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秦皇古道聯繫方式地址:石傢莊市井陘縣城東5公裏
電話:0311-82340627秦皇古道投訴電話石傢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秦皇古道交通圖秦皇古道交通從北京自駕車沿京深高速到石太高速出口轉石太高速,在石太高速4號口下道經井陘縣城嚮東北4公裏即到。
秦皇古道距石傢莊30公裏,井陘縣城嚮東5公裏,石太公路、石太鐵路倚其而過。這裏關山環立,地勢險要,是山西、陝西通京的交通要衝,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古驛道長約百裏,貫穿太行山、建在山嶺溝𠔌中。這條古驛道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曾是古代燕趙通嚮秦晉的交通要隘,控製冀晉兩省的咽喉所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修築了以鹹陽為中心的驛道,井陘古驛道就是當時的主幹綫上的重要一段。這裏關山環立,地勢險要,是山西、陝西通京的交通要衝,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公元前229年秦將望翦伐趙之戰;公元前204年漢將韓信以少勝多的背水之戰;公元756年唐將郭子儀、李光弼殲滅叛將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亂;公元1900年清將劉光纔打響抵抗八國聯軍的庚子大戰等等戰例都發生在這裏。
通嚮古道的上行石路比較陡峭,路邊保留着或立或臥、殘缺不全的石馬、石獸,以及明清兩代文官武將的石像。繞過一個山口,一座雄關豁然出現,這就是扼守古驛道的東天門,門匾上題有“西通秦晉”四個藍底金字。東天門是一座關城,分東閣、西閣,兩閣相距不足50米。南北兩峰直插兩閣,渾然成為一體,閣在正中如同兩把鐵鎖,牢牢地封鎖着關隘。
接近關城,古驛道漸漸出現了。兩行車轍痕從門洞下穿過,又長又深,足足有50釐米,深深地鑲嵌在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裏。鋪路方石呈淡淡的青色,歷經多少的車輪碾軋、馬蹄踩踏、風雨侵蝕,石塊已經變得光滑如鏡了
路面上每隔20米左右便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釐米厚的石檻,這一道道石檻是供重車上坡時停歇和沿坡緩慢下滑而設的石坎。由此可想像出當年的輜重車通過這段路時有多麽艱難、多麽危險。
城樓下有一段基岩石面,明顯的低於兩頭。這是由於在長年的車輛碾軋下,車痕深到一定程度阻礙了通行,又因有城關在上不能翻修,衹好將其鏟平,無奈新的車痕形成又繼續阻礙通行又要鏟平,周而復始,路面自然要降低了。即使這樣,現存的車轍痕也有30多釐米深。
這條古驛道能完整無損的保存下來,是因為清末修築正太路綫,這條險惡、難行的地段就漸漸地被人遺忘了。古驛道周遭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驛輔為研究中國古代郵政、公路史提供了重要物證,現有的幾十裏長的庚子長墻,記錄着中國軍民抗擊外國入侵的雪恥史。 |
|
秦皇
秦皇古道距石傢莊30公裏,井陘縣城嚮東5公裏,石太公路、石太鐵路倚其而過。這裏關山環立,地勢險要,是山西、陝西通京的交通要衝,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古驛道長約百裏,貫穿太行山、建在山嶺溝𠔌中。這條古驛道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曾是古代燕趙通嚮秦晉的交通要隘,控製冀晉兩省的咽喉所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修築了以鹹陽為中心的驛道,井陘古驛道就是當時的主幹綫上的重要一段。這裏關山環立,地勢險要,是山西、陝西通京的交通要衝,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公元前229年秦將望翦伐趙之戰;公元前204年漢將韓信以少勝多的背水之戰;公元756年唐將郭子儀、李光弼殲滅叛將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亂;公元1900年清將劉光纔打響抵抗八國聯軍的庚子大戰等等戰例都發生在這裏。
通嚮古道的上行石路比較陡峭,路邊保留着或立或臥、殘缺不全的石馬、石獸,以及明清兩代文官武將的石像。繞過一個山口,一座雄關豁然出現,這就是扼守古驛道的東天門,門匾上題有“西通秦晉”四個藍底金字。東天門是一座關城,分東閣、西閣,兩閣相距不足50米。南北兩峰直插兩閣,渾然成為一體,閣在正中如同兩把鐵鎖,牢牢地封鎖着關隘。
接近關城,古驛道漸漸出現了。兩行車轍痕從門洞下穿過,又長又深,足足有50釐米,深深地鑲嵌在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裏。鋪路方石呈淡淡的青色,歷經多少的車輪碾軋、馬蹄踩踏、風雨侵蝕,石塊已經變得光滑如鏡了。
路面上每隔20米左右便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釐米厚的石檻,這一道道石檻是供重車上坡時停歇和沿坡緩慢下滑而設的石坎。由此可想像出當年的輜重車通過這段路時有多麽艱難、多麽危險。
城樓下有一段基岩石面,明顯的低於兩頭。這是由於在長年的車輛碾軋下,車痕深到一定程度阻礙了通行,又因有城關在上不能翻修,衹好將其鏟平,無奈新的車痕形成又繼續阻礙通行又要鏟平,周而復始,路面自然要降低了。即使這樣,現存的車轍痕也有30多釐米深。
這條古驛道能完整無損的保存下來,是因為清末修築正太路綫,這條險惡、難行的地段就漸漸地被人遺忘了。
古驛道周遭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驛輔為研究中國古代郵政、公路史提供了重要物證,現有的幾十裏長的庚子長墻,記錄着中國軍民抗擊外國入侵的雪恥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