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石毛薑
  釋名骨碎補猴薑、猢猻薑、石奄間。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1、虛氣攻牙,齒痛血出。用骨碎補二兩,銼細,慢火炒黑,研為末,常以擦齒,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2、耳鳴耳閉。用骨碎補削作細條,炮過,乘熱寒耳中。
  3、屙血。用骨碎補(燒存性)五錢,酒或米湯送下。
  4、長久泄痢。用骨碎補研為末,放入豬腎中煨熟吃下,即止。
  五代十國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也命名了一種草藥。一天,衛士們圍着狩獵場,爭看皇帝射鹿。皇帝果然箭無虛發,射中了鹿的後腳,頓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正在得意間,突然從山𠔌樹林中竄出一隻兇猛的金錢豹,嚇得皇帝寵妃從馬上摔下來,把左腳脛骨摔成骨折。皇帝心裏很着急。正在這時,一名出身民間草醫的衛士跪在皇帝面前說:“萬歲切勿受驚,奴才還認得點草藥,保娘娘平安無事。”說完,便從山岡上采來草藥,搗爛敷在皇妃的傷口上,很快血住痛止,不幾日,便可行走自如。皇帝大喜,問衛士此草藥叫什麽名字。衛士說:“啓稟萬歲,此藥尚無名字,請皇上恩賜。”皇上捋着鬍須,笑着說:“此藥能把碎骨補起來,就叫‘骨碎補’吧。”後來,李時珍又根據其形狀將其命名為“猴薑”。有的地方叫“猢猻薑”或稱“石毛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