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佛教用語 : 飲食 > 稻草
目錄
dào cǎo dào cǎo
  脫餾的稻稈。
脫粒後的稻稈 Rice straw after threshing
  脫粒後的稻稈。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短簷苫稻草,微俸封漁租。” 丁玲 《母親》一:“風帶點稻草的香味,帶點路旁矮樹叢裏的野花的香味,也帶點牛糞的香味,四方飄着。”
No. 3
  dào cǎo
  稻子打出大米後剩的稻桿。可以用來當柴燒,編成繩狀可以綁東西,或者用機器一根根像織布一樣織成“草包”,用來給植物保暖用
No. 4
  稻草
  (《滇南本草》)
  【異名】稻穰(《廣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桿(劉禹錫《傳信方》),禾稈(《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的莖葉。植物形態詳"粳米"條。
  【化學成分】稻葉含類似花藥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另含新黃質、似花藥黃質、蝴蝶梅黃素、葉黃素等類鬍蘿蔔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有報道,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甘平。"
  ②《綱目》:"辛甘,熱,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寬中,下氣,消食積。治噎膈,反胃,食滯,泄瀉,腹痛,消渴,黃疸,白濁,痔瘡,燙傷。
  ①《本草拾遺》:"主黃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②《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溫中,止瀉,消牛馬肉積宿食,小兒乳食結滯,肚腹疼痛。稻草節,走周身經絡,治痰火疼痛。"
  ③《本草再新》:"走經絡,利腸分,寬中益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兩;或燒灰淋汁澄清。外用:煎水浸洗。
  【選方】①治噎食不下:赤稻細梢,燒灰,滾湯一碗,隔絹淋汁三次,取汁,入丁香一枚,白豆蔻半枚,米一盞,煮粥食。(《摘元方》)
  ②治反胃:秈稈燒灰淋汁溫服,令吐,蓋胃中有蟲,能殺之也。(《綱目》)
  ③治食牛肉傷食,胸口嘈雜,嘔吐惡心,胸口脹滿微痛,不思飲食,面皮黃瘦,腹饑倒飽,食後哽食膨脹:稻草五錢,沙糖一錢。水煎服。(《滇南本草》)
  ④治小兒飲食傷脾,久瀉不止:糯𠔌草三錢。煎服。久瀉者加真淮藥二錢,(《滇南本草》)
  ⑤治消渴飲水:取稻穰中心燒灰,每以湯浸一合,澄清飲之。(《世醫得效方》)
  ⑥治傳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二兩。水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册》)
  ⑦治小便白濁:糯稻草煎濃汁,露一夜,服之。(《摘元方》)
  ⑧治下血成痔:稻藁燒灰淋汁,熱漬三、五度。(《崔氏纂要方》)
  ⑨治湯火傷瘡: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帶濕攤上,幹即易,若瘡濕者,焙幹油敷。(《衛生易簡方》)
  ⑩療熱病手足腫欲脫者,兼主天行:稻穰灰汁漬之。(《備急方》)
  ⑾治稻田皮炎:稻草、明礬各等量。先將稻草切碎加水煮沸30分鐘,應用前10分鐘再加入明礬,外洗。(蘇醫《中草藥手册》)
  ⑿治馬墜撲損:稻稈燒灰,用新熟酒未壓者和糟入????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處。(劉禹錫《傳信方》)
  ⒀解砒石毒:稻草燒灰淋汁,調青黛三錢服。(《醫方摘要》)
  【臨床應用】糯稻草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每日用糯稻草3兩,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成200毫升,兩次分服。一般用藥25~30天,個別稍長。共治43例,近期治愈(癥狀消失,肝大回縮到0.5釐米以下,肝功能恢復正常)35例,平均住院天數10.2天,進步(癥狀減輕,肝大仍在肋下1釐米以上或肝功能有一項未正常)7例,無效。1例。服藥後食欲減退、厭油、全耳無力等常見癥狀消失較快,平均在13天左右;肝區痛消失較遲,平均20.1天;肝腫大恢復平均28.3天。肝功能平均恢復時間:黃疸指數10.9天,𠔌丙轉氨酶23.1天,麝絮27天左右。另有每日用糯稻草1.5兩煎分2次服,治療30餘例亦獲效果。一般服藥2日後,尿量增多,由赤轉白,食欲增進,自覺癥狀減輕;7~10天後黃疸指數降至7~12單位,皮膚、鞏膜黃染全部消失。
中藥材
  【藥名】稻草
  【別名】稻穰、稻藁、稻桿、禾稈
  【漢語拼音】dao cao
  【英文名】Rice Straw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yza sativa L.
  【歸經】脾;肺經
  【功效】寬中;下氣;消食;解毒
  【考證】出自《滇南本草》。
  【科屬分類】禾本科
  【拉丁文名】Caulis Et Folium Oryzae
  【主治】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瀉;消渴;黃疸;喉痹;痔瘡;燙火傷
  【生態環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采收和儲藏】收穫稻穀時,收集脫粒的稻稈,曬幹。
  【資源分佈】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動植物形態】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cm。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嚮下彎麯,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於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藥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性味】辛;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0-150g;或燒灰淋汁澄清。外用:適量,煎水浸洗。
  【出處】《中華本草》
英文解釋
  1. n.:  halm,  haulm,  litter,  straw,  truss
法文解釋
  1. n.  paille de riz
相關詞
熟語
包含詞
稻草人撈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