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水産飼料 > 磷蝦
目錄
甲殼綱,磷蝦目
  甲殼綱,磷蝦目。體形似蝦,胸肢八對,都為二枝型,基部各有鰓,適於遊泳。眼柄﹑胸部及腹部有發光器。浮遊生活,全部海産。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之一。
簡介
  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磷蝦(linxia)(euphausia)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磷蝦目,磷蝦科動物的通稱。全世界約有80種。體形似小蝦,長1~2釐米,最大種類約長5釐米。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愈合,但不伸嚮腹面,因此不形成鰓腔;鰓裸露,直接浸浴水中。腹部6節,末端具有1個尾節。胸肢8對,都是雙枝型,基部各有鰓,適於遊泳。胸肢中無特化的顎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基部都具有球狀發光器,可發出磷光。浮遊生活,全部海産。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之一。可製蝦醬。黃海和東海沿岸常見的為太平洋磷蝦(euphausiapacifica)。著名的美麗磷蝦(euphausiasuperba)分佈在南極區海洋中。
分佈
  南極有着豐富的磷蝦資源,磷蝦主要生活在距南極大陸不遠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爾海的磷蝦更為密集。有意思的是,有時磷蝦集體洄遊竟形成長、寬達數百米的隊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萬多衹磷蝦,從而使得海水也為之變色:在白天海面呈現一片淺褐色;夜裏則出現一片熒光。
生存環境
  為什麽在南極海域能孕育如此豐富的磷蝦資源呢?這是因為那裏有一股獨特的上升流。南大洋有一股環繞南極大陸的寒流,它在嚮北流去時下沉;而來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時,遇到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這股上升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加之水暖,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為磷蝦攝食和棲息的理想場所。南極磷蝦的生活周期與南大洋的季節相適應。
繁殖
  它們在春季,即 10月和 11月交配,每衹雌蝦在夏季産卵多次,每次多達數千粒。這些蝦卵一旦脫離母體,即下沉到幾百米深的海底,在那兒孵化成幼體,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後卵黃囊內儲存的卵黃終於消耗盡了,這時,它們纔上浮到海水表層來攝取浮遊植物。它們在冰冷的海水中生長緩慢,幼蝦要經過5個階段,並多次蛻殼才能長成6釐米長的成蝦,生長期達3~4年之久。在這期間,它們一直是群棲生活,在冰層下到處洄遊,尋找食物,躲避敵害。
生存威脅
  磷蝦資源極其豐富,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潛在的食物資源。現在問題是各國已經在南極海洋中大量捕撈磷蝦,如果磷蝦捕撈業不斷擴大,勢必危及到南極鯨類的生存,它們將不是死於捕鯨叉,而是死於饑餓。過渡的捕撈將使南極脆弱的生態係統産生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在那裏,幾乎所有的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磷蝦而生存。磷蝦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應該將其捕獲控製在最大的可持續捕獲量之內,以保護南極的生態平衡。
簡介
  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磷蝦(linxia)(Euphausia)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磷蝦目,磷蝦科動物的通稱。全世界約有80種。體形似小蝦,長1~2釐米,最大種類約長5釐米。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愈合,但不伸嚮腹面,因此不形成鰓腔;鰓裸露,直接浸浴水中。腹部6節,末端具有1個尾節。胸肢8對,都是雙枝型,基部各有鰓,適於遊泳。胸肢中無特化的顎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基部都具有球狀發光器,可發出磷光。浮遊生活,全部海産。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之一。可製蝦醬。黃海和東海沿岸常見的為太平洋磷蝦(Euphausiapacifica)。著名的美麗磷蝦(Euphausiasuperba)分佈在南極區海洋中。
  磷蝦亞目(Euphausiacea)或磷蝦屬(Euphausia)的甲殼動物,英文名有時單指南極磷蝦(E. superba)一種。磷蝦類生活在遠洋,長8∼60公釐(約1/4∼2吋),已知82種。多數在下側有發光器,在夜間可見。在某些海域是各種魚、鳥和鯨(特別是藍鯨和長須鯨)的食料。在海洋表層或2,000公尺(約6,600呎)以下深處結成大群。南極磷蝦長約5公分,體透明,有紅褐斑。幼體發育有9期。雄蝦約22月成熟,雌蝦約25月。産卵期5個半月,産在深約225公尺(740呎)處;幼體取食微生物,隨著發育磷蝦屬(Euphausia)的一種而漸移到表層。南極海從1∼4月間每立方公尺水中可有南極磷蝦20公斤(約每立方碼35磅)。由於數量多,營養豐富,生態學家認為是人類潛在的食物來源,尤其可提供大量維生表A.
英文解釋
  1. n.:  euphausiid,  krill
相關詞
動物
包含詞
磷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