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類 : 水力 : 建築 > 立秋
目錄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詩人: 劉言史 Liu Yanshi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詩人: 方回 Fang Hui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捨漁簑煙雨深。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詩人: 方嶽 Fang Yue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詩人: 方翥 Fang Zhu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嚮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更多詩歌...
請鑒賞:

  瀋說 Shen Shui: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釋道璨 Shi Daocan: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王鎡 Wang Zi: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No. 6
  交立秋節氣;秋季開始立了秋,把扇丟。
lì qiū lì qiū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No. 8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歷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後漢書·魯恭傳》:“舊製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田暢茂,歲書大有。”
No. 9
  立秋(autumn begins)
  [解釋]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遊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着,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産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嗚叫。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鼕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秋來最早的黑竜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裏,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綫,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纔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裏,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産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捲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鼕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立秋-農事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男女老少齊努力,戰天鬥地奪高産。
  棉花抹杈邊心,追肥時間到下限,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管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炕土壅蔥奪豐産。
  保護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傢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管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管理要加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喂魚註意多投草,魚病防治至關鍵,
  坑內菱角采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立秋-農諺立秋立秋,六月二十頭。
  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立秋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
  立了秋,涼颼颼。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扇莫丟,中午頭上還用着。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還淌。
  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立秋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
  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後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鑽。
  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換上棉。
  七月秋風雨,八月秋風涼。
  立秋溫不降,莊稼長得強。
  立了秋,哪裏有雨哪裏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秋旱如刀颳。
  春旱播種難,秋旱減一半。
  立秋雨滴,𠔌把頭低。
  立秋雨豐,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種麥。
  七月不保墒,種麥打饑荒。
  馬吃夜裏草,麥收七月墒。
  秋不涼,粒不黃。
  晝夜溫差大,有利籽粒發。
  麥到芒種,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種蕎麥,秋分麥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紅。
  立秋十八日,寸草結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紅。
  立秋三日見秫頭。
  立秋三日見秫稭。
  七月七,掐着吃(早𠔌)。
  立秋十日割早黍,處暑三日無青穆。
  立秋溫度高,紅蜘蛛少不了。
  遍地噴農藥,火竜不見少,一場涼風沒事了。
  七月水連坡,來年螞蚱多。
  水面如鏡,招來蝗蟲。
  今秋蝗蟲産下卵,來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細作除蝗害,荒地開墾能免災。
  高粱扛了槍,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沒頭,就能獲豐收。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風倒伏就壞了。
  玉米天穗出,管理莫疏忽,追施攻粒肥,粒大棒子粗。
  立秋鋤晚田,地鬆籽粒滿。
  晚田晚田,三日兩遍。
  高粱扛了槍,一鋤一成糧。
  打了老葉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圓。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雞蛋。
  立了秋,把頭揪。
  立秋纔去頭,晚了兩三候。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溫高霜晚收棉花,溫低霜早就白搭。
  秋旱接伏旱,棉田還得灌。
  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大背開溝,細水慢流。
  追肥日期到下限,再嚮後拖不沾賢(指棉)。
  氮肥追得多,貪青晚熟光發棵。
  杈耳繼續抹,邊心統統掐。
  邊心全部捋,四門落上鎖。
  立秋管蔥,快把土壅。
  要吃蔥,高裏封。
  吃辣蔥,炕洞壅。
  要想吃辣蔥,得使炕洞壅。
  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蔥發旺。
  草裏的鼕瓜,屋脊上的葫蘆。
  薑在地裏長,土裏要幹爽。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種莫遲延。
  中伏蘿蔔末伏菜,立秋前後大白菜。
  立秋種,處暑移,十年就有九不離。
  立秋播種,處暑移栽,白露曬盤,秋分攏幫,寒露平口,霜降灌心,立鼕砍菜。
  立秋摘花椒,立鼕打軟棗。
  七月七,生瓜梨棗都中吃。
  立了秋,蘋果梨子陸續揪。
  立秋溫度高,果梨灌漿飽。
  立秋溫度高,果子着色好。
  果樹保好葉,明年多結果。
  立秋溫還高,肥料大積造。
  牲畜細心管,預防牛流感。
  牲口棚裏勤打掃,一年四季疾病少。
  喂牲口,沒有巧,牛欄馬棚勤打掃。
  立秋處暑溫度高,喂魚註意多投草(料)。
  發現魚病藥早用,增産增收有保證。
  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纔吃老雞頭(米)。
話劇《立秋》
  大型多場景歷史話劇《立秋
  導 演:陳顒 查明哲 編 劇:姚寶瑄 演出單位:山西省話劇院
  我國著名話劇藝術傢 國傢話劇院著名導演陳顒絶筆之作!
  第一部深刻反映中國近現代商業金融業變革的活歷史教材!
  全面折射中國當代最經典最值得傳承的“企業經營”之道!
  中國當代經營者企業傢經理人不容錯過的《茶館》《雷雨》!
  熱播劇《喬傢大院》的靈感來源
  以古鑒今 目睹中國第一大商幫起落興衰
  “五千年華夏文明看山西 五百年中國商業觀晉商”。《立秋》取材於中國近代商業金融業的發源地山西平遙票號。山西票號曾經富甲輝煌、匯通天下幾百年,而到民國初期由於時局動蕩、國運衰微,傳統的金融業“票號”遭遇到外國現代銀行業的嚴重威脅,“票號派”和“銀行派”展開了一場較量……其中傳統與革新、理智與情感,相矛盾、相交織、相衝突、高潮迭起、動人心魄,意味深長。
  故事以兩條綫交叉並進展開,一條是發展事業與傢族該如何應對時代的變革;另一條是幾代人不同的生活與命運之間錯綜復雜的感情。豪門恩怨,愛恨情仇,彷徨徘徊,銳意革新,生死關頭,何去何從!晉商票號跌宕驚魂!
  《立秋》深刻揭示了中國最早的商業經營理念“勤奮、敬業、謹慎、誠信”,而劇中豐德票號祖祖輩輩傳承的祖訓“天地生人 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 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在當代的中國同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立秋》主題鮮明、立意深刻、氣勢磅礴、感人淚下,自2004年4月27日首演以來已經公演240多場,所到之處,無一不引起轟動,被稱為“新世紀中國話劇的里程碑”。
話劇《立秋》演職員表
  演員表:
  董懷玉 飾 馬洪瀚
  張治中 飾 許凌翔
  高菊梅 飾 老太太
  張 晶 飾 鳳 鳴
  龐 豔 飾 馬瑤琴
  黎鳳來 飾 馬江濤
  於 飾 許昌仁
  傅維彬 飾 張剋明
  褚 悅 飾 文 菲
  高小寶 飾 馬 用
  伍亞舒 飾 趙成纔
  陳 雷 飾 郝班主
  張繼釗 飾 韓二爺
  邢吉貴 飾 餘義利
  張德勝 飾 李勝德
  溫洪波 飾 王 順
  劉 燕 飾 春 蘭
  韓雪霞 飾 菊
  典 典 飾 男 童
  職員表
  總監製:申維辰 總策劃:成葆德
  監 製:田惠愛 李金海 出品人:賈茂盛
  策 劃:遆哲峰 夏 平 呂芮宏 孫振華 王理軍 賈茂盛
  編 劇:姚寶瑄 衛 中 導 演:陳 顒
  繼任導演:查明哲 製作人:張德勝
  舞美設計:毛金鋼 燈光設計:盧衛東 遊小林
  作 麯:王曉剛 晉劇指導:孫 昌
  歷史顧問:張正明
  演 奏:中國愛樂樂團民樂隊
話劇《立秋》場序及劇情
  場 序
  序 幕:馬傢大院前門
  第一場:豐德票號總經理書房
  第二場:老太太居所
  第三場:馬傢議事廳
  第四場:馬傢大院園林
  第五場:戲臺後側一角
  第六場:豐德票號總號內
  第七場:馬傢後花園
  尾 聲:馬傢大院前門
  劇情介紹
   由山西省話劇院新創作的大型歷史話劇《立秋》,主題鮮明,立意深刻,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於一體的優秀舞臺劇。該劇講述了曾經輝煌一時的豐德票號,在民國初年時局動蕩、國運衰微的形勢下,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最終由盛而衰的故事,不僅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同時展示了富甲天下傲視四海數百年的晉商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表現出晉商勤奮、敬業、謹慎、誠信的思想精髓,揭示了晉商衰敗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歷史局限性,啓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
  話劇《立秋》一開始就以大氣磅礴的豪邁氣概,將觀衆的目光引嚮稱雄商界500年的晉商,將晉商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喻示着晉商的悲劇衹是民族悲劇的一個縮影。隨着劇情的跌宕起伏,晉商在面臨傢族、個人、事業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探求何去何從之路的激越情懷與悲劇命運,深深地撞擊着每個觀衆的心。
  話劇以“立秋”命名,有其豐富的內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是自然氣候由熱轉涼的一個轉折點,在這裏,它關聯着歷史興衰,寓意着晉商由繁盛轉嚮沒落的深層含義。同時,“立秋”在山西人的風俗中,是個祭祖的日子,這又涉及到了祖宗與後代、傳統與現代的歷史對話,而劇情的發展與這就息息相關。
  面對前途未卜的命運,兩種不同的應對態度之間展開了一場較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在這種較量之間變得十分復雜。馬洪翰所遭遇的人生打擊還不僅止於此。他唯一的兒子不願意繼承祖業經營票號,隨戲班唱戲一去不復返。他送去西洋留學,準備將來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未婚女婿———許凌翔之子許昌仁,學成回國時卻帶着留學女友,並且搖身一變成了國傢銀行的籌備人員。他鐘愛的女兒遵循祖製在綉樓上獨守了六年,遭遇情變打擊痛不欲生,最後悄悄離傢出走赴上海求學,歷史悲劇自然也造成生活其中人們的人生悲劇。森嚴巍峨的馬傢大院就在這種社會力的交合作用下分崩離析了。是時代徹底摧毀了馬洪翰的根基———晉商的根基。而戲劇的舞臺呈現則主要圍繞馬洪翰的家庭事件展開,一係列的生動人物就被放置於具體情感與情理的激烈衝突之中,在環環相扣的故事鏈條裏共同演繹出一場波瀾壯闊的人生之舞。
  故事以兩條綫交叉並進展開,一條是發展事業與傢族該如何應對時代的變革;另一條是幾代人不同的生活與命運之間錯綜復雜的感情。由此産生一對對矛盾,而一對對矛盾又將故事情節推上一個個高潮。矛盾隨着地點的變換在不斷的轉換,而前一個矛盾又為後一個矛盾做了鋪墊,過度非常自然。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銀行派”與“票號派”這對大矛盾的鬥爭下,又置入昌仁、瑤琴的婚姻悲劇、馬傢父子兩代人的價值觀的衝突等小矛盾,也正是這些小矛盾纔把這樣的大矛盾充實起來,通過小矛盾的演繹把特定歷史時期的大矛盾襯托得淋漓盡致,使得劇情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整場戲都是在復雜的矛盾衝突中一氣呵成的,所有的情節安排也都按照戲劇矛盾的衝突進行設置。
  《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視戲劇作品僅歌頌晉商創業,和他們的商業首先的創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顯的反思性、批判性,較為客觀公正地對晉商興衰的歷史原因進行清醒的反思,同時又對其傳統精神得以肯定。其次,《立秋》沒有局限於歷史的視角,而是運用當代人的審美眼光去翻新歷史,在傳統重現的同時,又加入現代話語闡釋,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話劇《立秋》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充分表現了晉商勤奮、敬業、謹慎、誠信的思想精髓。貫穿全劇的“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這段被豐德票號至上而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背誦並謹慎遵循的祖訓,正是晉商勤奮、敬業的真實寫照。
  《立秋》不僅以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的語言成功地塑造了晉商三代人的藝術形象,同時也給觀衆留下了無限寬廣的思考空間。秋天來了,鼕天接踵而至,春天還會遠嗎?晉商衰敗了,但山西的經濟必然還會騰飛與崛起。
立秋(autumn begins)
  [解釋]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遊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着,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産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鼕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秋來最早的黑竜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裏,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綫,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纔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裏,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産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捲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鼕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立秋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5,20世紀=8.35。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農事
  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男女老少齊努力,戰天鬥地奪高産。
  棉花抹杈邊心,追肥時間到下限,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管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炕土壅蔥奪豐産。
  保護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傢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管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管理要加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喂魚註意多投草,魚病防治至關鍵,
  坑內菱角采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農諺
  立秋立秋,六月二十頭。
  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立秋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
  立了秋,涼颼颼。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扇莫丟,中午頭上還用着。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還淌。
  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立秋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
  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後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鑽。
  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換上棉。
  七月秋風雨,八月秋風涼。
  立秋溫不降,莊稼長得強。
  立了秋,哪裏有雨哪裏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秋旱如刀颳。
  春旱播種難,秋旱減一半。
  立秋雨滴,𠔌把頭低。
  立秋雨豐,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種麥。
  七月不保墒,種麥打饑荒。
  馬吃夜裏草,麥收七月墒。
  秋不涼,粒不黃。
  晝夜溫差大,有利籽粒發。
  麥到芒種,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種蕎麥,秋分麥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紅。
  立秋十八日,寸草結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紅。
  立秋三日見秫頭。
  立秋三日見秫稭。
  七月七,掐着吃(早𠔌)。
  立秋十日割早黍,處暑三日無青穆。
  立秋溫度高,紅蜘蛛少不了。
  遍地噴農藥,火竜不見少,一場涼風沒事了。
  七月水連坡,來年螞蚱多。
  水面如鏡,招來蝗蟲。
  今秋蝗蟲産下卵,來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細作除蝗害,荒地開墾能免災。
  高粱扛了槍,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沒頭,就能獲豐收。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風倒伏就壞了。
  玉米天穗出,管理莫疏忽,追施攻粒肥,粒大棒子粗。
  立秋鋤晚田,地鬆籽粒滿。
  晚田晚田,三日兩遍。
  高粱扛了槍,一鋤一成糧。
  打了老葉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圓。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雞蛋。
  立了秋,把頭揪。
  立秋纔去頭,晚了兩三候。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溫高霜晚收棉花,溫低霜早就白搭。
  秋旱接伏旱,棉田還得灌。
  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大背開溝,細水慢流。
  追肥日期到下限,再嚮後拖不沾賢(指棉)。
  氮肥追得多,貪青晚熟光發棵。
  杈耳繼續抹,邊心統統掐。
  邊心全部捋,四門落上鎖。
  立秋管蔥,快把土壅。
  要吃蔥,高裏封。
  吃辣蔥,炕洞壅。
  要想吃辣蔥,得使炕洞壅。
  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蔥發旺。
  草裏的鼕瓜,屋脊上的葫蘆。
  薑在地裏長,土裏要幹爽。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種莫遲延。
  中伏蘿蔔末伏菜,立秋前後大白菜。
  立秋種,處暑移,十年就有九不離。
  立秋播種,處暑移栽,白露曬盤,秋分攏幫,寒露平口,霜降灌心,立鼕砍菜。
  立秋摘花椒,立鼕打軟棗。
  七月七,生瓜梨棗都中吃。
  立了秋,蘋果梨子陸續揪。
  立秋溫度高,果梨灌漿飽。
  立秋溫度高,果子着色好。
  果樹保好葉,明年多結果。
  立秋溫還高,肥料大積造。
  牲畜細心管,預防牛流感。
  牲口棚裏勤打掃,一年四季疾病少。
  喂牲口,沒有巧,牛欄馬棚勤打掃。
  立秋處暑溫度高,喂魚註意多投草(料)。
  發現魚病藥早用,增産增收有保證。
  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纔吃老雞頭(米)。
立秋養生
  “立秋”養生篇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着秋天的到來。歷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𠔌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 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纔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鼕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鼕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颳北風,則本年鼕天可能會發生幹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鼕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鼕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鼕)。人體中的五髒(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 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裏給大傢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裏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剋,大米75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淨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潷出藥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剋,黨參9剋,大棗5枚,豬肘750剋,生薑15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紮口;大棗洗淨待用。豬肘颳洗幹淨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薑、蔥洗淨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註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薑、鬍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鬍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鼕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鼕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鼕)。人體中的五髒(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立秋習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麽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
  城裏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傢,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裏,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緑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傢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詩詞
  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涼。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佛教百科
  【立秋】  立秋,則秋令之始,生物將遂。是日持齋修道,即能緻福也。
英文解釋
  1. n.: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相關詞
氣候天氣節氣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