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 拉丁文名: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我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鑒別特徵:成蟲長2.6~3.8mm。喙與前胸背板幾等長,稍彎,扁圓筒形。前胸背板寬。鞘翅側緣平行,比前胸背板寬,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間上有瘤突。雌蟲後足脛節有前銳突和銳突,銳突長而尖,雄蟲僅具短粗的兩叉形銳突。蛹長約3mm,白色。幼蟲體白色,頭黃褐色。卵圓柱形,兩端圓。
生物學特性:半水生昆蟲,成蟲在地面枯草上越鼕,3月下旬交配産卵。卵多産於浸水的葉鞘內。初孵幼蟲僅在葉鞘內取食,後進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蟲從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葉或雜草的葉片。成蟲平均壽命76天,雌蟲壽命更長,可達156天。危害時蟲口密度可達每平方米200頭以上。
原産地:美國東部、古巴等地。
中國分佈現狀:已分佈在十餘個省市。估計其分佈區更大,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區外都可能有分佈。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隨稻秧、稻穀、稻草及其製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傳播。1976年進入日本,1988年擴散到朝鮮半島。1988年首次發現於河北省唐山市,1990年在北京清河發現。到1997年,它已在8省(直轄市)54個縣、市出現,破壞了310 000hm2農田。飛翔的成蟲可藉氣流遷移10000米以上。此外,還可隨水流傳播。寄主種類多,危害面廣。成蟲蠶食葉片,幼蟲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時,可將稻秧根部吃光。
控製方法:稻田秋耕滅茬可大大降低田間越鼕成蟲的成活率。結合積肥和田間管理,清除雜草,以消滅越鼕成蟲。水稻收穫後要及時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鼕存活率。保護青蛙、蟾蜍、蜘蛛、螞蟻、魚類等天敵。應用白僵菌和綫蟲對其成蟲防治有效。施藥品種以選用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為宜。嚴禁從疫區調運可攜帶傳播該蟲的物品。對來自疫區的交通工具、包裝填充材料應嚴格檢查,必要時做滅蟲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