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聶緻堯 Nie Zhiyao
諸峰回合處,古木抱鬆林。 月占秋廊靜,雲侵晝殿陰。 有泉通石眼,不火沸池心。 洗淨多生垢,天風更梵音。 |
|
祥符寺投訴電話德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3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第一禪林第一僧,東來西去任飛騰。
個中消息憑衣鉢,代代於茲著上乘。
上面這首詩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翰林學士李調元遊覽綿竹祥符寺所題。李調元的題詩使綿竹祥符寺“第一禪林”的名聲遠播四方。
祥符寺占地面積30餘畝,是一座殿宇巍峨,遐邇聞名的千年古剎。該寺始建於唐代,得名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寺側的綿竹公園內尚存一座建於唐代會昌元年(841年)的圭峰宗密禪師墓。據文獻載,唐憲宗元和五年(811年)圭峰禪師曾經入蜀,在今綿竹祥符寺開壇講法。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圭峰在陝西興福禪院圓寂後,綿竹寺僧為了紀念他,遂在今祥符寺側造墓,葬有圭峰禪師當年在綿竹卓錫期間所留下的經像法器、衣鉢之類,俗稱衣冠墓。至今祥符寺尚有圭峰堂的紀念建築。門匾為原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親筆所題,楹聯稱“寺經炎宋題名在,僧有圭峰卓錫來。”此聯對祥符寺的歷史沿革表述十分確切。元代名士張三豐遊覽祥符寺後於寺壁揮寫了六個大字“重修翔符寺妙”。落款“鵝山張偶題”。此題字第三字不知何故被張三豐寫為“翔”,據傳說可能暗寓祥符寺將會毀,重修之廟將更加妙也的含意。就在張三豐題字以後,約270年左右,張獻忠的部隊攻入綿竹,整個祥符寺的建築包括張三豐的題字便煙飛灰滅毀於戰火之中了。張三豐在祥符寺題壁的六個大字雖毀,幸尚保存其中的一個“妙”字拓片,字徑約2米之巨,書法體所勢狂放有如竜蛇狂舞。
如今整飾一新的祥符寺在保持清代寺院總體結構和特色的基礎上又有新的進展。主要殿宇五重,即前門金剛殿,第二重藥師佛殿,第三重大雄寶殿,第四重觀音殿(殿上為藏經樓),第五重為玉佛殿。在藥師佛殿兩側建有鐘鼓樓,在大雄寶殿兩側建有羅漢堂(東羅漢堂和西羅漢堂),在觀音殿兩側分別建有先師殿和客堂。此外,僧捨、客房、素餐廳,一應齊備,建築宏麗典雅,雕塑精美至極。更可貴的是該寺尚保存清代乾隆至民國時期上百件名人書題的匾額、楹聯。例如;趙熙、餘沙園、於右任、戴傳賢、貫一、劉鹹榮、王幹青等名傢書作,使遊人在祥符寺觀光時更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該寺藏經樓上還珍藏有日本人正年間所印大藏經一百捲分裝於四個精美的大經櫃之中。藏經樓上所供奉的一尊玉佛為40年代從緬甸運回,造型精美,與成都文殊院、遂寧廣德寺之玉佛一般無二。現羅漢堂所塑五百羅漢較新都寶光寺塑像高大,全部穿金,可謂川內首屈一指,並且在羅漢堂中還添塑了曾在祥符寺題壁留字的張三豐的造像,頗有地方特色。
1997年初,祥符寺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千年古剎祥福禪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建寺距今已有1370餘年。唐朝高僧玄奘來到小靈山修建了祥符禪寺,並命弟子窺基任方丈,開創漢傳佛教八大門派之一的法相宗,祥符寺遂成為法相宗的重要祖庭之一。現今的祥符寺是1994年在原舊址上重新建造。
當1995年10月27日大雄寶殿落成時,有五萬信衆參加,香火之盛,可見一斑。1997年11月15日,海內外高僧大德共同為靈山大佛開光,近八萬信衆參加了這一莊嚴的儀式。 |
|
位於綿竹市市區小西門。始建於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圭峰禪師宗密遊歷襄漢之時,曾經到該寺開壇講法。後寺廟被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重建,故名為“祥符寺”。
祥符寺是一座殿宇巍峨,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清太史李調元贊譽祥符寺為“天下第一禪林”。寺內有五重主要殿宇,第一重為金剛殿,第二重為藥師佛殿,第三重為大雄寶殿,第四重為觀音殿(殿上為藏經樓),第五重為玉佛殿。
祥符寺現存建築有金剛殿、武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東西羅漢堂、祖師殿、彌勒殿、藥師殿及左古廂房。祥符寺占地三十多畝,建築面積354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寺中建築除藏經樓為重檐歇山式頂之外,其餘均為半單歇山式頂。祥符寺曾被占用,近年來逐步進行整修,已基本恢復原貌。
祥符寺藏經樓供奉的兩尊省內最大的緬甸玉佛為本寺的鎮寺之寶,寺內收藏的日本大正年間所印的《大藏經》更是寶中之寶,也堪稱當今我國的一絶。這部書的原本我國衹有四部。據悉,其他三部有的蕩然無存,有的殘缺不全,衹有祥符寺這一部較為齊全。全書共八十捲,裝訂極為精緻,每篇頁碼的四周全以赤金粉粉刷,內容豐富豐富,包括經文、醫學、哲學、天文、地理等,真可謂集諸子百傢為一體。 |
|
題祥符寺 | 祥符寺水閣 | 祥符寺得句 | 題信州祥符寺 | 祥符寺居委會 | 章安祥符寺禦坐 | 題祥符寺靈山閣 | 祥符寺九麯觀燈 | 黃山雜詠祥符寺 | 黃山雜詠·祥符寺 | 夜宿祥符寺曉鐘有感 | 綿竹大中祥符寺通悟聖師所創寺前老柏係師手植因賦此 | 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