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0年秘魯大雪崩是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擁有一望無垠的海岸綫,長達3000多公裏。它又是一個多山的國傢,山地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峰,山體坡度較大,峭壁陡峻。山上長年積雪,“白色死神”常常降臨於此。1970年5月31日,這裏發生了一場大雪崩,將瓦斯卡蘭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造成兩萬居民死亡,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裏。
1970年5月31日20時30分。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
此時,在寒冷的地區,不少人都已沉睡於夢鄉之中。
突然,遠處傳來了雷鳴般的響聲。隨即大地像波濤中的航船,頓時失控,在瘋狂、猛烈地顫抖着。緊接着,又從遠處傳來了天崩地裂般的響聲。震耳欲聾,把人們從酣夢中驚醒。那些正在夜讀、娛樂和工作着的人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驚呆了。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房屋便東倒西歪、吱吱作響地坍塌下來。
這時,人們纔意識到地震災禍已經降臨。
那些還未及逃離屋子的人們,都被壓在倒塌下來的亂磚碎石之中。有的已被砸死、砸暈,有的在大聲地呼救、哭泣。已經跑到室外的人們,此時也都站立不穩。他們自顧不及,根本無法去搶救被壓在坍塌物之下的親朋好友。外面,寒風凜冽,漆黑一片,誰也看不到誰,衹聽到隆隆的崩塌聲。
忽然,又一陣驚雷似的響聲由遠至近,從瓦斯卡蘭山峰方向傳來。一會兒,山崩地裂,雪花飛揚,狂風撲面而來。
原來,由地震誘發的一次大規模的巨大雪崩爆發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鬆、震碎,地震波又將山上的冰雪擊得粉碎。瞬時,冰雪和碎石猶如巨大的瀑布,緊貼着懸崖峭壁傾瀉而下,幾乎以自由落體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剛遭受地震襲擊的容加依城,人們驚魂未定,又被隨之而到的冰雪巨竜席捲,大多數人被壓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進中的冰雪巨竜,又使許多人窒息而死。
在瓦斯卡蘭山峰下,是一片冰川粒雪盆。這裏,聚積了厚厚的冰雪。此時,在山峰上落下的冰雪和碎石的猛烈衝擊下,打碎了粒雪盆內的厚厚冰雪。在巨大的氣浪作用下,盆內的冰雪粉塵騰空而起,好像下了一場特大的暴風雪。頓時,雪花紛飛,漫天四濺,蘑菇似的雪雲升達數百米之高,大有遮天蔽日之勢。
劇烈的震動,使山頂上的冰雪和岩石連續不斷地崩塌。每崩塌一次,就升起一次蘑菇狀的雪雲。粒雪盆裏,第一次崩塌下來的冰雪,堆積還沒有穩定,雪粒還沒有全部落下,又被再次崩塌下來的冰雪擊得粉塵四起。
由峰頂紛紛塌落下來的冰雪碎石,在粒雪盆裏匯成了非常龐大的冰雪體。盆內的冰雪愈積愈多,愈積愈厚,開始以極大的速度溢出粒雪盆口,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冰雪流。這股強大的冰雪流,像脫了繮的野馬,帶着強大的氣浪,噴着白色的煙霧,呼嘯而下……
對於多數人來說,雪崩衹是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或許,你還為它的場面之壯觀而感嘆不已。然而,眼下的雪崩,對秘魯人來說,更多的卻是無盡的悲哀和痛楚。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慘的雪崩災禍。
它勾起了人們對10年前一次雪崩的回憶。 |
|
1960年1月10日,也在瓦斯卡蘭山峰,發生了一次大雪崩。由於春季降臨,大地回暖,氣溫上升,使積雪開始融化。融水沿着裂隙下滲,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減弱了冰雪與山體間的凝聚力。在這種情況下,山峰上的積雪與山坡間的摩擦力降低,從而引起了大規模的雪崩。那次雪崩雖規模沒有這一次大,但也是相當的驚人。冰雪巨流以每小時140公裏的速度運行,雪崩總量達500萬立方米。毀壞了山下的6個村莊。
由於受到那次雪崩的影響,冰雪流所過之處的地面已十分光滑,灌叢森林植被已失去了當年那樣的阻擋能力,因而使這次大雪崩更是所嚮披靡、勢不可當。
此時,從粒雪盆呼嘯而出的強大冰雪流,以極高的速度急馳而下,猶如一條非常巨大的冰雪巨竜,順着10年前雪崩的故道,以每小時300—400公裏的速度,瘋狂地嚮山下衝去。
在強大氣浪即“雪崩風”的震動和衝擊下,沿途的積雪紛紛落下,跟隨着呼嘯而去,匯成的冰雪巨竜越來越大。轟隆隆之聲,夾雜着噼嚦啪啦的斷裂聲,傳遍了空曠山林。冰雪飛竜所到之處,岩石被擊得粉碎,樹木不是被連根拔除,就是被攔腰折斷,房屋被衝得支離破碎。
被冰雪巨流掃蕩過的地方,留下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到處都是傾倒的樹枝,斷了頭的樹根,匍匐着的灌木,被剝去植被的光禿禿的山坡,破碎的房屋……
在冰雪巨竜之前,形成的強大氣浪,是由冰雪體高速運動引起空氣的劇烈振動所造成的。這種由冰雪巨流形成的氣浪,衝擊力非常之大,能將途中的石塊騰空捲起。有一塊重達3000公斤的大石塊,竟被拋到了 600米之外的地方。它的破壞力遠比冰雪體本身的破壞力要大得多。
正是這種強大的雪崩氣浪,不僅成了冰雪體一路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而且還殃及了沿途兩邊較大範圍內的森林植被,使冰雪巨竜沒能到達的地方也遭到了嚴重的禍害,大片大片的森林、果園、田地和房屋被毀。
這條冰雪巨流在故道裏高速行進着,速度之快,令人十分震驚。或許是高速運動之故,它改變了原有的前進方式,形成了罕見的跳躍式雪崩:一股高速行進中的冰雪流,帶着強大的氣浪,翻越了瓦斯卡蘭山峰下的一個山脊,嚮着溝𠔌肆無忌憚地橫掃而去。所經之處,森林植被全部被毀壞,使另一個山𠔌也遭到冰雪流的嚴重破壞。
當冰雪巨竜沿着故道衝到冰舌的末端時,崩塌而來的雪量已達到了3000萬立方米,其中攜帶着數以百萬立方米的岩石碎屑,形成高達近百米的竜頭,繼續呼嘯着嚮山下河𠔌、城鎮衝去。一路所過,河流被截,道路被堵,城鎮摧毀,農田被淹……
在瓦斯卡蘭山下,有一座容加依城,當雪崩剛剛發生之時,容加依城正在遭到地震厄運的襲擊,人們正在忙着搶救自己的親人,有的準備逃離危險之地以躲避災禍。這時,帶着強大衝擊力的氣浪迎面襲來,把人們全部推到在地。頃刻,巨大的冰雪巨竜呼嘯而至,大多數人被壓死在冰雪體之下。快速行進中的冰雪巨竜,形成的強大的空氣壓力,使許多人窒息而死。
當時有人記錄了十分悲慘的景況:“有的張着大嘴,瞪着雙目而死;有的抱着頭,蜷縮身子而亡。少數沒有被冰雪吞噬的,也個個呼吸睏難,張大了嘴拼命地喘息着……”
容加依城所有的建築物,已被地震震得東倒西歪,衹剩下一些斷墻殘壁。隨着冰雪巨竜的飛速到來,強大的氣浪先將廢墟上的一些輕便物品、門窗殘木、床板木架等掀得一幹二淨。房屋柱梁被掀到了河𠔌之中,屋門窗框被掀到了山岩之上,殘剩的房頂被拋到了遠處,剩下的殘壁斷墻被隨之而至的冰雪巨竜碾身而過,壓倒在地。
冰雪巨竜掃蕩了容加依城後,最後停滯在附近的一條河𠔌之中。巨大的冰雪體堵住了一條河流,使河水蓄積,形成了一座“臨時水庫”。經過一段時間,由冰雪體形成的臨時冰雪壩開始融化,導致了冰雪壩的垮塌。“臨時水庫”蓄積的大量河水,洶涌而下,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水災,使容加依城附近的農田被淹。
這場大雪崩所形成的冰雪巨流橫掃了14.5公裏的路程,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裏,將瓦斯卡蘭山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有 2萬居民死亡,城外大部分農田、村莊毀於一旦。
俗話說:“禍不單行。”地震不僅誘發了大雪崩,還觸發了大規模的泥石流。
地震發生之後,山峰上的碎石、土體和冰雪碎塊急馳而下,高速滑動中的冰雪碎石和土體形成了泥石流,從山上席捲而下。一路上,大量的森林、植物、荊棘、灌叢被毀壞殆盡。然後,泥石流又嚮秘魯中部的陽蓋鎮和潘拉赫城衝去,大批房屋、建築物、人畜被掩埋。城鎮將近2/3被摧毀,死亡人數達2萬。
地震、雪崩、泥石流,給秘魯人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據有關部門災後統計,在地震中死亡人數1.2萬人,由地震引發的雪崩中死亡人數2萬多人,由地震引發的泥石流中死亡人數約2萬人,合計死亡人數達5.2萬人之多,造成的經濟損失竟達5億零7百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