本二 Shiraia version of tw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拼音名】Zhú Huánɡ
【別名】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
【來源】真菌類子囊菌綱肉座科竹黃屬真菌竹黃Shiraia bambusicola Henn.,以子座入藥。全年可采,曬幹。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舒經,止咳。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小兒百日咳,白帶過多。有謂尚可治胃病。
【用法用量】2~3錢。
【註意】孕婦及高血壓患者禁服;服藥期間忌食蘿蔔、酸辣。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竹黃·中藥材·版本三 Shiraia version of thre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出處】《綱目》
竹黃【拼音名】Zhú Huánɡ
【別名】天竺黃、竹膏(《開寶本草》),天竹黃(《本草衍義》),竹糖(《偽藥條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幹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鼕季采收,砍取竹稈,剖取竹黃,晾幹。本品自然産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幹。
【生境分佈】主産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為不規則多角形的塊狀或片狀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藍色相雜。質輕,鬆脆,易破碎。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感。吸水力強,置水中有氣泡産生,不溶於水。味甘有涼感,舐之粘舌。以乾燥、塊大、淡黃白色、光亮、吸水力強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氫氧化鉀1.1%,硅質9%等。
【性味】
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性涼。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歸經】
入心、肝、膽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治熱病神昏譫妄,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
①《蜀本草》:製藥毒發熱。
②《日華子本草》:治中風痰壅,卒失音不語,小兒客忤及癇痰。
③《開寶本草》: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髒。
④《本草衍義》:涼心經,去風熱。
⑤《玉楸藥解》: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辰砂、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幹百日,如無,衹將生者去皮臍,炒幹用)。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小兒藥證直訣》抱竜丸)
②治小兒急驚風: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麵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湯下。(《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③治鼻衄不止:天竺黃、芎藭各一分,防己半兩。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凋下。肺損吐血用藥二錢匕,生面一錢匕,水調下,並食後服。(《聖濟總錄》天竺黃散) |
|
- : tabash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