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詞彙 : 中國 >四川 >綿陽 >江油市 > 竇圌山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竇圌山聯繫方式地址:四川江油城北20公裏的涪江東岸。
  電話:0816-3259818
  郵編:621700竇圌山投訴電話綿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16-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竇圌山景區榮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竇圌山門票價格50元/人竇圌山節慶活動每年都舉辦李白國際文化旅遊節。竇圌山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
  竇圌山美食窩窩包子
  特點是包皮潔白,光滑,皮薄餡飽,油而不膩,老少皆宜。
  席涼粉
  特點是細滑而不斷,爽口化渣,味濃香麻辣。
  罐罐雞
  鐘鼓樓飯店經營的罐罐湯,品種有:肘子湯、元子湯、肉片湯、海味湯、雪豆湯、黃花湯、燉雞湯等,是獨具一格的藥膳食品。
  梓潼片粉
  梓潼片粉號稱梓潼鄉土風味小吃三絶之一。有人說,梓潼片粉,象梓潼的民風一樣,淳為味樸實,剛柔相濟,這些話似乎有一定道理。片粉,食之有麻、辣、衝之味。秉性尚熱,嚼之,柔韌涼爽,給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熱均俱,陰陽相宜,無怪人稱其絶。
  梓潼酥餅
  梓潼酥餅當地稱“薄餅子”,言其又薄又脆,又酥又香。現在梓潼酥餅製作極為考究,選用上等面粉和板油,配以奶油、香蕉等香料精緻成形,放入遠紅外綫電爐烘焙。成品紋理清晰,層次分明,色澤金黃,入口香酥化渣,下咽有餘香。
  鍋魁
  油旋子鍋魁:鍋魁中間有一個“竜眼睛”似的鍋魁頭,把竜眼牽出、提出來,整個鍋魁一層層旋開而不會斷,鍋魁則層層都酥。製作油旋子鍋魁要求精細製作,特別是在和面上。
  混堂鍋魁:其特色是泡,鍋魁泡得老高,現在的蛋糕都無法與它的味道相比。
  脆皮鍋魁:以香味聞名,有各種餡,鍋魁上有一個紅印,油亮亮的,另人垂涎,比現在的月餅好吃。
  另還有芝麻鍋魁、糯米鍋魁、腌肉或鹵肉夾鍋魁以及各種味道與肉餡的鍋魁,可達20多個品種。其獨特風味與地域特色,將吸引衆多本地和外地的食客。
  竇圌山住宿綿州酒店
  電話:2239888
  地址:臨園路東段62號
  綿陽新世界賓館
  電話:2366888-2000/2002、2365424
  傳真:2366286;郵編:621000
  地址:綿陽市臨園路西段30號
  臨園賓館
  電話:2224801
  地址:臨園路東段68號
  金竜賓館
  電話:2365888
  地址:臨園路西段28號
  嶺南飯店
  電話:2332114
  地址:臨園路東段61號
  竇圌山購物薇菜,白菜豆腐乳,清香園調味品係列。竇圌山交通經成綿高速及綿江一級水泥路到竇圌山約2.5小時。竇圌山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竇圌山又名圌山位於四川江油城北20公裏的涪江東岸。竇圌山先名猿門山,因山上猿猴較多,山形如門得名。後因山極似豆子大的石子構成,山形如圌(草屯),便稱豆圌山。
  
  再後為什麽又改稱竇圌山呢?因為唐代彭明縣有個主薄叫竇子明(又稱竇子石),傾慕竇圌山清、奇、幽、秀,便棄官隱居山上,修仙煉道。他換修了鐵索橋,重建了山上的寺廟,三年後功成飛升,從山門口的懸崖處跳了下去,變了神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從此,後人為紀念他,便將豆圌山改名為竇圌山
  
  竇圌山遠看呈團形,南北走嚮,長2.8公裏,寬1.68公裏,面積約4.7平方公裏。海拔高度1140米,相對高度540米。地理座標:東經104度49分,北緯31度55分。
  
  竇圌山飛天藏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顛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頂各有古廟一座,名東嶽、竇真、魯班。三峰之中惟一峰有險路可通,其餘兩峰由上下兩根鐵索組成懸橋相連。峰下不遠處為雲岩寺,始建於唐,明末焚於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圌山石碑一通,謂:"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No. 2
  竇圌山,又名圌山,位於四川江油城北20公裏的涪江東岸。又名圌山。相傳唐代彰明(今屬江油縣)主簿竇圌(字子明)隱居於此,故名。自麓至頂約5公裏許,行道迂回盤旋,林木蒼翠,景色秀麗。 李白少年時曾遊此山,題下千古絶句“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手書鎸刻於山中石碑之上。
  竇圌山遠看呈圌,在綿陽地區的江油市北25公裏,距成都180公裏,國傢一級公路,乘車三小時即可到達。距“九寨溝”、“黃竜”200余公裏,在寶成鐵路復綫和108國道公路之上形,南北走嚮,長2.8公裏,寬1.68公裏,面積約4.7平方公裏。海拔高度1140米,相對高度540米。地理坐標:東經104度49分, 北緯31度55分。
  山顛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頂各有古廟一座,名東嶽、竇真、魯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險路可通,其餘兩峰由上下兩根鐵索組成懸橋相連。
  峰下不遠處為雲岩寺,始建於唐,明末焚於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圌山石碑一通,謂:"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寺內珍藏有道教文物“飛天藏”;“飛天藏”又名“星辰車”,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代至正時重修,車高9.82米,直徑7米,上下共四層,上雕塑有天宮樓閣,腰檐上裝飾有鬥拱,每層雕有執笏人物,形神自如,體態瀟灑,衣紋流暢,木柱及額枋上均施瀝粉彩繪,更顯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屬道教文物。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竇圌山山中十大旅遊區域,二十八個景點,博十幽深。雲岩寺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飛天藏具有八百多年歷史,舉世無雙;圌嶺鐵索飛渡堪稱神州一絶;高空滑翔驚險刺激;載人索道安全舒適;桃園景區清雅爽朗;中國歷代皇帝長廊223尊圓雕石刻居全國之最。
  門票:67元
包含詞
竇圌山風景區竇圌山飛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