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石膏山投訴電話晉中旅遊投訴電話:0354-2636528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地理位置石膏山雄踞太嶽山北段,為太嶽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於靈石縣城東南35公裏處。景點介紹石膏山雄踞太嶽山北段,為太嶽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於靈石縣城東南35公裏處。石膏山風景區總面積約60平方公裏,現已開發的遊覽面積約六平方公裏,在主峰海拔1500至1800餘米處,天工削出一塊高約三四百米,寬約二三百米的斷崖絶壁,絶壁面嚮南,東西兩翼延伸回抱,其形勢就象一隻橫躺着的巨大金元寶。在元寶腹內,即斷崖間,自下而上分佈着三層石灰岩溶洞,下岩和中岩尤大,長寬高均在數十米之間,石膏山的寺廟便全部建築在這些天然的溶洞中。所以有詩贊雲:“千年古寺洞中藏,半崖鬆柏依雲栽”。石膏山自然環境優美,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76%,植被覆蓋率達89%。從山腳到山頂可以看到分佈層次十分清晰的多種植物帶:有灌叢帶,闊葉林帶,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還有草甸,苔蘚,藤蔓類植物。石膏山雖然沒有“三山五嶽”的名望,卻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奇真”的景象。在這裏,大自然會把你所有的憂愁煩惱,蕩滌得幹幹淨淨。石膏山的美是一種自然、粗獷、相互的美,幾乎沒有一點人工雕鑿的痕跡。即便是山上的廟宇,也全部修築在山頂的天然溶洞中,决不破壞自然景色和和諧。自然的山和藝術的山,在這裏已巧妙地融為一體。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周圍的山全部光禿禿的,惟有它千嶂疊翠,一碧如洗。入得山來,人便如在畫中一般。從𠔌底看,一座座山峰,從地面直拔起來,如刀削斧斫一般,陡升上去,卻又互相連接,互相掩映,互相襯托着。在陽光的照射、雲彩的流動和霧靄的聚散程式降中,不斷變換着深淺濃淡的顔色。溝𠔌兩邊的石壁在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或立或臥,或仰或俯,或奔騰跳躍,或臨洞傾聽,看上去極為生動,真可謂是“千岩萬石如棋布,移步換形各逞妍”。整個山勢呈現出雄奇峻峭、瑰麗拔俗的氣勢。最妙的是這裏的植被不僅豐富多樣,且層次分明,分佈有緻。方圓60平方公裏,擁有樹百餘種之多。山麓是蔥籠蒼翠的灌木林帶,一片接一片,一叢連一叢,密密匝匝。山腰則是生長着楊、櫟、樺、楓、槭、椴等不同樹種的闊葉林帶。許多叫不上名來的藤蔓植物在林子裏交錯盤纏,盡力將枝葉攀至樹頂,來爭取那一點點陽光。人若置身其間,仿佛進入熱帶雨林一般。再往上是針闊混交林,藤木植物似乎覺得“高處不勝寒”了,一下子便淡然無蹤,倒是那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依然在樹隙間噴吐着緑色。而那些生長在斷崖絶壁上的千姿百態、虯枝橫斜的鬆柏,則尤其讓人敬佩,在幾乎不見一撮土的石縫中,真不知它們是如何紮根,如何汲取水分的。登橫空雲路,經上岩到羅漢頂直至北山脊,是挺拔高聳的針葉林帶。這裏滿目都是華北落葉鬆,還有雲彬杜鬆、白皮鬆等珍貴常緑樹種。 |
|
沿着蜿蜒的山路,順着溪溝流水來到石膏山下,衹見山峰高聳,仰不見巔。林木纏天而上,郁郁葱葱,不見天日。山上有上、中、下三個溶岩大洞,又名上岩、中岩、下岩。下岩最大,洞內原有寺院,毀於戰火。中岩內有“天竺寺”,現殿宇多已傾圮,僅存木構大殿,門額上書有“天竺古剎”四個大字。寺內仍存鐵碑1通和若幹通石碑,大都是重修碑記。寺旁有洞,潺潺泉水噴出,稱為竜洞,泉水貫流三洞,叮咚作響。洞旁有鐘泉,鐵鐘置於泉眼之中,故謂鐘泉,其泉水清澈透明,聖潔無塵,四季常流,旱澇不斷,飲之沁人心脾。上岩是石灰岩溶洞,深30米。洞內鐘乳石天然形成各種形狀的動物、植物,還有白衣觀音坐像,旁有溶岩石鐘乳和石筍。縣志記載,塑像曾三次被淹而三次增高。
據寺宇鑲嵌碑碣記載,石膏山舊有十景:鐘泉澄澈、鬆塔玲瓏、高山瀑布、梵音洞天、石膏疊翠、雲路橫空、石猴望月、柏登飛懸,這些景緻相互映襯,熠熠生輝。還有羅丁鬆濤、蓮寺爭泉、神飛壁峰以及南天門、蘑菇岩、捨身崖、烏龜石、棋盤石、桃花嶺、猴王峰、香爐山、尖陽山等景點,雄奇秀麗。滴水岩瀑布落差50餘米,懸挂空中;天水河奔流而出,一瀉百裏。真是水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石膏山的山路,窄而奇險,俯視山下,毛驢猶如螞蟻蠕動。驚呼絶嘆,回聲相應,經久不息。站在岩洞頂上,遙望群山,宛如凌空直下,覽盡無數小山。《縣志》記載:“一登其上,清風冷然,回隔塵世,瀟灑清奇,若入異境,勝地無過於此地。” 石膏山山景優美,資源豐富、氣候涼爽。尤其是山勢崢嶸、溝岩幽深、飛瀑流泉、林海雲霧,分佈集中,是絶好的旅遊和避暑勝地。 |
|
靈石縣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4℃,年降雨量650毫米,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40天 |
|
靈石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距省會太原市150公裏,北臨介休市,南接霍州市,東靠沁源縣,西連交口縣、孝義市,有“燕冀之禦、秦蜀之經”之稱。全縣總面積1206平方公裏,東西寬53.5公裏,南北長39公裏。總人口2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萬人,鄉村人口17萬人,人口密度為184.2人/平方公裏,轄8鎮10鄉319個行政村598個自然村,15個居委會。境仙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大運公路、南同蒲鐵路沿汾河並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運輸之要衝。石膏山是靈石縣最有名的景點之一. |
|
靈石縣四周群山環繞,山巒重迭,山地和丘陵面積占90%以上。中部為汾河𠔌地,縣城即居於𠔌地之中,乃為晉中通往晉南之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傢必爭之地。縣境東部有太嶽支脈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為丘陵地形屬呂粱山脈,較大山為縣城西北14.5公裏處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約40度,頂部平坦,面積12平方公裏左右,是控製兩渡至西山、控製靈石河西的戰略要地。境內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韓信嶺形成峽𠔌,是溝通晉中與臨汾兩地區的交通要道。其他還有仁義河、雙池河、交口河等支流。 |
|
呂梁 石膏山石膏山,在很多山西人的眼中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新《西遊記》導演張紀中卻獨獨偏愛它,將石膏山作為外景基地拍攝。8月21日,靈石縣雖陰雨連天,而云霧中的遠山卻別有一番風味。當日中午,本報記者趕赴靈石,參加了“新《西遊記》——石膏山外景拍攝基地簽字儀式”。
張紀中說,看了石膏山的景,覺得它原始而美麗,拍《西遊記》再合適不過了,可他不想單純地拍完就走,而是想要“人走景不走”,即使《西遊記》拍攝完成了,大傢依然能夠記得它。因此,他有個大膽的想法,同靈石縣政府合作開發石膏山,會在石膏山上搭建一些景緻,例如火焰山、女兒國、西域街道、車遲國等等,也給靈石的旅遊帶來持久的發展。另外,張導保證會盡力維護其生態美景,“我奔着石膏山的美景而來,就會保護環境,到時劇組將安排專門的環保巡視員”。
新《西遊記》從决定拍攝之初,就受到大傢的熱議,評價褒貶不一,但這些都不足以影響張導的心情,他坦然地按着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來。“我相信新《西遊記》肯定會超越老版,無論從技術上還是人物造型上,我都力求完美。這部電視劇本身就是魔幻神話劇,我會用特技來達到效果,但不會讓人覺得不真實。”
今年已58歲的張導,提起山西來可謂感慨連連,他笑着說:“山西可是我的第二故鄉,從17歲到39歲,把最好的時光都留在了山西,直到現在還可以說出一口山西方言。”講起山西的美,張導亦不忘通過劇組把山西的美宣傳出去。
據瞭解,張導仍在忙碌地進行角色的挑選,並囑咐靈石有關部門加緊修繕《西遊記》中的場景,爭取三個月後可以正式在石膏山進行拍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