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草藥 : 佛說阿彌陀經 > 硨磲
目錄
次於玉的美石
  ①次於玉的美石。②軟體動物。硬殼厚大,略呈三角形,長可達1米,可製器皿或飾品,肉可食。
chē qú chē qú
  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種蛤,有時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次於玉的美石
  次於玉的美石。《廣雅·釋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軟體動物,棲息熱帶海洋中
  軟體動物,棲息熱帶海洋中。肉可食用。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長可達一米,可製器皿及裝飾品。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硨磲》:“ 南海 有蚌屬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許,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為貴。”
指其介殼
  指其介殼。古稱七寶之一。 唐 蘇鶚 《蘇氏演義》捲下:“ 魏武帝 以瑪瑙石為馬勒,硨磲為酒椀。”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嵌珊瑚硨磲瑪瑙,光射月輪孤。” 清 朱彝尊 《贈許容》詩:“吾生好奇頗嗜此,硨磲犀象羅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這洋槍隊過完之後,還有一個押隊官,戴着硨磲頂子,騎着馬。”
特指酒杯
  特指酒杯。 明 屠隆 《綵毫記·展武相逢》:“斬頭顱報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傢。”
No. 7
  硨磲(chēqú--最大的雙殼貝
  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硨磲科動物的統稱。
  共有2屬6種,硨磲屬(tridacna)5種,硨蚝屬(hippopus)1種。
  1、庫氏硨磲(tridacna gigas)又名大硨磲
  2、鱗硨磲(tridacna squamosa)
  3、番紅硨磲(tridacna crocea)
  4、無鱗硨磲(tridacna derasa)
  5、長硨磲(tridacna maxima)
  6、硨蚝(h.hippopus)直徑一般也有0.5米
  分佈區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我國的海南省和南海諸島也有分佈。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麯,殼緣呈波形屈麯。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顔色鮮豔。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共生。這種單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並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硨磲豐富的營養。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綫,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遊生物。硨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硨磲還能産生珍珠。小型貝殼可燒製石灰或供觀賞。目前,有的國傢已對鱗硨磲和無鱗硨磲進行人工養殖並獲成功。
  硨磲也叫車渠,是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産雙殼類。世界上報道的衹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佈。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裏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緑、棕紅等鮮豔的顔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硨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裏種植食物的本領。它們同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共生,並以這種藻類作補充食物,特殊情況下,蟲黃藻也可以成為硨磲的主要食物。
  硨磲和蟲黃藻有共生關係,這種關係對彼此都有利。蟲黃藻可以藉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綫和代謝産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硨磲的基本特性
  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顔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貝殼纔可作為寶石,而硨磲貝卻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
  它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或珍珠類似,特性如下:
  1.化學成分硨磲含碳酸鈣為86.65%~92.57%,殼角蛋白為5.22%~11.21%,水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種氨基酸;
  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徵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
  3.顔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緑色腸管為其特色;
  4.光澤珍珠光澤;
  5.硬度一般為2.5~3,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可達4;
  6.密度2.70g/cm3。
  硨磲的用途
  硨磲是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m左右,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
  硨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最大的殼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500公斤。一扇貝殼便可以供給嬰兒做洗澡盆使用。硨磲的貝殼可以做各種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顔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
  藥用價值
  【性味】①《海藥本草》:"大寒,無毒。"②《綱目》:"甘鹹,大寒,無毒。"
  【功用主治】《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關文獻:
  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作為驅邪避兇的寶石應首推“佛教七寶”。何謂“佛教七寶”?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
  據《妙法蓮花經·普門品》:“為求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傢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産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
  另據《廣雅·釋地》,石之次玉者為“硨磲”。或以為僅是據硨磲殼得名而已,與硨磲動物本身並無聯繫。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m。殼內白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車輪溝渠的圖案,因此而得名為硨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較厚的貝殼做成圓珠,把它當作硨磲記者。可見硨磲在古代深受人們的喜愛。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顆天然海洋貝珠(真主之珠)重6350貝剋,就是硨磲所産。
No. 8
  硨磲
  (《海藥本草》)
  【異名】車渠(《海藥本草》)。
  【來源】為硨磲科動物鱗硨磲或其同屬動物的貝殼。
  【動物形態】鱗硨磲
  貝殼巨大,重而堅厚。卵圓形,殼頂位於貝殼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的足絲孔。腹緣彎麯呈波狀。外韌帶極長,黃褐色,約等於貝殼後半部的3/4。貝殼表面黃白色,竺長輪脈細密,具有4~6條強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寬而翹起的大鱗片。內面白色,具光澤。鉸合部長,右殼有1主齒和2個並列的後側齒;左殼主齒和後側齒各1個。後閉殼肌痕卵圓形,位於貝殼中部。外套痕明顯。
  生活在潮間帶珊瑚礁間。分佈我國南海諸島。
  同屬動物庫氏硨磲貝殼巨大,表面白色,具有5條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紋明顯,形成彎麯重迭的皺褶。兩殼均有主齒和後側齒各1個。分佈廣東西沙群島。亦同等入藥。
  【性味】①《海藥本草》:"大寒,無毒。"
  ②《綱目》:"甘鹹,大寒,無毒。"
  【功用主治】《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物種分類 Species classification
  【物種名稱】 硨磲(chēqú)
  【中文別名】 車磲
  【拉丁學名】 Hippopus hippopus
  【科屬分類】 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硨磲科動物的統稱。
  共有2屬9種,硨磲屬(Tridacna)8種,硨蚝屬(Hippopus)1種。
  1、番紅硨磲 (Tridacna crocea) 又名:圓硨磲 紅番硨磲 紅袍硨磲
  2、扇硨磲 (Tridacna derasa)
  3、庫氏硨磲 (Tridacna gigas)又名:大硨磲
  4、長硨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硨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羅氏硨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鱗硨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硨磲 (Tridacna tevoroa)
  9、硨蚝 (Hippopus hippopus)
分佈區域 Distribution area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我國的海南省和南海諸島也有分佈。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麯,殼緣呈波形屈麯。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顔色鮮豔。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共生。這種單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並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硨磲豐富的營養。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綫,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遊生物。硨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硨磲還能産生珍珠。小型貝殼可燒製石灰或供觀賞。目前,有的國傢已對鱗硨磲和無鱗硨磲進行人工養殖並獲成功。
   硨磲也叫車渠,是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産雙殼類。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世界上報道的衹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佈。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裏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緑、棕紅等鮮豔的顔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硨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裏種植食物的本領。它們同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共生,並以這種藻類作補充食物,特殊情況下,蟲黃藻也可以成為硨磲的主要食物。
  硨磲和蟲黃藻有共生關係,這種關係對彼此都有利。蟲黃藻可以藉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綫和代謝産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以前曾有過硨磲將潛水員腿夾住的報道,這實為無稽之談。因為硨磲上生長着無數藻類,根本無法完全關閉。而且,硨磲關閉的速度很慢,潛水員完全有時間將腿抽出。
基本特性 Basic features
  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顔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貝殼纔可作為寶石,而硨磲貝卻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
  硨磲如意觀音
化學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
  1.化學成分硨磲含碳酸鈣為86.65%~92.57%,殼角蛋白為5.22%~11.21%,水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種氨基酸;
  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徵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
  3.顔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緑色腸管為其特色;
  4.光澤珍珠光澤;
  5.硬度一般為2.5~3,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可達4;
  6.密度2.70g/cm3。
硨磲用途 Clam use
  
   硨磲是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m左右,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 在清朝時期,六品官員的頂戴是硨磲及白色涅玻璃。
  硨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最大的殼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500公斤。一扇貝殼便可以供給嬰兒做洗澡盆使用。硨磲的貝殼可以做各種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顔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
  在清朝時期,六品官員的頂戴是白色涅玻璃和磲,又叫硨磲
  將硨磲置於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於傢中作為鎮宅之寶,能以所散發出超自然的磁波來調整補充屋內所喪失平衡的磁場,使屋內一切晦氣、惡煞盡除,具有避邪鎮煞,改變風水作用,自然産生一股詳和的靈氣,使得傢康宅吉、萬事皆暢 古代七寶——金銀、琉璃、磲磲、瑪瑙、珊瑚、琥珀和珍珠之一。
  :“硨磲”,梵名 MUSARAGALVA ,音譯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囉伽羅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羅伽隸、牟娑婆、謨薩羅、牟娑洛等,其意思為紫色寶、紺(廣州音讀“禁”,為一種深青色而略帶微紅之顔色,俗稱天青色)色寶。在古代“硨磲”二字寫作“車渠”,沒有石字旁,後世“車渠”二字方加上了石字旁,使人易於明白“硨磲”是一種寶石,其實“車渠”兩字的真正意思為車輪的外圈,在古代車輪是用木製成的。
  在海洋中有一種生物,屬於貝類傢族,是一種介殼軟體動物,形如蚌蛤,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徑約有一點五米,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在此種動物的外殼上有深大之溝紋如車輪的外圈,故被命名為“車渠”。車渠的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寸,是由外層角質層、中層棱柱層和內層珍珠層三部份構成,是琢磨玉器的優良材料。車渠的肉呈白色,可供食用,其外套膜邊緣(包裹着肉的一種薄膜)為青、紫或黃緑等顔色,極為美麗,正由於其顔色的關係,在佛經上記載的所謂的硨磲,應解作紫色或紺色的寶物,方合梵語的原意;但後世一般則稱白珊瑚及貝殼所製之物為硨磲,可能由於硨磲的殼根本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緣故。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視為一種寶物,早在漢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當中,便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裏的地方,散宜生用硨磲大貝敬獻紂王,贖回文王的故事。硨磲棲息於熱帶海域,我國的海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均有出産,其殼大的可作小兒浴盆及豬衹的食用盆,殼小的可用來燒製石灰或供觀賞用,據說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來加喀戈地方,當地人用硨磲當作食物的防腐保溫箱。
  佛教七寶之一(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珊瑚、珍珠、琥珀並列為西方四大有機寶石。硨磲的純白度被視為世界之最。在東方佛典《金剛經》中被列為佛教七寶之一。硨磲經過千百年的藴育生長,能散發出的能量磁場非常大,可使配戴着具有增進身心調和、啓發自在智慧、摧毀衆生煩惱的功能。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由硨磲製成。在各地佛教高僧、西藏喇嘛高僧都有手持硨磲製成的佛珠。《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涼血降壓的功效。經長期配帶可具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如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藥效。硨磲同時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特別對咽喉腫痛,小孩生皰更有療效。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藏傳佛教更視之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
藥用價值 Medicinal Value
  【性味】①《海藥本草》:"大寒,無毒。" ②《綱目》:"甘鹹,大寒,無毒。"
  【功用主治】《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關文獻 Literature
  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作為驅邪避兇的寶石應首推“佛教七寶”。何謂“佛教七寶”?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
  據《妙法蓮花經·普門品》:“為求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傢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産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
  另據《廣雅·釋地》,石之次玉者為“硨磲”。或以為僅是據硨磲殼得名而已,與硨磲動物本身並無聯繫。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m。殼內白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車輪溝渠的圖案,因此而得名為硨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較厚的貝殼做成圓珠,把它當作硨磲念珠。可見硨磲在古代深受人們的喜愛。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顆天然海洋貝珠(真主之珠)重6350貝剋,就是硨磲所産。
  硨磲貝市場現狀分析
  硨磲貝市場現狀分析
  硨磲貝有望成為鮑魚養殖替代品
  近幾年大陸華南和臺灣各地鮑苗容易大量死亡,雖然業內有心努力解决,但鮑苗死亡問題難以尋找到根本原因。有的鮑魚養殖者改養其他品種。1983年國際上將硨磲貝列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護,華盛頓公約(CITES)將硨磲貝分成天然與養殖兩大類。近年由於天然捕撈資源枯竭,公約規定禁止天然硨磲出口,而硨磲貝養殖成本低,且可利用鮑魚養殖場所進行養殖,硨磲貝有可能成為鮑魚養殖業者的新選擇,本文主要提供一些硨磲貝市場訊息。
  硨磲貝消費方式
  硨磲貝主要在華人市場中消費,主要是取其貝殼肌肉製成幹貝,但由於資源過度采捕,已造成資源嚴重枯竭,為拯救資源,各國積極投入復育工作,以進行商業化繁殖。幹貝主要市場以華人為主,涵蓋中國大陸、日本、香港、臺灣、澳洲、美國等華人市場,貝肉可供食用,可做水族館之活標本,貝殼可當飾品,裙邊肉可當涼拌。
  硨磲貝市場潛力相當大,其中單就日本衝繩島每年至少有500噸需求量,消費形態以生魚片或是壽司佐料為主,以飼育2年齡貝為例,市場接受價格每個2.5美元。臺灣市場消費形態以冷凍為主,有些較次級産品製成XO醬,每年至少有250噸需求量,品質較佳的則銷往餐廳或宴會上。
  亞洲與澳洲市場
  日本市場上硨磲貝主要銷售方式包括食用、水族館活體與貝殼裝飾品等,市場需求旺盛,但是資源過度捕撈由1975年的600噸産量降至100噸。紅番硨磲、鱗硨磲與硨蚝的市場接受規格有兩類:5-6釐米及8釐米以上。每公斤平均批發售價2.86-10.7美元,價格决定於大小、季節與品種三因素。
  紅番硨磲價格每公斤平均批發售價8.56-14.29美元,由當地養殖場直接供應價格應可壓至1.43-2.38美元,紅番硨磲肉質較鱗硨磲硬。菲律賓亦有出口至日本,其處理方式有兩種形態:????漬法與糖漬法。硨磲貝空殼主要市場來自馬紹爾群島,由於CITES規定養殖的殼纔可以販售,天然采捕的殼販售須受到約束,然而如何去界定,技術上存在相當大的睏難。
  臺灣主要硨磲貝市場來源有兩種方式,一是漁船在他國海域捕撈,二是貿易商自國外進口。漁船在他國海域捕撈是違法行為,明令不可捕撈加以取締,而近幾年主要進口國包括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澳洲、斐濟等國。
  美國市場
  硨磲貝除提供生鮮食用外,許多新增水族館對活硨磲數量需求相對增加,預估美國國內市場需求5000-50000粒,銷售價格依市場供需來决定,不為我們所預知。從販運商手中售給消費者往往有一倍以上利潤。南太平洋帛琉是最大供應國,以無鱗硨磲為主。
  硨磲貝加工處理可用陽光曬幹法,此為最簡易的方式,清洗幹淨後直接陽光曬幹;此外,可用化學處理法,先用漂白水漂白後,再使用次氯酸鈉溶液將殼表面污物清除,浸漬2-3天時間,再用磨光機拋光。使用化學藥劑要避免傷及皮肌與眼睛等器官,整個過程一定記得使用工業用眼罩與手套。經過處理拋光之硨磲貝可當飾品用。
海洋生物 Marine life
  硨磲
    硨磲也叫車渠,是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産雙殼類動物。世界上報道的衹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我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佈。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裏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緑、棕紅等鮮豔的顔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碎碟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裏種植食物的本領。它們同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共生,並以這種藻類作補充食物,特殊情況下,蟲黃藻也可以成為硨磲的主要食物。
    硨磲和蟲黃藻有共生關係,這種關係對彼此都有利。蟲黃藻可以藉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綫和代謝産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硨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最大的殼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500千克。一扇貝殼便可以供給嬰兒做洗澡盆使用。硨磲的貝殼可以製做各種用具,肉可以吃。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硨磲】 (物名)慧苑音義曰:“梵音正雲牟娑羅揭婆Musaragaiva,牟娑羅,此雲勝。揭婆,藏也。舊名車渠。所未詳也。”本草綱目四十六曰:“時珍曰:案韻會雲:車渠海中大貝,背上壟文,如車輪之渠。”後人於字偏加石。
英文解釋
  1. n.:  tridacna
法文解釋
  1. n.  tridacne géant, bénitier, (Tridacna gigas)
相關詞
貝殼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