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秉志
目錄
猶持志 Still holding Chi
  猶持志。 唐 皮日休 《九諷·捨慕》:“粵吾秉志兮,潔於瑾瑜。”
No. 2
  秉志(1886-1965) : 動物學家。原名翟秉志,河南開封人。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廈門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中國近現代動物學先驅。在動物分類學和動物解剖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江豚、虎、傢兔等解剖生理的研究,在國內外占有重要學術地位。
No. 3
  姓名:秉志
  國傢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動物學家
  發明創造:中國生物學手工藝開創者
  簡歷
  秉志(1886.4.9-1965.2.21)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名翟秉志,他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03年先後考中秀纔和舉人,1908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1909年以優異成績考取第軋咖屆官費留學生,翌年赴美國留學。1915年與留美同仁組織了中國最早的群衆性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並刊行中國最早的學術刊物《科學》。1918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决心開創中國的生物學研究。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學院創建了我國的第一個生物係;1922年主持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所。歷任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靜生生物調查所教授、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等職。秉志一生涉足過動物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昆蟲學和古動物學等多種領域。他對鯉魚的形態和江豚內臟的解剖分析以及對虎腦的研究産生過廣泛的影響。他曾培養幾十名動物學家,桃李滿天下。
  1886年4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1908年京師大學堂畢業。
  1909—1913年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
  1913—1918年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係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18—1920年在美國韋斯特解剖學與生物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20—1937年任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央大學生物係教授。
  1922—1937年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28—1937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研究員,所長。
  1937—1945年睏居上海。
  1946—1949年任中央大學生物係教授。
  1946—1952年任復旦大學生物係教授。
  1950—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5—1965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65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
  秉志,動物學家,教育傢。我國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參與發起組織我國最早的群衆性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刊行我國最早的綜合性
  學術刊物《科學》雜志。從20年代起,長期從事我國生物學的教學、研究和組織工作。是我國第一個生物學係和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的創辦人,中國動物學會的創始人。培養出一批不同分支領域的早期動物學家。在脊椎動物形態學、神經生理學、動物區係分類學、古生物學等領域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50年代後,係統全面地研究鯉魚實驗形態學,充實和提高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畢生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的生物學事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秉志,字農山,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際潛。1886年生於河南開封,1965年卒於北京。滿族。秉志的祖父和父親均以教書為生。他自幼隨父讀四書五經、文史詩詞。父親對他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嚴格。少時父親的教導對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影響很深。1900年喪父。1902年考入河南大學堂(後改稱河南高等學堂),學習英文、經學、數學、歷史、地理等,同時仍努力攻讀古文。入學前已是秀纔,1903年考中舉人。1904年由河南省政府選送入京師大學堂。4年後畢業。1909年考取第一屆官費留學生,赴美國留學。
  在北京讀書期間,秉志追求進步潮流,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立下“科學救國”的志嚮。他博覽新書,特別對進化論等著作感興趣。他認為達爾文的學說打破宗教迷信,有利於富國強民。因此,他决定赴美攻讀生物學。
  到美國後,他進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在著名昆蟲學家J.G.倪達姆(Needham)指導下學習和研究昆蟲學。1913年獲學士學位,191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1918——1920年,在美國韋斯特解剖學和生物學研究所,跟著名神經學家H.H.唐納森(Donaldso。)從事脊椎動物神經學研究兩年半。
  當時中國在北洋政府統治下,腐敗落後,根本沒有專門的科學機構。為了創建祖國的科學事業,1914年秉志在美國與留美同學共同發起組織中國科學社,這是我國最早的群衆性自然科學學術團體。1915年10月25日在美國正式成立,秉志被選為5董事之一,並集資刊行我國最早的學術刊物《科學》雜志。
  1920年回國後,秉志積極從事生物科學的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次年改為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生物係,並根據本國情況,編寫了教材。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1922年他在南京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1927年創辦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當時國傢貧窮,經費不足,在極為睏難的條件下,秉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領導南北兩所,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生物科學的研究,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1920至1937年,秉志歷任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央大學生物係主任、教授,同時擔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和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兼研究員。這期間,他往返於寧、京、滬等地,一肩雙挑教學與科研兩副擔子。他為我國生物學界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成為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同時,他在脊椎動物形態學、神經生理學、動物區係分類學、古生物學等不同領域中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發表近40篇學術論文,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學術上有重要創見,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抗戰時期,秉志因夫人患病,睏居上海8年。由於當時他在我國學術界頗有名望,敵偽千方百計尋找他,企圖拉他出來工作。他改名翟際潛,蓄須“隱居”,堅决不為日偽政府所用。為避敵偽的耳目,他從中國科學社躲到震旦大學,最後躲到友人經營的中藥廠裏,但仍孜孜不倦地堅持做學問,完成論著多種。同時,他以“驥千”和“伏櫪”的筆名於報刊發表義正詞嚴的文章,揭露敵人滔天罪行,激勵人民抗戰情緒。在敵人恐怖統治下,秉志敢於以筆作刀槍,英勇鬥爭,不愧為中華民族的硬骨頭。
  抗戰勝利後,秉志在南京中央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同時在上海中國科學社做研究工作(南京的生物研究所已被日寇燒毀)。他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秉志繼任復旦大學教授至1952年。籌建中國科學院時,周恩來總理曾多次找秉志談話,希望他出任副院長。秉志再三謙讓,周總理終於接受了他的誠意。中國科學院成立後,他先後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任室主任和研究員,1955年被騁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秉志在水生生物所和動物所主要進行魚類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在最後10年中,秉志集中精力對鯉魚形態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寫出專著兩本,充實和加深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
  秉志長期堅持業餘研究進化理論,40多年中頗有心得與創見,發表專著多種。他一貫重視普及科學知識,從1915年開始共寫科普文章40餘篇,多見於《科學》和《科學畫報》,還有單獨成册者。秉志具有高度的政治熱忱,他善詩文,經常以詩文表達自己對國內外大事的關註、見解與感受,留下詩作近200首(內部刊行),在報刊發表政論性文章10餘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未計)。
  秉志是中國動物學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1934年成立時,被選為會長,後任理事長。他曾是中國科聯常委、中國科協委員、多種全國性學會的理事和委員。
  秉志一生經歷了清末封建王朝、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幾個時期,他深知人民江山來之不易,真誠無比地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時,他將自己在抗日戰爭前節衣縮食在南京購置的四處房地産全部捐獻給國傢,購買飛機大炮。
  1949至1965年,秉志曾任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特邀代表、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建立中國第一個生物係和生物研究所
  1920年,秉志回到祖國,立即滿腔熱情地為開創我國生物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忘我地工作。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生物係。當時南京高師衹有農業專修科,秉志教普通動物學。他的教學法,別開生面,富有吸引力和啓發性,使學生對動物學産生濃厚的興趣,以至後來由學農轉學動物學的有半數之多。他當年的學生著名魚類學家伍獻文回憶說:“這不僅是教授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秉老具有科學家的風度和感化力。”
  秉志在南京高師拼命苦幹,生物係創立後,發展十分迅速。4年後,師生已達80多人。當時學校無錢購置儀器設備。秉志發動師生動手製作,並節衣縮食、用自己的薪金添置必不可少的實驗設備。有兩個暑假,秉志還帶領學生前往浙江、山東半島沿海,採集標本,供教學和研究之用。
  秉志十分重視科學研究,他經常說:“教自然科學的人,必須親自動手做自然科學研究工作。”他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的籌建工作。1922年8月18日,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在南京成立,秉志被推任所長。初創的研究所條件十分簡陋,由中國科學社(當時已由美國遷至南京)撥出兩間舊房作為所址。社裏每年撥240元辦公費,衹夠支付一個事務員的薪水,研究人員均由鄰近大學的教師兼職。他們與秉志一樣不取報酬,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義務工作。秉志多次用自己的薪金為研究所添置必需的儀器。他處處以身作則,忘我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大傢都勤奮努力。秉志在南京高師生物係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倡導和培育了勤儉刻苦、努力好學的優良學風。這在當時學術界是有口皆碑,享有盛譽的。
  秉志常說:“科學决不辜負苦心鑽研的勤學之人。”日積月纍,勤奮結碩果,從1922年到1937年,生物研究所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除了主要開展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外,還對我國動植物資源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收集了大批標本,積纍了寶貴的資料。寫出研究論文達數百篇,主要發表在研究所的專刊上。起初每年出版50期為1捲,後來動植物分開,單動物部分就年出10期為1捲。斐然的成績,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世界各國學術機構前來交換刊物的達600多處。國內社會團體也紛紛熱情予以資助。其中最突出的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該會使用的是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給生物研究所的撥款增加了二三倍,生物研究所纔得以添置儀器及圖書,並增聘了專職研究人員。
  生物研究所的創辦和發展,充分顯示了秉志的艱苦奮鬥精神和卓越的領導才幹。此外,特別應該提到的是秉志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幾次拒絶了外國人辦的教會大學的重金禮聘。他也不理會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裏那些以“恩賜者”自居的美國董事們的指手劃腳。他以中國人的尊嚴和自信,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生物科學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8年,秉志又創辦了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以研究動植物分類為主。該所不像南京生物研究所那樣艱辛,開辦時就有尚志學會捐助經費,後又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大力資助。圖書設備較好,研究人員也較多,因此研究成果比生物研究所更多。
  南京高師(抗戰前已是中央大學)生物係和南北兩所,在秉志的領導下,經過10餘年的努力,從無到有,直到具有一定的規模,不僅科研成果豐碩,而且培養出一批生物學的骨幹人才,以後成為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秉志被公認是我國近代生物學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
  在動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多方面成就
  作為我國近代動物學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秉志的學識極為廣博,在讀書時期,他從昆蟲學一直學到人體解剖學。從事研究工作又觸類旁通,範圍更廣。他在形態學、生理學、分類學、昆蟲學、古生物學等領域均有重要成就。他生前發表學術論文65篇,將其初步分類,計在脊椎動物形態學和生理學方面有28篇,其中神經解剖及神經生理學約占半數,昆蟲學及昆蟲生理學7篇,腹足類軟體動物分類學11篇,動物區係6篇,古生物學11篇,考古學1篇。由此可見,秉志最擅長形態學和生理學,尤其精於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學。在昆蟲學、古生物學和腹足類分類學的研究方面也很有聲望。
  以下是秉志在美國及回國後至抗戰前在各研究領域的主要成就。
  在昆蟲學研究方面,1913—1918年,秉志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從事昆蟲學研究,發表論文3篇,開啓了我國近代昆蟲學研究的先河。他在1915年所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加拿大金桿草上蟲癭內的幾種昆蟲》,是中國人在國外發表的最早的昆蟲學論文。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鹹水蠅EphydraSubopacaLoew的生物學》作為專著發表於康乃爾大學農業實驗站專刊。該論文十分詳細全面地研究了幼蟲棲息於鹹水中的一種蠅類的形態學、生態學,以及生長、變態、越鼕等規律,特別觀察和分析了各蟲態的習性、適應性、體色和形態結構對其生存的重要保護性。該文是水生昆蟲學的一項出色的研究成果。這在我國近代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在神經細胞的生長研究方面,1918—1920年,秉志在美國韋斯特研究所從事脊椎動物神經學研究時,對白鼠及野生黑鼠上頸交感神經節大型神經細胞的生長進行了詳細研究,主要包括大型神經細胞的來源、生長方式、生長過程、形態變化等等,特別着重於大型神經細胞生長與年齡(性成熟)和性別的關係,是很有創見的研究。
  在解剖學研究方面,秉志具有精湛的解剖技術,20年代對江豚、虎等脊椎動物進行解剖學和組織學研究,其中江豚內臟的解剖、虎大腦和虎骨骼的研究尤為深入細緻,成績卓著。江豚分佈於我國沿海及長江,其內部形態尚未有研究,秉志對江豚的大部分內臟器官進行瞭解剖和詳細的描述。他的早期學生與助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王傢楫回憶道:“我曾親眼看到秉志先生進行江豚腎髒的解剖,他衹用很簡單的解剖工具,就把腎髒內的腎小管和血管條分縷析,暴露無遺,使我一目瞭然。”秉志在虎的大腦研究中,發現虎大腦額區皮層的運動細胞很大,是最突出的特徵,表明與這些細胞有關的肌肉是高度發達的,以滿足其強大力量和食肉活動的需要。對虎骨骼的研究着重描述和測量了與其他食肉動物不同的部分,特別是相對顱腔容積的比較。這些前所未有的研究均提供了非常寶貴的重要資料。
  在大腦皮層的功能研究方面,秉志對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的功能鑽研很深。他對豚鼠、傢兔、白鼠等哺乳動物的大腦皮層功能所進行的一係列實驗,重點研究了大腦皮層運動區的定位,以及大腦皮層損傷後的影響,提出了在大腦皮層高度發達和分化的哺乳動物中所存在的普遍規律。此外,他在1937年發表關於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功能的綜評,係統介紹了哺乳類各目不同動物的大腦皮層動物中心和感覺中心的發展與係統發生的關係,指出了對各種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功能的比較研究的必要性,當時存在的研究空白,以及要全面瞭解在整個哺乳綱中大腦皮層功能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所必須采取的手段,還專門討論了人類大腦皮層的較高的功能中心(如語言、記憶、思想等)。該文內容豐富,是很有啓發性和指導意義的重要文獻。
  在分類區係調查方面,秉志在1923年發表的《浙江沿海動物採集記》中指出,浙江沿海動物採集是對我國沿海動物調查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有4個目的:(1)研究我國海洋動物區係的分類與分佈,(2)與歐美各博物館交換標本,(3)為我國院校提供實驗材料,(4)研究海産食品以促進漁業發展。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秉志對我國沿海和長江流域的動物區係進行了大量調查及分類與分佈的研究,收集了大批標本(僅浙江沿海採集的標本就包括8門22綱,大小共6000件),積纍了寶貴的資料,出色地完成了他本人所提出的4項任務,為開發我國沿海和長江流域的動物資源奠定了重要基礎。
  秉志在靜生生物調查所工作時所進行的軟體動物分類學研究,重點是腹足類。腹足類軟體動物在腹部有扁平肉質的足,背部有蠃旋形的殼,如蝸牛、田蠃等,貝殼是其重要特徵,秉志主要研究蠃類。他在我國沿海、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和香港等地區廣泛採集了大量軟體動物標本,鑒定了許多新種。例如,1932年發表的《新疆腹足類軟體動物》,記述了代表3科4屬陸生腹足類的10種,其中半數為新種。
  在化石的研究方面,秉志對昆蟲、軟體動物、魚類、龜類的化石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鑒定了許多新科、新屬和新種。他所研究的化石采自山東、熱河、河南、內蒙、周口店、山西、撫順、浙江、新疆等地,包括上新世、漸新世、始新世、白堊紀等時期的標本。他對我國白堊紀昆蟲化石的研究,成績尤為顯著,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白堊紀之昆蟲化石》一文發表於1928年,報道了屬於蠊目、膜翅目、鞘翅目、襤翅目、雙翅目、蜉蝣目、廣翅目、脈翅目,半翅目的12個新屬,13個新種。在那時以前,我國境內的昆蟲化石,發現極少,僅個別外國學者進行過零星記述。秉志對我國白堊紀昆蟲分類與分佈的研究,證明我國具有極為豐富的中生代昆蟲區係,並分析了與亞洲其他個別地區昆蟲化石之間的關係,大大地充實了比較空白的中生代昆蟲的研究,在學術上是重大的貢獻。
  我國土地遼闊,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在六七十年前,由於條件所限,當時我國生物學家對自己的“傢底”還很不清楚。然而,外國學者垂涎三尺,不遠萬裏到中國進行調查。秉志當時對此情況非常重視。在他的領導下,南北兩所都進行了大量資源調查工作。他本人也在動物和古動物的調查和分類方面付出了艱巨的勞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有一批日本動物學者突然要到我國四川等地調查動物資源。秉志立即組織力量趕在日本人前面深入四川調查採集。在經費有限、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大傢發奮努力,又得到當地愛國人士的協助,很快完成任務,滿載而歸,隨即整理發表了論文。而日本人到了四川,人地生疏,睏難重重,甚至有的死在四川。此事使日本人對秉志和生物研究所懷恨在心。1937年南京淪陷後,侵略者蓄意報復,把生物研究所的圖書、標本、儀器設備搶掠一空,並把房屋燒為灰燼。
  秉志在20年代一30年代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在各學科的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篇章,還為以後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鯉魚實驗形態學研究獨具特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秉志已年逾花甲,黨和國傢對科學事業的關懷和重視,使他歡欣鼓舞,工作更加積極。他開始對鯉魚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鯉魚是我國淡水普通魚類之一,有很大的經濟價值,與人民生活和漁業生産有密切關係。同時鯉魚作為一種模式的硬骨魚,是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材料,在魚類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和脊椎動物發生和進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義。然而過去在國內外均無較全面研究的著述。在50年代中期,秉志製訂了長期的研究計劃,要對鯉魚的形態學、胚胎學、生理生化、實驗生物學等一一進行研究。可惜在他有生之年僅完成了形態學的研究,出版了《鯉魚解剖》專著,完成了《鯉魚組織》專著的手稿。此外,還發表了近10篇學術論文。這些論著充實和提高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是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參考文獻。
  秉志在鯉魚研究中比較重點的幾個方面是骨骼肌、神經係統、水靜機製和平衡係統。
  鯉魚的骨骼肌,過去尚無全面詳確的研究,特別是沒有將形態與功能聯繫起來的研究。秉志對鯉魚骨骼肌的研究力求詳盡與精確,對每一肌肉都經過多次解剖觀察,分析其構造及其與骨骼的關係,並由此推及其功能。鯉魚的骨骼肌共有344條,除4條是單獨的肌肉外,其餘340條成為170對,在魚體左右兩側對稱排列。秉志按其生理功能,將所有的骨骼肌分為3大類,論證了鯉魚骨骼肌發達的程度,是適應其生活習性和生理需要的結果。
  秉志對魚腦的結構、功能與進化鑽研很深,曾發表關於魚腦的綜評,從魚類的進化地位討論魚腦的結構,比較各類魚腦結構的差別,分析魚腦的特點與魚類在自然界生存競爭的關係。對鯉魚神經係統的研究,除以腦部為重點外,還包括腦神經、脊髓、脊神經、交感神經係統、各種感覺器官,秉志均在宏觀和微觀上進行了研究,並結合生理和進化討論了鯉魚神經係統的特徵。
  若幹種硬骨魚的氣鰾、韋氏器官及內耳構成一種機製,對魚體在水中的活動及生理需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稱為水靜機製。鯉魚的水靜機製特別發達,功能也較完備,但尚無詳細報告。秉志對鯉魚的水靜機製進行了充分研究,不僅從解剖學、組織學詳細精確地研究其各部分的形態結構,而且通過實驗,觀察各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闡明其生理功能和對環境適應的重要性。
  魚類在水中生活,其平衡能力極為顯著。鯉魚的平衡係統,特別是其神經連索的細節和特點,尚未有專門報道。鯉魚的前後側綫神經、前庭神經、延腦中的靜止區、集合區及莫氏神經元、小腦及小腦瓣構成一個總的平衡係統,其中小腦本體與小腦瓣是最高平衡中心。秉志對鯉魚的平衡係統各部分的形態結構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結合鯉魚的生活習性,通過各項實驗證明平衡係統各部分的功能,它們如何彼此聯繫,合作協調,以及平衡中心如何調節魚體的平衡。
  秉志晚年的重大研究成果是完成《鯉魚解剖》和《鯉魚組織》兩本專著。《鯉魚解剖》一書對鯉魚的外部形態及內部各係統各器官的結構,進行了係統和精確的描述,全部是直接觀察的結果。對每一構造進行觀察,都是解剖了很多標本,反復審核後定稿的。全書以骨骼係統和神經係統兩章最為詳盡。最後一章專門討論了鯉魚形體演化的問題,使讀者不僅可熟悉鯉魚身體內外各部的構造,並可理解鯉魚在自然環境中所居的地位,其形體各部分如何演化到今日的構造,以及將來發展的趨勢。“解剖學不能衹講形體構造,應將事實與理論結合,進一步解釋進化程序中的現象。”這是秉志一貫的指導思想,這在他的論著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鯉魚組織》是秉志的遺著,1983年出版。他生前已完成全部手稿及大部分插圖和註釋。他逝世後由研究室全體人員進行整理,增加了不少照片與圖解,特別是補充了一些掃描電鏡的圖片和註釋。全稿整理工作於1966年初完成後,經過秉志的早期學生伍獻文、盧於道、崔之蘭三位教授審核。由於“文化大革命”,該書未能及時出版。十幾年中,由於研究、教學和生産的需要,有關科研單位、學校和生産部門等常派人到動物研究所手抄原稿。全書包括基本組織和器官組織兩大部分,其中中樞神經係統最為全面詳細,其內容約占全書的1/3。書中內容與圖片均為直接觀察所得,每一微細結構均經過反復審核。
  秉志在進行鯉魚研究時,將自己的工作稱為“實驗形態學”。他把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通過各種實驗有機地聯繫起來,並從進化觀點闡明生存競爭、適應環境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和工作的特色,也促進了傳統學科的前進和發展。
  秉志治學態度十分嚴謹,一絲不苟,對待工作嚴肅認真,極端負責。直到晚年,在實驗過程中仍親自動手,尤其是關鍵性問題,更是反復試驗。別人做的,也要親自檢查,要求極嚴,任何小問題都不輕易放過。對每項研究,總是做得完整全面,內容充實,纔肯整理發表。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努力,埋頭苦幹。他曾說:“我一天不到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就好像缺了什麽似的。”他一直工作到逝世的前一天。
  培育出一大批我國生物學英才
  秉志在幾十年裏為我國生物學界培育了大批人才,其中成長為專傢的數十人,直接或間接受過訓練的學生逾千,真是桃李滿天下。我國動物學界許多著名的老專傢,都是秉志的學生。由於秉志學識淵博,研究範圍廣泛,所以培養出許多專業不同的學生。以他們從事研究的對象來分,有脊椎動物中的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甲殼動物、環形動物、綫蟲、扁蟲、原生動物等等。以學科而論,有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等。
  秉志對學生要求很嚴。特別是對年長的、造詣較深的早期學生,更是嚴格要求。他常對他們說:“我這麽大年紀還在做呢,你們更要努力啊!”他的許多早期學生,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難以忘懷當初自己是如何在老師的熱情鼓勵和具體指導下,邁進科學之門,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如何在老師以身作則和嚴格要求下,立志艱苦奮鬥,攀登科學高峰的。由於秉志的言傳身教,他的許多學生都秉承了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學風,成長為動物學界老一輩的著名專傢,成為我國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一支重要骨幹力量。
  秉志晚年主持的實驗形態研究室裏大多數是青年人。秉志總是滿腔熱情不遺餘力地培養他們。他經常教導青年對待工作必須具備“五心”:决心、信心、恆心、耐心、細心。必須要有不怕睏難、不怕麻煩、不怕失敗的“三不怕”精神。這些教導一直銘記在他的學生們的心中。除了專業之外,秉志還十分關心青年的思想進步。他常用今昔對比的方法教育青年珍惜今天,努力工作。他既嚴肅認真,又和藹可親,他諄諄善誘,誨人不倦,為培養科學事業的接班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秉志長期隨身帶着一張卡片,右側寫着“工作六律”:“身體強健、心境幹淨、實驗謹慎、觀察深入、參考廣博、手術精練。”下首為“努力努力、勿懈勿懈。”左側寫着“日省六則”:“心術忠厚、度量寬宏、思想純正、眼光遠大、性情平和、品格清高。”下首為“切記切記、勿違勿違。”這些座右銘正是他一生治學和為人的真實寫照。
  秉志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代表,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他的業績將永遠留存在我國科技史上。
  (作者:翟啓慧)
  主要論著
  1Ping C.Some inhibitants of theground gall of the godenrod.Pomona J Entomol & Zool,1915,7(3):161—176.
  2Ping C.The biology of Ephydra subopaca Loew.Memoir Cornell Univ AgricExp Stat,1921,49:557—616.
  3Ping C.On thd growth of the largest nerve cells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ympathetic ganglion of the Albino rat—from birth to maturity.J Comp Neurol,1921,33(3):281—311.
  4Ping C.A zoological collecting trip to the coast of Chekiang.China J Sci & Arts,1923,16(5).
  5Ping C.On some parts of the viscer alanatomy of the porpoise Neomeri phocoenoides.Anat Rec,1926,33(1):13—28.
  6Ping C.On the skeleton of Felis tigris.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26,2(1).
  7Ping C.Study of the cretaceous fossi insects of China.PaleontolSinica, Ser B,1928,13(1):1—56.
  8Ping C.On the cerebrum of Felis tigris.Proc Zool Soc London,1930,1:147—159.
  9Ping C.Motor localizatio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guinea pig (Cavi- a cobava).J Comp Neurol,1931,52(2):247—254.
  10ping C.Some gastropods from Sin-Kiang.Sci Quart Nat Univ Peking,1932,3(3):125—148.
  11Ping C.on five new species of non-marine gastropods of North China.Bull Fan MemInst Biol,1932,3(2):25—36.
  12Ping C.A partial survey of the fauna of the lowerYangtze.Peking Nat Hist Bull.1932—1933,7:167—174.
  13Ping C.Description of two new fossil fishes from Chekiang.Bull Geol Soc China,1933,12(2):269—273.
  14Ping C.On some point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mammalian cere- bral cortex.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Zool Ser,1937,12(7):107—129.
  15Ping C.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torcenters on the normal and part-ly decorticatedcedrebrum of the rabbit.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ZoolSer,1939,13(4):43—56.
  16秉志等.鯉魚骨骼肌的初步觀察.動物學報,1958,10(3):289—315.
  17秉志.鯉魚骨骼肌在生理上的類別.科學,1958,34(4):243—244.
  18秉志.關於魚腦的幾點.科學,1958,34(2):65—69.
  19秉志等.鯉魚韋氏器官及其附近各質的形態與生理.科學記錄,1958,新輯2(5):141—144.
  20秉志等.鯉魚神經係統的初步觀察.動物學報,1959,11(3):370—389.
  21秉志等.鯉魚交感神經係統的大綱.科學,1959,35(4):199—201.
  22秉志.鯉魚解剖.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23秉志等.鯉魚的水靜機製.動物學報,1961,13(1—4):33—52.
  24秉志.鯉魚平衡係統的神經連索.動物學報,1964,16(4):497—504.
  25秉志.鯉魚組織.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秉志-個人簡歷
  1886年4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1908年京師大學堂畢業。
  1909—1913年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
  1913—1918年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係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18—1920年在美國韋斯特解剖學與生物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20—1937年任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央大學生物係教授。
  1922—1937年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28—1937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研究員,所長。
  1937—1945年睏居上海。
  1946—1949年任中央大學生物係教授。
  1946—1952年任復旦大學生物係教授。
  1950—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5—1965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65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
秉志-生平簡介
  秉志秉志字農山,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際潛。1886年生於河南開封,1965年卒於北京。滿族。秉志的祖父和父親均以教書為生。他自幼隨父讀四書五經、文史詩詞。父親對他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嚴格。少時父親的教導對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影響很深。1900年喪父。1902年考入河南大學堂(後改稱河南高等學堂),學習英文、經學、數學、歷史、地理等,同時仍努力攻讀古文。入學前已是秀纔,1903年考中舉人。1904年由河南省政府選送入京師大學堂,4年後畢業。
  在北京讀書期間,秉志追求進步潮流,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立下“科學救國”的志嚮。他博覽新書,特別對進化論等着作感興趣。他認為達爾文的學說打破宗教迷信,有利於富國強民。因此,他决定赴美攻讀生物學。1909年考取第一屆官費留學生,赴美國留學。
  到美國後,他進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在著名昆蟲學家J.G.倪達姆(Needham)指導下學習和研究昆蟲學。1913年獲學士學位,191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1918——1920年,在美國韋斯特解剖學和生物學研究所,跟著名神經學家H.H.唐納森(Donaldso。)從事脊椎動物神經學研究兩年半。
  1914年秉志在美國與留美同學共同發起組織中國科學社,這是中國最早的群衆性自然科學學術團體。1915年10月25日在美國正式成立,秉志被選為5董事之一,並集資刊行中國最早的學術刊物《科學》雜志。
  1920年回國後,秉志積極從事生物科學的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次年改為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係,並根據本國情況,編寫了教材。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1922年他在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1927年創辦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當時國傢貧窮,經費不足,在極為睏難的條件下,秉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領導南北兩所,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生物科學的研究,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1920至1937年,秉志歷任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央大學生物係主任、教授,同時擔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和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兼研究員。這期間,他往返於寧、京、滬等地,一肩雙挑教學與科研兩副擔子。他為中國生物學界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成為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同時,他在脊椎動物形態學、神經生理學、動物區係分類學、古生物學等不同領域中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研究,發表近40篇學術論文,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學術上有重要創見,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抗戰時期,秉志因夫人患病,睏居上海8年。由於當時他在中國學術界頗有名望,敵偽千方百計尋找他,企圖拉他出來工作。他改名翟際潛,蓄須“隱居”。為避敵偽的耳目,他從中國科學社躲到震旦大學,最後躲到友人經營的中藥廠裏,但仍孜孜不倦地堅持做學問,完成論着多種。同時,他以“驥千”和“伏櫪”的筆名於報刊發表義正詞嚴的文章,揭露敵人罪行,激勵人民抗戰情緒。在敵人統治下,秉志敢於以筆作刀槍鬥爭。
  抗戰勝利後,秉志在南京中央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同時在上海中國科學社做研究工作(南京的生物研究所已被日寇燒毀)。他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秉志繼任復旦大學教授至1952年。籌建中國科學院時,周恩來總理曾多次找秉志談話,希望他出任副院長。秉志再三謙讓,周總理終於接受了他的誠意。中國科學院成立後,他先後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任室主任和研究員,1955年被騁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秉志在水生生物所和動物所主要進行魚類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在最後10年中,秉志集中精力對鯉魚形態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寫出專着兩本,充實和加深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
  秉志長期堅持業餘研究進化理論,40多年中頗有心得與創見,發表專着多種。他一貫重視普及科學知識,從1915年開始共寫科普文章40餘篇,多見於《科學》和《科學畫報》,還有單獨成册者。秉志具有高度的政治熱忱,他善詩文,經常以詩文表達自己對國內外大事的關註、見解與感受,留下詩作近200首(內部刊行),在報刊發表政論性文章10餘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未計)。
  秉志是中國動物學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1934年成立時,被選為會長,後任理事長。他曾是中國科聯常委、中國科協委員、多種全國性學會的理事和委員。
  秉志在抗美援朝時將自己在抗日戰爭前節衣縮食在南京購置的四處房地産全部捐獻給國傢,購買飛機大炮。
  1949至1965年,秉志曾任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特邀代表、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秉志-管理工作
  建立中國第一個生物係和生物研究所
  1920年,秉志回到祖國,立即滿腔熱情地為開創中國生物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忘我地工作。1921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係。當時南京高師衹有農業專修科,秉志教普通動物學。他的教學法,別開生面,富有吸引力和啓發性,使學生對動物學産生濃厚的興趣,以至後來由學農轉學動物學的有半數之多。他當年的學生著名魚類學家伍獻文回憶說:“這不僅是教授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秉老具有科學家的風度和感化力。”
  秉志在南京高師拼命苦幹,生物係創立後,發展十分迅速。4年後,師生已達80多人。當時學校無錢購置儀器設備。秉志發動師生動手製作,並節衣縮食、用自己的薪金添置必不可少的實驗設備。有兩個暑假,秉志還帶領學生前往浙江、山東半島沿海,採集標本,供教學和研究之用。
  秉志十分重視科學研究,他經常說:“教自然科學的人,必須親自動手做自然科學研究工作。”他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的籌建工作。1922年8月18日,中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在南京成立,秉志被推任所長。初創的研究所條件十分簡陋,由中國科學社(當時已由美國遷至南京)撥出兩間舊房作為所址。社裏每年撥240元辦公費,衹夠支付一個事務員的薪水,研究人員均由鄰近大學的教師兼職。他們與秉志一樣不取報酬,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義務工作。秉志多次用自己的薪金為研究所添置必需的儀器。他處處以身作則,忘我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大傢都勤奮努力。秉志在南京高師生物係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倡導和培育了勤儉刻苦、努力好學的優良學風。這在當時學術界是有口皆碑,享有盛譽的。
  秉志常說:“科學决不辜負苦心鑽研的勤學之人。”日積月纍,勤奮結碩果,從1922年到1937年,生物研究所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除了主要開展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外,還對中國動植物資源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收集了大批標本,積纍了寶貴的資料。寫出研究論文達數百篇,主要發表在研究所的專刊上。起初每年出版50期為1捲,後來動植物分開,單動物部分就年出10期為1捲。斐然的成績,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世界各國學術機構前來交換刊物的達600多處。國內社會團體也紛紛熱情予以資助。其中最突出的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該會使用的是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給生物研究所的撥款增加了二三倍,生物研究所纔得以添置儀器及圖書,並增聘了專職研究人員。
  生物研究所的創辦和發展,充分顯示了秉志的艱苦奮鬥精神和卓越的領導才幹。此外,特別應該提到的是秉志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幾次拒絶了外國人辦的教會大學的重金禮聘。他也不理會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裏那些以“恩賜者”自居的美國董事們的指手劃腳。他以中國人的尊嚴和自信,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生物科學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8年,秉志又創辦了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以研究動植物分類為主。該所不像南京生物研究所那樣艱辛,開辦時就有尚志學會捐助經費,後又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大力資助。圖書設備較好,研究人員也較多,因此研究成果比生物研究所更多。
  南京高師(抗戰前已是中央大學)生物係和南北兩所,在秉志的領導下,經過10餘年的努力,從無到有,直到具有一定的規模,不僅科研成果豐碩,而且培養出一批生物學的骨幹人才,以後成為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秉志被公認是中國近代生物學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
秉志-生物研究
  作為中國近代動物學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秉志的學識極為廣博,在讀書時期,他從昆蟲學一直學到人體解剖學。從事研究工作又觸類旁通,範圍更廣。他在形態學、生理學、分類學、昆蟲學、古生物學等領域均有重要成就。他生前發表學術論文65篇,將其初步分類,計在脊椎動物形態學和生理學方面有28篇,其中神經解剖及神經生理學約占半數,昆蟲學及昆蟲生理學7篇,腹足類軟體動物分類學11篇,動物區係6篇,古生物學11篇,考古學1篇。由此可見,秉志最擅長形態學和生理學,尤其精於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學。在昆蟲學、古生物學和腹足類分類學的研究方面也很有聲望。
  以下是秉志在美國及回國後至抗戰前在各研究領域的主要成就。
  在昆蟲學研究方面,1913—1918年,秉志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從事昆蟲學研究,發表論文3篇,開啓了中國近代昆蟲學研究的先河。他在1915年所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加拿大金桿草上蟲癭內的幾種昆蟲》,是中國人在國外發表的最早的昆蟲學論文。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鹹水蠅EphydraSubopacaLoew的生物學》作為專着發表於康乃爾大學農業實驗站專刊。該論文十分詳細全面地研究了幼蟲棲息於鹹水中的一種蠅類的形態學、生態學,以及生長、變態、越鼕等規律,特別觀察和分析了各蟲態的習性、適應性、體色和形態結構對其生存的重要保護性。該文是水生昆蟲學的一項出色的研究成果。這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在神經細胞的生長研究方面,1918—1920年,秉志在美國韋斯特研究所從事脊椎動物神經學研究時,對白鼠及野生黑鼠上頸交感神經節大型神經細胞的生長進行了詳細研究,主要包括大型神經細胞的來源、生長方式、生長過程、形態變化等等,特別着重於大型神經細胞生長與年齡(性成熟)和性別的關係,是很有創見的研究。
  在解剖學研究方面,秉志具有精湛的解剖技術,20年代對江豚、虎等脊椎動物進行解剖學和組織學研究,其中江豚內臟的解剖、虎大腦和虎骨骼的研究尤為深入細緻,成績卓着。江豚分佈於中國沿海及長江,其內部形態尚未有研究,秉志對江豚的大部分內臟器官進行瞭解剖和詳細的描述。他的早期學生與助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王傢楫回憶道:“我曾親眼看到秉志先生進行江豚腎髒的解剖,他衹用很簡單的解剖工具,就把腎髒內的腎小管和血管條分縷析,暴露無遺,使我一目瞭然。”秉志在虎的大腦研究中,發現虎大腦額區皮層的運動細胞很大,是最突出的特徵,表明與這些細胞有關的肌肉是高度發達的,以滿足其強大力量和食肉活動的需要。對虎骨骼的研究着重描述和測量了與其他食肉動物不同的部分,特別是相對顱腔容積的比較。這些前所未有的研究均提供了非常寶貴的重要資料。
  在大腦皮層的功能研究方面,秉志對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的功能鑽研很深。他對豚鼠、傢兔、白鼠等哺乳動物的大腦皮層功能所進行的一係列實驗,重點研究了大腦皮層運動區的定位,以及大腦皮層損傷後的影響,提出了在大腦皮層高度發達和分化的哺乳動物中所存在的普遍規律。此外,他在1937年發表關於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功能的綜評,係統介紹了哺乳類各目不同動物的大腦皮層動物中心和感覺中心的發展與係統發生的關係,指出了對各種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功能的比較研究的必要性,當時存在的研究空白,以及要全面瞭解在整個哺乳綱中大腦皮層功能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所必須采取的手段,還專門討論了人類大腦皮層的較高的功能中心(如語言、記憶、思想等)。該文內容豐富,是很有啓發性和指導意義的重要文獻。
  在分類區係調查方面,秉志在1923年發表的《浙江沿海動物採集記》中指出,浙江沿海動物採集是對中國沿海動物調查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有4個目的:(1)研究中國海洋動物區係的分類與分佈,(2)與歐美各博物館交換標本,(3)為中國院校提供實驗材料,(4)研究海産食品以促進漁業發展。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秉志對中國沿海和長江流域的動物區係進行了大量調查及分類與分佈的研究,收集了大批標本(僅浙江沿海採集的標本就包括8門22綱,大小共6000件),積纍了寶貴的資料,出色地完成了他本人所提出的4項任務,為開發中國沿海和長江流域的動物資源奠定了重要基礎。
  秉志在靜生生物調查所工作時所進行的軟體動物分類學研究,重點是腹足類。腹足類軟體動物在腹部有扁平肉質的足,背部有蠃旋形的殼,如蝸牛、田蠃等,貝殼是其重要特徵,秉志主要研究蠃類。他在中國沿海、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和香港等地區廣泛採集了大量軟體動物標本,鑒定了許多新種。例如,1932年發表的《新疆腹足類軟體動物》,記述了代表3科4屬陸生腹足類的10種,其中半數為新種。
  在化石的研究方面,秉志對昆蟲、軟體動物、魚類、龜類的化石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鑒定了許多新科、新屬和新種。他所研究的化石采自山東、熱河、河南、內蒙、周口店、山西、撫順、浙江、新疆等地,包括上新世、漸新世、始新世、白堊紀等時期的標本。他對中國白堊紀昆蟲化石的研究,成績尤為顯着,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白堊紀之昆蟲化石》一文發表於1928年,報道了屬於蠊目、膜翅目、鞘翅目、襀翅目、雙翅目、蜉蝣目、廣翅目、脈翅目,半翅目的12個新屬,13個新種。在那時以前,中國境內的昆蟲化石,發現極少,僅個別外國學者進行過零星記述。秉志對中國白堊紀昆蟲分類與分佈的研究,證明中國具有極為豐富的中生代昆蟲區係,並分析了與亞洲其他個別地區昆蟲化石之間的關係,大大地充實了比較空白的中生代昆蟲的研究,在學術上是重大的貢獻。
  中國土地遼闊,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在秉志的領導下,南北兩所都進行了大量資源調查工作。他本人也在動物和古動物的調查和分類方面付出了艱巨的勞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有一批日本動物學者突然要到中國四川等地調查動物資源。秉志立即組織力量趕在日本人前面深入四川調查採集。在經費有限、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大傢發奮努力,又得到當地愛國人士的協助,很快完成任務,滿載而歸,隨即整理發表了論文。而日本人到了四川,人地生疏,睏難重重,甚至有的死在四川。此事使日本人對秉志和生物研究所懷恨在心。1937年南京淪陷後,侵略者蓄意報復,把生物研究所的圖書、標本、儀器設備搶掠一空,並把房屋燒為灰燼。
  秉志在20年代一30年代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在各學科的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篇章,還為以後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秉志-鯉魚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秉志已年逾花甲,黨和國傢對科學事業的關懷和重視,使他歡欣鼓舞,工作更加積極。他開始對鯉魚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鯉魚是中國淡水普通魚類之一,有很大的經濟價值,與人民生活和漁業生産有密切關係。同時鯉魚作為一種模式的硬骨魚,是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材料,在魚類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和脊椎動物發生和進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義。然而過去在國內外均無較全面研究的着述。在50年代中期,秉志製訂了長期的研究計劃,要對鯉魚的形態學、胚胎學、生理生化、實驗生物學等一一進行研究。可惜在他有生之年僅完成了形態學的研究,出版了《鯉魚解剖》專着,完成了《鯉魚組織》專着的手稿。此外,還發表了近10篇學術論文。這些論着充實和提高了魚類生物學的理論基礎,是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參考文獻。
  秉志在鯉魚研究中比較重點的幾個方面是骨骼肌、神經係統、水靜機製和平衡係統。
  鯉魚的骨骼肌,過去尚無全面詳確的研究,特別是沒有將形態與功能聯繫起來的研究。秉志對鯉魚骨骼肌的研究力求詳盡與精確,對每一肌肉都經過多次解剖觀察,分析其構造及其與骨骼的關係,並由此推及其功能。鯉魚的骨骼肌共有344條,除4條是單獨的肌肉外,其餘340條成為170對,在魚體左右兩側對稱排列。秉志按其生理功能,將所有的骨骼肌分為3大類,論證了鯉魚骨骼肌發達的程度,是適應其生活習性和生理需要的結果。
  秉志對魚腦的結構、功能與進化鑽研很深,曾發表關於魚腦的綜評,從魚類的進化地位討論魚腦的結構,比較各類魚腦結構的差別,分析魚腦的特點與魚類在自然界生存競爭的關係。對鯉魚神經係統的研究,除以腦部為重點外,還包括腦神經、脊髓、脊神經、交感神經係統、各種感覺器官,秉志均在宏觀和微觀上進行了研究,並結合生理和進化討論了鯉魚神經係統的特徵。
  若幹種硬骨魚的氣鰾、韋氏器官及內耳構成一種機製,對魚體在水中的活動及生理需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稱為水靜機製。鯉魚的水靜機製特別發達,功能也較完備,但尚無詳細報告。秉志對鯉魚的水靜機製進行了充分研究,不僅從解剖學、組織學詳細精確地研究其各部分的形態結構,而且通過實驗,觀察各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闡明其生理功能和對環境適應的重要性。
  魚類在水中生活,其平衡能力極為顯着。鯉魚的平衡係統,特別是其神經連索的細節和特點,尚未有專門報道。鯉魚的前後側綫神經、前庭神經、延腦中的靜止區、集合區及莫氏神經元、小腦及小腦瓣構成一個總的平衡係統,其中小腦本體與小腦瓣是最高平衡中心。秉志對鯉魚的平衡係統各部分的形態結構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結合鯉魚的生活習性,通過各項實驗證明平衡係統各部分的功能,它們如何彼此聯繫,合作協調,以及平衡中心如何調節魚體的平衡。
  秉志晚年的重大研究成果是完成《鯉魚解剖》和《鯉魚組織》兩本專着。《鯉魚解剖》一書對鯉魚的外部形態及內部各係統各器官的結構,進行了係統和精確的描述,全部是直接觀察的結果。對每一構造進行觀察,都是解剖了很多標本,反復審核後定稿的。全書以骨骼係統和神經係統兩章最為詳盡。最後一章專門討論了鯉魚形體演化的問題,使讀者不僅可熟悉鯉魚身體內外各部的構造,並可理解鯉魚在自然環境中所居的地位,其形體各部分如何演化到今日的構造,以及將來發展的趨勢。“解剖學不能衹講形體構造,應將事實與理論結合,進一步解釋進化程序中的現象。”這是秉志一貫的指導思想,這在他的論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鯉魚組織》是秉志的遺着,1983年出版。他生前已完成全部手稿及大部分插圖和註釋。他逝世後由研究室全體人員進行整理,增加了不少照片與圖解,特別是補充了一些掃描電鏡的圖片和註釋。全稿整理工作於1966年初完成後,經過秉志的早期學生伍獻文、盧於道、崔之蘭三位教授審核。由於“文化大革命”,該書未能及時出版。十幾年中,由於研究、教學和生産的需要,有關科研單位、學校和生産部門等常派人到動物研究所手抄原稿。全書包括基本組織和器官組織兩大部分,其中中樞神經係統最為全面詳細,其內容約占全書的1/3。書中內容與圖片均為直接觀察所得,每一微細結構均經過反復審核。
  秉志在進行鯉魚研究時,將自己的工作稱為“實驗形態學”。他把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通過各種實驗有機地聯繫起來,並從進化觀點闡明生存競爭、適應環境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和工作的特色,也促進了傳統學科的前進和發展。
秉志-治學育人
  秉志治學態度十分嚴謹,一絲不苟,對待工作嚴肅認真,極端負責。直到晚年,在實驗過程中仍親自動手,尤其是關鍵性問題,更是反復試驗。別人做的,也要親自檢查,要求極嚴,任何小問題都不輕易放過。對每項研究,總是做得完整全面,內容充實,纔肯整理發表。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努力,埋頭苦幹。他曾說:“我一天不到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就好像缺了什麽似的。”他一直工作到逝世的前一天。
  培育出一大批中國生物學英才
  秉志在幾十年裏為中國生物學界培育了大批人才,其中成長為專傢的數十人,直接或間接受過訓練的學生逾千,真是桃李滿天下。中國動物學界許多著名的老專傢,都是秉志的學生。由於秉志學識淵博,研究範圍廣泛,所以培養出許多專業不同的學生。以他們從事研究的對象來分,有脊椎動物中的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甲殼動物、環形動物、綫蟲、扁蟲、原生動物等等。以學科而論,有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等。
  秉志對學生要求很嚴。特別是對年長的、造詣較深的早期學生,更是嚴格要求。他常對他們說:“我這麽大年紀還在做呢,你們更要努力啊!”他的許多早期學生,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難以忘懷當初自己是如何在老師的熱情鼓勵和具體指導下,邁進科學之門,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如何在老師以身作則和嚴格要求下,立志艱苦奮鬥,攀登科學高峰的。由於秉志的言傳身教,他的許多學生都秉承了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學風,成長為動物學界老一輩的著名專傢,成為中國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一支重要骨幹力量。
  秉志晚年主持的實驗形態研究室裏大多數是青年人。秉志總是滿腔熱情不遺餘力地培養他們。他經常教導青年對待工作必須具備“五心”:决心、信心、恆心、耐心、細心。必須要有不怕睏難、不怕麻煩、不怕失敗的“三不怕”精神。這些教導一直銘記在他的學生們的心中。除了專業之外,秉志還十分關心青年的思想進步。他常用今昔對比的方法教育青年珍惜今天,努力工作。他既嚴肅認真,又和藹可親,他諄諄善誘,誨人不倦,為培養科學事業的接班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秉志長期隨身帶着一張卡片,右側寫着“工作六律”:“身體強健、心境幹淨、實驗謹慎、觀察深入、參考廣博、手術精練。”下首為“努力努力、勿懈勿懈。”左側寫着“日省六則”:“心術忠厚、度量寬宏、思想純正、眼光遠大、性情平和、品格清高。”下首為“切記切記、勿違勿違。”這些座右銘正是他一生治學和為人的真實寫照。
秉志-主要論著
  1秉志等.《鯉魚骨骼肌的初步觀察》.動物學報,1958,10(3):289—315.
  2秉志.《鯉魚骨骼肌在生理上的類別》.科學,1958,34(4):243—244.
  3秉志.《關於魚腦的幾點》.科學,1958,34(2):65—69.
  4秉志等.《鯉魚韋氏器官及其附近各質的形態與生理》.科學記錄,1958,新輯2(5):141—144.
  5秉志等.《鯉魚神經係統的初步觀察》.動物學報,1959,11(3):370—389.
  6秉志等.《鯉魚交感神經係統的大綱》.科學,1959,35(4):199—201.
  7秉志.《鯉魚解剖》.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8秉志等.《鯉魚的水靜機製》.動物學報,1961,13(1—4):33—52.
  9秉志.《鯉魚平衡係統的神經連索》.動物學報,1964,16(4):497—504.
  10秉志.《鯉魚組織》.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