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祺祥重寶
目錄
No. 1
  “祺祥重寶”---鑄於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時值載垣、肅順八大臣奉詔輔政,即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與祺祥重寶當十錢。錢徑約3.5釐米,重12.5剋左右。錢面文字"祺祥重寶"以楷書書寫,其文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穿孔左右為滿文的"寶泉"或"寶源"二局名稱。穿孔上下是漢文的記值"當十"二字。出於"祺祥重寶"鑄後不久,慈禧太後攝政便改元"同治",祺祥通寶也便不準通行,因而傳於今世甚少。祺祥通寶還鑄有合背,以及"祺祥"、"同治"異號合背錢。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個年號,當時提出時即有大臣因“祺”“祥”兩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對意見,後因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而廢止,僅存60天。所鑄多為樣幣,流通幣幾乎全部收回損毀殆盡。
  清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鼓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通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背景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個年號,當時提出時即有大臣因“祺”“祥”兩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對意見,後因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而廢止,僅存60天。所鑄多為樣幣,流通幣幾乎全部收回損毀殆盡。
  清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鼓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通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形製
  “祺祥”年號定於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廢於同年十月五日,短短六十九天,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短命年號。而祺祥錢也因此而鑄行時間短促,尚未流通,就被廢行了,因而傳世甚少,極難見到。祺祥錢分“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僅有寶泉局、寶源局、寶雲局、寶蘇局有鑄。“祺祥通寶”徑約2.7釐米,重一錢二分,面文楷書,順讀。“祺祥”重寶“徑約3.5釐米,重七錢四分,為當十錢,此錢做工較精整美觀,因存世較少為收藏者重視。
現狀
  同治錢因鑄錢虧損等原因,鑄行很不正常,時鑄時停,現常見約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鞏、寶昌、寶川、寶桂、寶直、寶雲、寶東等局錢,其餘皆少見或僅見樣錢。同治年間僅鑄行了當十以下大錢,開鑄的錢局有:寶源、寶泉、寶雲、寶鞏和新疆阿剋蘇等局,大小輕重也不一,新疆局及寶鞏局曾鑄有當五錢,新疆寶伊局有當四錢。同治時期本就鑄錢不多,民間又普遍使用白銀,而且外國機製銀元的輸入頗多,且成色制度均有保證,使用頗方便,故而銅錢的使用也就日見減少了。
包含詞
清代寶源局祺祥重寶當十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