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機械工程 : 法學 : 軟件 : 冶金 : 水力 > 碰撞
目錄
總述
  詞目:碰撞
  英文:collision
  “碰撞”在物理學中表現為兩粒子或物體間極短的相互作用。 碰撞前後參與物發生速度,動量或能量改變。由能量轉移的方式區分為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彈性碰撞碰撞前後整個係統的動能不變的碰撞。彈性碰撞的必要條件是動能沒有轉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熱能、轉動能量),例如原子的碰撞。非彈性碰撞碰撞後整個係統的部分動能轉換成至少其中一碰撞物的內能,使整個係統的動能無法守恆。
  解釋
  1、衝犯
  舉例:不要拿話去碰撞他。
  2、兩個作相對運動的物體,接觸並迅速改變其運動狀態的現象。可以是宏觀物體的碰撞,如打夯、鍛壓、擊球等,也可以是微觀粒子如原子、核和亞原子粒子間的碰撞。經典力學中通常研究兩個球的正碰,即其相對速度正好在球心的聯綫上。由於碰撞過程十分短暫,碰撞物體間的衝力遠比周圍物體給它們的力為大,後者的作用可以忽略,這兩物體組成的係統可視為孤立係統。動量和能量守恆,但機械能不一定守恆。如果兩球的彈性都很好,碰撞時因變形而儲存的勢能,在分離時能完全轉換為動能,機械能沒有損失,稱完全彈性碰撞,鋼球的碰撞接近這種情況。如果是塑性球間的碰撞,其形變完全不能恢復,碰撞後兩球同速運動,很大部分的機械能通過內摩擦轉化為內能,稱完全非彈性碰撞,如泥球或蠟球的碰撞,衝擊擺也屬於這一類。介於兩者之間的即兩球分離時衹部分地恢復原狀的,稱非完全彈性碰撞,機械能的損失介於上述兩類碰撞之間。微觀粒子間的碰撞,如衹有動能的交換,而無粒子的種類、數目或內部運動狀態的改變者,稱彈性碰撞或彈性散射;如不僅交換動能,還有粒子能態的躍遷或粒子的産生和湮沒,則稱非彈性碰撞或非彈性散射。在粒子物理學中可藉此獲得有關粒子間相互作用的信息,是頗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碰撞過程時間極短,所以內力總是大於外力,動量必守恆。
  (1)碰撞一般分為壓縮階段和恢復階段兩個過程。
  (2)碰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完全彈性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和非完全彈性碰撞
  碰撞中的能量轉化
  在壓縮階段中物體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在恢復階段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動能。
  在完全彈性碰撞中,碰撞前後總動能不變。
理想彈性碰撞
  兩個物體互相碰撞,能量不轉換為內能(如熱或變形)。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碰撞前動能和與碰撞後動能和相等。在動量守恆定律中碰撞前的動量(嚮量)和同樣等於碰撞後的動量和。
  理想彈性碰撞在宏觀上是一個物理模型。由於摩擦和其他因素的存在,係統總會損失動能。相關的模型如臺球和橡膠球。
  在原子和基本粒子的碰撞中,依據量子力學存在一個最小能,這個最小能給原子或其他粒子以推動力,或在量子物理學中創造和和轉換粒子提供必要條件。這個能量仍然不足以發生理想彈性碰撞
  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碰撞前後的動量和必須相等。
  動量的方向不可忽略,因為嚮量和在n維空間(n>1)中是一個大數值。嚮量平方在能量守恆定律中視作標量。因此請註意,以下算式中速度與碰撞方向相同(相切),而不是相交。
  在二維或多維空間中必須將碰撞依據碰撞角拆開分析。
非彈性碰撞
  在“非彈性碰撞”中一部分動能轉化為內能(U)。當物體在碰撞時發生變形或發熱時,碰撞稱為“非彈性的”。
  在完全非彈性碰撞中,盡可能多的動能部分轉化為內能。因此兩個物質在碰撞後“粘”在一起並按照相同的速度繼續飛行。例如兩個橡皮泥球在碰撞後互粘在一起並按同一速度繼續移動。
  每次彈跳都是一個非彈性碰撞
超彈性碰撞
  在超彈性碰撞中內能轉換超過最少中一個碰撞物的動能。其動能在此次碰撞後大於其碰撞前的動能。數學表達同總述的非彈性碰撞,為 U < 0.
反應碰撞
  反應碰撞來自反應,如化學反應或通過高能粒子在量子物理學中的碰撞産生新的粒子。在此必須註意,碰撞前後不同的粒子提供了能量和動量。在碰撞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同時也存在粒子質量和數量的變化。
  反應碰撞的一種類型如“電負性交換”:一個原子,分子或離子,一個或多個電子交換的原子物理學過程。很可能在此過程中一個電子給其中一個碰撞物帶上正電性。如太陽風中的正電子(參見高能離子)通過彗星周圍的氣層時被捕獲並發出x射綫。
正碰(direct impact )
  一個運動的球與一個靜止的球碰撞碰撞之前球的運動速度與兩球心的連綫在同一條直綫上,碰撞之後兩球的速度仍會沿着這條直綫。這種碰撞稱為正碰,也叫對心碰撞
  一個運動的球與一個靜止的球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運動速度與兩球心的連綫不在同一條直綫上,碰撞之後兩球的速度都會偏離原來兩球心的連綫。這種碰撞稱為非對心碰撞
散射
  在粒子物理,原子物理或者當一個光子作為碰撞物之一時,碰撞也稱為散射,散逸或漫射。當一個粒子在碰撞中嚮另一個能級躍遷時,也稱作非彈性碰撞(非彈性散射)。當多數光子參與一個非彈性散射時會改變其總波長。相關請參閱散射和散射原理。
百科辭典
  pengzhuang
  碰撞
  collision
    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運動的物體接觸並伴有速度突然變化的現象。由於碰撞的時間間隔極其短促,碰撞後物體速度發生有限大的突然變化,所以物體間作用的碰撞力很大,而且變化極為復雜。因此在研究碰撞問題時,不是用力而是用衝量來度量碰撞作用。
    碰撞的力學性質 碰撞的實質在於相碰物體的彈性及塑性變形作用。物體碰撞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①壓縮變形階段;②彈性恢復階段。圖1球對地面的碰撞過程畫出球對地面的碰撞過程。由於碰撞力大而作用時間極短,故碰撞時,物體的位置可視為不變,而且作用在物體上的非碰撞力(如重力和外加力)與碰撞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但約束力和摩擦力應視為碰撞力,不能忽略。這兩種力一般都隨外力同時增大,所以與衝擊力對應,也具有衝擊性。
    碰撞現象 有以下三種。
    兩自由物體的碰撞 可分為正碰撞和斜碰撞碰撞時速度沿重心連綫□□□□,且接觸面垂直於重心的連綫,稱為正碰撞;否則稱為斜碰撞(圖2 兩自由物體的碰撞)。作正碰撞的兩物體碰撞後同碰撞前相對速度的比值稱為恢復係數。
    物體對障礙物的碰撞 一物體對某固定物體如地面、墻的碰撞屬此類型,也可分為正碰撞和斜碰撞(圖3物體對障礙物的碰撞)。
    物體對可轉動物體的碰撞 當物體甲與可繞□ 軸轉動的物體乙發生碰撞時,物體乙突然獲得一角速度變化(圖4物體對可轉動物體的碰撞)。一般在乙的支承□ 處也立刻産生一碰撞反力,其大小跟碰撞作用的位置,即距離□□□有關。但在特殊條件下,懸挂物體雖受衝擊力,其約束力仍可為零。例如,當碰撞前物體甲的速度垂直於□□□,且□□□□□的長度□□□為□□,則支承軸處的碰撞反力等於零。其中□為物體乙對□軸的回轉半徑,□□為支點□到重心□的距離。圖4 物體對可轉動物體的碰撞的縱平面是物體乙的對稱面,點□□稱為碰撞中心,它也是物體以□為軸的擺動中心(見擺)。
    研究方法 碰撞力是出現在極短時間內的變力□(□),它從零增加到很大的值,到碰撞時間□終了時變為零。一般□都很小,約千分之幾秒。碰撞力的衝量稱為碰撞衝量□為了獲得碰撞力大小的粗略概念,常求平均碰撞力:□□=□/□。
    研究一個物體在碰撞力作用下運動所用的力學定理有動量定理和動量矩定理。此外,尚需考慮與碰撞物質彈塑性有關的因素,例如正碰撞時與恢復係數有關。
    應用 用碰撞時産生的巨大碰撞力來産生巨大瞬時力,如各種衝壓機、打樁機、炮彈穿甲等。相反地,有時要避免巨大碰撞力的危害,采用各種緩衝裝置,如彈性體或液壓緩衝器,以延長碰撞時間,從而減小碰撞力。碰撞已成為現代工程技術中一個重要的力學問題。巨大的碰撞力和連續作用的碰撞,對材料的強度和疲勞有很大影響。此外,儀表、裝置和設備應保證在其載體受到碰撞和衝擊載荷時,能夠正常工作,不致鬆動、失靈和損壞。
     (高為炳)
    
英文解釋
  1. :  collide,  running down,  clash,  bumping collision,  impinge,  collision
  2. n.:  fall aboard (of),  bombardment,  knock up against,  knock (up) against,  knock about,  fall afoul of,  run afoul of,  bump,  prang,  knocking,  impinging,  impact,  hit,  crash,  bumpiness
  3. v.:  knock
  4. adv.:  afoul
  5. vt.:  collided
  6. vi.:  barge
法文解釋
  1. v.  heurter
近義詞
顫動, 振動, 敲打, 搏動, 衝突, 振蕩, 衝擊, 撞擊, 動搖, 擺動, 心悸, 使某物, 悸動, 指心髒, 輕輕搖晃
相關詞
汽車測試安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自然天文宇宙星係
空間災難星際物理理論化學粒子火車
膠濟鐵路濟南鐵路局事故·事故術語物理學力學應用數學
動力學分子物理離子高能物理唯象學
包含詞
碰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