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省
別稱閩”。在中國東南部、武夷山以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人口3165萬(1995年)。明代置福建布政使司(省級),清代為福建省。省會福州。山地、丘陵分佈廣,平原小而零碎。岸麯折。閩江為省內第一大河。亞熱帶濕潤區。中國茶葉、甘蔗和亞熱帶水果(竜眼、荔枝)的重要産區。南方木材生産基地。製糖業較重要。沿海地區發展外嚮型經濟。 |
|
350000 |
|
福建省
F叼lallslleng
福建省中國東南沿海省份。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
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衹明、寧德、南平和竜岩9
個地級市、14個縣級市、46個縣。總面積12.38萬平方千
米。總人口3471萬(2000)(不含金門、馬祖等島嶼)。省會
福州市。廈門市是經濟特區。西北大IJ_l帶屬武夷山,海拔
在1000米以上,武夷山脈的黃崗山海拔2158米。閩中大
山帶屬戴雲山,海拔在1200米以上,戴雲山的最高峰達
1856米。東南部為低丘、平原帶。全省有大小島嶼1404
個,其中東山島和廈門島已築成海堤與大陸相連而成的
半島。主要河流有閩江、九竜江、汀江、晉江等12條。有武
夷山、梅花山2個國傢自然保護區。①體育組織。1953年
成立福建省體育運動委員會,2000年改為福建省體育局。
下轄福建師範大學體育係、福建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福建
省體育運動學校、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福建遊泳運動中
心、福建省射擊運動中心、福建省體育中心、福建省體育
廣告公司、福建省體育旅行社、福建省摩托學校、福建體
育學院等。福建省體育總會下轄17個單項運動協會、巧
個行業協會。另有農民體育協會,老人、傷殘人體育協會,
門球、信鴿、釣魚、輪滑體育協會等各種民間社會團體。
1993年全省體育學校已發展到689所。②競技體育。福建
省優勢傳統項目有田徑、跳高、跳遠、乒乓球、帆船、射擊、
武術等。福建省運動員在第9一11屆亞運會、第23、24屆
奧運會等重大比賽中,共奪得539枚奬牌。其中獲得世界
冠軍79個、全國冠軍389個;共74次打破和超過65項世
界、亞洲和全國紀錄。福建著名運動員有郭躍華、陳亞瓊、
鄭美珠、侯玉珠、陳新華、林瑛、吳迪西、巒勁、鄭達真、劉
華金、汪嘉偉、劉玉煌、翁康強、陳尊榮、陳燕平、梁學仁、
黃世平等。③全民健身運動。福建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
人數達到1146萬人,纍计有1701萬人次達到“國傢體育
鍛煉標準”。共舉辦了9屆全省運動會、284次縣級以上運
動會,纍计有683.78萬人次參加。莆田縣、仙遊縣、福清
市、永安市、竜海市等19個縣(市)被評為全國先進體育
縣。莆田、仙遊、福清3個縣(市)被授予全國“田徑之鄉”
稱號;泉州的鯉城區、石獅市,福州的長樂市、永泰縣被授
予“武術之鄉”稱號。參加體育訓練的學生達25.7萬人,各
業餘體校在校學生達到8659人。④重大賽事。福建省舉辦
薫
全民健身體育活動
了中美跳水比賽、登喜路國際羽毛球比賽、“七星杯”中國
象棋邀請賽、國際竜舟邀請賽等10多次國際比賽及100
多次全國比賽。1952年在福州舉行第一屆省運會。1984
年舉行福建省青少年運動會。⑤體育設施。福建省有體育
設施3632個。有體育場42個、體育館32個、運動場68
個、足球場113個、遊泳池154個、旱冰場54個,有固定看
臺的燈光球場276個。較大的有福建省體育中心、福建省
水上運動中心和福州、廈門市的市體育中心及漳州體育
訓練基地等。⑥體育立法。1996年5月省體委與省人大教
科文衛委員會聯合對9地、市開展體育執法檢查,省政府
先後頒發了《福建省運動員退役安置辦法》、《關於發證管
理的公共場所治安條例暫行規定》等政府規章。廈門市人
蘸
大通過了《廈門市體育設施建設與保護規定》。省人大討論
通過了《福建省體育市場管理條例》、《福建省體育設施保
護條例》等地方法規。
|
|
- n.: Fujian Province
|
|
閩, 福建 |
|
經濟特區 | 計劃單列市 | 百科辭典 | 副省級城市 | 旅遊城市 | 地理 | 莆田市 | 縣區 | 茶 | 紅茶 | 茶文化 | 廈門 | 電視臺 | 閩南 | 漳州 | 廣電 | 泉州 | 影視 | 集團 | 廣播 | 媒體組織 | 地名 | 三明市 | 縣城 | 永春縣 | 海外華僑 | 永春五中 | 民族 | 臺灣省 | 更多結果... |
|
|
福建省隊 | 附福建省 | 福建省畫院 | 福建省軍區 | 福建省科協 | 福建省高校 | 福建省驛使 | 福建省????務局 | 福建省測繪院 | 福建省康美村 | 福建省青山村 | 福建省集星村 | 福建省東旭村 | 福建省團结村 | 福建省山面村 | 福建省界首村 | 福建省梅魁村 | 福建省梅星村 | 福建省赤嶺村 | 福建省園內存 | 福建省梅元村 | 福建省雜技團 | 福建省京劇院 | 福建省美術館 | 福建省司法廳 | 福建省圖書館 | 福建省博物館 | 福建省檔案館 | 福建省醫學會 | 福建省科技館 | 福建省水利廳 | 福建省藝術館 | 民盟福建省委 | 福建省工商聯 | 福建省茶協會 | 福建省立醫院 | 福建省紅十字會 | 福建省????業協會 | 福建省茶葉學會 | 福建省湖北商會 | 福建省急救中心 | 福建省華僑農場 | 福建省稅務學校 | 福建省????業公司 | 福建省佛教協會 | 福建省電力工業 | 福建省電力公司 | 福建省護理學會 | 福建省地震學會 | 福建省港口條例 | 福建省氣象條例 | 福建省金街社區 | 福建省航道條例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福建省西湖賓館 | 福建省腫瘤醫院 | 福建省老年醫院 | 福建省律師協會 | 福建省能源集團 | 福建省高級技校 | 福建省體育中心 | 福建省郵電學校 | 福建省作傢協會 | 福建省教育學院 | 福建省茶葉協會 | 福建省邵武四中 | 福建省歌舞劇院 | 福建省登山協會 | 福建省翻譯協會 | 福建省閩侯縣人 | 福建省重點中專 | 福建省連江縣人 | 福建省順昌縣人 | 福建省實驗小學 | 福建省志·地震志 | 福建省玩具公司 | 福建省關懷醫院 | 福建省人民醫院 | 福建省腫痛醫院 | 福建省招標中心 | 武警福建省總隊 | 福建省體育賓館 | 福建省閩東賓館 | 福建省溫泉賓館 | 福建省南洋飯店 | 福建省長汀賓館 | 福建省邵武賓館 | 福建省實驗幼兒園 | 福建省沙縣圖書館 | 福建省美術展覽館 | 福建省青年聯合會 |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 福建省美術傢協會 |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 福建省眼科研究所 | 福建省骨科研究所 |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 | 福建省婦女聯合會 | 福建省銀行業協會 | 福建省東南造船廠 |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 送唐侍禦福建省兄 | 福建省地質博物館 | 福建省輪船總公司 | 福建省消費者協會 | 福建省邵武絲綢廠 | 福建省光澤絲綢廠 | 福建省攝影傢協會 | 福建省假日旅行社 | 福建省記者旅行社 | 福建省永春製藥廠 | 福建省金山旅行社 |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 | 福建省閩東製藥廠 | 福建省平和酵母廠 | 福建省三明製藥廠 | 福建省建甌製藥廠 | 福建省晉江紡織廠 | 福建省南平化纖廠 | 福建省中山旅行社 | 福建省華福旅行社 | 福建省康輝旅行社 | 福建省華邁旅行社 | 福建省郵電旅行社 | 福建省金福旅行社 | 福建省榕鐵旅行社 | 福建省中國旅行社 | 福建省永定縣賓館 | 福建省將樂農藥廠 | 福建省邵武印染廠 | 福建省邵武棉紡廠 | 福建省建甌農藥廠 | 福建省永安印染廠 | 福建省沙縣蚊香廠 | 福建省人才研究會 | 福建省築路機械廠 | 福建省衛生防疫站 | 福建省幹部休養所 | 福建省標牌工藝廠 | 福建省煤礦療養院 | 福建省圍墾工程處 | 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 | 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推廣普通話規定 | 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 | 福建省醫院管理協會 | 中國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 | 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學 | 福建省博士後工作暫行規定 | 福建省掃除文盲工作條例 |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 福建省南安市蘭田村 | 福建省精神衛生中心 | 福建省民間文藝傢協會 | 福建省軍區機關幼兒園 | 福建省越劇之友聯誼會 | 福建省點景信息有限公司 | 福建省泉安醫藥有限公司 | 福建省永泰縣醫藥公司 | 福建省上杭第一中學 |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學 | 福建省證券期貨業協會 |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學 | 福建省廈門東南烹飪學校 |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 |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學 | 福建省南安市源益來鑄造廠 | 福建省漳浦竜成中學 | 福建省閩清精神病防治院 | 福建省老齡工作委員會 | 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 福建省酒類管理中心 |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院 | 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 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公司 | 福建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 福建省燃氣管理條例 | 福建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 | 福建省安全生産條例 | 福建省電力設施保護辦法 | 福建省終身教育促進條例 | 福建省殯葬管理辦法 | 福建省海防管理辦法 | 福建省失業保險條例 | 福建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 | 福建省科學技術奬勵辦法 | 福建省財政監督條例 | 福建省政務公開暫行辦法 | 福建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 福建省人民防空條例 | 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 福建省招標投標條例 | 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 | 福建省工傷保險條例 | 福建省仙遊師範學校 | 福建省霞浦職業中專學校 | 福建省永安職業中專學校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