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衡陽市北門外,雄踞在蒸水湘江匯合處。面積約4000平方米,山上有高2米的大石鼓,晉時庚仲初的《觀石鼓詩》稱“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載:“縣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逕,鼓鳴則土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聳拔,風景宜人,有“湖南第一勝地”之稱,柳宗元、韓愈、範成大、朱熹、張載、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遊覽或講學。唐時李寬築廬讀書於此,宋時建於書院之一。抗日戰爭時原建築已毀。建國後新建亭閣,闢為公園。
山上曾有唐刺史齊映創建的合江亭,後因韓愈題合江亭詩,緻其“緣淨不可唾”之意,雅名緣淨閣。
宋張軾在亭中立碑,書韓愈詩鎸於碑上。亭右有朱陵後洞,相傳可達南嶽。唐董奉先曾棲洞修煉九華丹,洞門、洞壁留有古人題跡,“朱陵後洞”和“東崖”祠鎸刻,至今歷歷在目,禹王碑、武候廟、大觀樓、會講堂、李忠節祠、七賢祠等古代建築點綴着石鼓山,朱熹贊為一郡佳處,並有湖南第一勝地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