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範成大 Fan Chengda
永日貪程客,長年吊古詩。 悲秋荒故宅,負石慘空祠。 峻壁鴉翻倦,高畲麥秀遲。 窮山熊繹國,逼仄建邦時。 |
|
郵編:443600 代碼:420527 區號:0717
拼音:Zǐ Guī Xiàn 英譯:Zigui County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地理坐標為東徑110°18′-111°0′,北緯30°38′-31°11′。全縣東西最大距離66.1 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60.6千米。總面積2427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7年末)。全縣轄8個鎮、4個鄉:茅坪鎮、屈原鎮、歸州鎮、沙鎮溪鎮、兩河口鎮、郭傢壩鎮、楊林橋鎮、九畹溪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梅傢河鄉、磨坪鄉。縣政府駐茅坪鎮。
縣域四至:東與宜昌縣的三鬥坪、太平溪、鄧村交界,南同長陽的榔坪、賀傢坪接壤,西鄰巴東縣的信陵、平陽壩、茶店子,北接興山縣的峽口、高橋。東南至太陽坪,與宜昌、長陽接壤;東北至五指山,與宜昌、興山接壤;西南至香爐山,與巴東、長陽縣接壤;西北至羊角尖,與巴東、興山接壤。
地處大巴山、巫山餘脈和八面山坳合地帶。長江流經巴東縣破水峽入境,橫貫縣境中部,流長64千米,於茅坪河口出境,把秭歸分為南北兩部,構成獨特的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境內地形起伏,層巒疊峰,地勢為四面高,中間低,呈盆地形。平均海拔約800米;東部邊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邊境雲臺荒海拔 2057米(縣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縣境最低點)。長江以北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長江以南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9℃,年均降水量1036毫米。
境內有楚大夫屈原故裏、漢昭君王嬙故裏兩塊石碑和一座屈原故裏牌坊,牌坊上“屈原故裏”題字為1965年郭沫若手書,城東有屈原紀念館,並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有西陵峽、樂平裏、屈原廟、流來觀、九竜奔江、玉虛洞等名勝古跡,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故裏。 |
|
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面積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萬人,漢族為主。西漢置秭歸縣。北魏改置長寧縣。隋復秭歸縣。唐置歸州。後幾經變動,1914年復置秭歸縣。礦藏資源有煤、鐵、銅、磷、硅石、重晶石等,尤以煤炭質好。
縣人民政府駐茅坪鎮。郵編:443600。代碼:420527。區號:0717。拼音:Zigui Xian。
地理位置
秭歸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8′-111°0′,北緯30°38′-31°11′。東與宜昌縣的三鬥坪、太平溪、鄧村交界,南同長陽的榔坪、賀傢坪接壤,西鄰巴東縣的信陵、平陽壩、茶店子,北接興山縣的峽口、高橋。東南至太陽坪,與宜昌、長陽接壤;東北至五指山,與宜昌、興山接壤;西南至香爐山,與巴東、長陽縣接壤;西北至羊角尖,與巴東、興山接壤。東西最大距離66.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60.6千米。
秭歸為大巴山、巫山餘脈和八面山坳合地帶。長江流經巴東縣破水峽入境,橫貫縣境中部,流長64千米,於茅坪河口出境,把秭歸分為南北兩部,構成獨特的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境內地形起伏,層巒疊峰,地勢為四面高,中間低,呈盆地形。東部邊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邊境雲臺荒海拔2057米(縣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縣境最低點)。
文化
秭歸文化底藴豐富。秭歸是世界文化名人、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故鄉,王昭君就出生在這裏,世世代代流傳着這個美麗的傳說。
是端午習俗及竜舟文化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秭歸人民為紀念屈原形成了獨特的歲時節令習俗,即屈原故裏端午習俗。屈原故裏端午習俗已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秭歸端午民俗形成於先秦、發展於漢末魏晉、興盛於唐,一直保持到當代。所包含的禮俗及文化元素十分豐富。主要有:祭奠屈原,在五月初五,衆人聚集屈原廟或岸邊,設祭壇,拜祭屈原;遊江招魂,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竜舟遊江,唱《遊江》,呼喚屈子魂歸;竜舟競渡,各異竜舟爭相前進,場面十分壯觀,成為融民族性、競爭性、娛樂性於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騷壇詩會,自明代起,屈原誕生地秭歸樂平裏,由讀過私塾的農民自發組織,每逢端午便聚於屈原廟吟誦楚辭、或相互詩詞唱和,歡度端午並紀念屈原。端午習俗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挂艾蒿菖蒲、紮香袋(包)、食????蛋、稻場娛樂等。
交通
交通四通八達。通過移民遷建、扶貧等工程建設,秭歸水陸交通發達、縱橫交錯。全縣公路通車里程2000多公裏,有7條出境公路通達全國各地。長江“黃金水道”橫貫縣境64公裏,三峽水庫蓄水發電後,秭歸縣城將成為渝東鄂西的交通“咽喉”和物資集散地。
農業
自然條件 ——氣候條件獨特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畔。地處長江上遊下段的三峽河𠔌地帶,屬鄂西南山區。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5723.6℃,年最冷月平均溫度為6.5℃,年無霜期為306天,降雨量為1000毫米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2%,年日照時數1631.5小時,是湖北著名的鼕暖區和甜橙栽培的最佳適宜區。三峽工程建成後,鼕季平均增溫0.3—1.3℃,夏季平均降溫0.9—1.2℃,氣候條件將更有利於臍橙生産。
——環境條件優良
全縣範圍內無工業“三廢”污染和生活垃圾及農業、商業、建築業污染,經國傢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檢測中心(武漢)檢測,我縣農産品基地的大氣、土壤、水質條件均屬清潔範圍,符合無公害農産品基地的要求。 ——品種資源豐富
受山區立體氣候影響,農作物呈垂直分佈, 農産品品種豐富。糧食作物主要品種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大豆、馬鈴薯、紅薯七大類;油料作物主要品種:油菜籽、花生、芝麻;多種經濟作物:柑桔、茶葉、板慄、銀杏、烤煙、小水果、蔬菜以及蕨菜、薇菜、香椿等野生菜;養殖業:生豬、牛、羊、魚類。其中尢以柑桔品種貯藏最為豐富,通過地方選育與引進,我縣貯藏柑桔品種已達80個左右。 生産特點
全縣土地面積24.27萬公頃,耕地面積2.39萬公頃,多以荒山林地為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為充分挖掘“山”的優勢,在近些年的農業發展中,我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嚮、以農民增收為目標, 大力發展多種經濟和市場農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使農業經濟結構得到進 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綜合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全縣基本形成了高山烤煙和反季節蔬菜、中山茶葉和板慄、低山柑桔的農業生産基地格局,高效經濟林面積達28萬畝。同時,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水産業大發展的春天也將到來。
——基地建設形成規模
從92年開始,全縣實施了以“1155”工程為主的産業結構大調整,即建設100個柑桔專業村、100個烤煙專業村、50個茶葉專業村、50個板慄專業村。通過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高山烤煙和反季節蔬菜、中山茶葉和板慄、低山柑桔的多經作物基地化格局。到2002年底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村276個,其中柑桔149個、烤煙43個、板慄69個、茶葉25個、梨子4個、銀杏8個,其它2個(其中同項目村24個)。高效經濟林總面積達25.56萬畝。種植柑桔的農戶4.8萬戶、面積12萬畝,其中 臍橙9萬畝,年産優質臍橙8萬噸,年産臍橙萬斤以上的大戶約4000戶;種植板慄的農戶2.7萬戶、面積3萬畝,年産板慄200萬公斤;種植茶葉的農戶達1.5萬戶、面積3萬畝,年産幹茶76萬公斤; 種植烤煙的農戶8000戶、面積3萬畝,年産烤煙6萬擔;發展蔬菜面積8萬畝。以磨坪、楊林橋等鄉鎮為主,還發展了銀杏、杜仲近2萬畝。其中僅柑桔和烤煙兩大項每年就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1.5億元,提供農業特産稅1000萬元以上。 ——産品形成品牌
秭歸早在1995年就被命名為“中國臍橙之鄉”,在柑桔發展中從品種選育、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産、産後處理等方面突出了係統開發,使秭歸柑桔品質不斷提高,日益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我縣選育的地方良種桃葉橙、引進品種羅伯遜臍橙、紐荷爾臍橙多次獲部優産品稱號和國際農業博覽會金奬,夏橙花果同樹、四月飄香,新引進的伏羅斯特、紅肉臍橙成為市場的寵兒。此外,茶葉、板慄、烤煙等也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竜頭企業形成氣候
以維維集團、帝元公司、煙草公司、縣三峽水果批發市場、縣緑源臍橙有限公司、欲品思茶葉加工廠、縣油脂公司、富峰魔芋製品公司、中日合資奧海魔芋製品有限公司、乾坤奶牛養殖場、楊林橋朝天椒分公司、楚城生物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竜頭企業的迅速發展,延長了農業産業化的鏈條,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縣各地積極探索,面嚮市場抓調整,面嚮市場抓引進,總結出市場加村級組織加農戶、企業加村級組織加基地的農業産業化模式,富峰、澳海魔芋製品公司每年可以和農民簽訂3.5萬畝的魔芋訂單。 未來走嚮
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縣將圍繞建設特色農業大縣的目標,以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提高産業化水平為重點,加強農産品商品基地和加工企業建設,着力培育壯大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優質、高産、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全縣30多萬農民早日奔小康而努力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豐富,有鬆、杉、柑橘、油桐等。有三峽橘鄉之稱,以臍橙、夏橙、桃葉橙聞名,食品加工業以橙汁産品為主。
航 運
長江航運便利。
名勝古跡
名勝古跡有樂平裏屈原故裏、屈原廟、讀書洞、照面鏡、兵書寶劍峽等。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秭歸縣轄7個鎮、5個鄉。共有6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
茅坪鎮 鎮政府駐周傢灣,人口79511人,面積206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西楚、桔頌、濱湖、陳傢衝、九裏、楊貴店、陳傢壩、建東、溪口坪、喬傢坪、泗溪、花果園、月亮包、羅傢、金缸城、長嶺、銀杏沱、松樹坳、中壩子、蘭陵溪、廟河。
屈原鎮 鎮政府駐前山坡,人口21137人,面積21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新灘、西陵峽、鏈子岩、長江、竜馬溪、天竜、鋪坪、漆樹坪、仙女坪、屈原、北峰、鳳凰溪、九嶺頭。
歸州鎮 鎮政府駐陶傢坡,人口29386人,面積12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歸州、嚮傢灣、彭傢坡、屈原廟、周傢灣、香溪、嚮傢店、萬石寺、宮莊坪、????關、賈傢店、白果園。
沙鎮溪鎮 鎮政府駐大嶺,人口38271人,面積188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范家坪、長春、臺子灣、大浴池、樂豐、倒座鋪、千將坪、雙院、三星店、高潮、梅坪、馬傢壩、屯裏荒、樹坪、馬傢山。
兩河口鎮 鎮政府駐太平庵,人口31795人,面積269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兩河、牌樓、兩面山、宋傢、王傢埡、太坪、土珠廟、天池埡、雲盤、月明山、中心觀、薛傢、鋪莊、二甲、堰塘坪、香竜、白廟嶺、譚傢河、高橋河。
郭傢壩鎮 鎮政府駐崔傢灣,人口53166人,面積31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卜莊河、頭道河、煙燈堡、荒口坪、白雲山、郭傢壩、王傢嶺、桐樹灣、牛嶺、柏楊坪、熊傢嶺、百日場、文化、夫子頭、文傢岩、西坡、廟埡、羅傢坪、楚王井、擂鼓臺、鄧傢坡。
楊林橋鎮 鎮政府駐楊林橋,人口28044人,面積23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楊林橋、馬回營、天鵝、響水洞、三渡河、鳳凰嶺、西陽坪、鼓鑼坪、眉毛山、雲峰、三臺寺、白岩、趙傢山、白鶴洞。
水田壩鄉 鄉政府駐土地嶺,人口36284人,面積224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上壩、下壩、竜口、王傢橋、董傢衝、望砫、青蒿峪、辛傢坪、陳傢嶺、大水田、草池平、稠木樹、赦倉坪、朝東觀、聯營、馬營、竜潭灣、野桑坪、郝傢灣、良鬥河、姜家坡、嚴坪、李傢坡、牛田、石埡。
泄灘鄉 鄉政府駐楊傢坪,人口15880人,面積145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陳傢灣、萬傢、坊傢山、棋盤嶺、徐傢山、陳傢坡、桂花坪、牛口、白傢河、九條嶺、核桃坪、柴傢灣、黃傢山。
梅傢河鄉 鄉政府駐祠堂灣,人口19589人,面積88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魯傢灣、尤傢灣、王傢坡、京丈坪、下裏坪、竜王山、陳傢垧、肖傢坪、水田埡、龜坪河、譚傢嶺、三掌坪、鄭傢嶺。
磨坪鄉 鄉政府駐小磨坪,人口12608人,面積141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磨坪、一籃、竜潭坪、柏傢坪、六傢包、送甲山、雁落坪、銀坪、升坪、三墩岩、楊林、天井坪。
周坪鄉 鄉政府駐周坪,人口25903人,面積27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周坪、九畹溪、桂埡、界埡、仙女、峽口、金鳳、羅圈荒、九畹堂、硯窩臺、槐樹坪、中陽坪、石柱、穿心店。 |
|
秭歸殷商時代為歸國所在地,西周為夔子國,戰國後期稱歸鄉,西漢置秭歸縣(公元二年)。秭歸是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縣名因屈原而來。《水經註》載:“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秭歸。” “秭”由“姊”演變而來。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秭歸縣。緣其地為楚三閭大夫屈原之故鄉,“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還,亦來歸……因名曰秭歸。”
北周建德六年置秭歸郡,避郡縣同名改秭歸縣為長寧縣。隋開皇三年罷下諸郡,改長寧縣為秭歸縣。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歸州,轄秭歸、巴東二縣,次年轄秭歸、巴東、興山三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置巴東郡、治秭歸。幹元年(公元758年)復置歸州。宋代仍名歸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歸州路,隸湖廣行中書省,十六年(1380年)降為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廢歸州置秭歸縣,隸夷陵州。十年(1377年)再改秭歸為長寧縣,十三年(1380年)裁長寧縣復置歸州,轄興山、巴東二縣。
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歸州為直隸州,隸湖北省,轄長陽、興山、巴東、恩施四縣並容美、竜潭19個土司。十三年(1753年)降為縣級州,屬宜昌府,不再轄縣。 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為秭歸縣。(以上出處)
1949年屬宜昌專區,1959年屬宜都工業區,1961年復屬宜昌專區,1970年屬宜昌地區,1992年屬宜昌市。
1991年6月15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8號)同意秭歸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歸州鎮遷至剪刀峪(即現在的茅坪鎮)。
1997年,秭歸縣面積2427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7個鎮、7個鄉:茅坪鎮、香溪鎮、屈原鎮、沙鎮溪鎮、兩河口鎮、郭傢壩鎮、楊林橋鎮、梅傢河鄉、磨坪鄉、文化鄉、水田壩鄉、泄灘鄉、周坪鄉、芝蘭鄉。縣政府駐茅坪鎮。
1998年秭歸縣縣城正式搬遷至茅坪縣.
2000年,秭歸縣轄7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9804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茅坪鎮 77966 香溪鎮 35643 屈原鎮 21472 沙溪鎮 37831 兩河口鎮 31848 郭傢壩鎮 36208 楊林橋鎮 28155 水田壩鄉 36899 泄灘鄉 15439 梅傢河鄉 19465 磨坪鄉 13130 文化鄉 18314 周坪鄉 13479 芝蘭鄉 12194
2004年底,秭歸縣轄7個鎮、5個鄉,6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
2005年底,秭歸縣轄7個鎮、5個鄉。共有6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
2008年,全縣轄7個鎮、5個鄉:茅坪鎮、屈原鎮、歸州鎮、沙鎮溪鎮、兩河口鎮、郭傢壩鎮、楊林橋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梅傢河鄉、磨坪鄉、周坪鄉。縣政府駐茅坪鎮。
2009年,撤周坪鄉建九畹溪鎮。 |
|
1、公元前339年,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誕生於楚國歸鄉樂坪裏。
2、公元前52年,四大美女“落雁”王昭君誕生於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
3、1928年6月,秭歸縣第一個共産黨組織──中國共産黨陳傢坡支部委員會建立。支部書記曹秋遠,支委王剋記、汪書興。隸屬巴東牛洞區委。
4、1931年4月6日,賀竜領導的紅三軍攻剋秭歸縣城,處决劣紳孫八老爺,沒收土豪鬍子卿的財産。
5、1949年8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一師一舉攻剋秭歸縣城,至11月5日,秭歸全境解放。
6、1950年4月,秭歸縣兩河口、磨坪等地發生“大道會”暴亂,中國人民解放軍秭歸縣大隊在當地民兵和人民群衆的配合下,於27日至29日將暴亂平息。工作組長楊升坪壯烈犧牲。
7、1985年6月12日凌晨,新灘江傢坡至廣傢岩1300萬立方米滑坡體高速嚮下滑動,600萬立方米的吳鬆高程800米處從整體中飄出,200萬立方米推入長江80米,長江航運中斷,至14日下午通航。滑坡體毀掉古鎮新灘,直接損失832萬元。由於預報準確,搶險及時,無一人傷亡。
8、1988年10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宣佈,秭歸縣列入對外國人開放縣。
9、1991年6月15日,國傢民政部民行批[1991]18號文件《關於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的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秭歸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歸州遷至茅坪剪刀峪。1992年12月26日。新縣城奠基開工。城址距三峽大壩1.5公裏,占地4平方公裏。
10、199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中共中央政治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傢寶,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惠滋,廣州軍分區司令員李希林,交通部部長黃鎮東,農業部部長劉江,國傢計委副主任、三峽辦主任郭樹言,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鬍光宣,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滕文生在秭歸縣視察。
11、1995年4月,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等6傢單位聯合組織的“首批百傢中國特産之鄉”命名中,秭歸縣為“中國臍橙之鄉”。 |
|
秭歸縣地處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畔,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裏,也是歷史上四大美之一王昭君的故鄉。 秭歸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
境內現存許多關於屈原的遺跡和傳說,如屈原祠、衣冠塚、屈原紀念館、屈原故裏牌坊和樂坪裏的“三閭八景”以及紀念屈原的竜舟競渡、民俗歌舞等。
秭歸山川秀麗,風景如畫。西陵峽雄奇壯美,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馳名天下,還有清澈的香溪河,俊秀的四溪竹之旅、九畹溪探險漂流、道教五指山,神秘的古懸棺更是為中外遊客為之傾倒。其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秭歸水陸交通發達,嚮西有“小三峽”漂流,東到三峽大壩、葛州壩、三國古戰場遊覽,南去“長陽”清江巴人故鄉做客,北去昭君故裏及神農架探迷。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距大壩一公裏處的秭歸新縣城將會建成集三峽大壩雄姿、高峽平湖風光、屈原故裏風情、庫區移民新城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勝地和三峽地區最大的遊客集散中心。
新灘民居
大在長江西陵峽新灘南北兩岸,有層層疊疊、參差迤邐的青磚古屋,這便是三峽地區最典型最有特點的民居。
古屋依山就勢而築。由於江岸地勢陡峻,一戶人傢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個層次,似臺階一樣。幾步石階把你引進一個造型精巧、有各種彩飾的門樓子,這便到 了院內,又一架石階把你引入大門,這纔算到了大廳。過大廳就是天井,天井上面又有一道石階,從石階上登上 去,才能進入正屋。這是一般人傢的房屋,要是大戶人傢,往往是三四個天井,其間臺階遍布,回廊九麯八折,外人轉得進去,卻難走出來。在這些老屋裏走一走,你便可以領略到峽江人順應自然,又不斷地與 自然抗爭;執着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活的個性 。
新灘老屋的匠心獨運還體現在建房用料上,可以說,新灘老屋是石頭、青磚、木頭和寸瓦的藝術,而這老屋的材料也都取之於峽江。石頭是峽江邊的大青石,墻基、臺階、天井、門框、門楣、柱……全是石、石上大都有雕刻,人物走獸、花草蟲魚,幾乎無所不備。仔細看這一一幅幅古拙精細的石雕,好像在欣賞一軸連環古畫。屋頂大都有堆塑,用瓦和磚做成變形而抽象的璃吻,層層疊疊,古意盎然,從遠處看,仿佛這裏是一大片佛傢廟宇。
就是這樣的屋子,一幢接 一幢,組成了一個新灘古鎮。江北,有長約一公裏的兩條街道, 四層房子;若幹巷道;江南,亦 有廟巷子、陳傢巷子、鄭傢巷子 等巷道。南北兩岸,林林總總 1000餘棟,在整個長江三峽,難覓其二。
有人說,新灘民居較之 北京的四合院兒、江南民居修造得更好。修這麽一棟一正一 廳的房子,約需兩千大洋,新灘人能修起這麽好的房子,大概 得益於灘了。新灘,史載的大滑 坡有10多次,滑坡,造成了長江 巨灘,新灘便成了長江重要的 轉運港,新灘入籍此便有了更 多的生計:放灘、絞灘、領江、商 貿……特別是清朝晚期,木船 運輸業飛速發展,新灘一時涌上衆多的“板主”、專事獲利豐 厚的峽江水上運輸,於是,新灘人便開始積攢了銀兩,莊這古 老的灘頭營造基業,修造房捨,新灘也漸成長江三峽的第一個最繁華的集鎮。 |
|
秭歸茶葉
秭歸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適宜茶樹生長。秭歸産茶歷史悠久,為唐代貢茶産地之一。近幾年來,全縣加大了茶葉專業村建設投入,到98年全縣茶葉面積達到2.3萬畝,産量525噸。
目前,形成了以雙山茶場、正存茶場。移民基地等骨幹的茶葉專業村26個,基地面積,萬餘畝,産量占全縣總産量的88%。配套的機械,雄厚的技術力量為研製名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95年“欲品思”名茶獲二屆農業博覽會金奬,今年9月欲品思茶又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命名為“全國名牌産品”稱號,嚮沙優緑.翠峰名茶.王傢嶺優緑多次獲全國、省陸羽杯、鄂茶杯金杯奬。
秭歸柑桔
秭歸地處長江西陵峽畔,位於三峽工程壩上庫首,秭歸培柑桔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 在故裏寫下了《桔頌》名篇,而今秭歸因盛産臍橙於一九九五年四月被國傢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臍橙之鄉”。
秭歸柑桔産於風景秀麗、氣候獨特的長江三峽河𠔌地區,主栽品種為臍橙、錦橙、桃葉橙、夏橙,現有柑桔栽培面積 10萬畝,産量7350萬公斤。其中臍橙面積8.3萬畝,産6000萬公斤;桃葉橙5000畝,産量300萬公斤;錦橙7000畝,産量600萬公斤;夏橙3000畝,産量150萬公斤;其它2000畝,産量300萬公斤。
秭歸柑桔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臍橙具有果大無核、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鬱味甜的品質,桃葉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澤橙紅、皮薄易剝、味甜而濃、質脆化渣、富有香氣的特點,而夏橙成熟於四月中下旬,是調節水果市場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適度、富有香氣的特點。我縣生産的紐荷爾臍橙、羅伯遜臍橙35號、桃葉橙從八十年代至今已多次獲農業部部優産品稱號,農業博覽會多次金奬及全國名牌産品稱號。桔頌牌、長紅、秭良三號等臍橙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被國傢緑色食品中心准許使用緑色食品標志,頗受消費者青睞,産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東南亞國傢和香港地區。
秭歸烤煙
秭歸土地充裕,氣候適宜,是湖北省煙草局定點優質烤煙生産基地縣和優質烤煙科技示範基地,生産的烤煙可與雲貴媲美。全縣14個鄉鎮有11個鄉鎮産煙,常年種煙面積6.5萬畝以上,産量達到15萬擔,收入2930萬元,創稅收1200萬元,全縣良種、良法普及率達到100%,中、上等煙葉的比重為80%左右。
目前,烤煙生産已發展到計劃種植,合同收購的良性産業。
秭歸板慄
秭歸縣栽培板慄歷史悠久,其茅坪試刺大板慄風味獨特,甜糯可口,耐貯藏,是享譽四方的優質品種。
一九九二年以來,秭歸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板慄産業化建設。縣委主要領導親自上陣並先後成立板慄生産辦公室,板慄研究所,指導、組織全縣的板慄生産。目前,全縣已建成板慄專業村41個。梅傢河鄉、兩河口鎮、水田壩鄉、沙鎮溪鎮、茅坪鎮等五個鄉鎮板慄面積均已達萬畝以上。一九九八年全縣板慄基地面積已達到7.5萬畝,已挂果3萬畝,年産優質板慄100萬公斤以上,年創産值400萬元。
隨着秭歸板慄貯藏冷庫的建成和板慄産量的逐年提高,板慄必將成為支撐秭歸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 |
|
- n.: Zigui County
|
|
秭歸 |
|
地理 | 宜昌市 | 鄉鎮 | 湖北省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行政村 | 更多結果... |
|
|
秭歸縣中醫院 | 秭歸縣人民醫院 | 秭歸縣醫療中心 | 秭歸縣????務管理局 | 秭歸縣紡織品公司 | 秭歸縣第二高級中學 | 秭歸縣油脂集團公司飯店 | 秭歸縣第二人民醫院 | 秭歸縣預防保健監督監測中心 | 秭歸縣文化館工藝美術服務部 | 秭歸縣茅坪三峽服裝皮革製品公司 | |
|
|
茅坪鎮 | 郭傢壩鎮 | 楊林橋鎮 | 泄灘鄉 | 屈原鎮 | 歸州鎮 | 沙鎮溪鎮 | 兩河口鎮 | 水田壩鄉 | 梅傢河鄉 | 磨坪鄉 | 周坪鄉 | 九畹溪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