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陳洵直 Chen Xunzhi
雲廣翛閑失故宮,泓泉虯木古今同。 詩仙羽化無蹤跡,後世何人識此風。 |
|
詩人: 陳洵直 Chen Xunzhi
石梯之字上青峰,碧玉琅玕掃碧空。 內隱一壺塵外室,夜吞明月曉吞風。 |
|
詩人: 陳洵直 Chen Xunzhi
琅玕蕊笈藏幽𠔌,唯見白雲三五幅。 昔日天師其姓吳,岩前遺下云中屋。 |
|
詩人: 陳洵直 Chen Xunzhi
紫靄丹霓磨壁金,岩橋跨麓橫青陰。 陸先生事今何在,石室雲深無客尋。 |
|
請鑒賞:
|
|
岩洞。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Ancient Ancestral in possession of the ancestral of Shihan |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
指石造的墓室 Refers to the tomb stone |
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
泛指石造之室 Refers to a room of stone |
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Tibetan Book of Ancient Records Office |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樸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製》:“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
|
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捲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遊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Refers to the legendary fairy Dong Fu |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嚮 《真君傳》:“ 赤鬆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捲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嚮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儔。” |
|
【詞條】石室
【讀音】shí shì
【解釋】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晉·杜預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又東南逕司馬子長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 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兮寂又陰。” 宋·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劉氏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周道廢, 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葛洪 《抱樸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竜·史傳》:“閱石室,啓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錢謙益《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製》:“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知范蠡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曰:‘臣請如命。’” 三國·魏·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又遇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捲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 唐·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蘇軾 《遊桓山記》:“登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秘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劉嚮 《真君傳》:“ 赤鬆子者, 神農時雨師也……數往昆侖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陶潛 《搜神後記》捲一:“ 始興機山,東有兩巖,相嚮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徐喈鳳《會仙記》:“秋鴻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丹忱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王母 ,旁揖喬鬆儔。”
【石室】聖心堂
聖心堂(石室)是我國最大的哥特式石結構建築物,又是天主教廣州教區的主教堂。因教堂由花崗岩砌築,故俗稱“石室”。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政府依據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藉口清朝廷在教禁期間沒收過天主教在廣州的教堂,威脅清廷賠償損失,強迫官府出租原兩廣總督行署地,興建此教堂。由法國工程師稽明章(Guillemin)仿照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風格設計。在1863年12月8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全部石頭采鑿於香港九竜,建築工程浩大,歷時25年,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竣工。負責施工的總管為廣東揭陽人蔡孝。工程耗資40萬法郎。
聖心堂建築總面積2754平方米,現存教堂、主教府和東西的頤鐸堂。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北嚮南,南立面高58.5米,分為3層。底層開3個尖拱券門,二層當中是用石頭雕刻鏤空的圓形玫瑰窗,三層為鐘樓,一對八角形的尖形塔頂高峻陡峭,東塔裝有4具法國運來的大銅鐘,西塔原裝機械計時鐘。整座建築的尖形拱窗、玫瑰窗、女兒墻及室內裝飾精細,束柱的柱頭以變形的麥穗作裝飾,束柱柱礎並在一起表示堅如磐石,出水口為中國傳統風格的石獅式樣。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國傢建設部、國傢文物局、中國建築學會核定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單位。 |
|
石室村 石室鄉 |
|
|