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人物 : 歷史人物 : 刑法 : 中國法製史 : 中國倫理學 > 章太炎
目錄
章太炎 Zhang Taiyan  

章太炎簡介
  (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漢族,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傢、思想傢、中國近代著名樸學大師。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1900年剪辮發,立志革命。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1911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並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曾參加張謇統一黨,散布“革命軍興,革命黨消”言論。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參加討袁,為袁禁錮,袁死後被釋放。1917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在蘇州設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1935年在蘇州主持章氏國學講習會,主編《製言》雜志。晚年憤日本侵略中國,曾贊助抗日救亡運動。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內容,主要表現在《訄書》中,認為“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宣稱“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嘗有矣”,否定天命論說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識宗和西方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影響。隨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思想上漸趨頽唐。
  魯迅筆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個革命者,其次纔是一個大學問傢。他張揚國粹,卻堅决而激烈地反抗權威和反抗一切束縛。他的確是一個道德主義者,強調道德的力量,卻反對社會對個人的壓抑,主張個性的絶對自由。
  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揚革命的詩文,影響很大,但文字古奧難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學答問》,上探語源,下明流變,頗多創獲。關於儒學的著作有:《儒術新論》《訂孔》等。
  一生著作頗多,約有400餘萬字。著述除刊入《章氏叢書》《續編》外,遺稿又刊入《章氏叢書三編》。
  章太炎是同盟會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領袖之一。他與孫文既有過並肩奮戰的歲月,也有過激烈爭辯乃至分道揚鑣的日子。孫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為世鈴鐸……餘豈好郵,好是諤諤。”既承認孫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話直說的諍友。孫文生前,他筆下已一再出現如下的字眼:“中山計劃短淺,往往自敗”,“中山天性褊狹”, “中山為人鹵莽輕聽”,“中山名為首領,專忌人才,此僕輩所以事事與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紀民主主義革命先鋒,是著名的經學大師,同時他還是成就卓著的中醫文獻學家,尤其對《傷寒論》文獻之研究,至今鮮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於仲景裏藉職官、《傷寒》版本流傳、梁阮孝緒《七錄》所載《辨傷寒》十捲與六朝本《傷寒論》、隋本《傷寒論》之傳承關係、《張仲景方》十五捲與《金匱玉函經》八捲、《傷寒論》十捲之關係、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傷寒論》所據底本乃至《傷寒論》在臨床辨證上之運用與藥味加減與療效之關係等等,皆有精湛論述。先生辨證,每多精思妙見,著有《章太炎先生論傷寒》。
  《章太炎先生論傷寒》
  作 者:章太炎著,伍悅,林霖輯校
  責任編輯:付國英,陳輝
  出版時間:2009-10
  開本:32
  頁數:317 頁
  版次:1/1
  印數:3000
  ISBN :978-7-5077-3394-5
  定價:¥25.00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內容簡介:《章太炎先生論傷寒》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與《傷寒論》有關的論文,分為傷寒六經病證、從傷寒論溫病之治、中西醫結合論傷寒雜病、古今用藥權量、《傷寒雜病論》評議五部分;下篇為與《傷寒論》有關的論文段落節選,分為病機要論、遣方用藥、仲景生平及相關著作考三部分《章太炎先生論傷寒》,將先生論《傷寒》之文結集成册,可窺先生研治《傷寒》巨大成就及其對中國醫學史之重要影響。章太炎先生在《傷寒論》方面的獨到見解,是研究仲景《傷寒論》者必須瞭解研習之不二法寶,亦是必須收錄參考之佳作,不可不讀。
  書後附有著名中醫古籍文獻專傢、乾嘉學派傳人錢超塵教授撰寫的五萬餘言的研究論文《太炎先生論傷寒釋要》。
生平年表
  一八六八年 一歲
  農歷十一月三十日即公歷一八六九年元月十二日,章太炎生於浙江杭州府余杭縣東鄉倉前鎮。初名學乘,後改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父章瀎,曾任縣學訓導,並在詁經精捨擔任監院多年,好經術。有子女四人,太炎排行第三。
  一八七三年 六歲
  入私塾就讀。
  一八七六年 九歲
  外祖父朱有虔自海????來,對章太炎進行係統的文字音韻學教育。
  一八八〇年 十三歲
  朱有虔歸。在父章瀎、表兄章籛指導下研讀許慎《說文解字》、段玉裁《說文解字註》、顧炎武《音學五書》、郝懿行《爾雅義疏》、王引之《經義述聞》等,打下初步漢學基礎。
  一八八三年 十六歲
  參加縣試,癲癇病突然發作,沒有考成。從此放棄科舉,廣泛涉獵經史子集。
  一八八八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農歷11月),康有為上書請求變法,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京師一時為之嘩然。
  一八九〇年 二十三歲
  父章瀎去世,遵父遺訓,進詁經精捨學習。時詁經精捨由經學大師俞樾主持,授學者有高學治、譚獻等。
  一八九一年 二十四歲
  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刊行。《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以下簡稱《自定年譜》)稱本年“始分別古今文師說”。
  一八九二年 二十五歲
  納妾王氏。
  一八九三年 二十六歲
  女生。
  這一時期完成作品有:《膏蘭室札記》四册及《孝經本夏法說》《子思孟軻五行說》等。
  一八九四年 二十七歲
  與夏曾佑相識。夏氏主《公羊》《齊詩》之說,與章多有辯論。又好佛學,勸章氏購覽佛典。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撰《獨居記》。
  一八九五年 二十八歲
  四月十七日(3月23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五月二日(4月初8日),康有為“公車上書”。
  十一月,寄會費銀十六圓,加入康有為在滬設立的上海強學會。
  一八九六年 二十九歲
  撰成《春秋左傳讀》(初名《春秋左傳雜記》)五捲及《駁箴膏肓評》《砭後證》,駁難清代常州今文學家劉逢祿《左傳》不傳《春秋》之說。
  八月九日(7月初1),《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梁啓超任主筆,汪康年任經理。
  一八九七年 三十歲
  一月,離詁徑精捨赴滬,任職時務報館。讀譚嗣同《仁學》,“怪其雜糅”,不相許。
  四月,因不滿康有為倡言建立孔教,自稱“教主”,遭康氏門徒圍攻毆打,憤而離瀘返杭。返杭後,與宋恕、陳虯等創辦“興浙會”,為《實學報》和《譯書公會報》撰稿。
  本年發表:《論亞洲宜自為唇齒》《論學會大有益於黃人亟宜保護》(刊於《時務報》);《變法箴言》《平等難》《讀管子書後》《東方盛衰論》(刊於《經世報》);《後聖》《儒道》《儒兵》《儒法》《儒墨》《儒俠》《異術》《重設海軍議》(刊於《實學報》);《譯書公會敘》《論民數聚增》(刊於《譯書公會報》)。
  一八九八年 三十一歲
  一月,上書李鴻章,末有結果。三月,受張之洞邀請,赴武昌籌辦《正學報》,不到一月即離去。七月,在滬任《昌言報》主筆。發表《商鞅》《弭兵難》《書漢以來革政之獄》等。戊戌政變後,為躲避清政府迫害,攜傢避難臺灣,於十二月抵達臺灣。
  一八九九年 三十二歲
  春,與康有為、梁啓超等書信往來,在梁啓超主編的《清議報》上發表詩文多篇。六月,應梁啓超及留日學生之邀,東渡日東,與孫中山相識。不久離日回國。 夏秋間,輯訂並出版《訄書》初刻本,收入文章五十篇,由梁啓超題名,木刻刊行。鼕,在滬任《亞東時報》主筆。
  本年發表作品有:《答學究》《客帝論》《分鎮》《儒術真論》(刊於《清議報》)和《今古文辨義》(刊於《亞東時報》)等。
  一九〇〇年 三十三歲
  義和團運動興起。六月,八國聯軍進軍津、京,清廷决定宣戰。
  七月,參加唐纔常發起的中國議會。斷發以表示與清政府决裂。唐纔常自立軍失敗後,思想發生較大轉變,撰《客帝匡謬》、《分鎮匡謬》,並開始修定《訄書》。
  一九〇一年 三十四歲
  往蘇州東吳大學任教,宣揚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蘇巡撫恩銘的註意。
  發表《正仇滿論》批判梁啓超《積弱溯源論》;撰《徵信論》批判康有為藉今文經學以治史。
  一九〇二年 三十五歲
  二月,為避恩銘等人追捕,東渡日本,暫寓橫濱《新民叢報》社,與梁啓超、孫中山相會。四月,與秦力山等發起舉行“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七月,由日本返回故鄉杭州,刪定《訄書》重刻本。
  本年翻譯出版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社會學》,發表《文學說例》,與梁啓超通信談修改《中國通史》。
  一九〇三年 三十六歲
  三月,在上海愛國學社任教,結識鄒容、章士釗等。五月,鄒容寫成《革命軍》,章太炎為其撰序,並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與改良派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六月三十日(閏5月初6日),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勾結,製造“蘇報案”,章太炎被捕入獄。次日,鄒容自投入獄。
  本年發表:《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刊於《國民日報》)《與劉師培書一、二、》《釋真》(刊於《國粹學報》)。
  一九〇四年 三十七歲
  章太炎被判刑三年,鄒容被判刑兩年。章氏在獄中開始研讀佛經。
  五月,《訄書》重印本在日本出版。鼕,光復會成立,推舉蔡元培為會長。
  一九〇五年 三十八歲
  在獄中繼續研讀佛經,讀《瑜伽師地論》等。
  二月,《國粹學報》在上海創刊。鄧實主編,撰稿人有章太炎、劉師培等。
  四月三日(2月29日),鄒容死於獄中。
  八月二十日(7月20日),中國同盟會於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
  一九〇六年 三十九歲
  六月二十九日(5月初8日),章太炎出獄,孫中山自東京派人來迎,遂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主辦民報。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上,章氏發表演說,認為當前最 緊要的:“第一,是用宗教發起信心,增進國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國粹激動種姓,增進愛國的熱腸。”
  十月,成立國學講習會,作《論諸子學》等講演。
  清政府下令預備立憲。梁啓超在《新民叢報》鼓吹立憲,反對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報》撰文予以批駁。
  本年發表:《俱分進化論》《建立宗教論》《人無我論》《無神論》《革命之道德》《箴新黨論》《衡三老》《悲先戴》《哀後戴》《傷吳學》(刊於《民報》);《與人論樸學報書》《古今音損益說》(刊於《國粹學報》)。出版《國學講習會略說》,收入《論語言文字之學》《論文學》《論諸子學》三篇。
  一九〇七年 四十歲
  繼續主《民報》筆政,因《民報》經費問題與孫中山發生矛盾。
  二月,康有為將保皇黨改為國民憲政會。九月,梁啓超、蔣智由在東京籌組推動立憲的政聞社。章太炎撰文予以批駁揭露。
  四月,章太炎與張繼、劉師培等在日本東京成立亞洲和親會,主張“反對帝國主義而自保其邦族”。
  本年在《民報》發表:《社會通詮商兌》《討滿洲檄》《中華民國解》《五無論》《定復仇之是非》《國傢論》《官製索隱》。《春秋左傳讀敘錄》在《國粹學報》刊完。撰《新方言》,並開始在《國粹學報》連載。另撰《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古雙聲說》《國粹學報祝辭》《與劉師培書六》《某君與人論國粹學書一、二》等,均刊於次年出版的《國粹學報》。
  一九〇八年 四十一歲
  光緒、慈禧死去,溥儀即位。
  從四月開始,為留學生開設講坐,講授《說文》《莊子》《楚辭》《爾雅》等。七月,又為周樹人、周作人、朱希祖、錢玄同等單獨開設一班,另行講授。
  劉師培、何震夫婦受清政府指使,於五月二十四日的上海《神州日報》刊登《炳麟啓事》,對章太炎進行誣衊陷害。章太炎登文予以否認。
  十月十九日(9月25日),《民報》因宣傳革命被封禁。
  本年發表:《大乘佛教緣起說》《辨大乘起信論之真偽》《竜樹菩薩生滅年月考》《排滿平議》《駁神我憲政說》《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四惑論》《五朝法律索隱》《馬良請速開國會》(刊於《民報》);《小疋大疋說》上下、《八卦釋名》《六詩說》《原經》《毛公說字述》《劉子政左氏說》(刊於《國粹學報》)。《新方言》在《國粹學報》續完。
  一九〇九年 四十二歲
  因《民報》復刊和籌款等事與孫中山發生尖銳衝突。撰《偽民報檢舉狀》,指斥汪精衛等復刊之《民報》為非法,並對孫中山進行攻擊。
  編訂《太炎集》,捨棄了一些曾起了重大政治影響的政論文章,追求“俗或末之好”的“傳世”之文。
  本年發表:《與劉光漢(師培)書七》《原儒》《原名》《緻國粹學報社書二、三、四》《莊子解詁》(刊於《國粹學報》)。出版《小學答問》。
  一九一〇年 四十三歲
  一月,黃興在《日華新報》發表《章炳麟背叛革命黨人之鐵證》,指斥章太炎為清政府特務、革命黨之叛徒。
  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於東京重組光復會,章太炎任正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創辦《教育今語雜志》作為機關報,與同盟會正式分裂。
  夏,黃侃創辦《學林》雜志,刊登章太炎《文始》《封建考》《五朝學》《信史》《思鄉願》《秦政記》《秦獻記》《醫術平議》等許多重要著作。
  本年撰定《文始》《齊物論釋》。編定《國故論衡》上捲小學十篇,中捲文學七篇,下捲諸子學九篇。在《國粹學報》發表《駁皮錫瑞三書》,批駁皮錫瑞所撰《王製箋》《經學歷史》《春秋講義》三書。對《訄書》再次修訂,原件現存北京圖書館。
  一九一一年 四十四歲
  繼續在東京講學。
  十月十日(8月19日),武昌起義。消息傳到東京,章氏中斷講學。
  十一月三日(9月13日),上海發動起義,次日“光復”。
  十一月十五日(9月25日),章太炎回到上海。在上海國民自治會演說:“宜先認武昌為中央政府。”當黃興就擴大同盟會問題相詢時,章太炎以“革命軍興,革命黨消”告之。
  檳榔嶼《光華日報》連續刊載章氏政論《誅政黨》。
  一九一二年 四十五歲
  一月一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一月三日,中華民國聯合會在上海宣告成立。章太炎、程德全被選為正副會長。章太炎發表演說:“本會性質,對於政府立於監督補助地位。”認為“中國本因舊之國,非新闢之國,其良法美俗,應保存者存留之,不能事事更張也”。
  一月十四日,陶成章在上海被蔣介石刺殺,章太炎與孫中山隔閡進一步加深。
  孫中山函聘章太炎為樞密顧問。二月七日,章太炎應邀赴南京。在建都問題上,支持袁世凱建都北京的主張,旋即返滬。
  三月一日,中華民國聯合會改名統一黨,選章太炎、程德全、張謇、熊希齡、宋教仁為理事,後又與民社等合併為共和黨。
  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篡奪總統職位。鼕,任章太炎為東三省籌邊使。
  一九一三年 四十六歲
  章太炎在長春設籌邊使署。
  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車站被刺。
  四月十七日,章太炎從長春趕回上海,受到孫中山的歡迎。又前往武昌見黎元洪,“以為聯合之圖。”五月上旬,通電袁世凱,要求罷黜四兇:梁士詒、趙秉鈞、陳宦、段芝貴。下旬,由武漢返回北京。袁世凱授與二級勳章一枚。六月,由京來滬,由蔡元培主婚,與湯國黎在哈同花院舉行婚禮。
  六月十九日,袁世凱通令各省尊孔祀孔。孔教會成立。章太炎發表《駁建立孔教議》,反對定孔教為國教。
  七月,二次革命爆發,不久失敗。八月,章太炎昌着危險返回北京,為袁世凱幽禁。
  一九一四年 四十七歲
  被幽禁於北京竜泉寺。手定《章氏叢書》,並將《訄書》定名為《檢論》,從分捲到內容,都有很大變動。
  一九一五年 四十八歲
  仍被幽禁。
  四月,《太炎最近文錄》出版,錢須彌編,收錄章氏辛亥以來電文演說。章太炎對此書深為不滿。
  五月,《國故論衡》增訂完畢。《檢論》定稿,共分九捲,正文六十篇,附錄七篇,大半為新寫或據《訄書》舊稿重新寫定。
  七月,上海右文社出版《章氏叢書》,鉛字排印,兩函二十四册,包括《春秋左傳讀敘錄》一捲、《劉子政左氏說》一捲、《文始》九捲、《新方言》十一捲附《嶺外三州語》一捲,《小學答問一捲》、《說文部首韻語》一捲、《莊子解詁》一捲、《管子餘義》一捲、《齊物論釋》一捲、《國故論衡》三捲、《太炎文錄初編》文錄二捲別錄三捲。
  鼕,章太炎口述,吳承任筆述整理成《菿漢微言》。自述“平生學術,始則轉俗成真,終乃回真嚮俗”。
  十二月,袁世凱復闢稱帝,申令明年為“洪憲元年”。
  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
  一九一六年 四十九歲
  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憤怒討伐中死去。
  六月,章太炎恢復自由。七月,抵上海,受到熱烈歡迎。九月,出國赴南洋考察,十二月,回國。
  一九一七年 五十歲
  三月四日,章太炎在上海發起亞洲古學會。
  七月一日,張勳等擁立溥儀復闢。十二日,復闢覆滅。
  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掌中央大權。拒絶恢復臨時約法與國會。
  九月一日,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組織護法軍,討伐段祺瑞。章太炎被任為護法軍政府秘書長。前往昆明爭取雲南軍閥唐繼堯的支持,因唐缺乏誠意未果。
  一九一八年 五十一歲
  赴四川,到鄒容祠行禮。在重慶等地講學。又赴湖北、湖南,十月歸抵上海。
  十一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把一九一三年擬定的註音字母公佈,註音字母采自章太炎
  四川觀鑒廬出版《太炎教育談》。汪太衝編《太炎外紀》出版。
  一九一九年 五十二歲
  五四運動爆發,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章氏叢書》浙江圖書館刊本問世,較上海右文社版新增《齊物論釋》重定本、《太炎文錄初編》《補編》《菿漢微言》三種,校勘頗精,改正了右文社版不少錯誤。
  一九二〇年 五十三歲
  一月至三月,身患黃疸,病臥。六月,熱病大作,幾死。
  章太炎由反對軍閥割據逐漸演變為贊成軍閥割據,提出“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
  一九二一年 五十四歲
  七月一日,中國共産黨成立。
  夏,主張“武力統一”的吳佩孚率軍南下,打敗主張“聯省自治”的湘鄂川軍,“聯省自治”運動遭到打擊。
  《太炎學說》上下捲由四川觀鑒廬出版。上捲為章氏一九一八年在四川講演記錄,下捲為一批書札。《章太炎的白話文》出版,吳齊仁編,泰東圖書館鉛字排印本。
  一九二二年 五十五歲
  黎元洪就職總統,章太炎受勳一枚。宣講“聯省自治”,還主張“南遷武漢”。
  四月至六月,應江蘇教育會之邀,主講國學,每周一次,共十次,講題為《國學大概》《治國學方法》《經學之派別》《哲學之派別》《文學之派別》《國學之進步》。講演記錄有兩個版本,一為曹聚仁所編《國學概論》,一為張冥飛所編《章太炎先生國學講演集》。
  柳詒徵對章太炎在《諸子學略說》中“詆孔”的觀點提出批評,章太炎公開答復,表示接受,還懊悔“前聲已放,駟不追舌”。
  《章太炎尺牘》出版,上海文明書局鉛字排印本。
  一九二三年 五十六歲
  三月二日,孫中山在廣東宣告大元帥大本營成立,章太炎以為“廣東帥府之欲以武力統一西南,亦西南之吳佩孚也”。
  九月,《華國月刊》在上海創刊,章太炎任社長,欲發揚“國故”,輓救“人心”。
  一九二四年 五十七歲
  一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發表宣言,實現國共和作。
  在國民黨右派馮自由、居正的慫恿下,章太炎發表公函,反對國共和作。
  《章氏叢書》上海古書流通處印本出版。
  一九二五年 五十八歲
  三月十二日,孫中山逝世,章太炎撰文祭悼。
  五卅運動爆發,章太炎發出通電,欲“使水深火熱之民,早登裧席”。
  一九二六年 五十九歲
  三月二十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篡奪北伐軍領導權。
  四月七日,章太炎在上海組織“反赤救國大聯合”,任理事。發出通電,叫嚷“反對赤化”。八月八日,章太炎應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江蘇省長陳陶遺聘請,到南京任“修訂禮製會會長”。十三日,通電全國,反對蔣介石組織北伐。
  一九二七年 六十歲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大屠殺。
  五月至六月,被上海市黨部臨時執委會指名為第一號學閥,呈請國民黨中央加以通緝。
  七月至十一月,居同孚路賃寓,終日宴坐,兼治宋明儒學,藉以懲忿。
  一九二八年 六十一歲
  寫《自定年譜》,至民國十一年(1922年)五十五歲止。
  一九二九年 六十二歲
  終年閉門杜客,對國事、學術俱保持緘默。
  一九三〇年 六十三歲
  撰《春秋左氏疑義答問》。自稱“為三十餘年精力所聚之書,嚮之繁言碎辭,一切芟夷,獨存此四萬言而已 ”。
  一九三一年 六十四歲
  五月一日,《國學叢刊》由中國大學出版,章太炎弟子吳承仕編輯。章氏在該刊發表文章有:《與吳承仕論宋明道學利病書一、二》(1917年撰)、《論古韻四事》、《漢儒識古文考》上下等。
  “九·一八”事變後,通信中多次議論時事,對蔣介石、張學良拱手將奉、吉讓予日本不滿,也不滿粵方乘機倒蔣。
  一九三二年 六十五歲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章太炎憤怒之下,北上見張學良。在燕京大學演說,號召青年拯救國傢的危亡。
  秋,赴蘇州講學,組織國學會。章太炎親撰《宣言》,主張“範以四經”。四經指《孝經》《大學》《儒行》《喪服》。
  一九三三年 六十六歲
  民族危機嚴重。二月,章太炎與馬相伯聯合宣言(“二老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領土。
  《章氏叢書續編》於北京發行,章太炎弟子吳承仕、錢玄同校刊,收錄著作七種:《廣論語駢枝》一捲、《體撰錄》一捲、《太史公古文尚書說》一捲、《古文尚書拾遺》二捲、《春秋左氏疑義答問》五捲、《新出三體石經考》一捲、《菿漢昌言》六捲。
  一九三四年 六十七歲
  秋,章太炎由上海遷居蘇州。因與“國學會”旨趣不同,另創章氏國學講習會。
  一九三五年 六十八歲
  三月,蔣介石派丁維汾(鼎臣)慰問,並緻萬金為療疾費,章即將此款移作章氏國學講習會經費。
  四月,開辦章氏星期講演會,共九期,講題為《說文解字序》《白話與文言之關係》《論讀經有利而無弊》《論經史實錄而不應無故懷疑》《再釋讀經之異議》《論經史儒之分合》等,一一都有記錄單行出版。
  九月,《製言》半月刊創刊,由章太炎主編。其宗旨是研究中國固有文化,造就國學人才。
  一九三六年 六十八歲
  鼕、春間,於章氏國學講習會授《小學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學略說》,俱有講演記錄刊行。夏,給國學講習會學生講完《尚書》。六月十四日,於蘇州病逝。時人評為革命元勳,國學泰鬥。國民政府令以國葬,葬杭州西湖畔張蒼水墓側。
  註釋:
   我國標年方法,辛亥革命以前,用帝王年號計年與幹支計年;辛亥革命後,用公元計年。今均采用公元紀年,而於重要事件同時標明農歷計年。
趣聞
  1、章太炎寓所——錢糧鬍同19號
  作者 王之鴻
  錢糧鬍同屬東城區景山地區,是東四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的第三條鬍同。鬍同自西嚮東溝通大佛寺東街和東四北大街,長500多米;南側自西嚮東依次與錢糧西巷、錢糧南巷、人民市場西巷、轎子鬍同相通,北側與錢糧北巷相通。明代,稱“錢堂鬍同”,因鬍同內有鑄錢機構——錢局而得名;清代,鬍同內有寶泉局的鑄錢機構之一的南作廠,因寶泉局隸屬於戶部,所鑄之錢用於充軍餉,故俗稱寶泉局為“錢糧局”,鬍同亦從俗改稱為“錢糧鬍同”,沿用至今。
  錢糧鬍同19號,舊時的門牌是12號,在鬍同中段北側,坐北朝南,是一座頗具規模、頗為氣派的宅院。今為北京工業大學宿舍,1913年至1916年,袁世凱曾軟禁章太炎於此。
  宅院的街門為“廣亮大門”①,大門迎面是一座“座山影壁”②,又稱“靠山影壁”;大門外是“反八字影壁”③,又稱“撇山影壁”。大門外原有的一對“上馬石”經歷了歷史的風塵,大門前新增的一道“安全門”折射着時代的韻味。
  註:
  ①廣亮大門,是北京四合院中等級最高的宅門,是具有相當品級的官宦人傢采用的宅門形式。
  ②座山影壁,位於大門內側,在廂房的山墻上直接砌出小墻帽並做出影壁形狀,使影壁與山墻連為一體。
  ③反八字影壁,在大門外兩側,兩側墻面的八字影壁與大門呈135度左右的夾角,影壁墻上可雕對稱圖案。
  2、太炎先生的風骨與品格
  (作者張昭軍載《光明日報》)
  章太炎出身於書香門第,幼年跟隨外祖父讀經,接受啓蒙教育;後又在其長兄指導下“一意治經,文必法古”。1890年,赴杭州入“詁經精捨”,師從經學大師俞樾,兼嚮黃以周、高學治、譚獻等著名學者問學,深造七年。甲午戰爭後,“遭世衰微,不忘經國,尋求政術,歷覽前史”,同時,開始涉足西學,覓取“學理”。戊戌政變後,因參加維新運動遭通緝,逃到臺灣,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1895年,東遊日本,初次會晤孫中山。1903年,在上海因“蘇報案”被捕入獄三年。1906年出獄後,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民報》主編。1911年,回國後被聘為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1913年,宋教仁遇刺後衹身赴京聲討袁世凱,被禁錮三年。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秘書長。1924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既離民衆,漸入頽唐”。“九一八”事變後,年過花甲的章太炎再度拍案而起,奔走於京滬等地,呼籲抗日。1935年,為“闡揚國故,復興國學”,在蘇州再辦“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
  章太炎兼革命大傢與國學大師於一身,一生特立獨行、卓爾不群,魯迅為之傾倒,說:“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纔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範。”
  章太炎“三入牢獄”的大致情況是:第一次入獄是因為1903年的“蘇報案”。章太炎應蔡元培之邀到上海推進教育會活動,並變《蘇報》為江南喉舌。為駁斥康有為的保皇論,章太炎發表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的《革命軍》一書作序。日本學者島田虔次在《章太炎的事業及其與魯迅的關係》中評論:“在這個改革主義和革命主義的最初論戰中,作為革命的爭辯傢的太炎面目,已毫無遺憾地發揮出來了,而最為轟動的是他在論戰中,直呼當代皇帝的名字,駡以‘載湉小醜,不辨菽麥’。”顯而易見,這種言論雖然發表在上海的租界內,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震動和憤怒。清政府遂嚮租界提出控告,租界工部局(警察局)於1903年6月30日上午到報社捕人。章太炎器宇軒昂,明言相告:“餘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太炎先生為此付出三年牢獄之苦。
  第二次入獄是因為1908年的“民報案”。章太炎出獄後即被孫中山迎至日本,由孫中山主盟,加入了同盟會,接任《民報》主編。在章太炎的主持下,《民報》成為揭露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抨擊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陣地,“所嚮披靡,令人神往”。引起清廷的恐慌和仇視。清政府派唐紹儀與日本政府交涉,日本政府出面封禁了《民報》,將章太炎傳入警署。太炎先生二入牢獄,時在1908年10月20日。11月26日,東京地方法院裁判廳開庭審訊,章太炎據理辯駁,無懈可擊;裁判長張口結舌、理屈詞窮。但是,東京地方法院對章太炎仍作出罰金150元或服役150天的判决。魯迅、許壽裳等人代交了罰金,太炎先生獲釋。
  第三次入獄是指章太炎被袁世凱在北京禁錮三年。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凱指使趙秉鈞派人刺死於上海。章太炎怒不可遏,先在上海發表反袁文章,後又衹身赴京當面討袁。“雖經友人力阻,而先生則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於八月冒險入京。”章太炎到京後,曾搖着用勳章做扇墜的折扇,徑闖總統府,以示對袁世凱的反對和蔑視,大有彌衡擊鼓駡曹的氣概。
  袁世凱先將太炎先生拘於共和黨本部,繼又囚於竜泉寺,最後則禁於錢糧鬍同。1916年3月,袁世凱憂懼而死,太炎先生纔獲自由,又是三年牢獄之苦。
  在中國近代史上,章太炎是革命先驅,也是國學泰鬥。歷史學家侯外廬說:“章太炎對於中國學術文化遺産的論述十分豐富。他是古經文學派最後一位大師,同時又是儒傢傳統的拆散者。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及其矛盾的性格,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辯證法。”
  太炎先生對待治學就像對待革命一樣,充滿激情,百折不撓。因為,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化用弘一法師的一句名言——“念佛不忘愛國,愛國必須念佛”,太炎先生則是“革命不忘治學,治學必須革命”。黃季剛在《太炎先生行述記》中說:“其授人國學也,以謂國不幸衰亡,學術不絶,民猶有所觀感,庶幾收碩果之效,有復陽之望。故勤勤懇懇,不憚其勞”。
  1908年《民報》被禁,章太炎在東京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專務歷學”,“弟子至數百人”。1913年至1916年,章太炎被袁世凱幽禁在北京,先生又在今錢糧鬍同19號續辦“章氏國學講習會”,聽講學子,約100多人,大部分是北京各大學的教員。與此同時,袁世凱雇用一些人組織“孔教會”,以“孔禮”為“國教”,為袁世凱稱帝製造輿論。太炎先生“甚非之”,在錢糧鬍同“章氏國學講習會”門外貼出告示,言明“凡參加‘孔教會’者,不得入內聽講”。1935年9月,太炎先生以年老體弱之身在蘇州再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先生授課之時,“聽者近五百人,濟濟一堂,連窗外走廊等地,也擠滿了人。”
  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太炎先生的胸懷,為革命能拋棄私誼,為國學能不計前嫌。劉師培的漢學修養和才華很為章太炎欣賞,他變節投靠兩江總督端方曾令章太炎惋惜,他捏造偽證、落井下石更令章太炎憤怒。但是,當1911年劉師培隨端方逃往四川被革命軍拘留之時,太炎先生則多方營救,發表宣言:“今者文化陵遲,宿學凋喪,一二通博之材,如劉光漢輩,雖負小疵,不應深論。若拘之黨見,思復前仇,殺一人無益於中國,而文學自此掃地,使禹域淪為夷裔者,誰之責耶?”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太炎先生當之無愧。
  另外,竊國大盜袁世凱稱帝,章太炎曾擬模仿明朝方孝孺的故事,身穿麻衣,手指方丈,痛哭於國門,以此悼念共和的滅亡。後來經一幫朋友的竭力勸阻,章太炎纔打消這念頭。葉兆言說:“這是一場很好看的戲,此事如果當真的話,他的戲劇性絶不亞於搖着折扇,扇柄上墜着金光燦燦的大勳章,堂而皇之跑去見袁大總統。”
  3、章太炎遺産價值難估量
  關於章太炎的經濟狀況,留存的史料很少。我找到他在68歲時,即民國廿四年(1935年)七月立下的遺囑:
  “凡人總以立身為貴,學問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貴而驕矜,因貧睏而屈節。其或出洋遊學,但有資本者皆可為之,何足矜異,若因此養成傲誕,非吾子也。入官尤須清慎。若異族入主,務須潔身。餘所有書籍,雖未精美,亦略足備用。其中明版書十餘部,且弗輕視。兩男能讀則讀之,不能讀,亦不可任其蠹壞。當知此在今日,不過值數千金,待子孫欲得是書,雖揮斥萬金而不足矣……”
  由此可見,章太炎首重人品情操,次重學問文章,而遺産之中,以書籍文物為貴。那些都是無法以金錢衡量的。根據章太炎遺囑所列,他死前的財産如下———到1935年7月,章太炎在上海儲蓄銀行有存款12000銀圓;在浙江興業銀行有1萬銀圓;在余杭泰昌有股本800銀圓(30年代前期,1銀圓約合1997年人民幣30元)。以上存款共計約合今人民幣68萬元。此外,章太炎的房産,在蘇州有兩處:王廢基一宅,侍其巷一宅;田産,在余杭有30多畝。
  至於章太炎珍藏的書籍,其中明版書十餘部,價值約“數千金”。文物古董,有秦代銅器、鐵權等,漢代、唐代玉器、古錢等,宋代、明代瓷器等。其價值難以估量。
  按照以上所述,章太炎屬於中産階級文化人。
  4、章太炎一筆墨寶發了財
  在上海同福裏居住不久,章太炎竟發了一筆大財。說是“一筆”,確實由“筆”而發。一天,一位革命元老來訪,請他寫兩件東西:一件是孫中山先生的“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宣言”;另一件是“討袁世凱檄”。這兩件原稿,本是章太炎手撰的,他又被要求親筆再各寫一件,成為“歷史文獻”。當時獲贈潤筆墨銀20圓大洋。
  不料這件事,報紙上竟大登特登。許多人慕名而來,紛紛求章太炎再寫這兩件原文,共有五六十份,有的送墨銀40圓,有的送墨銀200圓。章太炎抱定宗旨“口不言錢”,經常由夫人或弟子應付。章太炎寫到10件以上就惱怒了,再也不肯動筆。經夫人橫勸直勸,他衹是不出聲。後來想出一個辦法,原來他平日吸的都是金鼠牌香煙,有一次人傢送他一罐茄力剋香煙,章太炎稱它為“外國金鼠”,時常吵着要吸。章夫人就允許他每寫一件,買一罐給他,這樣,問題就解决了。
  5、杜月笙傢祠求橫披
  杜月笙傢祠落成時,要遍求當代名人的墨寶。由章士釗開出名單,第一名就是章太炎,要他寫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章士釗雖開出名單,但聲明不負聯絡之責,杜月笙便想到一位遊俠兒徐福生,外號“鬧天宮福生”,此人曾與章太炎同獄甚久(因蘇報案被捕入獄)。章太炎見了“鬧天宮福生”,敬煙敬茶,十分客氣,可是要他做一篇“杜氏祠堂記”,斷然拒絶。福生帶去一千兩銀子的莊票,反而弄僵了,原樣送回,頽然而歸,嚮杜月笙說明實情,說無法辦到。
  後來章太炎一位學生到他傢裏去,乘機進言,說太史公在《史記》上做過一篇《遊俠列傳》,老師應該對杜先生的祠堂落成做一篇文章。他問杜月笙的故事,來人就一件一件講,他老人傢越聽越高興。來人乘機拿出一張宣紙說:“老師的文字應該寫成一幅橫披,作為杜氏傢祠的鎮宅之寶。”章太炎不出一言,一邊抽煙,一邊寫字,大約不過40分鐘,已經寫成。把它送到杜宅,章士釗邊看邊贊:“真是傳世之作。”杜月笙也很高興,就封了一包墨銀,托朋友交給章太炎夫人。這筆錢維持了章傢幾個月的生活。
章太炎紀念館
  章太炎紀念館位於西湖南屏山下,占地1.5公頃,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環境清幽,佈局具有江南園林風格。是我國唯一集章太炎生平展覽、文物收藏、學術研究於一體的名人博物館。
  章太炎,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傢、思想傢、國學大師。周恩來總理評價他“學問與革命業績赫然”。
  館內收藏1000餘件文物,其中《流血革命》《獄中聯句》《十九路軍死難將士公墓表》等,係國傢一級文物。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章太炎墓及夫人湯國梨墓,坐落在紀念館後面的蒼鬆翠柏之中。
  在紀念館右側,還有章太炎生前仰慕的民族英雄張蒼水的祠墓。張蒼水,名煌言,浙江鄞縣人,南明大臣,因抗清不屈被俘而犧牲。
百科辭典
  Zhang Taiyan
  章太炎
    國近代民主革命傢、報刊編輯、政論傢、學者。初名學乘,後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筆名章□、西狩等。浙江余杭人。1869年 1月12日生。早年參加戊戌維新運動。曾任《時務報》、《經世報》、《譯書公會報》、《臺北日報》等報刊的撰述、記者和主筆。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逐漸轉嚮革命,在興中會機關報《中國日報》及留日學生刊物上發表反清文章。1903年為《蘇報》撰寫《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等文章,並為鄒容的《革命軍》作序,觸怒清政府,被拘捕入獄。1904年在獄中參加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去日本,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編,並為《漢幟》、《復報》、《國粹學報》等革命報刊撰稿。他的政論文章以條理縝密,筆鋒犀利,善於運用歷史典故著稱,在辛亥革命時期有較大影響。1911年武昌起義後回國,在上海主編《大共和日報》。1919年五四運動後,反對新文化運動,退居為學者,創辦《華國》、《國學商兌》、《製言》等刊物,宣揚國故。1936年 6月14日病逝於蘇州。有《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等傳世。
     (𠔌長嶺)
    
章太炎(見章炳麟)
  章太炎(見章炳麟)
  Zhang Taiyan(Chang T'ai-yen)
    2卜。ngTol丫。n
  壽。章太炎見章炳*
    
英文解釋
  1. :  Zhang Taiyan
相關詞
余杭小白菜倉前高教園區倉前中學辛亥革命革命傢俞樾百科辭典
國學大師國學錢穆書籍學術研究學者文學史戰國策
古漢語蘇州黃梅戲名勝杭州市圖書國學大傢歷史
政治風雲人物魯迅
包含詞
章太炎傳章太炎墓章太炎著
章太炎醫論章太炎散論大師章太炎
大儒章太炎追憶章太炎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弟子章太炎講國學章太炎紀念館
章太炎去臺灣章太炎的白話文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國學講義章太炎詩文選註杭州章太炎紀念館
章太炎捲(歷史的重要)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章太炎自題墓碑字軸
儒學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學思想研究中國現代學術演進:從章太炎到程千帆閱世品人錄--章太炎傢書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