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陝西 >西安 >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聯繫方式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臨潼縣秦陵鎮
  電話:029-81399001
  郵編:710600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景區榮譽世界遺産(文化遺産、自然遺産)
  aaaa級景區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門票價格旺季:每年3月1日至當年11月底,全票90元人民幣/人次,優惠票45元人民幣/人次;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全票65元人民幣/人次,優惠票35元人民幣/人次。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節慶活動清明節黃帝陵祭祖黃陵縣每年4月宣讀祭文、供奉祭品、鳴竹炮、植鬆柏、拜謁黃帝廟。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西安每年9月傳統文化展覽和歌舞、民俗、民間鑼鼓表演等
  中國華山國際攀岩比賽華山每年9月攀岩
  西安城墻國際馬拉鬆友誼賽西安古城墻每年11月第1個周日男、女組5公裏、10公裏賽,半程馬拉鬆賽。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西安隔年11月百米長捲題辭、著名書畫傢筆會、參觀碑林及文房四寶展銷等。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開放時間開放時間: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全年365天開放,節假日不休息。售票時間為:3月16日—11月14日早上8:30—下午5:30;11月15日—3月15日早上8:30—下午5:00。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最佳旅遊時間3月~11月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導遊圖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特別提醒最好不要跟團走,避免被迫參觀一些毫無價值的人造景點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美食蓼花糖、石榴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購物仿唐三彩、仿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交通旅遊專綫:在火車站東廣場乘坐306,307蘆席安至兵馬俑的專綫車兵馬俑博物館下;306路,票價5.5元(走高速);307路,票價5元;發車時間:7:00-18:00,間隔10分鐘。
  自駕車:自駕車時可沿西潼高速公路前行,行程24公裏(路橋費10元),到達臨潼區,前行三公裏,即為秦始皇陵,繼續前行四公裏,即到秦兵馬俑博物館;可駕車沿西臨公路行駛,其道路狀況良好,在非交通高峰時期,車輛較少,車速可達60公裏/小時,衹需30分鐘即可到達臨潼。館前有停車場,停車費一般為6元/車次。行程:42公裏,需時90分鐘。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玩法觀光
  秦始皇兵馬俑從葬坑位於臨潼宴寨鄉,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500米處。這是一個浩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春,當地農民在打井時,從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頭的碎片,一時議論紛紛。這一偶然發現,引起了考古部門極大的重視,從此揭開了塵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寶庫。在發現一號坑和三號坑以後,又於1976年發現二號坑。一號坑局部挖掘,以於1979年開放;三號坑全部發掘,於1989年開放;二號坑從1994年3月開始挖掘,觀衆可觀看發掘過程。
  秦俑坑坐西嚮東,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計有陶俑陶馬8000餘件。自從一號坑開放以來,秦俑博物館以接待國內外觀衆近3000萬,數十個國傢的元首親臨參觀,無不贊不絶口。法國前總理希拉剋1979年來這裏參觀,稱贊秦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認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
  一號坑為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為62米,平均深度為5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為土木結構,東西兩側各有斜坡門道5個,南北兩側各有便門兩個,立木封堵門洞,坑上以棚木、蘆席、泥土覆蓋。坑內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墻,墻間空當處陳列兵馬俑,底部鋪以青磚。一號坑計有陶俑陶馬6000餘件,形同真人真馬,以挖出1000餘件。坑內是由步兵俑和騎兵俑組成的長方形軍陣。東端是3列面嚮東的步兵俑橫隊,每列70件,共計210件,為軍陣的前鋒。其後是騎兵和駟馬戰車,前後共38列縱隊,每路長180米,戰車與步兵相間排列,這是軍陣的主體。軍陣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別面嚮南北橫隊,每隊均有武士俑180餘件,為軍陣的側翼衛隊。西端有3列橫隊,兩列面東,一列面西,是軍陣的後衛。整個軍陣佈局嚴密,酷似整裝待發之勢。武士俑分別執有不同的青銅兵器,近戰的有刀、矛、劍、戟,射擊兵器有弓弩和箭鏃。其中箭長97釐米,八棱面。荊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這種利劍砍傷刺客的。雖經兩千多年的剝蝕,劍仍保持堅固鋒利的本色。
  為了保護文物和便於參觀。一號坑建有拱形陳列大廳,總面積為1.6萬平方米,採光良好,觀衆可從檢閱臺一睹坑內兵馬俑的雄姿。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麯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為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為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
  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兩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佈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係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禦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繮,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鬍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佈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衹是沒有建成而已。
  四號坑有坑無俑,衹有回填的泥土。
  從2個坑的佈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復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這種編組方法在兵書上叫作“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偶落鈎連,折麯相對。”《孫臏兵法》說:“在騎與戰者,分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反則廣其弩”,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不殆。二號坑是這位古代軍事傢的理論圖解。
  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憑藉他“揮劍决浮雲”、“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咤風雲的氣勢。秦始皇死後,秦二世鬍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掘中發現有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係。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衹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着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着木質戰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嚮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後面緊接着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嚮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後衛。武士俑朋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於整裝待發之勢。
  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
  這批兵馬俑的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裏有長了鬍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擡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鍁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頌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兵馬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化驗數據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埋土裏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看了兵馬俑,人們不禁要問:修築兵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們大致有四種說法:“守衛京城的宿衛軍”、“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送葬的俑群”、“為表彰軍功所樹立的紀念碑”。據秦陵考古發掘表明,秦始皇陵園的整體佈局是模擬他生前的宮城圖。3座坑位於陵外城東東門大道北側,似是駐紮在京城外守衛京師的宿衛軍。
  秦兵馬俑身上隱蔽處多有刻畫或戳印的文字,據一些專傢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製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馬俑采用的是分體製作,然後安裝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後,再入室烘烤。原來的兵馬俑着有顔色,因年久剝蝕,現在看到的衹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秦兵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陶馬雙耳竪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過去不少人認為:中國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隨佛教傳入形成的,秦兵馬俑的發現否定了這種觀點,有力證實秦代我國雕塑已成熟,並在我國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從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銅為主,兼含錫、鉛等稀有金屬,硬度為hr106度,表面鍍鉻,反映了我國秦代冶金技術已達到相當高度,大大超過同時代的域外國傢。
  秦兵馬俑為研究秦代軍事、文化和經濟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它的發掘被譽為“二十世紀考古史上偉大的發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産清單。據瞭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計劃投資1.1億元進行秦俑博物館二期擴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