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稻蝽
  rice bug
  昆蟲綱半翅目(hemiptera)。 作物害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水稻等
  植株的汁液為害。常見種類有蝽科的稻黑蝽 (scotinophara lurida)、
  稻緑蝽(nezara viridula)、 白邊蝽(niphe elongata)、四劍蝽
  (tetrodahisteroides)和緣蝽科的大稻緣蝽(leptocorisaacuta)。
  各類稻蝽的特徵、分佈和發生:①稻黑蝽。體長6~9.5毫米。黑色橢
  圓形,小盾片舌形,伸至腹末(圖1)。分佈於中國淮河以南各省,以及印
  度、斯裏蘭卡和東南亞。寄主植物有水稻、甘蔗、小麥、玉米、豆類
  等。在中國南嶺以北年發生1代,華南年發生2代。②稻緑蝽。體長12~
  15毫米,淡緑色,小盾片三角形,前緣有3個小白點(圖2)。中國除內蒙
  古、寧夏和黑竜江以外的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也見於東南亞、歐洲、美
  洲和非洲。為害水稻、小麥、玉米、高粱、棉花、豆類等。中國淮河以
  北一年發生1代,淮河至長江1~2代,長江以南至南嶺2~3代,南嶺以南4
  ~5代。③白邊蝽。體長11.5~13毫米,長盾形,淡黃褐色,前胸兩側角
  和前翅前緣黃白色。分佈於中國南方各省(自治區),以及東南亞各地。
  為害水稻、玉米、高粱等。長江流域一年發生2代。廣西柳州3代。④四
  劍蝽。體長15~19毫米,黃褐到灰黑色,頭部兩側片和前胸兩側角嚮前
  突出,呈4個劍狀物。分佈於中國河南信陽至南京一綫以南,為害水稻及
  稗等。在廣西柳州和福建大多一年發生 2代。⑤大稻緣蝽。體長16~17
  毫米,體細長,茶褐帶緑色,頭部前伸,前胸背板長大於寬,小盾片三
  角形,腹部邊緣露出翅外(圖3)。分佈於南方稻區,以華南較多,也見
  於印度和東南亞。為害水稻、小麥、玉米和豆類。廣西一年發生4~5
  代。各類稻蝽除四劍蝽以刺吸水稻苗期葉片汁液為主外,餘皆以刺吸𠔌穗
  汁液為主,造成秕𠔌和不實粒,直接影響産量。
  各類稻蝽均以成蟲在雜草叢間或表土縫中越鼕。雌成蟲産卵於寄主
  葉片上,聚成卵塊。初齡若蟲有群集性。以後分散為害。成蟲和若蟲有
  假死習性。除四劍蝽和白邊蝽外,其餘成蟲有趨光性。在水稻抽穗揚花
  至乳熟期,集中為害稻穗,黃熟期即轉移到其他寄主植物上生活。在山
  丘區稻田發生較多,尤以雜草多、生長繁茂的稻田受害較烈。防治方法
  包括結合鼕春積肥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越鼕蟲源;水稻抽穗前放
  幼鴨啄食,以及噴灑農藥敵百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