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草藥 > 石竜子
目錄
No. 1
  【拉丁名】eumeces chinensis (gray)
  【異名】蜥蜴(《本經》),山竜子、守宮、石蜴(《別錄》),泉竜(《春秋繁露》註),豬婆蛇(《綱目》),五寸棍(《陸川本草》),四腳蛇(《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竜子科動物石竜子的全體。
  【動物形態】石竜子,全長約21釐米。周身被有覆瓦狀排列的角質細鱗,鱗下分佈骨片;鱗片質薄,光滑,鱗列24~26行。吻端圓凸,鼻孔1對,鼻後鱗缺如;眼分列於頭部兩側,眼間距寬;舌短,稍分叉。體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條縱走的淡灰色綫;鱗片周緣淡灰色,因而呈現網狀斑紋。四肢發達,前肢5指,後肢5趾,指、趾端均有鈎爪。尾細長,末端尖銳,易斷,斷後能再生。棲於山野草叢中,爬行迅速。分佈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
  石竜子種類很多,分佈較廣的尚有藍尾石竜子(長江流域以南)、銅石竜子(華南、華中)等。
  【性味歸經】鹹,寒,有毒。入腎、脾二經。
  【功用主治】破結,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惡瘡瘰癧,臁瘡。
  ①《本經》:"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②《綱目》:"消水飲陰癀,滑竅破血。"
  ③《本草求原》:"偏助壯火,陽事不振者宜之。"
  ④《四川中藥志》:"治九子爛瘍,乳癌,肺癰,風濕,皮膚發癢及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熬膏或研末調敷。
  【宜忌】①《本草經集註》:"惡硫黃、斑苗(蝥)、無夷。"
  ②《綱目》:"娠婦忌用。"
  【選方】①治小兒頽:蜥蜴一枚,燒灰,末,以酒服之。(《備急方》)
  ②治諸瘻不愈:蜥蜴(炙)三枚,地膽(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湯下。(《劉涓子鬼遺方》)
  ③治久年不愈的臁瘡,九子爛瘍及一切無名腫毒:石竜子、壁虎、千腳蟲、滾山珠、娛蚣蟲、鏵頭尖蛇等分。熬膏外用,或泡桐油外搽。(《四川中藥志》)
No. 2
石龙子
石龙子
  【拉丁名】Eumeces chinensis (Gray)
  【異名】蜥蜴(《本經》),山竜子、守宮、石蜴(《別錄》),泉竜(《春秋繁露》註),豬婆蛇(《綱目》),五寸棍(《陸川本草》),四腳蛇(《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竜子科動物石竜子的全體。
  【簡介】石竜子科Eumeces laticeps, 石竜子的一種。(Scincidae)約1,275種蜥蜴的統稱。雖然世界各熱帶地區(以及北美溫帶地區)皆有分佈,但以東南亞及其附近島嶼上的種類為最多。典型者體呈圓柱形,頭為圓錐形,尾長漸尖。最大者體長可達66公分(26吋),一般不及20公分(8吋)。多隱匿地下或穴居;活動的下眼瞼上有一適應地下生活的透明鱗片,使其鑽穴時既能視物又能避免粗糙粒子傷害眼睛。其他種類可能有肢體不發達或完全退化以及耳鼓凹陷等怪異特徵,有些種類則樹棲或營若幹程度的水棲生活。以昆蟲和類似昆蟲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大型種類則以植物為食。卵生或卵胎生。
  較常見者包括︰棱鱗蜥屬(Tropidophorus),半水棲,分佈於東南亞至澳大利亞北部;南石蜥屬(Mabuya),約105種,在地下居住,遍布世界熱帶地區;沙石竜子屬(Scincus),穴居,爪具鱗狀緣纓,原産於北非和亞洲南部的沙漠地帶;細長石竜子屬(Lygosoma),約300種,尾粗大強壯,四肢退化,眼瞼常部分透明,遍布東半球熱帶地區;蛇眼石竜子屬(Ablepharus),體色極富變化,活動的眼瞼被一固定的透明片所代替(僅見於本屬石竜子),遍布世界熱帶地區;石竜子屬(Eumeces),約60種,身上多有縱嚮條紋,為北溫帶地區的優勢屬,但歐洲無分佈。
  【動物形態】石竜子,全石竜子的一種,Eumeces fasciatus長約21釐米。周身被有覆瓦狀排列的角質細鱗,鱗下分佈骨片;鱗片質薄,光滑,鱗列24~26行。吻端圓凸,鼻孔1對,鼻後鱗缺如;眼分列於頭部兩側,眼間距寬;舌短,稍分叉。體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條縱走的淡灰色綫;鱗片周緣淡灰色,因而呈現網狀斑紋。四肢發達,前肢5指,後肢5趾,指、趾端均有鈎爪。尾細長,末端尖銳,易斷,斷後能再生。棲於山野草叢中,爬行迅速。分佈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
  石竜子種類很多,分佈較廣的尚有藍尾石竜子(長江流域以南)、銅石竜子(華南、華中)等。
  【性味歸經】鹹,寒,有毒。入腎、脾二經。
  【功用主治】破結,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惡瘡瘰癧,臁瘡。
  ①《本經》:"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②《綱目》:"消水飲陰癀,滑竅破血。"
  ③《本草求原》:"偏助壯火,陽事不振者宜之。"
  ④《四川中藥志》:"治九子爛瘍,乳癌,肺癰,風濕,皮膚發癢及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熬膏或研末調敷。
  【宜忌】①《本草經集註》:"惡硫黃、斑苗(蝥)、無夷。"
  ②《綱目》:"娠婦忌用。"
  【選方】①治小兒頽:蜥蜴一枚,燒灰,末,以酒服之。(《備急方》)
  ②治諸瘻不愈:蜥蜴(炙)三枚,地膽(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湯下。(《劉涓子鬼遺方》)
  ③治久年不愈的臁瘡,九子爛瘍及一切無名腫毒:石竜子、壁虎、千腳蟲、滾山珠、娛蚣蟲、鏵頭尖蛇等分。熬膏外用,或泡桐油外搽。(《四川中藥志》)
  【傳統功用】在我國兩湖、兩廣、安徽福建及其他地方均有將中華石竜子用作食材的習慣,兩廣地區有一種以石竜子剁成肉餡的餅在民間很是流行,福建地區有用石竜子作為湯料和菜餚。
英文解釋
  1. n.:  chameleon,  lizard,  skink
近義詞
, 蜥類, 蜥蜴, 四腳蛇, 蜥易, 麻蛇子, 馬蛇子, 馬舌子, 麗紋麻蜥
包含詞
石竜子科新石竜子石竜子屬
石竜子下目石竜子亞科格紋石竜子
刺尾石竜子藍舌石竜子石竜子亞目
麗紋石竜子史氏石竜子中國石竜子
火焰石竜子黃紋石竜子藍尾石竜子
劉氏石竜子四綫石竜子大渡石竜子
中華石竜子橙點石竜子崇安石竜子
張傢石竜子鄭傢石竜子魯德島石竜子
猴子尾石竜子斑點藍舌石竜子印尼藍舌石竜子
橫點藍舌石竜子紅眼圈頭盔石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